绘本教子

绘本教子 xiongxm 周五, 09/01/2017 - 20:15 

【正见网2017年09月01日】

一位在日的华人妈妈,因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迟迟未能完成读后感的暑假作业,不得不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陪着女儿到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她在偶然之中发现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绘本(日本儿童图书)从此,她迷上了绘本,平凡焦虑的育儿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绘本教子(一): 作用之大,令人追悔莫及

绘本教子(一): 作用之大,令人追悔莫及 wenyi 周三, 08/30/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8月30日】

日本儿童的专门读物——绘本(即配有图画的儿童书籍),几乎无处不在、司空见惯,但真正了解绘本魅力,懂得巧妙运用它进行幼儿教育的华人父母却不多,它看似普通,实则有如庞大的育儿智囊团,不管在育儿中出现何种烦恼和难题,都能在绘本中得到令人恍然大悟的解答或开窍般的启示。

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成功人士都会告诉您,没有儿时的绘本教育,就没有他们今天的成就,它能孕育出天才般的大脑、非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孩子聪慧,父母无忧,作用之大,超乎想像。错过的父母,当明白过来时,莫不叹惜相知恨晚,追悔莫及。

早期幼儿教育 决定孩子的一生

教育界的专家都知道,孩子幼儿期的教育尤其是三岁前后,决定一生的成败与走向,性格形成与人格形成几乎就在那短短的几年就固定下来。如果在幼儿期过于保护事事干涉或过于放任,无暇顾及,都会埋下心灵孤独或压抑的毒素,在青春期和成人以后的人生中以各种不同的怪异和极端的表现,浮出表面,形成难解的心理重症,相信众多的父母已经尝到了这个苦果,却不知原因出在哪里,更没有应对之策。

亲子关系极端恶化,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身为父母的你我他,几乎都多多少少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正在这样的痛苦承受当中。因此三岁前后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要。而日本的绘本,正是从零岁开始,非常系统巧妙的帮助无助焦虑的父母,守护幼儿心灵的健康成长。

现代儿童 以机器为友 心灵沙漠化

在被称为物质丰富,心灵贫乏、人与人的交流成沙漠症状的现代社会,国际教育界的所有人士都清醒的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让孩子长期被各种机器所包围,如果父母们因为工作的繁忙,不得不把电视、电子游戏和电脑当作孩子的玩具和保姆,那么可想而知,这样成长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是被机器养大的孩子,其思维方式会是怎样的状态,不言而喻。如果说生他的是人类的父母,而真正长期陪着的不是人而是机器和电子产品等非人类的冰冷的东西,可想而知,会出现什么后果,正如狼养大的人类的孩子会有狼的野性,成为狼一样特点的狼孩,无法把仅仅拥有人体的狼孩称为真正的人,那么被机器陪伴长大的孩子,虽然并未完全脱离人的环境,但称为半人半机器的精神状态,却并不为过。

这些孩子即便拥有丰富的物质、玩具,却失去了健全的人的心灵,很难拥有是非、人伦与道德的观念,在孤独冷漠的人际关系中,不懂何为忍耐和包容,加上现代大多只有父母和孩子这种单一关系的所谓“核家族”家庭,不再拥有与祖父母三世同堂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繁忙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依靠电视和电子产品的无人交流的孤独。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则更加寂寞,他甚至失去对正常的人伦关系的接触和理解,如果他很少接触祖父母,从没看过自己父母是如何在生活中对待长辈的,那么,他也就不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无兄弟姐妹也就不懂如何对待朋友。人伦关系的崩溃,造成的问题会不断的进行世袭,其结果,真是可怕而难以想像。这几乎就是现代育儿的通病。

日本的对策和绘本的奇效

日本早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发现了上述可怕的现代育儿问题,教育工作者们为解决这个问题,从新审视传统的育儿环境与生活方式,为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自然的想到了无国界无时代之分的儿童书籍---这个早被历史证实的良师益友。他们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问题,包罗万象的开创了各种优质的儿童绘本,并在所有孩子出现的地方尤其是保健所和图书馆,为所有孩子提供自由无偿的借阅机会。实践证明,它行之有效,立竿见影,作用巨大。

因为它能让几乎所有现代社会造成的孩童问题以生动有趣,无任何生硬说教的方式归回原点、显出真相。它能把孩子的心理刻画的活灵活现,让父母重新回忆起童年时代的记忆和乐趣,非常简单的理解孩子的行动背后隐藏的心态,找到解决的线索和方法,并让父母们重新认识自己育儿的许多固定观念和做法是否正确,对父母来说,也是一次从新认识自己认为再熟悉不过的已经毫无趣味可言的事物的绝佳机会。

育儿的烦恼不仅能通过儿童绘本得到解决,甚至能获得许多解决大人问题的新思维,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认为早已熟悉的世界,其中获得的乐趣和智慧不断的让您觉得,原来育儿并非只有沉重的负担、难言的艰辛和莫大的责任,而是一件不断发现新大陆般的乐趣和感动。连最平凡的日常起居和生活,都会因为进入孩子的角度和世界而变得意义非凡,妙不可言。

另一面,对孩子而言,魅力奇幻的绘本世界本就是人类共通的良师益友,是弱小心灵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能与许多不同年龄的人交流或冒险的地方,能每天获得惊喜与新奇体验的地方,甚至能周游世界,跨越古今,施展自己无限的想像力。孩子在获得知识、趣味的同时,许多因父母无法理解自己带来的困惑和压抑,都会因在书中找到与自己类似的主人公的故事而得到宽慰和消除。是让孩子心灵丰富,人格高尚、智商超群的最佳途径。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孩子拥有美好成功的人生,或面对着电子和机械的现代社会带来的各种令人头疼的自闭自杀、暴力、不爱学习、翘课、强烈反叛等儿童问题,万分焦虑,想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最有效和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最好让孩子进入到生动有趣、包罗万象、无所不能的儿童绘本世界,其效果已经被所有日本热爱绘本的父母、孩子和教育家们所证实。

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通过日本妈妈绘本教育的真实故事,从绘本的神奇作用、巧妙有效的利用方法,以及如何成功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和父母应有的心态等等各个角度,跟大家一起探讨儿童教育的问题。为抱有育儿烦恼的父母提供一条听似熟悉,实则全新而超级的育儿思路。为您展现绘本在现代日本儿童教育中不为华人所真正了解的“神奇”的力量。

绘本教子(二):读后感促成绘本奇遇

绘本教子(二):读后感促成绘本奇遇 wenyi 周六, 09/02/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02日】

一位在日华人的妈妈,因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迟迟未能完成读后感的暑假作业,不得不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陪着女儿到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她在偶然之中发现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绘本(日本儿童图书)从此,她迷上了绘本,平凡焦虑的育儿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七年的育儿 读绘本却不懂绘本

这位妈妈是位中年女性,生长在中国,虽然跟随丈夫来到了日本,但是,对日本的教育一无所知,在她的印象中,儿童书籍一般都是父母买给幼儿的非常经典的世界著名的童话、传说等等带有精美图画的书籍,只是适合孩子看的书,基本兴趣不大,也从未想过这些书籍能对日常育儿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更不会认为它能改变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所以,即使她自己有了孩子,从孩子进入保育园开始,七年来早已接触过日本的绘本,也陪着孩子读了一些,却从未读懂绘本的深意,原因在于,不了解这些绘本到底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些绘本的创作,要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何意,陪着孩子读这些书的时候,不过是为了孩子有乐趣而已,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罢了,说绘本能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并不真的发自内心相信。热心的父母不少也买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给孩子,可是并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此自己读着实在觉得很无聊,若不是为了陪孩子,绝对不会拿起这些书,也就是说并不真正与孩子产生共鸣,与孩子一起进入绘本的世界当中,品味出绘本的乐趣与作用。

她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迷上这些书,读得比孩子还要积极,还要爱不释手,同时女儿在她的眼中,从不爱学习的孩子,迟钝的孩子,变成了某方面天才般的存在,一切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原来日本的绘本不仅仅是著名的童话和传说,很多都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儿童心理,或者为了解决不同的育儿烦恼,为父母了解孩子,为孩子了解父母,为解决所有孩子成长的问题,以及让孩子更好的接受知识扩大视野,而创作的各种各样的丰富有趣的书籍。每一本书的出台,都有背后的深意,了解了背后的深意,绘本在她的眼中,变成了智慧的宝库,人生的乐趣。这一切变化的机缘,都得从女儿给她出的难题——写读后感开始。

为完成女儿的读后感

一天,女儿问妈妈,暑假作业要写读后感,她不会写,该怎么办?妈妈看完作业的要求,无论怎样仔细地解说,就是听不懂,妈妈叹了一口气。这个小女儿才小学二年级,但是国语成绩很不好,比起很多孩子,汉字的读写都显得比较困难,测验低于平均成绩,妈妈感到非常无奈,认为她头脑智力比别人天生迟钝,听课不集中,除了3、4岁的幼儿绘本,平时不爱看书,即使看了小学一年级水平的绘本,只要字比较多,念给她听,超过十分钟,就开始坐不住,而且体质弱,说重了只会哭。逼着练习,常常如乌龟往前爬的速度,对她实在是无计可施。

面对着这样的女儿,妈妈只好决定陪着她上图书馆,替她借一本适合写读后感的绘本,但是文字又不宜太多,哪怕是适合保育园4、5岁孩子看的书那也行,但是心里虽然这样想,却很疑惑,如此简单的绘本,能有什么值得写读后感的含有深意的东西呢?甚至打定主意,实在没办法,那就按自己的理解帮助孩子写吧。

那么,妈妈到底找到了一本什么样的绘本,以至于改变了她对绘本的认识,并深深的迷上了这些原本以为毫无兴趣可言的儿童读物呢?她的女儿又会因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将在第三期给您解答。

绘本教子(三): 妙不可言 相见恨晚

绘本教子(三): 妙不可言 相见恨晚 wenyi 周日, 09/03/2017 - 02:06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03日】

日本的一位华人妈妈,因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迟迟未能完成读后感的暑假作业,不得不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陪着女儿到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她在偶然之中发现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绘本(日本儿童图书)从此,她迷上了绘本,平凡焦虑的育儿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一本关于老鼠家族的绘本故事

(接前文)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图书馆第一次非常用心的挑选儿童绘本,终于发现一本名为《ねずみのティモシー》的故事书,此书不仅每页的文字数量不多,绘画生动风趣、十分传神,而且故事的内容让妈妈大为惊讶,居然揭示了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物质和玩具的丰富,并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一点,深深地触动了妈妈的心,于是毫不犹豫的定下了这本书作为写读后感的书籍。

当时,妈妈并没想到这本书,会改变她对孩子教育的观念,甚至看到孩子完全不同的原本拥有的天才般聪慧的一面,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但是该绘本却向妈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实在妙不可言,相见恨晚。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只天才发明家的老鼠,它出生发明世家,爷爷和爸爸都是精通各种机器的发明天才,名字叫做ティモシー,因发明各种为人们解决生活困难、使人们生活便利的器具而富有名气,甚至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价值,因此每天沉迷于发明各种东西,几乎没有时间陪孩子,然而它万万没想到,它的五个孩子,一个个的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闹别扭,爸爸ティモシー很伤脑筋,为了让孩子高兴,它不停的发明各种玩具给孩子,可是孩子都不高兴,最后,它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决定坐下来好好问问孩子,到底如何做,孩子才能高兴起来,结果原因很简单,孩子们只需要爸爸一起陪他们玩而已,哪怕是听听他们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孩子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揭示物质丰富、心灵孤独的现实

妈妈看完这本书后,非常吃惊,感到故事看似如此简单有趣,没有任何的说教,却含义深刻,不仅让孩子看得很入迷,因为故事中的生活情景和画面都是关乎孩子自己熟悉的生活,描写五个孩子的个性也十分生动,闹别扭不高兴的样子都十分可爱,简直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自己最熟悉的典型表现,很自然的让读绘本的孩子觉得那就是他们自己的心声,自己的烦恼,很容易让孩子进入角色,并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一来,也就很容易让孩子自己明白和发现自己原本郁闷但又不十分清晰的苦恼所在,同时更深深的启发父母了解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多少物质的满足,而是家人的陪伴,孩子的心灵非常的孤独。

不仅如此,作为大人,也能引发深深的共鸣,大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看似不同,实际上在幸福快乐与否的感受上,是一样的。不是有很多不缺吃穿,甚至家庭富裕的人,却因为对人生感到活得寂寞空虚,而得了各种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绝路了吗?现代社会,在轻易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却常常感觉不到快乐,每天看似人来人往,生活虽然忙忙碌碌,却也常发出缺乏温暖、人情冷漠的感慨。寂寞与孤独,哪里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这本绘本,看似简单,揭示的却是十分深刻的能让所有人产生共鸣的社会弊病。大人通过这本极富情趣、无任何说教的书,会深刻反思人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身为父母,更升起希望改变这一切的愿望,引发对孩子幼年教育的重视。

绘本作者正通过这本书,呼唤为人父母者,要关注孩子心灵上的需要,父母给予的物质以外的温暖,显然是针对现代育儿的通病进行的创作。让孩子获得共鸣,让父母了解孩子并深刻反省,启发许多父母意识到自己孩子郁闷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所在。

那么读此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读后感的作业,而跟妈妈一起读书的女儿,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呢?结果出乎妈妈的意料,当女儿读到老鼠爸爸不停的发明玩具想让孩子们高兴快乐时,不经意的说出了一句话,没想到这样的话,会从一个7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孩子的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妈妈的心,从此改变了她对女儿智商愚笨的看法,在女儿身上发现了许多惊喜。那么女儿到底说了什么话呢?之后母女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呢?请听下回分解。

绘本教子(四):七岁女儿 语出惊人

绘本教子(四):七岁女儿 语出惊人 wenyi 周一, 09/04/2017 - 02:07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04日】

日本一位华人的妈妈,因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迟迟未能完成读后感的暑假作业,不得不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陪着女儿到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她在偶然之中发现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绘本(日本儿童图书)从此,她迷上了绘本,平凡焦虑的育儿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七岁孩子的感慨

上一期提到,孩子为完成暑假作业,虽对读书不感兴趣,却不得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跟妈妈一起读完了关于老鼠家族爸爸与五个孩子的整个故事。并且在读的过程中,突发感慨,让妈妈非常吃惊。

因为孩子既不看也看不懂书前的简介,根本不知道此书的主旨和用意是在启发人们认识到物质的丰富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孤独和寂寞成了现代社会最大的心理问题,希望现代繁忙的父母,能理解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真正的愿望。

孩子当然不可能明白如此深刻的用意,何况只有7岁,她只是跟妈妈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变成了书中的小老鼠,一副非常理解那五个孩子的表情,完全被故事所吸引。当她读到孩子们不停的闹别扭,老鼠爸爸却只是不停的发明各种玩具给孩子,依然无法让孩子感到快乐时,她突然很着急的为老鼠爸爸不能明白孩子们的心理发出一声感叹:发明这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大家只是很想要跟爸爸一起玩而已。

绘本的巨大作用

妈妈听到此话,非常惊讶,这意味着,故事不仅读进去了,而且完全打动了孩子的心,五个小老鼠的闹别扭的情绪,引起了她的共鸣,那几乎就是她真正的现实生活的感受,书中写出的正是她的心声。

很显然,这本书完全是站在孩子的心理和角度所写。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孩子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跟父母的对抗情绪,大多源自希望跟父母在一起,希望得到父母陪伴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原因而造成的,但是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依赖玩具和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等手段陪伴孩子,完全意识不到缺乏交流和关注的孩子有多么寂寞和伤心。

当然孩子因为太小,难过时、闹情绪时,自己也很难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为何要闹情绪,如果孩子总是在提出要求父母一起玩儿的时候被拒绝,那么久而久之,就会把心门关紧,不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但是会一直很郁闷,不快乐,无法排解,变得性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就像书中五个小老鼠的样子。

然而绘本却能让孩子清楚的看到自己原本埋在心底的愿望和真正的郁闷的原因,使孩子自己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不仅如此,自己的愿望和郁闷跟大家都一样,跟其他孩子都一样,在书中找到的共鸣,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安慰:原来大家都跟我一样啊,都想要爸爸妈妈陪自己,并非我一个人这样想,我的想法是正常的。孩子心中的郁闷、孤独和不安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同时,父母跟着孩子一起读绘本,也就了解了孩子的心理——郁闷或对抗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彼此得到沟通。这位妈妈和女儿就此打开了话题。使得妈妈从新认识了自己的孩子。

从新认识女儿 读后感辅导游刃有余

妈妈听到女儿的感叹,惊讶之余,不禁好奇的问道:你难道不喜欢这些好玩的玩具吗?孩子答道:不是不喜欢,但是更喜欢爸爸,想要爸爸一起玩儿。妈妈听后若有所思,赶紧催孩子往下读,看看书中的五个小老鼠是否真的是因为埋怨爸爸只顾发明各种东西,没时间陪自己而闹情绪,看看老鼠爸爸是否最后能明白这一点,让孩子们都高兴起来。

果然一切如女儿所料,书中真的接着写道,爸爸最后实在想不出让孩子高兴的办法,决定亲自问孩子,结果真的就是要爸爸陪着一起玩儿,明白了这一点后,老鼠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五个孩子终于变得开开心心不再闹情绪了。

妈妈看到一切都如女儿所说的故事发展和结局,感到非常惊喜意外,没想到绘本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更没想到7岁的女儿会如此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妈妈很快明白,孩子并不笨,是自己太疏忽了,并不真正的了解孩子。写读后感对不爱看书学习,成绩不好的女儿来说,原本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知如何辅导孩子,但是现在她改变了想法,只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一定会最后懂得如何写文章。

妈妈很快明白如何指导孩子了,她告诉孩子,所谓读后感,就是像刚才那样,把自己读到的想法说出来,告诉大家你为何喜欢这本书,你对书中的老鼠爸爸有何看法,对五个老鼠孩子为何能理解,把你的理由写出来。就像刚才对妈妈说话一样,如果你自己对爸爸也是这样,那就同时写出自己的例子,让其他的孩子与父母都读到你的想法。

在妈妈的鼓励和辅导下,孩子顺利完成作业,也对妈妈肯定自己和明白自己感到非常高兴。不曾想这一次经历,使得不爱看书的女儿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显然女儿开始意识到跟妈妈一起读书能让妈妈明白自己,相信自己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妈妈看自己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是惊喜,是肯定,是鼓励。

之后,孩子不断的跟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妈妈也开始重视孩子所说的话,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都让妈妈感到原本熟悉的世界整个都变得完全不同了。那么母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下期再续。

绘本教子(五):愚笨女儿变天才

绘本教子(五):愚笨女儿变天才 wenyi 周二, 09/05/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05日】

日本一位华人的妈妈,因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迟迟未能完成读后感的暑假作业,不得不于繁忙的工作之余陪着女儿到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她在偶然之中发现了一本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绘本(日本儿童图书)从此,她迷上了绘本,平凡焦虑的育儿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发现孩子天才般的想像力

(接前文)完成读后感的作业后,女儿与妈妈的心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孩子看来,绘本可以让妈妈倾听自己的声音,可以看到妈妈对自己的肯定,还有那惊喜的表情,这份得到父母肯定与关注的感觉,无疑是世上最幸福的感觉,只要稍稍了解孩子的心态,就会明白,接着孩子会表现出怎样的行动,看似吃惊,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原本不爱看书的女儿,没翻开两页,就开始厌倦的她;总因汉字出错,读题出错而成绩较差的她,为此不停的被妈妈教训的她一改常态,开始听话,从学校借回自己喜欢的绘本,不仅自己读,还自己模仿编写兔子等小动物冒险的绘本,再自己配上漫画,然后读给妈妈听,不仅故事生动,画的画也神态逼真。妈妈感到非常吃惊,这孩子具备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和自己独有的想像力,大大的表扬了孩子,很快,这样的良性循环不断的出现。

孩子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自己总在家中独自摆放各种小动物小餐具,布置卧室客厅等,一会儿做饭,一会儿散步,一会儿给动物洗澡,模仿自己熟悉的生活,边想像边说话,扮演各种角色,这一切妈妈原本都看惯了,觉得那是孩子自己的世界,从不介入。然而如今,孩子却不停的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快乐,她总在摆好玩具后,把妈妈叫过来看她设计的动物小家。有一次,她指着玩具小梳妆台里的盒子,让妈妈看她的小电吹风,妈妈拿起一看,这不是刚坏掉的可以塞进耳朵的耳机吗?这东西居然变成了电吹风?妈妈边想着边仔细的瞧着,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脸惊讶的表情说道:真的啊,太像了,简直就是小型电吹风呢!妈妈越看越像,越发觉得孩子的想像力真的不简单,原来孩子的眼中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感到很神奇,原本要丢掉的耳机,变成了一把漂亮的蓝色的微型电吹风。

受到妈妈的鼓励,之后,家中的废物,不断被孩子改造成各种玩具,比如要丢掉的衣架,孩子挂上橡皮筋,成了弓箭的弓,一次性筷子,变成了箭,还摆上空饮料瓶当靶子,邀请妈妈也来参加射箭比赛。

妈妈每天都有感动和惊喜,这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孩子真的都是天才,学校的成绩并不能代表所有,也不是孩子全部的真相,育儿虽然责任重大,繁琐,但只要用心关注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就会看到孩子独特的才能。给予他们自信,肯定孩子不同的独自的才能,才能顺势引导,事半功倍。

妈妈的变化

可以说,妈妈的变化非常重要,如果不是那本为给孩子完成暑假作业而读的绘本,让她意识到陪孩子说话和交流的重要,她绝对不会有如此的耐性,也就不会发现原本看似无聊的孩子的世界居然如此的有趣,当然极有可能连带孩子具有的天才,都一并埋没了。自那以后,妈妈很注意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变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期待,育儿成了乐趣和对生活的从新认识。信赖与交流每天都在进行。

有一次,女儿玩过家家突然说道,妈妈,你看,这很像我们家。妈妈刚想问理由,孩子不等妈妈张口,已经开始解说: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像我们家吗?因为爸爸很少在家,平时就是妈妈和孩子啊,所以,这里没有摆放爸爸,只有妈妈和孩子一起吃饭呢。

妈妈听后,读懂了孩子心中的遗憾和孤独感,意识到,必须针对此事用孩子能懂的话告诉为何爸爸不在家,爸爸是否爱她,为何爱她。孩子听后很高兴,尽管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世界和养家的辛劳,但是妈妈耐心的为自己解说本身,就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被重视,这等于鼓励孩子有任何烦恼都可以说出来,妈妈不会不耐烦,也不会视而不见,只要保持这样的信赖关系,自闭和抑郁是可以避免的。

同时妈妈还想到,虽然孩子写的读后感不如说的明白,有条理,但是,只要她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清晰的说出想法背后的理由,随着大人给出的肯定和理解,敢于表达的自信就会成为孩子一生成长和学习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懂得如何写文章。关键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耐心倾听的环境。

读绘本带来的惊喜每天都在改变着这对生活在日本的华人母女,虽然故事都很精彩,让我们暂且告一段落。下一期开始我们介绍一位日本人的妈妈绘本育儿的心得,她将告诉你让孩子绝对喜欢看书的秘诀。因为有很多妈妈诉苦,明知绘本的重大作用,可是自己的孩子却讨厌看书。

绘本教子(六):喜爱绘本 成绩必定优秀

绘本教子(六):喜爱绘本 成绩必定优秀 wenyi 周三, 09/06/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06日】

在日本,儿童绘本在心灵道德、语言、文学、艺术素养、想像力创造力等等各种领域的育儿教育上,被誉为具有魔法般的功效,成绩优秀的孩子,皆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习惯大多源自儿时读绘本的乐趣,如果错失幼儿期的培养,很难有机会弥补,孩子一生再不会对看书感兴趣。

但是,因为忙碌,很多父母到了小学发现孩子国语差,读解力差才开始后悔,然而此时父母有心读绘本,却发现,强行为之,事与愿违,孩子对看书极为反感,令许多父母无计可施。有这样一位妈妈,为了让儿子重新对绘本感兴趣,在痛悔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发现了一个非常简单,母子间皆无任何压力,父母无需任何阅读技巧就可以一直坚持的秘诀,并获得了绘本育儿教育的成功。

绘本教育影响各科成绩

幼儿期如果从未体验过何为读书的乐趣,小学高年级后,无论是否识字,是否能够自己阅读,绝大多数都不会再拿起书本主动阅读。而是开始沉迷于电子游戏和漫画。幼儿期能否体验到读书带来的乐趣将决定孩子的一生。请千万别错过这一关键的时期,短短的几年,关乎小学开始的成绩和一生的心灵及人格的成长。只要在小学二年级之前,打下读绘本的基础,懂得了读书的乐趣,之后的学习,会非常自觉,父母基本可以放手,再也不用陪着、看着、天天催促,孩子都会自己主动学习和读书。而且拥有的语言能力,不仅使得国语成绩优秀,每科的试题理解都十分正确,避免因看不懂问题而带来的错误。可以说,幼儿爱好阅读与否,将直接影响各科成绩。

放下教育或提高成绩的强大执着

绘本起到的虽是教育的作用,然而一位妈妈却说,请放下这一强烈的目的,只选孩子感兴趣的绘本,把绘本当成能让孩子获得乐趣的其它玩具一样,才能最终达到这一效果。

绘本在智力和心灵的培养虽然具有巨大的作用,这在日本教育界已经是铁打的定论,但是,也正因为急于获取这一功效,急于把自己孩子培养成天才。望子成龙的父母,极易犯下一个忽视幼儿心理的错误,那就是,抱着极为强烈的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使命一样的目的,非常心急也非常严肃认真地像巨大而艰钜的任务一样,下了很大的决心,开始了每天晚上给孩子读绘本的日子。然而,没多久,发现孩子根本不听话,或者乱翻书不听,或者几分钟就不耐烦,大人原本就忙碌,看不到希望和效果,很快失去信心,最后不了了之。尤其是小学以后,无论父母再怎么努力,召唤一起读绘本,孩子就是不感兴趣,除了电子游戏和漫画,对其他书本看都不看一眼。

其实抱着强烈的教育目的,尤其是抱着为提高考试成绩,让孩子通过拥有优美的语言的绘本提高文字语言的能力,表达的能力,解题的能力等等来获取好成绩,抱着这样急切的目的来引导孩子读绘本,往往适得其反,招致孩子强大的反感,甚至造成厌恶读书的后果。

因为如此做法,根本无法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只是会根据父母自己的目的和愿望来选择绘本,认为哪本好就选择哪本,认为哪本语言优美就选择哪本,认为哪本具有文学性就选择哪本,并且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一句不漏地读,生怕孩子没听好,读后还要问听懂与否,有无感受,不仅孩子感到莫名的压力,大人也会在看不到效果,感受不到进步的执着中,或者事与愿违中,埋怨孩子不配合中变得非常急躁,结果可想而知,只好在无奈中放弃,认为自己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这是父母极易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因为孩子除非有不得已的障碍,其实早被誉为具有强烈求知欲、好奇心、模仿和想像力的天才。

父母只有顺势引导,善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才能自然达到最后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必须以孩子的视角为核心。抱着教育孩子的目的却要首先放下这一执着。

尊重孩子天性 顺势引导

有耐心的学会观察孩子,顺着孩子好奇的视点去引导和配合,以孩子的乐趣为乐趣,读出绘本的快乐,最为重要,因为孩子跟大人不一样,天性好玩,根本不会带着任何大人的目的,他们只对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表示关注,如果违背这一点,让孩子觉得乏味,或太长,太深,理解不了,就会表现出不耐烦,这样的阅读,对大人与孩子都是痛苦。必将以失败告终。

因此请首先给孩子以最大的读书自由。从选择内容到如何读,读多少,什么时候读,请尽量配合孩子的天性与接受能力。

这样一来,许多父母可能会生出两大疑问,一个是具体如何做,一个是还无法分辨是非的孩子完全给他自由,会不会因此选择不好的书,误导他们的品德。

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下一期给出答案,并在以后陆续登出刚才这位找到秘诀的妈妈——拥有三个儿子的母亲,她的绘本教育的真实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失败,如何领悟到顺应和尊重孩子天性的读书秘诀,又是如何具体实施的,一同分享她错过学龄前时机的悔恨、不断失败的烦恼和最后恍然大悟走向成功的喜悦。

绘本教子(七):多伦多图书馆的选书故事

绘本教子(七):多伦多图书馆的选书故事 wenyi 周六, 09/09/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09日】

上期提到,几乎所有日本的妈妈都知道儿童绘本在幼儿教育上具有魔法般的功效,但是由于过于执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招致孩子厌恶读书的后果,因此很多人以失败告终,一位拥有三个儿子的妈妈,却以她真实的育儿经历,揭示了一个破解所有父母的共同烦恼、让人恍然大悟的、胸有成竹的秘诀。在为大家展开她的故事之前,先回答上期留下的疑问:让孩子自己选择绘本是否安心?

多伦多图书馆的选书故事

日本一位从事了几十年儿童绘本编辑和写作的、曾获得国际安徒生特别优秀奖的作家斋藤惇夫先生(出生于1940年的新潟县,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讲述过他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对于刚才的疑问,会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

他早年曾出国前往加拿大,因机会难得,造访了闻名世界的多伦多图书馆,身为儿童作家,他最想交流的是绘本方面的经验,很想知道多伦多图书馆,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儿童书籍的。

交谈中,当他得知多伦多图书馆和教育界众多协会、政府部门,为完全不顾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生命的特性而进行随意架空构思的书籍,是否合适摆上儿童书架,居然讨论了六年之久,尚且没有定论,感到十分惊讶,为解答他的疑惑,图书馆拿出了每年商讨的记录,从那些记录里,他看到了加拿大政府和教育界人士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严肃态度,不是最优美的语言,违背民族文化传承的变异的东西,有可能误导孩子人格成长的东西,必须谨慎,正因为是孩子的书籍,人性品格未定,加之求知欲、好奇心,模仿力都十分强大,必须严格审定,只有具备优秀的文学性故事性和符合传统审美与传统道德的绘本才能摆上图书馆的书架,让孩子从小看到的是从语言到故事,从绘画到内涵都是最好的东西。因此迪尼斯的绘本在图书馆的儿童书架找不到它的踪影。

《西游记》画了八年

当斋藤先生感慨万千,回到国内,跟长期从事绘画的画家好友赤羽末吉先生(注1)提到这次经历时,未曾想到,好友一点也不吃惊,反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提醒他:日本的传统童话故事,每一本凡经过他的手,都是历经多年的岁月,只要涉及到过去的传说,在绘图时,先要多方考证,除了翻阅和参考各种历史文献资料,还要到故事发生的地方去做最大限度的考证,力求为孩子留下最真实的传统生活的原貌,以此代代传承我们的文化和理念。他说:你交给我画图的那套《つるにょうぼ》民间故事系列(中文大意:仙鹤妻子,关于仙鹤化作美丽的女子为报恩与贫困男子结为夫妻的故事)从开始到现在一晃已经6年了,还有创作《西游记》儿童绘本,为了尊重原着,整整花了八年才完成,那是因为,必须严格考证,才能动笔绘图,每幅图都要力求最好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与故事,包括服装的历史真实性,还为此到过中国,这样的图画质量,连中国画家都很惊叹,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

画家言语中对身为绘本作家的斋藤先生,不能觉察到自己国家的教育人士对孩子们的用心而稍有埋怨。

斋藤先生这才想起来,对啊,时间过得真快,《つるにょうぼ》系列交给好友绘图,居然过了六年,还以为只有两年呢。他从新审视自己和同行,看到了自己与自己周边的同行,为了儿童绘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都与加拿大同行一样,为守护孩子的人格与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记忆,点点滴滴的用心早已成为自然而然的工作,并证实了世界共同的愿望,孩子的幼年教育非常重要,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一定要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良好的人格与修养的基础,为他们留下最经典最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一段来自日本著名绘本作家的非常具有深意的故事,他虽然提到的只是两个国家早年针对传统故事绘本的态度,尽管时间飞逝,但是根本认识的变化不会太大,这段经历已足以见证日本图书馆在选书上具有相对严肃的态度,不管出版社和书商们还有一些另类作家们如何随性出版和创作,至少,在图书馆,还能找到足够的安心,如果你对孩子自己选择绘本感到不安,请尽可能选择领孩子上图书馆去借书,如果这样还是不放心,请亲自为孩子了解和选定比较严格选书的图书馆。

自由选书的问题解答完了,那么从下期开始,我们会转入开头提到的孩子妈妈轻松自在进行绘本育儿的真实故事。

注1:赤羽 末吉(1910年5月3日 - 1990年6月8日 ),日本著名的舞台美术作家、绘本画家、绘本作家。

绘本教子(八): 错过时机 她曾屡屡失败

绘本教子(八): 错过时机 她曾屡屡失败 wenyi 周日, 09/10/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10日】

学力提高、恶行防止、加深亲子关系、人与人爱的桥梁,等等,由于这数不清的儿童绘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学校都普遍导入给学生读绘本的时间,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共识,然而,当我们这些热心的父母,带着强烈的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须完成给孩子读绘本的使命感催促着,强而为之时,却发现不遂人愿,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乖乖地静静地坐着听你念书。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后,这才幡然醒悟,原来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一位日本妈妈的肺腑之言

妈妈养育三儿 无暇顾及绘本教育

有这样一位日本妈妈,多年前养育着三个儿子,当时最小的5个月,次男才两岁,大儿子上幼儿园,因要每天喂奶,买菜洗衣做饭,训练次男的排泄的自立,小儿的离奶食物,大儿的盒饭、接送,等等家事与育儿的忙碌,她虽然非常明白给孩子读绘本的作用,却实在无暇顾及,只好一直回避这样的想法,直到大儿子开始上学的那一年,她内心才稍稍有了一点余地,从前因无奈压抑着的给孩子读绘本的心愿这才从新唤起。

有一天,她义务给大儿子呆过的幼儿园整理书架,却发现了一本很熟悉的绘本,不曾想这本书让她百感交集,儿子当年常常借回家要求妈妈念给他听的情形如历历在目,然而那时,儿子经常因为妈妈太过忙碌,而被拒绝,后来儿子再也不叫妈妈读书,而是自己非常孤独的翻着看图,再后来,干脆藏起来,不让妈妈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书。妈妈看在心里,一边心痛却又无可奈何,隐隐约约的想着,等小的两个孩子再大一些就会好的,到那时,定能弥补,甚至连这个心愿也是模模糊糊的,若有若无的,因为大儿子从未表现得很抵抗,也从未因妈妈的无暇顾及而大吵大闹,反而什么都自己玩,自己乐,一脸的天真,唯一的不同,就是再也不叫妈妈给念绘本了,总是藏起来一个人翻看,妈妈印像中这本整理幼儿园书架时发现的绘本,就是儿子最常借回家的书。

妈妈回忆着儿子当年的情形,感到十分愧疚和心痛,自己有意无意的忽视,一定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尽管孩子没有明显的埋怨,但是被拒绝念书的失望,定然被埋在了内心深处,从此大儿子没再提过念绘本的要求,甚至,也不再借绘本回家。想到这里,妈妈内心一阵刺痛,悔恨之心促使她毅然翻开手中的绘本——那本曾让儿子借回家看了很多次的书。妈妈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认认真真的读一遍,然后,妈妈发现,原来这本书因为文字量稍大,适合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自己阅读,三四岁的孩子看不懂,所以需要父母念给孩子听。妈妈内心稍有安慰,觉得还有救,决定借回家,弥补自己的悔恨和遗憾。但是没想到,事与愿违,仿佛错过了时机,她碰到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错过时机 孩子漠不关心 妈妈失败无数

这位妈妈说,估计很多父母都碰到过跟她相似的情况,希望弥补那份对不住孩子的悔恨,没能在3 岁前后孩子主动恳求自己读书时及时给孩子读绘本,抱着这样的遗憾,抱着这样的热心,抱着满腔的母爱,自己也真的开始有时间可以做到陪孩子读书时,却发现,仿佛一切为时已晚。

那一天,妈妈借回那本儿子曾经最爱的绘本,等自己忙完家务,终于可以坐下,拿起那本书翻开,一字一句开始认真的读书,也下定决心,从此以后,每天都要读给孩子听,让孩子好好的通过绘本得到最好的幼儿教育时,没想到,三个孩子,没有一个在认真听,小的不耐烦,乱翻书,不让你按书的顺序往下读,大儿子呢,原本如此喜欢这本书的他,根本漠不关心,一会儿就走了,很快,小的两个也玩别的去了,结果,只剩下妈妈自己一人,直面这无情的现实。

面对失败,这位妈妈不得已,觉得那是自己教育孩子的使命,必须完成,于是认为是自己不懂读书的技巧,或者读得太少,没成习惯,就这样,她读了各种关于绘本的理论书,然而大多不是告诉你小学四年级之前如果没养成读绘本的习惯,如何如何为时已晚,就是绘本育儿的功效如何显著,催促父母好好给孩子读书,结果是父母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和带着满腔的爱意要这样做时,却直面各种困境,尤其是眼看就要错过时机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父母,更是着急,更易失败,这位妈妈就是这样,寻找各种办法,就是没法找到一本书,针对她的情况,或者说针对许多不同性情孩子,不同父母现实条件的情况,针对最后父母因为一再失败,不得不放弃的情况和烦恼,交给你一个万能之策的解决办法。

这位妈妈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翻阅了大量的理论书,试过各种办法,甚至强行要求儿子乖乖的听,最后不但没成功,最终导致大儿子厌恶读书。

经过这些惨痛的教训后,她终于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追寻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一念的改变,解不开的所有问题,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她找到了让父母与孩子都很轻松接受和做到的办法。(待续)

绘本教子(九):让绘本变成玩具

绘本教子(九):让绘本变成玩具 wenyi 周三, 09/13/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13日】

学力提高、恶行防止、加深亲子关系、人与人爱的桥梁,等等,由于这数不清的儿童绘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学校都普遍导入给学生读绘本的时间,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共识,然而,当我们这些热心的父母,带着强烈的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须完成给孩子读绘本的使命感催促着,强而为之时,却发现不遂人愿,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乖乖地静静地坐着听你念书。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后,这才幡然醒悟,原来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一位日本妈妈的肺腑之言

换位思考 让绘本变成玩具

(接前文)这位养育着三个孩子,耽误了长子绘本教育的妈妈,为了补偿长子而开始的这份使命般的工作——给孩子读绘本,却屡屡碰壁,孩子们漠不关心,仿佛那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的事情,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个让所有孩子都能表示出兴趣,集中精神高高兴兴听父母念书的方法:做而不求,只管把心放在如何让孩子的童年变得快乐,把所有读绘本的目的与技巧统统暂且放在一边,只求孩子因听她念书而感到跟玩其它玩具一样地快乐。

其实,就是她改变了观念,进行了换位思考,根据孩子天生好玩与好奇的天性,把绘本看成孩子的其中一种玩具,顺着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自发的听出乐趣,看出乐趣,最终变成孩子自己主动要听要读要看,一切都变得顺势而为,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最终父母所求的教育目的。直到孩子长大,她三个孩子读书看报纸并彼此交流看法的家庭氛围都一直自然保持着,成了他们家的习惯和乐趣,家庭关系非常和睦,孩子们读书学习一旦形成习惯,自然也不用她太过担心了,学校的学习都很自觉,成绩也变得很稳定。

而这个方法的发现,也让为教育孩子而不得不读绘本的她因此感受到莫大的人生乐趣。从此,她受到启发,渐渐发现许多不如意不顺心的烦恼和痛苦,皆来自固有的执念,被她放弃后,事情就变得简单顺利。

反思多少执念 获得育儿的自在轻松

她说:“自从找到这个方法,我读绘本变得非常自如,卸下了原先那种坚持不下去,要放弃又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不得不做的那种沉重的压力和歉疚感。 甚至我的整个人生观都改变了,我的所有育儿生活也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自如,原先的那种被追着赶着的烦躁心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可以在最忙的做饭时刻,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情,痛快的答应孩子让我读绘本的要求,绝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正忙着炒菜做饭,一见孩子捧著书过来要我读,我就非常生气的拒绝,大声斥责孩子,让他等一会再说,那是一脸的别给我添乱的不耐烦。 如今,如果孩子说妈妈带我去公园,我能马上就放下手头的家务,做上几个饭团,领着孩子就出门。 ”

她认为,这一切都因她的心摆脱了追求教育结果的束缚,同时获得了成功,也因为这一成功,让所有原先的一切、因大人非要怎样才行的固定观念所造成的一切执念束缚,全部被打开,使得她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许多意识不到的并不一定正确的观念,从此她不被任何固定观念所左右,一心想着如何让孩子开心,她的生活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快乐。当然读绘本更是如此,成了很容易坚持,父母和孩子都能因此获得乐趣的一种家常娱乐般的存在。

“如果,我早在长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这个方法,我的长子,就不会因我的拒绝而放弃读绘本,耽误到小学,我也不会心情烦躁,就能有耐心做到家务育儿两不误。”她表示,这是她留下的最大的遗憾,险些导致长子厌恶读书,虽然最后因自己的发现给予了纠正和补偿,却依旧会感到一丝伤痛,大概那份被妈妈拒绝过的心理伤害,无法完全被抹掉,为了让许多父母不再犯同样的错,及时意识到导致孩子不爱看书的原因,她写下了她的心得。

那么,她是如何在自己孩子身上具体实施这个绘本变玩具的方法的呢,这个方法,真的很简单,不需要任何的读书技巧吗?她的孩子因母亲观念的改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待续)

绘本教子(十):妈妈们的失败 只因这一念

绘本教子(十):妈妈们的失败 只因这一念 wenyi 周四, 09/14/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14日】

学力提高、恶行防止、加深亲子关系、人与人爱的桥梁,等等,由于这数不清的儿童绘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学校都普遍导入给学生读绘本的时间,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共识,然而,当我们这些热心的父母,带着强烈的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须完成给孩子读绘本的使命感催促着,强而为之时,却发现不遂人愿,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乖乖地静静地坐着听你念书。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后,这才幡然醒悟,原来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一位日本妈妈的肺腑之言

失败观念之一:读绘本当成国语学习

(接前文)说到这位妈妈读绘本的具体做法,这位妈妈说,她首先要提醒大家一个很难意识到的,又往往极易犯的一个错误观念:把它当成学习。因此大人只要一给孩子读绘本,往往不自觉地就与国语学习等同起来,逐字逐句的念,还要求孩子好好听,认真听,要求记住内容,核实孩子是否听了,等等等等。抱着这样的目的读绘本,必会犯下急功近利的错误,很容易忽视作为教育对象的孩子与大人不同的特点,方法不对,必然导致失败。

她尤其强调:大人与孩子是不同的,大人读书会抱着自觉的要学到什么东西的目的,而且对书本身已经非常熟悉。可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玩儿罢了,只会关心自己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是感兴趣的,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甚至持续的时间很长,有的孩子甚至对自己喜欢的某个玩具,可以玩一整天而不离手,甚至在一段不短的时期,都不会放弃。这些情景,对与养育过孩子的父母来说,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说孩子的集中力不长,那只是对于他们不十分感兴趣或者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的事物而言,否则,孩子对事物的专注程度是十分惊人的。

只要懂得这个特点,在读绘本中放下让孩子学习的观念,避免强行灌输,首先选择孩子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和图画,就会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她的孩子,都是男孩,她就曾选择男孩喜欢的冒险的故事。如果是女孩,很多孩子喜欢读照顾婴儿或者小公主之类的童话。

这些都是很好的启发,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选择相应的绘本,第一步就是让孩子熟悉绘本,接触绘本,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绘本跟其它玩具一样非常有趣的印象。所以不妨认为绘本等于孩子的玩具之一。

请耐心等待 不可急于求成

还有一点需要父母意识到的,就是,对于刚刚接触绘本的孩子,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即使是面对感兴趣的绘本。

对大人来说,许多事物,早已熟悉,但是却忘记了刚刚接触和碰到某件事时的心态。很多理所当然的观念,比如读书要把字连成句,把句子连成段,一页一页的读下去,就会看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或者明白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情‘什么道理,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由浅入深的学习和训练,积累下和最终明白的道理,我们都是经历了很多年才最后形成的。

可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全然陌生的,完全不懂的。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孩子乖乖的听,只要是好的,主题很好、语言很优美的,就必须静静的一字一句的认真听,明白说了些什么,同时增加文学素养,执着于要从绘本中让孩子一下明白很多,都是不现实的做法。很多东西,要抱着不可能一下全部接受的心态来试验性的给孩子一个宽容的读书环境,在耐心的等待中就会看到孩子一点一点的在进步。

一本绘本,有的孩子从三岁读到小学三年级,不同的年龄,关注的地方都会变化,从简单的对图的关注,或对某一句话的关注,到对文字的关注,直到自己完全读下来,不需要妈妈给他读,甚至经历好几年的时期。这些都是需要父母首先明白的孩子的特点,要抱着耐心和宽容的心态默默等待孩子的成长。切忌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因无法理解或者不感兴趣非常乏味而不听、不看、不读,最后厌恶读书。

父亲强行灌输的恶果

在日本,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高职高身份、高学历的家庭。父亲的身份地位比较高,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到儿子上小学时,他突然关心儿子将来的人生,非要自己亲自教育,于是让妈妈放手,不必再跟两个妹妹一起听妈妈读绘本,认为那太肤浅,对必须出人头地的儿子不合适。让孩子妈妈以后只管两个女儿的教育即可。

于是儿子开始不停的被要求只允许读父亲买回家的书,每天规定的读书任务必须完成,父亲下班回家后要检查读完没有,是否读懂主题,十岁后,甚至每天必写读后感,从此儿子失去了笑脸和自由玩耍的时间,被剥夺了孩子天赋自由想像的空间和乐趣,虽然父亲很爱他,花了很多钱买了许多书籍,最后导致对读书极端厌恶的后果。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两个妹妹,不受父亲重视,依旧跟着母亲自由的听读绘本,等到了上学年龄,也还是不停的继续这个乐趣,没想到等到了三年级以后,两个妹妹渐渐不满足于母亲给读书了,开始对哥哥的书感兴趣,自发地一本接一本地把原本买给哥哥的比较有深度的书,文字数量大的书全都给读了个遍,甚至读破为止。而孩子的母亲,并没有强迫过孩子非要如何,她唯一所做的,就是给孩子不停的读书,只要孩子从中能获得快乐,而不求非要急于达到什么结果,孩子却水到渠成般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变成了爱读书、觉得读书是人生幸福的孩子。

两相对照,强行灌输,急于求成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其实,自由的读,不求结果,也不管孩子听没听懂整个故事,也不需要完全按照文字去读,甚至跑题都可以。为什么呢?下一期我们继续分析。

绘本教子(十一):如此读书 闻所未闻 任何孩子都入迷

绘本教子(十一):如此读书 闻所未闻 任何孩子都入迷 wenyi 周六, 09/16/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16日】

学力提高、恶行防止、加深亲子关系、人与人爱的桥梁,等等,由于这数不清的儿童绘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学校都普遍导入给学生读绘本的时间,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共识,然而,当我们这些热心的父母,带着强烈的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须完成给孩子读绘本的使命感催促着,强而为之时,却发现不遂人愿,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乖乖地静静地坐着听你念书。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后,这才幡然醒悟,原来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一位日本妈妈的肺腑之言

高明的绘本读书法

(接前文)说到读绘本需不需要一字一句读,需不需要孩子完全听懂,孩子经常读书途中跑题说题外话或只看图画,是否要紧,等等,这些关乎具体技巧的问题,这位妈妈说,顺其自然就好,没有固定的技巧,放开一切形式上的观念的束缚,只需要关注读绘本时孩子的反应,配合孩子的反应和节奏,灵活引导即可。

这位妈妈的话让很多人感到非常吃惊,这不就成了孩子为核心,而父母为辅助了吗?整个观念都变了似的。没错,这就是孩子将来变成爱读书孩子的成功的关键。因为你能放下自我观念,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架子,成全和体谅孩子,本就是善心的表现,当然容易让人接受,也就会获得成功。

其实,这位妈妈掌握了一个很好的度,既不放任不管,也不强行灌输,以孩子能接受和读出乐趣为目标不停地让孩子接触绘本,是一个辅助孩子渐渐形成自主读书习惯的过程。可以说是不自觉地践行了儒家中庸之道、实施因材施教,获得成功的现代教育法。是相当贤明的做法,真正高明的所谓“技巧”。

乐孩子所乐 比一字一句读更重要

就算懂得因材施教,不走极端,可是对许多大人来说,早就忘记了自己儿童时代的心态了,如何根据孩子特点,根据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导,这依旧是个让父母感到有些无从着手的地方。

其实只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就不难,很多东西都被我们大人忽视掉了而已。尤其是孩子说的一些话,很容易被大人认为毫无意义而不加重视,孩子的话,只要注意听,就会有收获。比如我们经常在育儿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只要发现有趣的东西,一定会马上跟妈妈喊道:妈妈,你看你看!这时候,不少父母可能因为不感兴趣,或者无暇顾及而心不在焉地应付或者不加理睬,因此错过了了解孩子的许多机会。

当孩子向你叫喊,让你看他觉得有意思的事物时,不但不要拒绝,反而要迎上去,跟孩子一起开心的看,并且回答道:“哇,真的啊,真有趣呢!” 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为何要这样做呢?这跟引导孩子读绘本有何关系?

我们大人常说世上知音难遇,人活在世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得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或伴侣,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尤其是夫妻之间,否则,会感到很寂寞很孤独,拥有再好的物质生活,也不会真正地开心。孩子虽小,心态也是如此,他们更加在意的是自己最相信最依赖的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如果你能理解他,觉得他的发现很有趣,陪着孩子一起开心,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就会更加专注于这些事物。

所以读绘本时,对于孩子的任何发现,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孩子就认定,读绘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是能得到妈妈肯定的场合,是可以跟妈妈分享自己的发现,获得相互交流,妈妈认真听自己说话的机会。

这位日本妈妈就是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做的,她说,这一点比一字一句读绘本更重要。因为这样做,就使得绘本紧紧地抓住了孩子的心。

从儿子发现的新奇事说起

她记得次子还在幼儿园时,有一次,正在游泳池玩儿着,突然大声叫她:“妈妈”。等跑过去一看,原来儿子把透明的塑料瓶装满水后,把瓶子按进水中,没想到有趣的事发生了,瓶子整个消失不见了,其实是光的折射造成的现象,但是孩子感到非常神奇有趣,希望妈妈跟他一起开心,发现这一有趣的现象。

于是妈妈马上回答:“哇,真的不见了!不可思议,太有趣了。 ”这时,孩子开心极了,不停的重复把瓶子按入水中又拿出来,让妈妈看。这时候的孩子,对自己的发现会非常集中精神,非常专注,甚至不厌其烦地重复。

正是这一特点,可以同样运用到绘本教育中,让孩子对绘本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热衷来。让孩子对绘本爱不释手。具体例子,我们下回再续。

绘本教子(十二):乐孩子所乐 是否读懂并不重要

绘本教子(十二):乐孩子所乐 是否读懂并不重要 wenyi 周日, 09/17/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17日】

学力提高、恶行防止、加深亲子关系、人与人爱的桥梁,等等,由于这数不清的儿童绘本的教育作用,日本小学校都普遍导入给学生读绘本的时间,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教育的共识,然而,当我们这些热心的父母,带着强烈的为了教育孩子的目的,被必须完成给孩子读绘本的使命感催促着,强而为之时,却发现不遂人愿,孩子根本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乖乖地静静地坐着听你念书。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后,这才幡然醒悟,原来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

——一位日本妈妈的肺腑之言

(接前文)读绘本时,具体如何乐孩子所乐呢?这样做,真的就能成功地让孩子对绘本爱不释手吗?我们继续看这位日本妈妈是如何做的。

首先观察孩子的反应

她说,做法很简单,比如你举着一本书,打开图画,先观察孩子的反应,看看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顺着孩子的兴趣做出积极的反应,就会成功的让孩子喜欢上绘本。

一般年幼的孩子都喜欢动物,如果你翻开一幅以大象为核心的图画给孩子看,孩子一般都会对最大的主体动物感兴趣,目光极有可能马上被大象所吸引,眼睛紧紧盯着大象,这就意味着孩子对大象感兴趣,这里就是大人与孩子的区别,大人一般早已经对书形成一个固定的观念,那就是:书是要有文字的,是必须读文字才能明白内容的东西。所以大人对图画不看重,认为是辅助理解文字的,如果不读文字,必定无法达到给孩子读懂绘本的目的。因此,一般父母给孩子读绘本,不自觉地就是大人的思维与观念在读书,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想法与目光,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翻开书就认定要从头到尾给孩子读文字,读文章,于是就这样开始读:“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如何如何。

翻开一本书,看到同样的页面,大人与孩子的关注点,看重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更容易对图画感兴趣,如果他看到大象很兴奋,他是不会顾及甚至意识不到文字的作用和存在的,只是觉得自己发现了很有意思的大象,想要把这个有趣的大象,自己认为有关大象的很多想法要跟妈妈分享,要妈妈知道自己的想法,比如,这个大象好大啊,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看到过,很像呢,我家里也有大象的布玩具,等等等等,孩子可能正因为这幅画的大象,脑中展开了一系列的话题和想像的东西要对妈妈说,即使这个孩子还很小,无法表达太多,一定在脑中浮现出很多有关大象的东西,会用目光寻求妈妈的反应,看看妈妈是否也跟自己一样对大象觉得很有意思,想要与妈妈交流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些孩子的举动和心态,极易被大人忽视掉,大人往往会应付一句了事:“嗯知道了,那么我开始念书了,从前,有一座茂密的森林……”这一下就把孩子的积极性给打击了,孩子会认为,为何妈妈对我的大象如此不在意,我这么想告诉妈妈我对大象的想法,结果妈妈一点也不感兴趣,突然开始读跟大象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东西。于是很容易就产生不想听的反应。

这位日本妈妈的看法是符合幼儿心理的,对孩子来说,如果不能马上对大象做出反应,会非常失望,很小的孩子,他绝对不会去想文字本身往下读,就会读到跟大象有关的内容,他的脑中还没有这个概念,即使是大一些的有过读书经历的孩子,也会如此,会喜欢说些题外话,这都是正常的想要跟大人交流自己想法的好现象,甚至是好机会。点滴绘本教育生活,本身不仅仅在于让孩子获得知识,也是出现话题,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桥梁和机会。

配合孩子话题 积极反应 成为知心交流

这位妈妈说,其实这个时候,妈妈应该配合孩子,先不读文字,或者说这个时候,根本不必急于读文字,而是对孩子的目光做出反应:“哇,大象真的很有趣。 ”孩子一定感到非常开心,更加想说话,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类似大象耳朵很大,鼻子很长,动物园的大象很多,他们是否吃西瓜,家里的布玩具大象如何如何不同,等等跟大象有关的话题。这时候,绘本对孩子来说,就是有趣的玩具。

那么大人会问了,那什么时候才读文字呢?先别急,请暂时把文字文章抛到脑后,彻底放下,改变原先“书是必须读文字的东西的观念”,首先把重点放到如何让孩子对绘本感兴趣,不厌恶绘本上。只有这样做,才能不产生抵触情绪,愿意接触绘本,否则,忽视孩子的反应,等于关闭孩子的心,失去孩子对大人的信任,他就会觉得绘本是很无趣很乏味的东西,不想再听,讨厌读书。以后再叫孩子过来听,就会很不情愿,情绪烦躁地乱翻书,或者一会儿就跑了,玩儿别的去了。

最初读绘本时,只要让孩子自由地看和表达想法就好,不必执着于大人的读书观念和目的。让孩子读书读出快乐就好,自由地读出自己所想,自由地自发地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就好,无论是看图还是自己已经能读,也无论说的是否是书中所写的,妈妈只管听孩子说话,给出知心的反应,哪怕将来你一边叠衣服,干家务,都可以认真听,认真的交流,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的反应和想法没意思,不想听,或表现出不耐烦的脸色。

只要妈妈好好对应,孩子会说出很多他想像到的东西,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丰富的想像力。

说白了这位日本妈妈的做法,就是放下自己固有的观念,抱着关心孩子内心需要别人倾听并且肯定自己想法的善意,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好好听孩子说话,给出理解和关注的善意,就会让绘本教育获得成功。其实大人何尝不是如此,需要别人的倾听、理解、肯定和关注。

这位妈妈后来引导孩子读报纸,也用了同样的做法,结果孩子们不仅爱读书,还都有读报纸的习惯,而且彼此交流,话题丰富涌现,一家其乐融融。

下一期,这位妈妈会告诉我们如何领幼小的孩子专注地读只有图画而没有文字的绘本。

绘本教子(十三):无字绘本这样读 简单又有趣

绘本教子(十三):无字绘本这样读 简单又有趣 wenyi 周四, 09/21/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21日】

在日本,儿童绘本被视为幼儿教育的最佳读物,通过绘本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思考力,丰富孩子的心灵,避免问题孩子的出现,正是它一直得到教育界关注的最大魅力,因此,教育界呼吁父母从一岁左右就开始给孩子读绘本,事实证明,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非常聪慧、自立、善解人意。为此日本出现众多无字的绘本,如何引导幼儿读这些绘本,以怎样的心态引导才能成功,便是这一期的核心内容。

何谓无字绘本

无字绘本就是只有图而没有文字的绘本,既然无字,又要读出内容,岂不是太难了,如果大人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意味着大人非常依赖文字,已经忘记了自己孩童时代曾经是多么的富有想像力,多么的爱看图,看见图就能自己编出很多故事,所以大人长大后,想像力大多会变得很差,因此,完全意识不到,绘本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只要有图,就能得到莫大的乐趣,就能培养起和加强其原本就具有的不可估量的想像力。无字绘本又非常适合不识字的幼儿接触,极易成为他们爱不释手的玩具般的存在,为将来爱看书打下基础,所以成为教育界和绘本作家极为看重的幼儿读物。

那么这种无字图书,该如何给孩子读出内容呢?该如何让孩子对此非常热衷呢?是否很难呢?前文提到的日本妈妈给出了一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跟上次提到的很相似,只需要父母放下原先大人的读书观念,不要强求孩子必须如何如何,无需抱着一大堆的必须达到什么目的,必须读出完整的故事,必须完美的读完一本书等等形式上的束缚,只要做到给予孩子最大的阅读自由和乐趣即可。

放下所有观念 跟着孩子好好看图

没有文字,意味着没有固定的读书法,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可以最自由的发挥各自的想像力,自己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是摆脱“书必须读文字的观念”的最好机会,甚至是从新回忆起,或者说干脆回到孩子时代,体验孩子视角,了解孩子的绝佳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成为亲子一项共同的乐趣。

这位日本妈妈说,她当年教孩子,也不知如何读,当她放下这些原先读书的观念后,变得很轻松,不会不要紧,那就让自己像孩子一样,根本不去想要编出什么故事,只管跟孩子一样,不带任何目的地去看图,看看这幅图有什么好玩有趣的东西,跟着孩子一起快乐地看就好。

她的做法会让人领悟到:别看这些绘本看似很简单,但是却能改变你的整个大人的思维方式,只要无字绘本你都能接受,还能看出乐趣,就能变成一个非常懂得孩子心理的,很会和孩子相处的父母。很多抑郁,自闭,反抗,不良等等问题孩子的烦恼,都不会出现了。

看图自由编故事的具体例子

这位妈妈说,她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本有大象的图书,那时,她翻开图画,看到图中一只大象站在一个球上玩,球给人感觉是正在滚动的,象鼻子口,画着气团,应该都能明白是呼出的气,鼻子口前端,站着几只鸟,上边一只还叼着小树枝,就这么简单的画面,谁都看得懂,因此不必想得很难,就把看到的试着说出来,不需要追求什么完整动人的故事,只是做真实的自己而已,这样会很轻松。

她就对孩子说,“大象正站在球上玩儿呢,象鼻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呼出来啦,难道是想说话吗?说了什么话呢?” 她说,因为你只要注意看图,肯定能看到不少东西,也就把看到的说出来而已,会说出很多自己注意到的,当然还要想到自己是跟孩子一起欣赏,启发孩子很重要,既不能强行把自己看到注意到和想到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也不能忘了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就采取了半叙述半设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又有一定的思考方向,但注意不给提问下任何结论,或者父母自己认为已经有了正确答案,正等着孩子说出来,那样的心态,会限制孩子自己的想像力,也会轻易否定孩子自己的答案,一发现孩子所说不高明,就马上失望或者否定,就会打击孩子,以后就不敢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很害怕妈妈失望不高兴,变得很胆怯。

其实只要孩子高兴快乐就好,不必急于求成,不自觉的就把绘本当作了学习的教材,所以,就会犯下急功近利的毛病,孩子就会讨厌绘本,甚至成为压力,觉得绘本像是妈妈对他的考试一样,说不对就完了。千万不能给孩子这样的压力,导致不爱看书的后果。

什么都替孩子说出来会让孩子变成什么都依赖父母,不爱动脑,但是问题太多,什么都不提示,不给出一定的范围和方向,又可能难度太大,所以她采取了半叙述半提问的方式,不给孩子压力还能自由发挥、自由想像出自己的答案。当时她孩子话都还说不好,就指着大象鼻子,大概是表达“大象叫小鸟呢,正跟小鸟说话呢”的意思。于是妈妈又问有几只鸟呢?小鸟嘴里叼着什么呢?要飞到哪里去呢?一会功夫,就跟孩子讲了许多话。

不执着现实逻辑的对与错

这时候千万不要在意故事的合理与否,精彩与否,妈妈说,这些都不重要,孩子高兴就能往下翻,比如看到下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指着一个地上的小洞,可是孩子最喜欢的大象不见了,没在画里。于是妈妈就问,大象怎么不见了,躲到哪里了呢?孩子一定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她孩子是这样回答的:大象掉到洞里去了。尽管按照大人的理性思考和逻辑,一看就知道洞太小,大象进不去,是错的,但是不必在意,也不必否定孩子,把大人的正确答案暂时藏在心中,这样孩子就会不停的参与到图画的编故事中来,这本来就是培养想像力的地方,对错原本就无法轻易下结论。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想像的自由比现实的对错更重要。

因为这样一来,孩子会追着绘本往下读,会得到最大的乐趣而日日沉醉于绘本。

当然,孩子就是在这样自由交流的环境长大,孩子因此敞开心扉什么话都会告诉妈妈,建立了信任关系后,随着孩子年龄渐渐耐心地针对一些道德问题跟孩子不停地讨论,问题孩子当然就不会出现。

绘本教子(十四):一本书反复读 如何读出乐趣

绘本教子(十四):一本书反复读 如何读出乐趣 wenyi 周一, 09/25/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25日】

给孩子读绘本虽然益处良多,但如果父母因此背负沉重的责任,抱着不得不做的心态在坚持,实属不易,很多孩子有央求父母不厌其烦地读同一本书的特点,让父母读到厌烦的地步,如何轻松面对这一困惑,如何把读绘本也变作大人的乐趣,让父母也能乐在其中,使得绘本教育得以轻松坚持呢?这位日本妈妈的育儿故事让人深受启发。

父母的乏味与困惑

孩子反复要求读同一本书,并非个别现象,很多父母因此感到很是乏味难耐,同一个故事,同一个内容,读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还要读,真不知有何乐趣,是否有必要这样做,只要一看见孩子拿着同一本书走到跟前,就已经感到十分郁闷,如同受罪,这种毫无乐趣的强行坚持,实在苦不堪言。

不过如果你知道,这种能够反复读同一故事的特点稍作引导,就可以变作强力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文学素养的绝佳机会,大人眼中的坏事可以变作好事,而且手法简单,你的郁闷困惑的心态就完全改变了。

消除“烦恼” 有妙招

前文提到的日本妈妈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她想出了一个有趣的做法。 有一天,孩子照旧拿着喜欢的绘本来到跟前,求妈妈给他读,妈妈早就明白拒绝孩子会有导致不爱读书的不良后果,于是灵机一动,一来为了自己换个花样取乐,也想借此观察孩子的反应,可以了解孩子,想出对策,于是故意改变原文的句子,换了自己的语言来读,没想到有趣的事发生了,孩子马上纠正妈妈,读得不对,原来的句子应该如何如何,反过来告诉妈妈正确的读法。

妈妈于是感到非常惊喜,这证明孩子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已经背熟了整个故事,何不换个角色,引导孩子自己讲故事,妈妈变成听众,这样不仅大人觉得有趣,孩子也会感到新鲜有趣,并且能够变得自信,为孩子将来自己读绘本打下基础。

于是妈妈面对孩子的生气反应,反倒十分高兴,马上表扬和肯定孩子:“你真厉害啊,都全部记住了,都能发现妈妈读错了,那么你能否读给妈妈听呢?” 孩子受到妈妈的肯定和表扬,感到很意外,马上不生气了,变得高高兴兴的。只见孩子自信满满地拿起绘本,学着妈妈的样子,像个小大人似的顺利完成任务。(这种做法,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是因为熟记在心,都能正确猜出读音,反倒使得孩子不会写就能认识很多字。) 这一下可好,从此变得更爱听妈妈读书了。 经常跟妈妈轮换角色,就这样一步一步孩子渐渐成长,对读书爱不释手。

反复读 可轻松培育文学素养

实际上,这位妈妈的育儿方法,就是巧妙地善用了孩子才有的可以反复读同一故事而不厌倦的特点。我们学英语等外语时,总被告知,最好能把优秀的文章整个背下来,但是大人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吃力,因为大人善于逻辑思维,死背文章和语言很困难,但是孩子不同,尤其在学前,记忆力惊人,同时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利用好,就能轻松地让孩子从小记住很多优美的故事和文句。日本的绘本,大多图文精美,语言文句都十分精炼生动,文学素养不知不觉就此打下。

很多考上名校的学生,很多著名的作家,都会告诉大家,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是从小读绘本自然打下的基础,一生不会忘记。所以孩子的这一特点,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高水准的文学素养,至于学校的国语成绩的提高,那更是不在话下了,这就是为何教育界呼吁父母重视绘本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位妈妈并不强逼孩子换一本书,而是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循循善诱,顺着孩子的特点来做,将大人的所谓坏事,变成了轻松让孩子获得文学素养的好机会,因为孩子乐在其中,并进一步取得了让孩子读书读出乐趣,喜欢读书,最后自然提高国语成绩的结果。当然最后,妈妈也能为孩子的进步更加开心,恐怕这就是父母读绘本获得的最大乐趣和轻松坚持的最大的动力吧。

幼儿为何喜欢反复读同一故事

心理学家分析,幼儿喜欢反复读同一故事,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享受因此获得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因为对某个故事很有共鸣,觉得正是自己的心态,比如喜欢冒险,会反复读冒险的故事,比如自己没有妹妹,但是别人都有,就会喜欢读照顾妹妹和婴儿的故事,自己会进入角色,乐在其中。有的则觉得某个情景能让妈妈表扬自己,于是希望不停的享受这份肯定,等等不一而足。绘本其实是一个能让孩子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和安慰自己的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好手段。

虽然从父母角度希望孩子能力非凡,成绩提高,但是孩子的心理和目的非常单纯,如果违背孩子天性和心理需要,一味的要急于达到大人的目的,就会适得其反,这位妈妈的做法让人深受启发: 因材施教,顺势引导, 寓教于乐,把“烦恼与困惑”变成了好事、趣事。

其实看似简单的绘本教育,还是改变固有人生观念、能带给大人举一反三智慧的宝贵经历,这位妈妈因不断放下自我执着和固有观念,想尽办法让孩子获得读书的乐趣,从而受到启发,使得整个育儿生活从无趣繁琐和焦虑的心态,变成了十分享受的、充满乐趣的生活。 她是如何做的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启发和乐趣呢?我们下期再续。

绘本教子(十五):生活就是绘本 读来乐趣横生

绘本教子(十五):生活就是绘本 读来乐趣横生 wenyi 周三, 09/27/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27日】

如何把读绘本也变作大人的乐趣,让父母也能乐在其中,使得绘本教育得以轻松坚持呢?我们继续为您讲述这位日本妈妈的另一个有趣的育儿故事。她因为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从不急于否定孩子,智慧不断涌现,连带育儿生活也变得轻松有趣。

生活就是最大的绘本

上次提到,这位妈妈因为很耐心智慧地面对孩子不断要求读同一绘本的问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变得更爱听妈妈读书,妈妈也因此获得了乐趣。

那么,除了上次转换角色的做法,是否还有什么更加有趣、更加简单的方法享受绘本的乐趣呢?当然有,关键还是要改变只执着于提高孩子成绩的目的来读绘本的心态和固有的读绘本必有一套固定形式的观念。

这位妈妈说,通过很多自我观念的放弃,她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让孩子无论面对什么事物,都能乐在其中上,而不是注重形式的完美,只要孩子感到快乐,就会自主自发地去看书学习,再也不需要大人天天催促,闹个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结局了。

通过绘本教育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她有一天突然明白,生活就是最大的绘本,她要把自己悟到的绘本教育成功的方法和心态运用到自己整个的育儿生活当中。没错,日本的很多绘本原本就是基于日常生活,甚至描写的就是点滴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父母眼中最执着的学习成绩,更是为了让交流日渐淡漠的现代社会的父母和孩子能得到交流,能通过绘本,让失去了童心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站在孩子角度智慧地处理育儿的问题,也让孩子发现绘本说的就是自己的心声。

既然如此,那么自己天天面对的生活,不就是一个最大的绘本吗?她能成功让孩子喜欢绘本,就是因为读绘本时不急于否定;不追求完美故事;不执着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很深意义的主题,是否完全跟绘本脱节,只是孩子自己发挥,看到一个画面就开始编自己的故事,是否整本读完读懂,这些她都不在意,只要孩子觉得有趣,乐在其中就好,从不把自己认为的应该如何如何读,孩子必须怎样听才行的观念和做法强加于孩子。因此她的这份宽容心态使她变得非常智慧,平凡琐碎的日常育儿生活处理起来常常趣味横生。

如何巧妙地把生活变作绘本?

这位妈妈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使得生活处处都可以变成绘本,让她们母子关系变得非常和睦快乐。这就是她多年给孩子读绘本获得的最大的领悟、智慧和乐趣。

比如说,孩子与妈妈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画面和情景,那就是领着孩子出门买东西。她会随时就眼中看到的事物问孩子问题。比如,正好看到一辆装载石油的车经过,妈妈明知道既然写着石油的字样,肯定就是装着石油,不会是别的东西。但是妈妈不在乎儿子是否明白,也不介意孩子回答的是否合乎逻辑,她就当作给孩子读无字绘本,当作是一次鼓励孩子踊跃动脑、积极参与、展开想像的训练,而且孩子和自己也会很快乐。于是就开始问儿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没想到儿子回答那是牛奶!妈妈听了虽然很意外吃惊,但是不动声色地继续问儿子:那这台车要把牛奶运到哪里去呢?孩子马上回答了他们母子经常光顾的一家超市名字。

妈妈说,这样的问答,几乎每天都在做,非常简单,孩子的回答经常出乎大人的意料之外。比如有一次,她领着孩子去葡萄酒制作工厂见学参观,看到很多木桶,大人理所当然就知道那是装酒的木桶,然而,当她问孩子:里头装的是什么?孩子却连想都不想,立即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炸弹!

只要你不带任何观念地问孩子问题,总会听到不可思议、想像不到的答案,孩子的回答是否符合现实真的不再重要,对于妈妈而言,真的变成了育儿生活的乐趣,有时她因为非常想要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会如何语出惊人而提问,自己也自然乐在其中,更加积极提问,果然证实了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为此她的绘本教育轻松自如,充满快乐。

这位妈妈还告诉大家,她与孩子通过这些提问互动,不仅互相取乐,还使得她了解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的兴趣爱好,以此更好的运用到解决各种孩子的问题上,孩子也因为常常看到妈妈总是不否定自己,还为此笑口常开,更加积极思考和回答,母子关系越来越和睦,孩子也越来越听话。随着不断读书,知识也就自然不断丰富,根本不必着急一下子就让孩子能够做到多么合理地回答出大人要的所谓正确答案。

给孩子读绘本懂得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的体贴用心,使得这位妈妈不再执着于固定的读书技巧和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所有的办法都以孩子是否轻松接受和乐于接受为准,为此她学会了默默等待和耐心引导,学会观察和肯定。并运用到了下一个阶段的绘本教育。(待续)

绘本教子(十六): 如何读文字绘本

绘本教子(十六): 如何读文字绘本 wenyi 周四, 09/28/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09月28日】

前边的绘本教育内容,花了大量的笔墨,为的就是告诉望子成龙的父母,若想孩子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爱好学习看书的习惯,一定要放下急于达到出成果的目的。要以孩子读书读出乐趣为核心去考虑问题,时时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孩子觉得跟妈妈读绘本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快乐,孩子自然爱上了绘本。那么下一步的读文字就会自然获得成功。

何时开始正式读文字呢?

那么,何时开始正规的读文字呢,总不能一直只看图,陪着孩子说话吧,其实,只要明白了读绘本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能获得快乐,就一定会观察和注意到孩子的自然变化,发现孩子能自然接受文字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父母这里一旦发觉,自己看绘本时的兴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说,总能得到倾听和认可,心理上得到莫大的理解和支援,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不但喜欢绘本,觉得绘本能带给自己快乐,也会渐渐觉得光看图说话,已经不满足了,一直得到肯定和理解的孩子会因此获得心理上的余地,有余地开始关注其它的事物,加上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会促使他们自发地觉察到,书中除了有趣的图,还有很多字的存在,这些字到底在说什么呢?有的甚至很长,好象妈妈读的时候太简单,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有的图上根本没有多少字,可是妈妈却读出很多内容,因此会产生疑问,好象妈妈没有好好读书给自己听。说不定孩子发现了这一切,会很生气呢!

这一切表明,孩子的视野开阔了,心理上也有了余地,已经对妈妈简单的说明感到不满足了,这就是开始正规读文字的信号和契机。

看到这里,父母们也许又要着急了,觉得这下太好了,总算可以按着大人的心愿来读书了,否则何时才能让孩子快速获得优美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呢?

我们在以前曾提到过一位日本高级知识份子的父亲,因为急于求成,导致儿子厌恶读书的真实例子。就是因为过于执着,父亲认为儿子上学了,不必再跟两个妹妹一起接受母亲的绘本教育了,于是他突然决定自己亲自带,每天给儿子下任务读多少,读什么,如何读,还要有读后感,整个毁掉了读书的乐趣和轻松的环境,感受到的只是读书的压力,最后与两个妹妹的结局刚好相反。

父母读文字时的关键心态

那么,该如何读文字呢?简单说来,保持读无字绘本一样的心态就好,只要孩子感兴趣,不抵触,能接受,顺势引导,定然奏效。不必急于一时,也不必跟其他孩子比早晚缓急。因为只要孩子持续喜欢绘本,就会发现文字的存在,好奇文字的内容,进而要求正式读文字这一天总会到来。急于提早一两年,如果换来的是一生厌恶读书的后果,岂不是最大的损失。

具体说来,如果你发现孩子开始注意到文字的存在,发现跟文字长度比起来显得太简单,开始质疑,妈妈读的跟绘本文字好象不是一回事,因此生气或者困惑时,最好的做法是表扬孩子。这也是一直以来,那位日本妈妈经常采取的做法。她会这样对孩子说:“你都能看到这些了,真的了不起,妈妈感到很高兴,你长大了。”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不生气了,而且自己的发现得到了妈妈的肯定,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这位妈妈说:很多绘本都会注明适合的孩子年龄,但那不过是一个大致范围和参考而已,不必太过执着。根据自己孩子的成长和个性,选择孩子喜欢的绘本,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读文字就好。 一切都以孩子能否感到轻松快乐为准。

配合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和情趣读绘本,孩子能在同一本书中以不同的视角获得不同的乐趣和知识。 光注意图画时,获得自由想像,自由编故事,自由发挥的乐趣,等读文字时,又获得了一个新的故事的乐趣,感到很新鲜。由此更加愿意听妈妈读文字了。

读文字时碰到的常见问题

大人读文字,马上面临一个问题:一定要一字不漏的完完整整的读吗?其实,说是读文字,但是要说突然从某天某时某本书开始,一下就变成正式的一字不漏的读文字了,恐怕也不符合自然规律。人都是一点一点成长的,读书也是如此,从易到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不必太过执着固定的形式。

这位日本妈妈说,“过度一段原先看图自由说话也行,半读文字,半看图说话也行,一定一字一句都读完整,实在没有必要。况且必须完整读好文字的负担,也会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达不到目的、完不成任务的挫败感,会使得读绘本的教育变得很艰难,反倒容易使父母放弃。

还不如以文字的内容为基础,父母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理解,以自己的语言讲解,这样孩子听起来更易接受,因为跟原来的看图说话变化不会太大,孩子就容易过度过去。

那么方言也无所谓吗?很多人会觉得,那不就学不到标准优美的绘本文句了吗?这一点不用担心,这个过度时期,只要孩子容易接受,就能听完书中所写的故事大概,就会读到孩子自己原先没有发现的故事,这就达到了目的。突然改成书中一成不变的语言来读,会使孩子觉得陌生,反倒不容易集中精神听故事了。”

绘本教子(十七 ): 辅导国语 走出误区变轻松

绘本教子(十七 ): 辅导国语 走出误区变轻松 wenyi 周日, 10/01/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01日】

这位日本妈妈,把绘本当成孩子的玩具,让孩子读绘本成为生活乐趣的教育方法,不仅成功地使孩子迷上了绘本,更是轻而易举地使孩子上学后的国语学习,也变得轻松自如。

上学后 快乐依旧最关键

其实,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学习,要好好做人,最难的不是父母是否知道这些正确的道理,和是否重视教导孩子,因为这些,对父母而言,早已不成问题,最难的是如何让孩子们乐于接受你的教导,只要掌握了绘本教育的窍门,可以举一反三,自由自在地运用到整个教育当中,不仅仅限于绘本教育。 

说一千道一万,这位妈妈就是想要告诉父母:想要达到目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任何东西,都能感受到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逼迫,被强制,没人顾及孩子自己的感受,没人听自己说话,错了只是不断地被纠正,被责骂,很紧张,很压抑的事。

由于这位妈妈转变观念,以孩子的快乐为核心考虑问题,她对孩子的绘本教育获得了成功,不仅如此,以同样的心态指导孩子上学后的国语学习,也变得非常智慧,轻松自如。

国语朗读 为何如此重要

孩子一上学,父母们就更加紧张,每次测验的成绩,孩子的作业情况,朗读是否正确无误,都紧紧地牵动着父母的心,要说一点也不在意,那真的是太难了。 

尤其是国语的成绩,关系到所有其它科目的成绩,更是紧张,因为,没有学好汉字、不能正确理解文句内容,就不能理解好考试的试题,比如数学题,看完后,到底应该是加、还是减,哪个加上哪个,再减去哪个,都无法断定,原因就在于读不懂试题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 

由于打不下一个好的国语基础,导致将来的学习越来越难,越来越跟不上,很多人的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最后不得不花钱补习,因此很多父母,都知道国语的重要,学校也尤为重视。这就是为何在日本,音读,也就是国语课的作业之一的课文朗读,会如此受到重视。

音读作业 为何如此痛苦

音读,不仅是每天必做的作业,而且还要求父母监督完成,一定要好好听孩子读课文,完成好规定的任务,并且要记下读的速度、纠正读错的地方,还要求观察读得是否有声有色,汇入了感情等等。 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所学的字句,理解好课文内容。因为国语基础实在太重要,无论是学校,还是父母,都非常重视和紧张。 

为了好好完成这一作业,相信不少父母都十分头疼烦恼,不仅要好好听,还要纠正错误,真是为了让孩子达到读得流利,读得动听,费尽心力,因为听完孩子读课文后,必定要在专门的音读卡上记下语速,语调和流畅度的等级,画上代表等级的符号。 

这就使得父母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完美的课文朗读上,只要读得顺畅,就高兴,否则就生气教训,结果导致孩子非常紧张,生怕读错,越怕越读错,越读错,就越被指出来,结果恶性循环,孩子往往读得错误频出,反复地指出,就使得信心受到打击,成为一件非常紧张痛苦的事,父母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十分苦恼。 

这原本是一件为了孩子好的作业,可是不但没达到目的,反而使很多孩子更加厌恶国语学习。 那么面对这样的苦恼,这位妈妈有何诀窍,使音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呢?

音读的正确与流利 根本不重要

她说,音读是否流利,并不重要,千万不要为了在音读记录卡上记下良好的等级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否读错,是否熟练上。因为读得好不好,跟是否理解好文章内容,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个作业的原本目的,是为了孩子学好国语,最后能正确理解其内容,一味的把读得熟练流畅当作目标,就会脱离原先的宗旨。读得好不等于读得明白,不等于读懂了内容,如果要你选择读得好还是读得懂,当然我们都会选择读得懂。

她注意到这一点,是陪长男完成音读作业的时候,她也一度陷入记录卡的要求之中,不自觉地只要一发现儿子读错,就立即纠正,觉得那是为了孩子好,虽无严厉要求孩子的意识,但是孩子被不断地说,情绪变得很坏,一边生气,一边读,所以常常哭着读完,可想而知,理解的效果必不会好。

她很快意识到,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的做法,是不断在被妈妈否定,音读变成了每天的压力和痛苦,这样下去,会导致孩子厌恶读书的后果,她绝不能使孩子的国语学习落入这种境地。 

很快,她发现了一个诀窍,成功地扭转了局面,使痛苦变成了快乐。

绘本教子(十八):课文读出乐趣有诀窍

绘本教子(十八):课文读出乐趣有诀窍 wenyi 周二, 10/03/2017 - 02:07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03日】

日本国语的学习,过于注重文句读得是否准确与流利,反倒障碍孩子理解内容,成了厌恶国语学习的要因,这位日本妈妈发现,引发孩子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方为顺利完成每天音读作业的窍门,更是国语学习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内容产生兴趣呢?

一篇课文的启发

这位妈妈,看到孩子不停地读错,又被自己不厌其烦的纠正,情绪总是焦虑,她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学习对亲子双方,都是折磨和痛苦,孩子在这样的怕读错的不安压力下,反倒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内容的理解上,这样一来,即使读得很流利,并不等于读懂了课文,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多年绘本教育的经验,使她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改变观念,换条思路想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才是上策。于是她开始思索,如何让国语学习变得有趣,简单的办法到底在哪里。

她说,恰好那时,孩子正学到《たんぽぽの知惠》(蒲公英的智慧)。正如文章的题目所言,讲的就是たんぽぽ(蒲公英)为了传承后代,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智慧。是一篇讲解植物生长和繁衍特性的说明文。如果只是像完成任务似的朗读下来,不停地注意哪里读错了,不要说孩子紧张,无法关注内容到底说了什么,就是作为孩子音读监督人的自己,也无法好好注意内容,于是,她放下了对孩子读得是否正确的执着,只是静静的注意听孩子所读的内容。

这篇课文,从她小时候上学就已经读过,今天放下一切目的,静静听孩子再读,不知为何,由于不在意读得是否正确,反倒若有所思,注意到小时候没注意到的地方,不自觉地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哦,原来,蒲公英在变成棉毛状之前,要一度先倒下啊!

这原本是她的一句自然而然,不带任何目的的感慨,没想到孩子听后,突然吃惊地看着妈妈,之后立即往前翻书,找刚才前边一页读过的地方,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妈妈突然反应过来,就是这个状态,她要的就是这样的孩子自发的入迷读书的样子。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读出乐趣,读出领悟。这才能读好书,才能真正做到爱好学习国语。

一旦读出乐趣,音读的准确和流利,自然会在反复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跟上,甚至连学校要求的读出感情,读出节奏等等完美的要求,也能跟上。如同水到渠成。

莫忘读书的乐趣和初衷

读书原本应该是一种人生的乐趣,写书写文章的人也是为了让人学到知识,或者告诉人什么领悟而写,只有不带任何任务和压力,静静地轻松地读书,才能不受干扰地读下去,读出自己发现的有趣的或者让人有启发的东西,从而牢牢记住书的内容,一旦读到什么有感而发,那就是自己的东西,很难忘记,也会很开心,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会思索,会高兴,会受到启发等等。

学习国语,为的就是将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或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引导孩子学习国语,做音读的作业,就不能忘记何为真正的读书,不能理解内容的音读做法,都是障碍,切莫本末倒置。

纠正错误 限于两次 感想为重

从那以后,她再听孩子读课文,把纠正读错的次数限定在两次以内,即使听出读的汉字好像有点怪,或者词语停顿的地方不太对,她也让自己耐心地听,不再轻易打断孩子,一一指出读错的地方。

尤其是刚开始读新的单元,她非常注意,只是静静听孩子读,注意内容本身,只说自己听后的感想,哪怕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感想,她也会积极的说出来,并且只是给孩子启发,作为自由的交流,引起孩子对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不仅如此,她还说,对孩子而言,妈妈的感想就是妈妈非常享受自己读课文的证明,妈妈不仅好好听,也很快乐,孩子会因此受到鼓励,会更愿意好好读课文,觉得那是他的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既然监督孩子完成每天的音读作业是一件必做的要事,时间反正投入进去了,大人不如让它变成一件彼此都很享受的趣事,变成亲子互动,相互交流的良好机会,这样岂不更好。希望这位妈妈从绘本教育得来的智慧——让孩子读书读出乐趣的做法,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启发。

绘本教育能启发国语学习,那么跟数学又有什么重大关联呢?让我们下期再续。

绘本教子(十九):绘本读得好 数学必无忧

绘本教子(十九):绘本读得好 数学必无忧 wenyi 周三, 10/04/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04日】

在绘本教育中,当父母放下自己的执着,一心只为给孩子带来快乐时,必然不会把自己的喜好和阅读方式强行推给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自然就会对绘本着迷,上学后不仅国语成绩优秀,连带数学成绩也会因此十分稳固,原因何在呢?

理解力与算数的关系

虽然在幼儿时期,我们一直强调绘本的教育,切莫急功近利,把绘本当作学习任务来规定孩子如何读绘本,使得孩子厌恶读书。然而,只要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喜好和接受能力,在无关道德错误引导的前提下,给出最大限度的阅读自由,孩子就会持续不断地接触绘本,阅读力和想像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提高,这种无求自得的结果,最终还是会给将来的学校各科成绩打下难以想像的坚实的基础。

这一期,我们一同探讨经由绘本阅读得到的理解力,究竟会跟数学的成绩能否优秀、是否稳固有何直接关系呢?

还是从小学的最简单的算数说起吧,据说很多日本私塾的老师都发觉,将来升中学,升高中的考试,很多学生不会解答,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往往出在最基础的对题目的理解上,一旦小学开始出现这个问题,就会导致中学高中越来越跟不上,厌恶学习的祸根就来源于此,许多高中辅导,要解决的居然是小学时候的基本问题。因此,从小培养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在是太重要,直接关系到各科成绩,关系到将来孩子是否能够有自信好好上学。

我们来看最简单的小学加减计算。比如:3+4;8-5,这些直接列出数字加减的计算题,只要掌握计算方法,就能轻易得出答案,然而,面对不直接给出数字计算的问题,需要自己理解后,判断如何加减,自己列出数字来计算,不少孩子就不知如何是好,判断不了了。

比如加法题,妈妈买了7个橘子回来,家里原先还有三个,那么现在家里有多少橘子?比如减法题,萝卜共有5根,被兔子吃掉了两根,现在还剩下几根呢?等等这些问题,就必须能读懂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才能列出正确的数字去加减,来得出答案。

不少孩子即使掌握了数字计算的技术,但是数字和食物等实体的东西之间的关联,加法和减法该如何运用,并不真正理解,因此,很多孩子对于直接给出数字算式的题目,即使非常得心应手,但是一旦碰上需要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题目,就会如临大敌,非常困惑紧张。

想像力关系到理解力

这位日本妈妈尤其提到,阅读题目后,要想能理解问题说的是什么,要自己如何计算,就要对发生了什么事,如何发展,然后是什么结果,都能在自己脑中浮现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想像力。

随着学年的增高,问题就会越来越复杂,甚至越来越抽象,想像力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比如这样一个中学问题:80克的水中,放入3克的食盐,浓度是百分之几?如果直接列出算式,估计都会计算,或者做多了,得到训练,不理解也能直接猜出如何列出算式,然而遇到进一步问:再加入2克盐,浓度是多少?不少孩子就要被障碍住了。

这位妈妈说,如果孩子常常翻阅绘本,喜欢想像,他们自己就会边读题目,边在脑中想着这样的情景:拿来一个杯子,装入80克的水,然后从妈妈的厨房用量勺量出3克的盐,倒进去,搅拌,看着盐化成像烟雾一样升起,与水融为一体。那么再量出2克,再放入杯中,一定更加咸了,浓度应该是增加了,而不是变薄了,这个判断,就是想像的结果,就像自己亲自做过一样,又加入2克盐,当然与原先的盐合在一起,不可能变少,只能是增加,那么浓度还能减去吗?自然不会,可是不少孩子就犹豫不决,不会计算了。

解题中的阅读力 并非人生的全部

那么是否孩子不具备良好的想像力,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力,我们就要为他的成绩过于担忧,赶紧从现在开始逼着孩子看书,阅读绘本呢?假如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真的就会人生暗淡吗?是否需要为了得到良好的成绩,这一眼前的结果和目的,来追求高水平的阅读力呢?

到底追求阅读力,是为了什么呢?仅仅为了考试成绩吗?如果这样想,就很容易发现不了,或者埋没了自己孩子具有的独特天赋,和独自拥有的即使不爱看书也具备的某方面的解读力。所谓天赋英才各不相同,孩子不可能按照父母一厢情愿的愿望来成长,来具备什么样的个性喜好和才能,以宽广的心态和长远的目光面对自己想尽办法也不爱看书的孩子,更加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期再续。

绘本教子(二十):成绩不好“意味着才能特殊”

绘本教子(二十):成绩不好“意味着才能特殊” wenyi 周四, 10/05/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05日】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自己的孩子属于天生不好看书的人,也不必太过担心,也许孩子身上具有的是一种寻常政府学校教育所无法发觉的特殊的才能,就如小时候被学校视作低能儿的发明家爱迪生一样,学校的成绩充其量也只是某种衡量标准,面对读解力不太好,不爱看书的孩子,也许找到他独特的爱好并给予支持会有惊人的发现和变化。

爱好能展现超常的解读力

这位日本妈妈,启发所有父母思考比较熟悉的一个育儿现象,那就是,即使孩子不爱看书,学校的成绩也不太好,可是如果孩子遇到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比如需要组装的遥控车,需要自己动脑安装,即使说明书大人看起来都觉得很费力,可是孩子却一点也不叫苦,拿着那个说明书,埋头研读,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平时简单的一篇学校课文的阅读理解,都感到非常困难的孩子,却在自己爱好的玩具说明书上,展现出令人吃惊的解读天赋,不仅理解正确,还给安装好了。

这个现象并不是个别,有一位华人妈妈提到,二年级的女儿有一次居然自己看懂了哥哥六年级的教学用的遥控车的安装说明,当她自己装好、熟练遥控那台车时,大家都大吃一惊,连哥哥都嫌麻烦搁置起来不曾使用的东西,8岁的她居然独自看明白构造和组合方法,独立完成,妈妈这才发现,原来国语成绩和读后感都很糟糕的女儿,居然有惊人的天赋。女儿从小不爱看书,就沉迷塑料块拼合成各种东西的玩具,喜欢组合,喜欢动手,大家都没当回事,没想到连遥控玩具都能自己看懂。

有不少父母都发现,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一般都会显现出超乎寻常的解读力,尽管平时学校的课文理解得很吃力。

其实学校的国语成绩,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读解力,很多时候,由于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得爱好、兴趣不同的学生,受到了能力上的抑制,碰到不喜欢的内容,碰到讲解过于枯燥,就会提不起兴致,造成不爱听课,或者脑细胞不活跃不爱动脑的结果,孩子好玩、喜欢有趣的东西,本就是天性,如果只凭学校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得来的成绩,就断定自己孩子脑子笨,就会埋没孩子原本具有的才能,而这些才能,往往在学校很难发觉。

爱迪生曾被学校当成低能儿

就像爱迪生,大家都知道,他因为不听话,好问古怪问题,被视作低能儿,赶出学校,只上了三个月学。他的母亲却坚信,自己孩子不是低能儿,于是用心观察,鼓励支持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做研究和实验,据说母亲曾建议他学着科学家的样子,把两只大小不同、重量不同的球从高塔往地下扔,他发现两个球同时落地,非常兴奋,赶紧告诉母亲。只要儿子有惊喜,爱迪生的母亲就一同为他的发现惊喜,并进一步鼓励他动手。

由于母亲的肯定和支持,爱迪生非常喜欢自己动手研究,并沉迷其中,正因为爱好,他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自发而入迷地读了数不尽的科学方面的书籍,这种因爱好而自发读书的动力,必然给他带来超常的解读力。

也就是说,一个人,必然隐藏着自己的天赋,只要发现并支持他的爱好,他一定会为了自己喜欢的领域而深入学习,也就必然会看自己想要看的书,必然想方设法读懂这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解读力在无求中自然获得。

可见不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追求解读力阅读力,而是找准自己孩子的天生的特长,引导他开心的读书,当他想要在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取得进步时,读书和阅读理解力才因此有了意义,就会为此而自然获得并发挥出来。

追求读后感 会抑制大脑

日本的文学界,绘本作家们,据说非常反对为训练孩子的阅读理解力,而追求读后感的做法,很多绘本作家都认为,孩子读书,是一种享受,如果带着任务,带着读后感作业的压力来读书,就等于活生生地剥夺了孩子自由读书的乐趣,读书变成了一样沉重的压力,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作业,因此很多孩子根本无法在读书过程中,沉浸到书中的世界,反倒抑制了大脑的能力。

有一位作家回忆他的童年,直到中学初年,他都写不好读后感,从学校成绩,一点也看不出他将来会成为绘本作家,实际上,小的时候,他拥有两套不同的教育标准,一个是学校的,学校的成绩他的国语很差劲,但是他很幸运,有一位很理解他,通融大度的父亲,父亲对学校成绩不太在意,认为那不足以反映孩子的全部能力,只要孩子愿意看书,就是标准,尽管看自己喜欢的书就好,鼓励孩子读,不加干涉,只要读而从不问是否理解,主题是什么,任由孩子自己开心的自发的说自己的感受,父亲也都给予肯定,从不说对和错,结果他一直非常享受看书的乐趣,可是就是不爱写读后感,父亲也从不责备。

虽然读后感写不好,不知不觉却变得很会口头表达,只不过一说写文章,他当时就有障碍,不会自然转成文字而已。其实心灵的感受已经被培养得很丰富了,等到高中以后,很自然的心中的感受和想法就能水到渠成似的变成文字了。

因此父母把目光放的远一些,提供给孩子一个宽松伸展自身才能、享受自己情趣爱好的环境,比眼前的成绩来得更加重要。

绘本教子(二十一):改变观念 主妇持家游刃有余

绘本教子(二十一):改变观念 主妇持家游刃有余 wenyi 周日, 10/08/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08日】

在日本,人们经常用育儿忧郁症来描述育儿妈妈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因为孩子的出生,原先的生活模式被完全打乱,睡眠不足,身心俱疲,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埋怨和孩子没完没了的哭闹,家庭甚至出现离婚的危机,这时候谁都意识不到,仅仅改变固有的观念,结果就会完全改观。

主妇疲惫工作 为何家人不满

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位日本妈妈有三个儿子,所有家庭主妇在育儿中经历过的煎熬、烦恼、委屈和郁闷,她都曾亲身体味,如果不是在绘本教育中学会转变观念,思考何为真正的“好好给孩子读绘本”,她也永远无法摆脱同样的烦恼。

她说:“其实不仅仅是给孩子读绘本这一件事,我有一天突然明白,并非拼命地、好好地、认真地干完了所有自己育儿和家务事的份内工作,就会获得丈夫和孩子的认可,让他们感到满意。原因在于,我们这些主妇和妈妈,只执着于如何按自己原先固有的认为是必须遵照、不能改变的标准和方式来完成自己每天的家务和育儿工作,从未想过,自己认为的标准和工作方式,是否是令丈夫和孩子满意的做法,如果我们做事只限于自己的标准和一厢情愿的做法,必然处处艰辛,劳心劳力还不得人心。”

自从她在绘本教育中学会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她的育儿,家务事都从焦虑不安的状态转变成了愉快与自在,每一天因孩子的哭闹,因自己许许多多想做而做不了的郁闷的心,被孩子紧紧捆绑的心,获得了彻底的解脱。

审视主妇的生活常态

回想从前,她说,自己跟大家一样,每天必定要在早上完成扫地、卫生、洗衣晾衣等工作,只要一大早把丈夫送出门,接下来这些家务事就必须这样一件接一件地按部就班的完成,因为这些做法安排是所有主妇世代相传的做法,早就成为常识,谁也不曾怀疑它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之后,大家还很可能要去银行或出门买东西,一切都按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把身边的孩子会发生什么、会有何要求等因素提前考虑进来的独自想法,就会使得一切都非常被动,有一点点事情发生,打乱自己的安排和计划,就会非常心急和焦虑。

然而如果意识不到,可以说大家都陷入这种生活常态中,根本无法有余地去考虑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只能长期被动地承受自己固定的观念带来的困扰而浑然不觉。

往往我们自己计划得很好,孩子却不会让你如意,尤其孩子还处于幼年,更是有理说不通,你正在忙于扫地或洗衣,孩子就来哭闹要上公园玩,或者拿着一本绘本,催你赶紧给他读,这时的你,会觉得很烦躁,不耐烦的提高嗓门教训道:等我洗完衣服再去公园,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

加上孩子夜里的哭闹,妈妈睡眠不足,整天跟孩子呆在一起,自己要做的事总也做不了,处处不随心,丈夫还不满意,不免日积月累,得了严重的抑郁症。

我们不懂得在实际生活和实际条件中改变思维和观念的一成不变的做法,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如何改变观念

有一天,孩子又来催这位妈妈要上公园,她突然觉得:我为何要这般烦恼,天天如此真的不对劲。 扫地洗衣真的比孩子上公园得到快乐更重要吗?孩子们固然不懂事,但是他们还小,没人陪着,很是无聊,我为何不先顾及孩子的需要呢?何况不改变做法,每天焦虑不安的情形也不会改变,也就自己一个人感到焦虑,甚至孩子也跟着被骂,也不会好过,我为何不能像绘本阅读那样,改变一下做法,非要固守这样的方式呢。

于是她突然下决心,马上放下手中的吸尘器,答应了孩子出门。 结果,孩子们非常开心,无需吩咐,收拾公园用的玩具,速度飞快就准备好了,在家门前等着妈妈,一脸的笑容。

看着孩子的笑脸,她突然明白,这就是她的幸福,自己不自觉地也变得心情愉快了。这样改变后,她总能事先考虑孩子,以孩子的快乐为先,不但孩子高兴,满足,自己干家务也变得更快乐如意,孩子因此哭闹少了,笑脸多了,自己也觉得很满足,很高兴,很有价值,脸上自然也是笑意常在,看着妈妈总是一脸笑容,孩子们就更快乐,因为再也不会总听到妈妈的大声责备和厌烦的脸色了。 孩子管好了,丈夫也开心,加上对待丈夫的心态也改变了,一家其乐融融。

这就是开心带来的良性循环。从那以后,她即使正在做饭,也能马上放下,陪孩子读绘本,孩子要出门,她甚至能马上做出饭团,以最快的速度领着孩子出门,由于不执着于非要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以孩子和丈夫的感受需要为核心考虑问题,内心不再为达不到自己的心愿而焦虑,变得非常灵活自如,内心自然就生出游刃有余的心态。

深得齐家治国的要领

不执着自己的方式和标准,依照实际情况改变观念,考虑别人,让别人开心满意,不仅不会失去自己,反倒是一切都很顺利,家务,育儿都变得既快又开心。可见好好的干活要考虑他人的需要才能得到认可,否则一厢情愿的付出,就会艰难重重、事与愿违。

主妇对家事的处理,跟治国一个道理,得人心方为贤明之举。这位日本妈妈的做法,正符合了中国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要领。

绘本教子(二十二): 淘气的兔子 唤醒大人的童心

绘本教子(二十二): 淘气的兔子 唤醒大人的童心 wenyi 周一, 10/09/2017 - 02:05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09日】

前边的21期,基本上把绘本的教育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引导不爱看书的孩子迷上绘本,都详细地介绍给了大家,接下来,我们选择几本具体的绘本故事,一同阅读,深入体会绘本的深意,给大家一点参考和借鉴。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どうして そらはあおいの?》(汉语语义: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兔子的淘气 爷爷的无奈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只经历和学识非常丰富的老驴爷爷回答一只淘气的小兔子为何天空是蓝色的故事。故事看似简单,动物主人公的个性刻画非常生动,一老一少形成鲜明对比,语言也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如同一首诗,不仅孩子喜欢读,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模样,和心理上的共鸣,大人读后更是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很多妈妈表示,看到这个故事,简直说的就是自己家的孩子,原先还非常生气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安慰,无需心理学者过多的心理说明和苦心劝解,马上就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爱玩的天性和特点,小兔子的好奇淘气和无邪的童心刻画得惟妙惟肖,紧紧地抓住妈妈的心,如同自己淘气而不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如此可爱,令人如此心动。大人的育儿烦恼因此消散得无影无踪。

故事是这样的,原野上住着一只老驴和一只小兔子,他们两个关系非常亲近,几乎天天都能碰面,小兔子管老驴叫爷爷。爷爷学识渊博,人生经验丰富,他告诉小兔子,自己活了一大把年纪,可以说是无所不知,小兔子经常缠着他问各种问题。小兔子个性活泼,整日里蹦蹦哒哒,看见什么都好奇,脑子里成天堆满了各种问题,没说上几句话,一会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有一天他问爷爷,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爷爷说自己可以告诉他,但是需要小兔子好好坐着听,否则就不告诉他,因为小兔子太淘气,从来都不会好好听人讲话。小兔子实在太好奇了,于是马上答应了爷爷。

没想到爷爷刚开始解答,小兔子马上打断了爷爷的话,不停地问其它问题,比如草莓为何是红的,鸟为何在天上飞,一边问一边起身跑开了,蹦蹦跳跳地一会儿就不见踪影了,爷爷年纪大了,跑不动,只好等着兔子回来,可是好不容易等到兔子回来,上课时间已经结束,爷爷只好告诉兔子,明天才能给他解答了,小兔子非常不解,爷爷还没开始告诉自己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怎么就结束了呢?他一点也记不起自己答应了爷爷好好坐着听的约定。跑出去玩了半天,居然毫无感觉,还以为过了一会儿的功夫,不解爷爷为何不给解答。爷爷再次约定,强调如果不好好坐着,就不告诉他,让他明天一定遵守约定。兔子又立刻答应了。

结果第二次,第三次,兔子都犯下同样的毛病,没等开始讲解,马上脑子就想起其它的问题,好奇心驱使兔子不断地跑开,第三次,无奈的爷爷开始有些生气了,等着兔子回来打算好好批评他。没想到这一次情况有些变化,很久都不见兔子回来,爷爷从生气转为担心,害怕小兔子贪玩不知是否遇到了危险,于是坐立不安,开始朝着每天兔子玩的方向跑了起来,要找到小兔子。

爷爷久违的童心

寻找小兔子的过程,爷爷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里绘本非常用心的描写了爷爷感到快跑很兴奋,很舒心,仿佛回到童年的心理。爷爷跑了一会,生怕被别的动物看到自己像孩子那样欢快地跑步,还回头到处环视了一遍,这才放开脚步,尽情地奔跑。活脱脱写出了大人好面子的心和遗忘了的纯真无邪的童心。大人读到这里,很快拉近了大人与孩子的距离。为理解兔子般好玩淘气的孩子埋下了重要的一笔。

当爷爷终于找到小兔子时,早已没有了埋怨,见到兔子没出事,感到很欣慰,不过兔子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瓢虫,听见爷爷叫自己,完全想不起来爷爷跟自己的约定,反而让爷爷不要出声,还告诉爷爷说,他发现这么多瓢虫,背上的黑点数目居然没有一个是相同的,爷爷一听感到很吃惊,也跟着兔子一起观察,发现真的如兔子所说,于是爷爷叹道:没想到还有爷爷不知道的事情,小兔子还真是了不起呢。这时爷爷对小兔子不但不再责备他忘记了约定,反倒唤回了自己的童心,理解了孩子的天性和纯真的一面。

令人笑破肚皮的结局

爷爷夸赞兔子后,没想到兔子很快就困了,求爷爷背自己回家。爷爷背着专注于数瓢虫背上的黑点忘记了时间和疲劳的兔子,感到兔子非常可爱,答应第二天,一定告诉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兔子迷迷糊糊地对爷爷说,自己已经知道了答案,爷爷很吃惊问兔子答案是什么,兔子很认真的说:因为只有蓝颜色的颜料啊。然后兔子就睡过去了。

爷爷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笑破了肚皮,认为这是他这一生听过的最滑稽的答案。绘本故事就这样在笑声中结束了。

看到这里,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明白,兔子并非有意要忘记约定,有意让大人生气,他们天性好玩,有极强的好奇心,很难坐下长时间静静听人讲话,妈妈眼中淘气不听话的孩子就会奇迹般地变得非常可爱。通过绘本教育孩子真的是一种乐趣,让大人能从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没有固定观念的纯真,尽管孩子会给我们添很多的麻烦,其实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启悟大人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懂得孩子的天性,学会等待和谅解。

绘本教子(二十三):择绘本 教女儿持之以恒

绘本教子(二十三):择绘本 教女儿持之以恒 wenyi 周二, 10/17/2017 - 02:07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17日】

读绘本故事,能让孩子成绩提高,还能培育孩子丰富的心灵和道德修养,但是如果只执着这个目的去读,则会因急功近利,让孩子感到读书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适得其反,因此,读书读出乐趣,使其沉浸于其中,让孩子自觉的愿意看书,离不开读书的乐趣,才能自然达到这一目的,为此,我们来看一位妈妈针对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绘本,是如何具体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最后成功达到教育目的的,期待她们母子的故事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参考。

女儿学钢琴不想坚持 怎么办

这对母女的故事发生在孩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正值8岁的女儿开始钢琴的学习。一开始还很积极,几次上课之后,就开始面露难色,不想坚持,妈妈希望她坚持下去,至少要真正的努力一段时间,尽全力了,还是不行,才能放弃,现在碰到一点困难就轻易说放弃,对她的成长并非好事,但是强行要求她,效果必定不好。正发愁如何说服孩子,她找到了一本绘本,决定试试看能否通过该书让孩子懂得凡事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和成果的道理。

这本书叫做《木のすきなケイトさん》(中文大意:喜欢树的凯特小姐)。讲述的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奇迹般的真实故事:一位从小就喜爱树木的美国女孩凯特,长大后居然把一片沙漠变成了天下闻名的花园般美丽的观光城市。

正为教育女儿如何明白坚持的重要性而发愁的妈妈,发现了这本绘本,感到非常高兴,连自己都对这个美国女子的经历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置信,那么只要孩子也能生出好奇心,定能愿意了解这个故事。于是她从图书馆把书借回家,决定寻找合适的机会引导孩子读完此书。

巧妙引导孩子听读绘本

这本书适合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自己阅读,对于二年级的女儿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妈妈决定自己读给孩子听,还要观察合适孩子集中精神的时机,因为女儿非常淘气,很难长时间静静坐下听人念书,遇到文字长的书和故事,不到十分钟就开始厌倦,她必须把握好女儿的特点,不让孩子有被逼迫的感觉。等到孩子吃饭,她终于拿出书来,告诉孩子自己今天发现一本书,非常有趣,也不特意说是为了孩子,让孩子以为是妈妈自己想要看这本书,于是妈妈就开始读。边读边发出感叹,“一位美国女孩把沙漠变成一座美丽的绿色花园城市,是真的故事呢,太不可思议了,她一个人是如何做到的,难道有神仙帮忙吗?”

女儿一听,果然非常好奇,催妈妈,赶紧往下读,并让妈妈给她看看封面的女孩长什么样子。妈妈发现,这招果然好用,要想让没有耐性的孩子听完全文,必须一直吊起她的好奇心,不要让她感到乏味,只要一直能追着故事走,就算成功。于是妈妈边读边与孩子交流,自己也得感兴趣才能读得好,有共鸣。还要注意满足孩子看图的要求。她发现好奇心和满足孩子看图,并跟着孩子一起开心的注意孩子注意到的,形成与孩子的共同快乐,就能让孩子非常开心,觉得妈妈理解自己,听自己说话,就会愿意听故事。

比如读到这个美国女孩从小把树当成朋友,认为树是庇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巨大的伞一样的东西的时候,女儿突然打断,让妈妈把书举高让她看图,为何树会是巨大的伞。看完后,使劲点点头,很满足很新奇的样子,这个要求表明孩子关注的东西、孩子的视角不会跟大人一样,这时一定注意要看重孩子的这些特点,并听取孩子的想法,乐孩子所乐,才能让她感到读书是很开心的事,妈妈与自己有共同的乐趣,能理解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人一生中寻求知音的共通心理。这位妈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很好。

孩子看完图果然开始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感叹:难怪女孩会有这样的事(指沙漠变城市的事),她小时候这么喜欢树呢。妈妈听后,很惊喜孩子听进去了,也能自己思考合理的答案,大大表扬孩子想得有道理。于是提醒孩子,不管再喜欢,那可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啊,能让树活下来都是不可能的地方,不懂得很多知识可是做不到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妈妈注意一直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让故事能往下走。孩子果然等着妈妈读下去。

原来女孩长大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对土、昆虫和植物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学遍了全世界的植物,对植物如何从土中获取养分,如何转化成树的养分非常了解。成为那所大学毕业的第一位女科学家。这回妈妈怕孩子听累了,赶紧发表想法:“难怪,懂得这么多树的知识,否则,怎么可能在沙漠种活树木。不过她为何会到沙漠去呢?”这问题果然让孩子感到好奇,期待妈妈继续读下去。

关于故事的发展和孩子是否从中受教,让我们下次再续。

绘本教子(二十四):故事讲完 女儿成功受教

绘本教子(二十四):故事讲完 女儿成功受教 wenyi 周三, 10/18/2017 - 02:20
刘如


【正见网2017年10月18日】

读绘本故事,能让孩子成绩提高,还能培育孩子丰富的心灵和道德修养,但是如果只执着这个目的去读,则会因急功近利,让孩子感到读书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而适得其反,因此,读书读出乐趣,使其沉浸于其中,让孩子自觉地愿意看书,离不开读书的乐趣,才能自然达到这一目的。为此,我们来看一位妈妈针对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绘本,是如何具体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最后成功达到教育目的的,期待她们母子的故事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参考。

故事未完 引发共鸣 初见成效

(接前文)原来,这位凯特的小姐,毕业后,来到了一个叫做圣地亚哥的小镇工作,这是个沙漠中的小镇,周围居然看不到一棵树,这对爱树如命的她来说,实在是个难以想像的现实。她是为了到这里教书,成为这里的副校长而来,没料到环境竟然如此荒凉。妈妈读到这里,不忘文章的线索,引导孩子追逐这里变成绿色城市的原因,于是说道:原来如此,没有树实在太痛苦了,肯定是为了到处能看到树、像她小时候到处都能见到树的愿望,才下了决心,要在这里大量种树的。不过即使有心,这难度可太大了。

女儿点点头,催妈妈赶紧往下读。故事说道,凯特在学校教了两年书,每天都看到学校对面一个很荒凉的公园,名为公园,实为一座小山丘,不仅无树,还是丢垃圾的场所,没有人认为那里能长出树来,但是凯特却认为,即使那样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地方,也能长出树来。

读到这里,妈妈真心感慨,这位女子真的了不起,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她却不放弃。一直听故事的女儿这时突然说话了:“妈妈,我一年级在公园玩儿的时候,骑一轮车过那座摇晃的桥,特别害怕,可是,我坚持练习,你看现在我都不怕了,很简单就能骑过去了。”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对啊,只要不放弃,坚持练习,就能看到进步,即使比别人慢一些,也不要紧,你学琴也是一样。慢一点没关系,但是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女儿显得很有信心地点头。

故事还未讲完,没想到只因听到故事里讲到的公园和不放弃这两点,是女儿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共同点,就引起孩子共鸣,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对母女,高高兴兴地决定读完故事,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实现这天大的理想的。

为何沙漠变名城

不久,凯特辞去校长的工作,变成了专心研究植物的园艺家,决定寻找和研究出能在这里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强烈的日照,极端的干旱)生长的植物,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她在白日做梦,在不断的失败下,在众人的否定下,她一次也没有动摇,不断给全世界的园艺家写信寻求帮助,自己也亲自跑遍世界各地,寻访生长在全世界极限状态下的各种植物,进行研究。最后终于找到了办法,她先是改变公园,成为绿树成荫的真正的公园,之后,改变整个学校,她的成功使当地的人们看到了希望,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于是人人种树,纷纷效仿,她的树走进了千家万户。她帮助了无数的人学会了种树。最后把这里变成了一座森林繁茂的世界著名的观光城市。1909年,这里被选为巴拿马和加利福尼亚博览会的开办地址。如今那个曾经沦为垃圾场的公园,变成了著名的观光景点——美国最大的城市文化公园,巴尔博亚公园。(它经常被称为是“西岸的史密森尼”。如今1200英亩郁郁葱葱的草地上汇集着15家博物馆,8座花园,圣地亚哥动物园,艺术画廊以及多个著名的演艺场所,曾获得过托尼奖的老环球剧院就坐落于此。 )为纪念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奇女子凯特塞申斯,她被尊为“巴尔博亚公园之母”。如今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慕名前来。凯特活了82岁,获得无数的褒奖和荣耀。

女儿受教初立志

读完故事,女儿非常激动,说自己将来要当幼儿园的老师,因为自己很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并问妈妈是不是只要努力,就能实现,妈妈说:“对啊,你看幼儿园老师要是不会弹钢琴,那可不行,对不对,所以为了当老师,你要学会它。你看凯特,喜欢树,就去种树,直到成功,碰到天大的困难,她也只是去想办法克服,并不放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范围做起,结果成功后,鼓励了所有人一起加入进来,很多事的巨大成功,是从一点一滴的坚守和努力开始的,但是你首先要学会坚持。你看你的理想难度不会这么大,所以你只管好好努力,会看到好结果的。”

妈妈终于成功通过这本绘本让孩子懂得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让孩子初步有了人生的志向。从那之后,她的钢琴学习变得很快乐。很希望大家通过这对母女真实的故事,能受到启发,善用不同种类和主题的绘本教育子女,沟通心灵,解开大家育儿的千愁万难。

绘本教育写到这里,也该画上句号了,日本拥有众多的绘本,我们无法在这里一本一本地介绍给大家,但是,这庞大的绘本资源包罗万象,适合从幼儿一直到大人的各个年龄层,极其丰富,真的可以让孩子和你我大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利用好它们,会受益无穷。如果不知如何利用,请到图书馆参考各种关于绘本的介绍书籍。

那么,更多的乐趣,更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有待大家自己去摸索和实践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