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 • 中医漫谈》

谈古论今话中医
正见编辑组


【正见网2007年06月18日】


序言

中医的内容,可用“理、法、方、药”四字来概括。《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便是中医的理法方药之源。


序言

中医的内容,可用“理、法、方、药”四字来概括。《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便是中医的理法方药之源。

《黄帝内经》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教人要“合于道”,并按“合于道”程度的不同,具体地描述了四种人中的典范:一是“真人”,他们能够有无限长的寿命;二是“至人”,他们可不断延长寿命,也算真人一类;三是“圣人”,他们可以活到百岁”上;四是“贤人”,他们也能增加寿命,但却很有限。《神农本草经》则把三百六十五味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上品”中有许多是“久服轻身延年”、可以使人飞升的药物。因此,后人才有“于医药深,即于仙道近”的说法。可以料想,炎、黄二帝传下中医中药,其初衷是希望人们追随贤人、圣人、至人和真人的足迹,同化于道而享受无限的生命。这样的医学是讲“道”讲“德”的医学,是有德之人入道的桥梁。

汉代的贾谊说过:“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这种说法体现了儒家的仁者之心。经过宋代范仲淹的進一步提倡,儒家便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为中医的“儒医”们立下了最高标准,并把中医称为“仁术”。这样的中医不能再讲“道”“德”了。但对于失“道”丧“德”的后世人来说,讲“仁”也还是很高的标准。儒医认为,帝王相师仙佛名流,治国救人、济世度人,无非充此一腔活人之心。这样说,治病救人就成了医学的最终目标,与炎黄引人入道的初衷有所不同。

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并没有降低患病的人数,更没有减少疾病的种类,因为现代科学没有防止人“心病”的方法。现代科学的成果已经使人们认识到,人的精神和情绪对于人的身体状况有着难以估量的支配作用;人的精神和躯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心”是“身”的主宰。而中国古老的中医正是从整体上去看待疾病,因此其诊断和疗法独特,可以期望,随着人们对中医的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会走向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书籍购买信息

台湾

益群书店
台北市重庆北路二段229-9号
电话: 02-25533122; 25533123; 25533124
传真: 02-255312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益群网上书店:http://www.yihchyun.com.tw/

北美

开元音像
电话:212-967-3088
传真:212-967-3077
网址:http://premierinconline.com/
http://shopping.ntdtv.com

博大书局
Broad Book, Inc.
143-04 38th AVE
Flushing, NY 11354
电话:1-888-268-2698, 718-886-7080
传真:1-866-759-2913, 718-886-7080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博大网上书店:http://broadbook.com/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