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04月27日】
我是一位高中老师,任教13年,一直担任导师从未间断,是那份耕耘的园丁之心让自己乐此不疲,悠游在那缓慢得几乎看不见成果的扎根工程上,不看外在表象的枝枝叶叶,但看内在的那颗“心”如何找到活水泉源,供给整颗树的能量。认为教育的意涵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修身的路上。
对于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问世之后,给我很大的鼓舞,下面分享个人遇到的真实故事三则:
其一:为配合学校绿化,有100棵小树苗(食指般粗,80公分高,叶子稀疏)待认养与种植,本班认养了前四排,后四排由隔壁班认养,每隔二公尺种一棵,意思是“不保证全活”。因离教室很远又无水源,除草更费劲,孩子也抽不出时间去照料,常常杂草丛生几乎淹没树苗,经历寒冬酷暑仍光秃一片,有些还遭折断剩不到15公分高的命运,同事都说“那肯定活不成了”。但我心里却不这么想,因为我每天打开办公室的窗户就可以望见它们,每天也总要环视一遍、点个名,长得好的惊呼一声,长得慢的多看一眼。我确信它们正在努力的、本能的往下寻找水源,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碰到土质特别硬,自己根却太细;石头卡住,要绕道而行;塑胶制垃圾太多,无法穿越等等原因,所以顾不了上面要长叶子、顾好面子。
隔年春天来时,全都冒嫩芽,一棵不落(包括15公分那一棵),我和同事都大吃一惊!而奇怪的是第五排以后全部死光光,一棵不剩,内心纳闷好久好久不得其解。
后来看到大纪元特别报导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那每天带着信心与关爱的眼神竟能超越赖以生存的物质所需,而后几排没能成功养活又意味着什么?(我知道隔壁班种下之后没搭理过它们),而不是我们认养的第五排又为什么只有一半活着?您的答案是什么呢?
三年多了,它们已长到二楼半的高度,青翠茂密宛如小森林一般。而我为它们做的只是远距离加油、打气;相信与欣赏;接纳与等待,而且是无声的,但是是发自内心的!
其二:A君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开电脑播放轻音乐,再开始她一天的工作,桌上摆着小小透明鱼缸,养了三只孔雀鱼和水草,它们总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快慢穿梭在水草之间好不快乐,她常欣赏得入迷。于是她也送了一个同样的鱼缸给患了癌症第二期的同事。隔没多久再见面时,同事抱怨着:“这鱼缸挺麻烦,两天就要换一次水,否则就混浊不清!”A君纳闷:“不会呀!我都二周才需要换一次水耶!”这疑惑一直搁到A君看到我送她水结晶报导时才恍然大悟,那混浊的水不就是此刻同事的心境写照吗?担心、忧虑、不甘心、怀疑、害怕、消沉等负向情绪。A君体会到人的思维、意念竟然会起作用?!这下回家得改一改常不自觉的发给儿子的负面讯息了。
其三:两位同样患有“血癌”的女学生,甲是高三(较严重,已抽不出骨髓,是我任教的学生);乙是国中生。两家同样清寒几近贫困,甲的家人不放弃,借多少钱都要把她医好,老师同学也不放弃,轮流三班制到医院照顾她,每天中午十二点全班集体发出“善的讯息”给她──“你一定会好起来,我们毕业典礼要看到你回学校来!”
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化疗、骨髓移植(幸运的得到哥哥的骨髓,但不同血型),進出隔离病房,多次化疗,瘦骨如柴,掉光头发,她都坚定的、勇敢的不掉半滴泪,还频频向大家道谢,唯独不能完成学业让她落泪了。这辛酸血泪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二年后,她痊愈了!医生护士都说“奇迹”!之后,还考上四技二专就读。
另一国中生乙,在家人告诉她“化疗你辛苦,我们心疼,又不保证能医好,去哪儿找配对成功的骨髓来移植,我们家的经济也不许可,我们就随其自然好吗?” 听了这些话之后一个月,她就走了。
以上三个故事印验了江本胜的实验结果:人发出的思维、意念是物质存在,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转法轮》一书中,李洪志老师就明白的指出“宇宙中任何物质,包括弥漫在整个宇宙当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都是宇宙法在不同层次中的存在形态。”
为什么大纪元时报在全国小学发起类似水结晶的“赞美”与“批评”的实验?我想是小孩的思维可能较没有杂质、较为纯净吧!不象大人的世界尔虞我诈、口是心非。实验中增加了一组“不理会”组,结果是比批评组还糟,看到此,心里久久不能平息,那不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有生命吗。连煮熟的饭都有感知!我开始回想教书十三年中,是否有哪一颗幼苗被我的无知给扼杀了?被我的不足与框框给束缚了?我开始反思“教师”二字的使命与严肃性 。
最近明慧教育学会品德教育的推广“希望树 说好话 善念善行”活动,与每一位教育前辈互动交流,期待这不是一个“走形式”的活动,而是一个永续、深入、传承善讯息的生命实践!
实践中,可能遇到孩子写不出好话,先别怪孩子,或许他们接收到“善的讯息”的存簿中是挂零的;而批评指责的存簿可能是超额的,所以,得透过学习,先从善念开始,学着替别人想、处处考虑别人。慢慢地,好的行为、善的话语就会无形中体现出来,不用费力去绞尽脑汁,硬挤出佳言美句、座右铭等,那没经过体验的“形式上”的东西,并不会感动人。
有启动才能有循环,善念善行得从自己先开始!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