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杂说一 (韩愈)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3月15日】

【白话试译】

龙,吐出气来成了云,云的灵动本来就比不上龙的。然而龙却乘着这种气,在茫无际涯的天空里无所不至,迫近到日月之旁,遮蔽了宇宙万物的光影,使雷震电闪,变化神奇,使水倾大地,淹没山谷。如此看来,云也真够灵动神怪的哪!

云,是龙赋予它具有灵性的,至于龙的灵动神性,便不是云所能使它达到的。然而龙若没有云,却无法使它的灵性如意变化了。失掉它所凭恃的,果真不行吗?奇怪呀!它所凭恃的,不就仍是它自身的能耐哪,是吧。《易经》上说:“云跟从着龙。”既然称为龙,就有龙的本事,那云自然就跟定它了。

【原文】

龙,嘘(缓缓吐气)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无所不至)玄间(天空),薄(迫)日月,伏(遮蔽)光景(同“影”),感(发动)震(指雷)电,神(神奇莫测)变化,水(指落雨)下土,汩(灭)陵(大阜)谷(山间流水之道)。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仍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心得体会】

《韩昌黎集》中有杂说四篇,此其首篇。本文表面看来,乃藉龙与云相互之间的凭依关系,另有所指的说明君臣遇合、辅佐扶持、德行教化等的重要关键,均为帝业、事功或文章方面是否有所建树之机缘。我们也藉此篇简短文章,看看古代文学家心目中的龙是啥样,大文豪笔下描绘的龙是如何的活灵活现。

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动物,为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利万物,《礼记・礼运》以其与麟、凤、龟并称为“四灵”。自古以来,关于龙,史书上的记载多如牛毛;稗官野史中的资料,更是不胜枚举。龙确实有这种生命,而且还高级哪!

根据史书记载,黄帝、尧舜和禹,出生或死亡都有神龙的瑞象出现。由此可见龙和古代圣贤帝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广雅 释诂》:“龙,君也。”;古时称帝王的仪态为“龙凤之姿”、“龙行虎步”;天子所乘坐的船为龙船、所睡的御床为龙床、所穿的礼服为龙袍……等等,多了去呢,全都因为有了龙的纹饰,而代表着尊贵与君临天下的权势。

史册上登录的有关龙的传说故事的共同点,是其具有神奇能力,能兴云致雨、可长短巨细变化自如。是伴随着神仙升天的一种神物、一种瑞兽,代表着佛道教的神仙观念,人可以修成正果,成仙得道并驾龙升天。《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还有古代神话里,替太阳驾车的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所以凡是龙的出现,几乎都展现在天际云端或深海大泽,伴随着祥云瑞气、雨水氤氲的非凡气势,先声夺人。

陪伴华夏民族许久了的龙的传说与记载,读来让人大开眼界。怪不得古人深信,真命天子就有神龙襄助、神灵扶持。命中该得天下的,时机一到,自然就“八方风雨会中州”啦!看来,这盛传了五千来年的龙,比起人类可高明的多了,起码它慧眼识明主,顺天意而行。不像现在的人真假不分、正邪不明呢。

近代,发生了几桩“龙现人间”的奇闻轶事:934年营口坠龙事件;2000年8月4日黑白二龙坠落黑山子村的报导;2000年9月18日傍晚18时左右,中国大陆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的抚松城上空,也出现了飞龙在天的奇景。这些都是有据可查、有照片为证的事实。如此看来,龙绝非咱们老祖宗想像出来、虚拟假设得来的,有道理吧?

【作者】韩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先世居于昌黎,后为南阳人。進士,任监察御史,宪宗朝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后仕至吏部侍郎,死谥“文”。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席,著有《韩昌黎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