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xiongxm 周日, 10/21/2018 - 19:50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一)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一) xiongxm 周六, 10/11/2003 - 01:02 【正见网2003年10月11日】
信马由缰。
他的思绪,此时用这个词来形容还是比较恰当的。
最近,他正在联系导师。虽然是跨专业报考,而且是毕业许多年了,再重操大刀,小试锋芒,但他还是蛮有信心的,因为他对自己是了解的。多年以来,他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毅力,涉猎、研读了许多这方面的著作,为了这把考试,光外语就准备了三年,WSK考试几近过关,只是听力差了几分。没办法,毕业许多年来,早已失去了外语环境,完全靠自学能达到如此地步,个中滋味,苦辣酸甜只有他自己明白。
“文化比较学”,还真是一个挺时髦的专业,正如一位师长所言,这个领域十分广阔,随便针对某一点,都可以拿出成绩,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太大了,而相对来讲历史又都那么渊源,但要真拿出点象样的东西,真的能在这一领域树起自己的大旗,又实在不那么容易。是啊,那是靠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同时还要有清醒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的。但是,他有信心。
面对眼前的残羹剩饭,杯盘狼藉,他真的有些犯难,此时的思绪,就象眼前的酒桌一样乱。为了能营造一个更加随便而温馨的环境,他和爱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在家里吃更好。送走了这帮同学,李玫说地里有些活要安排一下,临出门特意嘱咐快点把“残局”收拾好,晚上可能李红来。愣了一会儿神儿,雪松带着些许的不情愿,进了厨房。他明白,虽然自己修炼了三年有余,但还有些东西修得不利索,比方说懒惰。还有,胡思乱想的毛病,意识不到时还时常出现。
同学的聚会是一年一次,因为冬眉的出国,人手不齐,给耽误了一次。所以这次是间隔了两年,又轮到雪松作庄。七位同学并不全是同班,只是当年同在京城同一所大学求学,是同届同学而已,即便如此,大家关系还是处得相当不错的。
阴蒙蒙的天,有点压抑,铅黑色的行云一排排流过,偶尔在在云缝处,露出太阳的笑脸,洒下一丝暖意,但瞬间就收敛了。柳树垂着浓浓的墨绿,静静地,宛如淑女的垂发。槐树已匆忙地染黄了叶,昭示着深秋的来临。田园旷野早失去了夏季的茂盛,已有几分萧瑟。触景生情,难免使人心升一丝悲怆、苍凉、哀婉。这是个远离闹市的居民区,李玫单位的地就在附近。
菜肴并不丰盛,但主人的心诚挚。大家的情浓浓,意切切,屋子里充满了真诚的欢乐。问长问短,打诨逗趣自不必说,毕竟是一群知识人,酒过三巡,话题渐渐严肃。
“雪松,说说你们的大法啥时候能正过来?啥时候喝你们的庆功酒?” 海涛快人快语,迫不及待地发问了。
“乌云遮不住太阳,真理总要放光,几个小丑蹦达不了几天。痛苦的煎熬中,三年五年虽说漫长,但相对浩淼的史河,十年八年也就是一瞬间。”
“嘿,还挺富有诗意呢。”喜欢逗趣的阿龙在一旁接话。
“那你说法轮功好,到底好在哪里?”冬眉问。
“最简单地说,对于真修弟子,会使人很快地身体康健,道德高尚。”雪松不紧不慢地,用平和的语气说。
“是啊,我看江XX是吃饱撑的,没事找事,在国外人们信仰是非常自由的,我接触的俄罗斯人就有很多信东正教的,包括许多学者。”冬眉喝了口果酒,用她那特有的女人式的男子气说道。
“雪松,你考研,你联系的导师知不知道你炼法轮功?”刘雯问。
“知道,我和郑方圆老师说了我的情况”
“他怎么看?”
“他很理解,也很同情,说不管我能否考取,今后要找时间和我就此问题进行探讨,说与他所从事的专业不无关系。一种文化或一种思想能打破东西方种族的界限、和东西方文化的鸿沟,短短几年使信众逾亿,并且面对残酷镇压和平理性,忍韧不拔,坚持到底,这本身就是个迷,特别值得知识界,学术界和思想界来探讨。”
“哦,就凭这一点,你在郑先生那里已经得了三分了,看来你的录取是有希望的。”女人气十足的刘雯,忽闪着大眼睛文质彬彬地附和道。
“不敢说,但我感觉郑先生是位很理智、有头脑,很刚直、有气节的那种知识分子”。
“你们二位头一次见面就彼此印象很好,大概也是缘分哪”阿龙颇有感慨地说。
“也许吧”。一向老实温顺的李玫当啷一下插了这么一句,引来众人的目光,她腼腆地有点手足无措,去夹了口菜。其实,她不属于这七位同学范畴之内,只作为副家长的身份陪餐,不过与各位因为种种的原因,都非常的熟悉而已。
其实,最不甘寂寞的,最喜欢一鸣惊人,别具一格的是芙蓉,在大伙你言我语中,她不做声,看得出来,她在寻找新鲜甚至是惊人的话题,她和雪松是同班同学,雪松最了解。
大伙的话峰回落的当口,氛围稍稍有些沉寂。
“喂,关于法轮功的问题,找时间我单独向你请教,今天我想长点知识,向请教你点关于东西方文化的问题。”芙蓉嗓门洪亮,带着顿挫而加重的,甚至有那么一点不易察觉的挑衅语气,歪着脑袋冲着主人,终于开口了。
雪松稍微沉默了一小会,平静地:“关于这个问题,不象几何中证明勾股定理一样那么严密、绝对。总体来讲,这是一门粘有很多社会学性质的一门学科,所以,每个人也都不陌生,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很难轻易肯定什么,谁也不能轻易否定什么”。
“不过,能在大的宏观上把东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说清,并能指出其利害得失,是很不容易的,不但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即使能说清楚,有时也是现代的人类社会所难以接受的。但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却是弥足轻重的。”
满肚子俏皮嗑的阿龙,沉不住气了。一旁嚷嚷道:“嘿,真不愧是你们大师的弟子,说出的话不但滴水不漏,还总是高深莫测,带股玄味”。
雪松心里暗暗一惊,难道自己讲高了?也许吧,不管怎么说,得先正一正他的态度,于是和蔼而严肃地道,“咱们之间怎么玩笑都可以,但是你对我们的师父要尊敬”。
“啊,是是是,不敢不敬,不敢不敬,其实我没有不敬的意思。”
“你别瞎打岔,听咱们的准硕士接着讲”。芙蓉严厉地、善意地,不容置疑地,带着女人那种特有的厉害,大着嗓门,张开手掌,用母指和中指夹着眼镜的两端,向上扶了扶,笑着对阿龙说。
雪松喝了口茶,开始展开话题。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二)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二) xiongxm 周日, 10/12/2003 - 01:02 【正见网2003年10月12日】
“因为我毕竟是半路出家,不是本专业,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认识得不那么深刻。”
“因为现代人类的文化愈来愈趋近一致了,基本上没什么可比较的。所以,文化比较学,其实是一门历史性学科。但是,历史这个东西,是谁都或多或少知道的东西,同时又是谁也搞不清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连自己的前半生的事情,前一年的事情,甚至是前一天的事情你都搞不清,你怎么能弄清自己祖宗的事情呢?同时你怎么能知道别人祖宗的事情呢?是不是?”雪松转过头冲着阿龙问。
阿龙正听得出神,被突如其来的问话弄得一愣,缓过神来忙不迭地,“是是是,这话在理。凡是学者说话都这样,八面玲珑,四面见光,在才叫学问。”
大家被逗乐了。
“不是那个意思。”雪松渐渐敛起笑容接着说。
“虽说历史这门学问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的轮廓还是能把握的。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确实非常大。比方我们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体育一词,更没有体育锻炼一说,而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体育活动之说了。”他顿了顿,接着说。
“相对于此,我们的祖先所推崇的是武术。而且武术的门派,类别也相当地多。比方什么南拳北腿呀,内家拳,外家拳什么的。表演起来,阳刚的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畅快淋漓,气势磅礴;阴柔的如棉里藏针,似行云流水,娴熟静雅,招圆势浑。还有许多象形拳,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不但具备很强的欣赏价值,而且具备很强的实战价值。同时,炼武术讲究精、气、神之说,不但动作优美,而且是很有内涵的,极富神韵,同时还有健身防身的作用。”
“再有,真正的武林高手,也是很讲武德的,他们那比较严格的自我约束,再加上那种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配合比较有效的炼法,所以往往能够达到一定的功夫层次,具备一些超凡的功能,什么飞檐走壁,百步穿杨,刀枪不入等等,在人间留下许多传奇,也算是人类的文化财富吧。”
“西方的体育呢,固然也有许多美的内涵贯穿在里面,比方欣赏奥林匹克也是一种享受,但终究没有那种神韵和内涵。特别我修炼以后,越来越发现,体育竞赛中有许多负面因素在里面。”
大家越发听得入神。
海涛故意干咳了一声,吸引来众人的目光,然后带点腔,拿点势地说,“说别的我不懂,说体育嘛,咱还能掺和几句。”
是的,在校时,他是系里的排球队员,为系里取得过荣耀。
“过去我是一直很喜欢、也很推崇体育的,在大学时也曾经为中国足球烧过棉被,敲漏过脸盆,也曾梦想将来让我姑娘当个体育明星,出名、发财、争光。不过,现在嘛,主意变了”
他不紧不慢地喝了口酒,轻轻地了苋了一下酒杯,向上使劲挑着眼眉,额头上挤出一排抬头纹,故意制造着悬念,慢慢地接着道:
“前不久,在一家健康网站上看到,搞体育的人,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高,而且都寿命不长。好象是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吧,对6000名已故运动员作过调查,他们平均寿命才五十多岁,还远远不足60岁。法国的一位健美运动专家从理论上做了解释,具体怎么解释的我记不太清了,最后说适当的运动对人体有好处,而运动过量,强度过大对人体有害。我这一看,妈呀,打死也不能叫我姑娘去当运动员了。”
“现在这科学家也有毛病,今天说生命在于运动,明天又说运动多了不好,今天说多吃这种食物好,明天又说这种食物吃多了会诱发这个病、那个病,让咱这老百姓也不知咋的好了。要不就给你来点统计数字,含含糊糊,让你自己琢磨。我自己能琢磨出道道来,我还用你科学家干什么啊,我不也是科学家了吗?”冬眉接过话题,一边环视大伙,一边说道。
“不是科学家有毛病,是科学本身就有毛病。”阿龙说。
“去年,我买了本书,叫《水晶头骨之迷》,是国外一位学者写的,那书中谈的许多问题,是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我这一看,科学还很幼稚,谁迷信科学谁就是傻子。”阿龙说话,总是带几分不严肃的表情。
他接着说:“达尔文那个进化论,根本就是胡诌,别的不说,就光是玛雅文明和水晶头骨,进化论就解释不了,可想而知,那个按着进化论的思维模式来做学问的人,能拿出真正的科技成果才怪呢。”
“雪松,你们修炼人怎么看待现代的科学呢?”刘雯端坐着,忽闪着大眼睛问。
“这是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也是最近我经常琢磨思考的问题,一时半会根本说不清,我想在这方面写点东西,把自己的看法理顺出来,到时候把我成型的东西捧给各位过目,再请各位不吝指教吧”。
“这修炼人说话就是不一样,文绉绉地,还有学问,哪天我把烟戒了,也跟你们修炼去,咱也净化净化。”
“阿龙,别拿我开涮好不好。”
“我哪敢涮你呀,咱说的是实话。”
“其实你那身体真该去炼法轮功,而且你的话也能少点”。芙蓉认真地转回头冲阿龙。
“哪敢呐,现在抓住往死里整,等他们法正过来再说吧。”
“在家偷着炼不就得了嘛。”
阿龙扬起下巴指指雪松,“用他们的话说,那是邪恶呀,你不怕?”
“我不怕,我这个人专爱打鬼”
“嘿,看见了吧,打鬼的钟馗托生在这了。”
芙蓉扬起胳膊,亮出胖乎乎的拳头,朝阿龙的后背,重重地落下,只听“咚”地一声。
其乐融融中,时光飞快地流过。桌上的菜已经热了好几回了。
不知谁提议,说:“天晴了,到外面走走吧,领略一下田园风光。”
于是大家说好。
秋天的午后。一带远山,延绵起伏的剪影,自然而又美丽,令人心旷神怡。平平的稻田,打着格子,泛着微黄的稻谷,一直连着远方的村落,和那飘起的炊烟。路边的菊花,白的、红的、黄的,怒放在宜人的秋季。微微的秋风,蓝天白云,偶然可见忙碌的蜂儿,在花丛中钻出钻入。
说笑中,大家合影留念,同学依依惜别。
笑声,飘向远方,洒向旷野。友谊的涓流啊,伴着真诚的祝福,流淌……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三)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三) xiongxm 周一, 10/13/2003 - 12:30 【正见网2003年10月13日】
(三)
一路走好,“兹巴妹”。
住所的前楼,楼道的顶层,夏天窗户一直开着。一伙燕子在那儿安家,整个夏天,飞出飞入。两楼之间搭着电线,休息时站在上面,唧唧喳喳很热闹。
现在的楼道,灯由声控,声响则亮,俄顷自灭。吾发现,燕子居住的楼道,夜里,灯总亮着。刚刚熄灭,瞬间再亮,如此整个夏夜。噢,是燕子!利用现代科技,享受现代文明。“驱除黑暗,迎接光明,仅一叫”。
燕子,你聪明!
但是,又担心。
燕子啊,你是候鸟,季节一变要迁徙。新增成员不满周岁,举家南迁,千里跋涉。途中的夜晚,或栖息秋风乍起的荒原,或暂寄猛兽出没的森林,或投宿于陌生的村落,猛然一声寒鸟凄厉,野兽怒吼。举首寒星闪烁,任凭声声呼唤,夜幕依旧,光明不再,何其恐,何其慌,何其难挨?
曾经尽享文明,今日于彼何益?
昨夜发现,那个楼道黑黑的。
啊,是燕子南飞了?还是灯坏了?
今日,留心天空,果然不见黑色精灵的矫捷身影,空空荡荡的电线,全无往日的繁华。
我的心悬空了。
燕子啊,但愿你能明白,所谓的“文明”不属于你。
…………
经过反复的修改,雪松终于满意了。
他要写篇论文,并想依此为开头。他知道,如果处理好了,会很有新意,如果处理不好会不伦不类。那就只能当作一篇平常的日记了。
他要阐述的观点是,不只是燕子,其实西洋文明不该属于人类!
这个论点很是标新,但他不是为了出风头,引人注目,而是发自内心的认识。
十年前,这种观点在其心中已具雏形。那时,他认为,与其西方文明,不如中华文化更适合人类。为什么呢?首先,无论生活在什么社会状态下,人类社会都是有欢乐,有悲哀。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是一样的,就是说,所谓的幸福是相对的。换一种说法就是:皇宫里面也有眼泪。
但是,西洋文明使人类具备了能够摧毁人类自己的核武器,这东西一旦被哪个疯人掌握,则是人类末日的来临。同时现代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在使人类慢性自杀。还有,西方文明的特点是,其一旦出现,整个世界都会卷入其中,而且整个人类都会被拖得筋疲力尽,因为,谁不紧跟其后,谁就落后挨打;相反,华夏的故纸堆文明,就不会如此,能够长期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不会使人类在“末日来临”的提心吊胆中度日,能保证人类的历史无限延长,世代繁衍。更没有什么“现代病”之类的痛苦折磨。
回首看看,那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但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自从修炼以后,关于这方面,已有了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看法。
现在,他越来越明白,华夏文明绝不是所谓的故纸堆,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那是真正的人间正道。深邃玄奥,浩然博大。但是,历经几次浩劫,留下来的只是凤毛麟角,即便如此,对仅剩的这点祖宗遗产,后人已经不能够领会其真正内涵了。当今著书立说的学者、专家也都是用现代科学,用现代的人类观点,来所谓的批判着对待祖宗的智慧。
为此,他感到可悲,痛心。
人嘛,对很多问题,态度轻率,少去动脑,并且超出其固有观念的,往往难以接受。通常就是“拿来我看”,这么一句,把对方也难住了,自己也获得了无名的满足,同时也维护了“科学精神”。所以要让灿烂的华夏文明获得今天世人的认可,得到当今人类的重视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得到发扬光大了。在现代科学充斥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的今天,这样的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管怎样,他相信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这样的工作要有人做。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四)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四) xiongxm 周二, 10/14/2003 - 01:03 【正见网2003年10月14日】
文竹公园的后身,景春庄街。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很窄的东西走向的街道。很干净,也很静谧,路边两排榆树,粗壮高大,形状奇伟不羁。由于附近有所国家级保护性建筑,和两棵千年古柏,所以,得以逃离“现代化”的劫难。民国初期建的两座青砖二层楼,自成院落,是唯一的高建筑,圈着青砖围墙,是某军的纪念馆,红顶飞檐,煞是别致,为街道平添了几分景致。街道的东侧是西山大学的石头围墙,街东口离大学的侧门一箭之遥。
郑先生的寓所即在此处。
一处僻静宽敞的平房院落,红砖红瓦,深绿油漆的栅栏围墙,黑色的木板大门,雕着几何图案。院中央,一棵核桃树,甚是茂盛。
书房古香古色,宽敞洁净。深褐色的书架、写字台,样式古朴,深褐色的座椅,沙发,茶几,无不打上岁月的烙印。西面的墙上,挂着?T功先生的手迹:知礼博学,诲人不倦。写字台上摆着松鹤延年的盆景。
雪松9点准时赶到。
屋里的人都起身问候,客气过后,先生开始介绍,“这位叫王南奇,92年在我这硕士毕业,现在在北京民族学院任教,正好十一放假回来看望父母,顺便到我这里。”青年男士站起来点头微笑。
“这位叫吴佳,正在读博士二年级,我仅有的女弟子”。学者气的吴佳,微蓝色树脂眼镜片后是一双丹凤眼,留着披肩发,两手叠于腹前,起身点头。
“这位就是咱们刚才谈到的雪松,跨专业报考,很不容易呀”。雪松站起,向二位分别点头问候。
介绍完毕,先生道:“今天大家碰到一起不容易,中午我请客。”
先生说完,起身给各位倒茶,南齐急忙接过茶壶代劳。倒过茶后,南齐再把茶壶添满开水,坐回原处。
“先生,我最近读了一位日本人古崎润一郎的原著,文章的名字叫《阴影的美》,我现在对日本人的心理、民俗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吴佳象征性地喝了一小口茶,说道。
“是啊,日本民族以含蓄著称,在西方有这么一句话,叫‘东洋的神秘’。” 郑先生微笑着说。
南齐一旁问,“《阴影的美》写的是什么?”
“他是说,日本的寺院也好,宫殿也好,民居也好,都是有一个大大的屋顶,象伞一样。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开始是与建筑材料、风土、气候有关,但后来人们把其作为生活中的美学固定了下来。以至日本人的客厅光线很暗。不仅如此,日本民居客厅外侧有走廊,厢房,和很大的房檐,再配上拉门,客厅墙壁又完全是抹沙的,不涂颜料,所以,整个客厅光线特别柔弱,显得无力而沉寂。好象日本人总也欣赏不够这幅阴影的美。即使壁龛上挂的挂轴画也要以与阴影环境的协调为第一,而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再高,如果破坏了客厅总体的光线柔弱的氛围,那么,也失去了作为挂画的价值。日本人深谙光线与阴影搭配的艺术,在那装饰极其简约的壁龛周围,完全笼罩在阴暗之中,仿佛空气都在下沉,那份神秘的背后是永劫不变的闲寂。”吴佳打着手势,文绉绉地,从容地叙述着。
“嗯,是这样,这才不失大和民族的风格。”南齐附和着,接着说。
“日本民族的俳句、短歌,非常含蓄,非常美。特别是俳句,几乎都是半截话,描写景物,语言特别精炼,其中内涵的情感思想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很有想象空间。”
“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宝藏,而今天,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每一个宝藏都只剩下废墟了,象搞我们这门专业的,只有到历史中去捕捉支离片段了。人们哪里知道啊,这每个宝藏都是用无数彩电、冰箱,奔驰、宝马换不来的。前两年不有人呼吁,赫哲族独有的记述历史的叫‘依玛堪’的说唱形式,也在面临绝迹嘛。一方面是他们40岁以下的人已经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了,再有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可能也不感兴趣了。要知道哇,赫哲族没有文字,其历史就是靠‘依玛堪’来记述的。‘依玛堪’的绝灭,就使其民族象断了线的风筝,成了一个无根的民族,”郑先生不无感慨地说。
南齐欠了欠身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本来是来自于各个民族,一些刚入学的新生,有的还带有比较强的民族味道,等到4年下来毕业时,完全打上了现代文明的烙印,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汉化了,而且这种情况是一年比一年严重。直到如今,一些学生还染黄了头发,不知道他们的乡亲看到会作何感想。”
“也许这就是社会的发展吧,或者说是必然吧”。吴佳道。
看雪松在一旁不做声,南齐问雪松“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学生物的。”
“有意思,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生物科学不也很有前途吗?”吴佳一旁插话。
“应该说是有前途,但是,我对DNA之类的,总提不起兴趣。而又总想充实一下自己,想多学点什么,因为自己对历史感兴趣,所以最终就选择了报考郑先生的专业。”
郑先生在一旁微笑,花白的短发,一副长者风范。
停了一下,吴佳歪着头认真地问,“你能跨专业报考,也就说明一定是有备而来,那你对人类文化呀,历史呀有什么看法呢?”
郑先生一旁接过来,“别看雪松不是本专业出身,但在历史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已经交换过看法。他用他修炼人特有的眼光来考察历史,还是蛮有新意的。”
南齐急忙问,“你是佛家居士?”似乎南齐对佛教感兴趣。
雪松笑着摇头,“我修炼法轮功。”
“什么?”南齐吃惊地,音调有些高。
“是的,我修炼法轮功”
吴佳没有感到意外,只在一旁抿嘴乐,看得出来,她早已知道。而南齐却满腹狐疑的复杂的表情,不象刚才对雪松态度那么和蔼、自然,好象突然有堵无形的墙,横在了他们之间。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五)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五) xiongxm 周三, 10/15/2003 - 01:04 【正见网2003年10月15日】
“信仰自由,天赋人权,我很理解”,看到气氛有点异常,郑先生忙打圆场。
“看来王老师是被媒体欺骗了,对法轮功有些误解”。雪松还是微笑平和地。
“南齐呀,你还小,你回家找点文革方面的书看一看,再问问你父母,那个荒唐的时代,荒唐的人,你会明白的。”郑先生略带师长的口吻道。
她似乎觉得这个话题应该翻过去了,欠身饮了一小口茶,机智地把话接过来,“雪松,那你们修炼人怎么看历史?”
“我觉得用有神论的观点,站在修炼的角度来研究历史,对历史应该会更明晰”。
大家谁也没有插话的意思,都还想接着听,尤其南齐,虽然与刚才相比显得平静了,但那复杂的目光背后,有一点点挑战的成分。
停顿一下,雪松道。
“人类的历史本来是一个有神论的历史,几乎每个民族都不例外。而今天的人类,受现代科学的影响,一切都站在现代科学角度,甚至站在进化论的角度,用阶级斗争论的方法去研究历史,我想这个基点本身就有问题。”
“比方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他是在论事物的辨证关系,在论他证悟到的法理,而不是在反对谁。他是位觉者,《道德经》是在叫人类返本归真,是在启迪人慧根,绝不是抱着什么心在和别人争执,论谁高谁低。所以有人说道教反对儒教,这是对老子的歪曲。老子和孔子,是各论各的法,他们的论点并无矛盾之处,他们个人之间也不存在争斗的地方。”
“还有,说老子反对封建制度,这实在是可笑,这种抱着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研究历史,恐怕除了有意地歪曲,和无意地曲解之外,只能是浪费纸墨,误导民众。”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同样是老子在论道,而不是在对什么社会制度有所不满。他的一切所思所想是放在修炼上,根本不会把人类社会的制度优劣放在心里,不修炼的人去解释修炼者的话,最终势必会笑话百出”。
“再者,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如果在谈道教和儒教时,把其他人的观点都混同在里面去推敲,研究,最终会混乱了道教和儒教的本义和宗旨。就象苏格拉底的弟子乱解释苏格拉底的话一样,老子和孔子的门徒所言,也代表不了他们老师的话。”
“说道教中蕴涵着原始的科学思想,这点我不敢苟同。不敢想象,把今天的生物化合之类的东西拿给老子,他会欣然夸耀。他那满载智慧,教人返本归真的五千言真经能说是今天人类改造自然的启蒙篇吗?道家特别讲究天人合一的,讲究无为,一切破坏自然、改造自然的行为都不是其所提倡的。”
“具体地,比方说《道德经》第一篇中有这么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人是这么断句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其认为,“无”和“有”,一种是为了观其玄妙的境界,一种是为了观其变化的迹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徼(jiao)是‘求’的意思,还有‘巡查’的意思。我认为这种断句和解释方法是不十分妥帖的,某些方面不符合道家无为的思想。还一种断句方法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认为这种断句方法是更合适的,为什么呢?首先符合道家无为的理论。再者,修炼界讲,只有在无欲、无为的状态,才能看到事物的全部和实质,而在有欲、有求的状态下,往往看到的都是在所求之心作用下的事物的一个方面,所以,虽然看到了事物的联系,但是片面的。所以,不修炼的人,是不容易理解有神论的历史上,那些觉者或思想家所讲的话的。”
“而现代科学是在强烈的有求之心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是极其有为的,按照老子的思想,它是看不到事物的全部和本质的, 更不可能看到宇宙的真正的玄妙,所以说道家思想中有科学成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完全站在正统的道家的基点来看,道家应该是反对现代科学的。”
“有人说孔子是无神论者,我为此感到惋惜。在《礼记》,《中庸》,《孔子家语》中可以找出几十、上百处孔子谈论神,庙的问题。仅凭: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几段话,是说明不了孔子不信神的。而这话的本身并没有否定神的意思,只是在不同环境下针对情况在回答问题而已。”
“总之,我们学习什么,研究什么,都要尽可能地贴近那个环境,尽可能地贴近那个心态,才能比较准确地给以把握。否则用我们现有的观念去衡量,去评说,去解释,终究会大相径庭的。”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雪松停了下来,那意思是自己的看法谈完了。
郑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杯,不动声色地,微微点着头。
南齐的心态已经变了,屋里的气氛又融洽了。
……
一阵秋风吹过,院里的核桃树枝剧烈摇摆,伴着沙沙的声响。几片带有黄色斑点的叶片飘落下来,有一片玻璃外的窗台上。
大家谈论了很多。
午后告别的时候,彼此已经很熟悉了。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六) xiongxm 周四, 10/16/2003 - 01:02 【正见网2003年10月16日】
阴蒙蒙的天,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一直到夜里还没停。街上的人,打伞的,不打伞的,一律行色匆匆。耸起肩的,双手紧紧插入衣兜的,猫腰低头缩起脖子的,咧着嘴的,还有红着鼻子尖的,总之,人们都是一副冷相。蒙蒙的小雨夹着深秋的寒凉,湿漉漉的洒向每个人。即使抬头看上一眼橘黄的路灯,也不会有一丝暖意在心头。大家都不由自主地,重复着一句话,“真冷”。
马路上汽车驶过,脏脏地带起一团雨雾,人们急忙躲避。
20点55分,姨夫领着女儿阿丹回来了。阿丹上高中,学习很紧,几乎每天都这个时候回来,车站较远,家长放心不下,所以每天去接。
老姨下班直接去参加一个生日晚宴,看来还得晚些时候回来。正这样想,大门还没等关上,老姨就回来了。
问过好,阿丹就急忙地放下书包,急忙地进卫生间,洗手、梳头,整理被雨水淋湿的裤脚,再急忙地端起饭碗,一个人大口大口地急忙地吃着。自言自语地说,“今天的作业还得写到11(晚上)点”。
看着这一切,话题自然就转到这些可怜的学生身上,从可怜的孩子,又谈起紧张的社会,这下引发了老姨的同感,一脸疲惫的神情,激动地抱怨着,每天都是忙忙忙,累累累,再不就是可怕的威胁--下岗。
“没办法,累也得学,现在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还得念研究生,知识爆炸时代,不学习跟不上发展”。姨夫吐着烟雾道。
“照这样下去,到阿丹孩子的时代,阿丹孩子的孩子的时代,那人不得学到40岁才能工作呀”。雪松笑着说。
“照那么说吧”。老姨忙接过话头。
阿丹低头吃饭,一边细声细气地学道,老师又留什么作业了,哪个学生又吃什么补品了。
话题说到了吃,姨夫略微激动地抱怨道,“前几天某某学校发生了学生吃豆角中毒,这简直都邪门了,过去哪有这事,豆角里也有毒了。现在这社会不知怎么了。那些没当时发作的人,事后不也是慢性中毒吗?”
“没办法,人们哪,拼命学习,拼命工作,拼命挣钱,拼命潇洒。拼命地生产出现代化产品,象农药、化肥什么的,再把这些东西吃回去,得了病,再拼命地吃药,拼命地打针,拼命地补养。这才是发展和进步,这才叫现代化。人们个个乐此不疲”。
听着雪松说的,阿丹一时似乎不解,愣了一下,然后无奈地笑了。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七)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七) xiongxm 周五, 10/17/2003 - 01:04 【正见网2003年10月17日】
这是由美国某通讯公司、东洋某财团及台湾某电脑硬件厂商出资赞助,非官方性质的文化学术团体,其宗旨是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发掘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总部在台湾。
这次该团体一行七人,来自不同国度,来大陆进行史迹考察,史书考证,学术交流。历时三个月,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项工作,现在正在完成的是第三项任务 ,学术交流。
因为是民间的学术团体,所以,交流的对象,参加的人员很广泛,几乎没什么特殊的条件限制。当然了,以院校和院所的专家为重点,有个别的新闻部门(报纸、期刊)的采编人员,还有民间的史学爱好者,以及一些名牌公司的高级公关人员,和一些策划团体的老总。无论是从该团体的出资方,还是从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不难看出,当今的一些大公司其文化意识,文化底蕴还是令人折服的。交流是以小组、大组,主会场、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这样既能保证有更多的人参加的机会,又能方便参加者的时间安排,还能缩短活动的进程。
交流活动前半部分--专家探讨,已经完成。现在进行的是后半部分,也就是最精彩的部分--学者演讲。学者演讲准备进行三天,后来因为报名者出乎意外地多,考虑到为使此次中国之行,更加满载而归,同时给与更多人机会,使今后该团体在大陆的活动更具影响力,所以临时决定改为五天,共有18人登台的群英会。在西山大学可容纳二千人的文化礼堂举行。共发出邀请函2800份。受郑先生的鼓励,雪松以民间史学爱好者的身份报名参加演讲。由于资历,学历,影响力等原因,雪松被排在20名以外,因为郑先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是该团体的主要项目合作者,受郑先生的极力保举,同时郑先生以自己主动退出演讲,让出一个名额为代价,为雪松争得了这次演讲机会。排在了第三天的下午,15:30 --- 17:30。如果顺利的话,雪松得来年才能成为郑先生的门徒,可是现在郑先生就对他如此栽培和厚爱,雪松煞是感激。
吴佳也报了名,排名第13位。演讲顺序排在第四天的上午10--12时。她演讲的题目是“东洋文化与美”。由于该团体一行7人中有位日本专家,所以,她把演讲的初稿请这位日本人过目,希望给予指点。这位日本人看后一个劲地夸好,说视角有独特之处,就是日本人自己,因为习以为常的关系,有些东西也都意识不到。因此,日本专家对郑先生能培养出如此高水平的弟子表示钦佩。
雪松把自己准备演讲的内容和郑先生谈了,郑先生表示可以,但嘱咐他,私下与人交流时,千万别提自己是修炼法轮功的,免得引起麻烦。
吴佳和雪松都表示,虽然平时交流时谈得头头是道,一想到面对台下那么多人去侃侃而谈,心里就有些紧张。郑先生鼓励他们不要怕,要把思想完全放在自己所讲的内容上,进入状态就会好。雪松明白这是有要修的东西在里面。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八)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八) xiongxm 周六, 10/18/2003 - 01:05 【正见网2003年10月18日】
真是个宜人的天气。
天湛蓝的,早晨的空气虽然带着切肤的凉意,但太阳一升起,便很快洒下温暖。微微的风,很惬意。校园的丛林中,灌木、榆树、垂柳、松柏、白桦、钻天杨,不同的树种,杂然相处,浑然和谐,高矮相参,错落有致,以自己特有的姿色,用自己对生命独特的领会,展现着大自然的繁荣,谱写不同秋的诗篇,共同奏响秋的乐章。绿色、褐色、黄色、红色、淡黄色、浓淡相宜,彼此衬托;针叶、阔叶、长叶、小叶自然交错,互相点缀。
暖暖的阳光铺在身上,总使人生起莫名的依恋,依恋这份即将告别的温暖,不愿迎接严寒的逼近。
文化促进团的日本学者井上先生,从外表就能看出来,是位刻板而严谨的人。花白的头发,雕刻一般带有棱角的面庞,不苟言笑。井上先生打开玻璃拉门,双臂交叉于胸前,站在四楼的平台,久久凝望那片丛林,自言自语地:“吾此库西一”。
坐在落地窗边沙发上的郑先生回头冲吴佳微笑着说,“是很美呀”。吴佳笑着点头。郑先生的日语听力虽说不如吴佳,但一般的会话还是能应付的。
午休很快过去了,下午的演讲继续进行。
今天本来雪松有课,和其他老师商量一下,把课串到下周去了。承担两个初一班的语文课,共九十几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压力还不大,而且校长很开明,科任老师只要把教学抓上去,可以不坐班,有课就来,没课时可以不来。所以雪松的个人时间是比较充裕的。
如果是在公休日,听演讲的社会人士占的比例要多一些,今天是周二,所以听演讲的大学生偏多,那些此时没课的学生,就利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有其它院校来的,但是以西山大学本校学生居多。
下午首先演讲的是一位某知名策划团体的掌门人,作为企业界方面选拔的代表,他阐述的是如何利用文化背景打造企业形象,塑造公关风格的问题。比较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口味,所以礼堂里座无虚席,掌声四起。
坐在台下的郑先生和吴佳还真为一会儿上台的雪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捏了一把汗。雪松自己也在不断地调整心态。作为修炼人,能够时时做到心不为外物所动,不是那么容易的。
坚定地做好自己要做的,静下心来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在法中的正悟,要处处体现大法的风范,雪松在告诫自己。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九)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九) xiongxm 周日, 10/19/2003 - 01:03 【正见网2003年10月19日】
女主持人平静地报告完毕。雪松镇静地走上讲台,站在讲桌后,向台下低头施礼,然后正了正麦克,从容坐下。
我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寻找失落的文明”,他说着,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两页稿纸,在桌上展开。那上面列着演讲的提纲。
……
古往今来,漫漫史河,人类跨越无数荆棘,冲过道道险关,迎来了二十一世纪。今天的人类为自己取得的发展而骄傲,为自己的智慧而自豪。是的,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宇宙飞船遨游星翰,通讯网络快捷方便。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是古代的帝王所不敢奢望的。但是,我们在尽情享受这发达的物质文明的背后,一个可怕的梦魇却挥之不去,如影相随。
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匮乏,森林资源濒危,自然灾害频繁,野生物种加速灭绝 …… 总之地球的环境越来越糟,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有报告指出, 一粒钮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大陆,每年生产的电池至少15亿节。听闻此言,我们还敢往下想象吗?仅干电池一项就如此,那其它形形色色的化工制品所造成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简直无法估计。几十年前,日本的‘米那马塔’病,既水俣(音雨)病,既是重金属汞中毒。
可以说,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地球,已经没有纯净的水域了,没有干净的土壤了,不存在清新的空气了。所谓的环境治理,不过杯水车薪;所谓的防治污染,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事实就是如此,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五花八门,古怪离奇,而且愈发难治,这些无须列举事实,每个人身边都一划拉一堆。以至儿童肥胖已经成了一些城市家长的头疼问题。这些伴随着现代文明而来的现代病,又几乎是现代科学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
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创造出现代文明的现代科学的本身,是有问题的!
要想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先哲圣人老子所讲的“道”说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老子点出了“道”,然后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那么,什么是道呢?老子说,“先天地生,…… 可以为天地母”。就是说,“道”的存在在先,“道”创造了宇宙、天、地、人,乃是万物之母。在这里他告诉人们,“道”的特点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并告诫人们,人、地、天都要尊其道而行之。为什么世间万物众生都要尊其道而行之呢?且看他以下的论述。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在这一段中,他还是暗指“道”为“天下母”,并指出“守其母,没身不殆”。就是,尊其道,可以没有危险!这就是世间万物众生都要尊其道而行之的重要意义!
对照老子所讲的话,我们可以肯定,现代的科学是偏离了“道”,所以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危险”。我们暂且抛开人类的现代病,抛开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何的恶化不说,就光核武器一项,就足以使忧国忧民之士食不甘味了,说严重一点,世界上每年都有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毁灭人类于一旦。
我想,我讲的这些不言过其实吧。
也许有人说,事实是如此,但你在这里夸夸其谈,实在于事无补,也只能是卖弄唇舌而已。因为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谁能阻挡历史的前进呢?
我不反对你说这话。
但是,让我们把时间浓缩一下,把空间拉大一点。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以更广的视野来看一看,在我们生活的这粒小小星球的昨天,人类的发展,曾经有过三岔路口,而且不止一处。
就是说,曾几何时,人类的文明不止一种,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不只一条,人类曾经存在选择的机会。
只不过,我们的前人,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 xiongxm 周一, 10/20/2003 - 01:04 【正见网2003年10月20日】
古希腊文明的如何辉煌,我们不提;灿烂的玛雅文化其建立的基点,我们不懂。但是,她们都曾经在遥远的史前,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书写过令今天人类叹为观止的篇章。在这些先人所创造的奇迹面前,今天我们的那点东西,实在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她们的文明是否和我们今天的人类文明一样,以牺牲人类自身为代价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迹象。
我今天重点要谈的是,目前世界还能够找到,但已经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无比辉煌,为后人留下无限神秘的,而现代人类又抱着批判、怀疑、挑剔的眼光来对待的文明 ---华夏文明。
我认为,评判一种文明优劣的基准是,首先,看其能否从一个正确的角度,以一个能够全面反映我们周围一切的,以全视角的眼光来认识宇宙、时空和生命;其次,看其是否以一个更加合乎道法自然的方法来发展人类自己。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评判一种文明的优劣,不完全取决于其所能够创造出多少表面物质财富为唯一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物质生活的享有,只不过是人类整个生活领域的一部分,甚至相对来讲,并不是绝对左右人幸福与否的一部分。因为人类幸福的感觉是基于比较,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是人精神活动的结果。而绝不是仅以对物质的占有的多少来衡量的。
所以,一种文明的建立,应该既能够客观地反映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的真实情况,用合乎道法自然的方法为人类创造充足的物质财富,又能够给人类带来精神财富,同时还能够有力地稳定人类社会的道德体系,这样的文明才是最理想的。
而古老的华夏文明恰恰符合这样的标准。
第一,华夏文明在认识宇宙、时空、人体方面是非常科学的。大家知道,中国古人认为,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构成了我们这个宇宙的万事万物包括生命。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随着阴阳互化的作用而相互转化,生生不息。这一点是非常科学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今天的人类已经不能够理解古文化了,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完全站在我们表面物质世界的基点来解释,最终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比方,他说,矿石中含有金属,通过冶炼即能提炼出来,所以说土生金,火的灰变成泥土,所以火生土。这种理解方法行不行呢?你可以简单地引导人们有个概念性的认识,但是,往深里追究决不是这个原理。
因为,这五行是针对我们这个宇宙从表面空间至深层空间整体上对物质的认识,区分和把握的。简单地说,他不止是针对人类所能够看到的东西,他的内涵中包含了大量人类所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例如,古人认为,肝、春、胆、青、酸、东、目、生、怒等等,都属于木,只是在不同领域范畴的不同表现。同时,木这种物质,总体来讲是互相转化并互相联系的,如肝病往往表现青色;往往会反映在眼睛上;对酸味敏感;发怒对其影响很大。现实生活中都能得以验证。中医临床上,根据土生金的指导原则,明白脾益肺,脾虚可以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采取健脾化痰,“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办法。取得的临床效果是非常好的。
但是,往往现代的人,把五行学说看作是经验的摸索,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用所谓“扬弃”的观点,只是把他用来作为某些事物的参考而已,而不是去真正地领会他,相信他,运用他。因为受现代科学的影响,人们不理解,肝脏怎么会和酸味、和春季、和青色联系在一起呢?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怎么会是同一类物质呢?那消化不良,脾胃不好,应该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强弱,消化系统上皮细胞吸收不良,以及胃部溃疡等等的问题呀,怎么会引起痰多、咳嗽呐?可是,患有肝病、脾虚的人是深有感触的!健脾确实就能补肺!甚至一些修炼者,在打坐中已经感到,脾胃虚弱,暴饮暴食,而在胸肺部就有不适的反映。
喜、怒、悲、思、恐是人的五种不同情绪,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这是人们的常识。现代人类呢,通过这五种情绪的变化,测出人体内分泌的激素水平的变化,才算找到所谓‘科学’依据,最终给以确认。而中国古人呢,早就指出,这五种情绪分别属于火、木、金、土、水这五种物质,他们的过于反常的变化,与心、肝、肺、脾、肾这五种物质存在着乘侮关系,自然会导致脏腑病变。而且在理论上论述的非常清楚。
还有,我们祖先在《黄帝内经》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点,不但在理论上能说得通,在现实中得以明证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篇文章叫《老寿星肉身不腐之谜》,是“融心斋”网站报道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一位仙逝800多天的,活了160岁的,叫吴云青的老人,其死后肉身不腐,栩栩如生。而这位长者生前就是一个居士。他的许多情况,当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都曾报道过。而象这位老人,无论是他的长寿年龄,还是他不腐的肉身,都是现代科学手段望尘莫及的,也是其解释不了的。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一)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一) xiongxm 周二, 10/21/2003 - 01:03 【正见网2003年10月21日】
这些难以理解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哪?是古人的子虚乌有,还是今人的固步自封哪?
我说,就是今人的固步自封!是今天人类的观念问题。
就是一切都以现代科学为基点、为评判标准。所有现代科学能够解释得了,认识得了的,才被承认是所谓科学的。反之,轻则给你画个问号,弃置一旁;重则干脆判为迷信,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使你遗臭万年。
未免荒唐的可笑,幼稚的可气,固执的可悲!
我们再举个例子,科学家通过对秦始皇兵褚俑出土的兵器进行考察,证明那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铬盐氧化的金属处理技术,而铬盐氧化的金属处理技术是德国、美国在近代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的。
不仅如此,在考古工作中,还出土了“形状记忆合金”,是在 2000 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发现的。这一被现代人类所称道的现代文明成果,其实早就被秦始皇应用了。奇怪吗?
考古发现令人啧啧称奇。
那么,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指导我们祖先完成这些成就的是什么呢?不是什么分子、原子,物理、化学这类东西,而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实际上,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远远不止这些,有些没有文字记载,许多史料已经失传了。
上述的一切说明了什么哪?古老的华夏文明是科学的,是发达的。
那么既然华夏文明如此发达,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简单地说,这是由于华夏文明的特点和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性格与传统决定的。
华夏文明有什么特点哪?他是与人的道德素质、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道德低劣的人是不能够具备那么超常的本领的。比如,人们熟知的那些大医学家,象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等,他们不但医术高超,而且都有极好的道德修养,不图名利,不幕权贵。在武术界也是这样,师父传徒弟,都得挑选多少年,不但要看徒弟是否具备习武的天分,还要看他是否忠厚、仁义,只有这样才能把绝技传授下来,否则宁可带到棺材里,使本领失传,也不乱传,这样的事例在故事中是很多的。不只是行医习武,其它所有领域都是这样,所以,往往造成许多绝技失传。
还有,我们中国人还一个特点,就是真本领的承传有个规矩,什么“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这同样是造成传统文明失传的一个原因。
另外说明一点是,我们华夏文明是与修炼息息相关的。这在武术界自不必说,在行医方面,那些具备超常本领的大医学家,往往都是修炼者,比方史书记载,孙思邈就是位修道者,他的“备急千金药方”的获得,就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因为指导我们祖先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本身就有修炼的内涵在里面。前文提到的活了160岁的,其死后肉身不腐的叫吴云青的老人,也是一位修炼者,不但生活从朴,而且一心向善,了解他的人说,他出门经常手里提着粪筐,随时拣粪,并把拣到的粪就近倒在无论谁家的地头。
以上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哪?就是说我们华夏文明在认识宇宙、时空、人体方面是非常科学的,也是十分完美的。
他那天人合一的思想,既能达到与宇宙圆容和谐,不破坏生态自然,同时又能达到利用宇宙的自然规律,来发展我们人类,丰富我们的生活。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二)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二) xiongxm 周三, 10/22/2003 - 01:04 【正见网2003年10月22日】
不仅如此,我们华夏文明的第二点好处是,他能够真正地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在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同时,能够充实人的心灵,能够强用力地稳定人类的道德水平。
有人说,现代文明不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吗?不,我说那不叫丰富精神生活,叫什么哪?叫刺激!就是刺激。
为什么这么说呢?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还真包含着不少有益的因素,这个我们暂且不提,大家看看现代的电影、电视,还有多少能够称得上人的精神食粮的成分在里面呢?胡编乱造,打打杀杀,荒诞不经;吃喝嫖赌毒,坑蒙拐骗偷,就是在教唆人犯罪,这是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吗?
我们再看看所谓的现代高科技成果--电脑游戏,实实在在地就是刺激,玩电脑游戏的人自己也说:刺激,过瘾。
那么,现代文明对维护人类的道德水平起了什么作用哪?不言而喻嘛。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四大名著,千古流芳!
仁、义、礼、智、信贯穿其中,质朴,细腻,神奇使人回味无穷。所以才世代颂传。其实,何只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等等等等。我们的祖先真的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试想,我们华夏儿女如果没有祖宗留下的这点精神食粮,今天还有什么?那些标语、口号不都是象嚼过的甘蔗渣子一样没味嘛,什么“大干快上”,什么“斗私批修”,什么“共同富裕”,什么“几个代表”,都是些什么?其实就是精神垃圾。
有人说过,一个好的文艺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们看看现代哪个文艺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了?有许多电视剧人们不是边看边骂吗?太倒胃口了。
刚才说过,我们的祖先是一贯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在这一思想下面,所创造出的中华文明,实质是个半神文化。说穿了,我们先人有许多超常的本领,神奇的事例,实质就是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之下,由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通过修炼得来的。就是说,这些本领不是人人都能够具备的,是不能普及的,这就是半神文化的特点之一。但是在当初整个社会都处于半神文化的氛围之中,所以这些东西是能够被当时的人类理解和接受的。
但对后人来说,这些东西既扑朔迷离,又对其将信将疑。再加上上文提到的这种半神文化的流传特点,所以,后人或把其当成神话,或被顽迷者贬为迷信。
比方在中医领域,一直流传至今的经络、穴位、针灸,既被现代人类利用着,又被现代人类批判着。现代人说,古人在劳动中由于碰到了身体的某一点,有麻、痛的感觉,同时发现自己的某种病好了,所以就发现了这种治病方法,并把这一点叫穴位,后来就发明了针灸。穴位知道得多了,把其连起来,就是经络。
不知大家听后有什么感想。
我感觉,虽然现代人类在极力否定神话,但是,又在创造着真正愚蠢的神话!没有任何逻辑在里面。
要知道,那穴位成百上千,那经络密密麻麻,比血管还复杂,而且都是三维立体地存在于身体深处,甚至内脏间隙。我实在想象不出古人是怎么一下一下把那么多穴位碰出来的。
没有任何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祖先的文化遗产,就这么被子孙利用着 ,又被子孙歪曲着,我看到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那穴位、经络就是修炼人天目开了之后,反观自己的身体看到的,就这么简单。一个不修炼的人,为什么要极力否定修炼的存在呢?否定修炼中修炼者所感到、看到的种种现象呢?这样的情况,和一个没有去过南极的人极力反对企鹅的存在有什么区别呢?
咱们把话说回来。
我们的祖先所流传的半神文化,既非常符合科学,又给人留下神秘的想象空间;既强有力地稳定了人类的道德水平,又能够真正充实、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
所以,我实在认为,我们的华夏文明才更适合于人类!
也许有人说,按我们民族传统文明发展,不可能有今天的飞机,火车,电脑。
也许是这样,但是我说,按我们华夏文明发展,也许每个人都能活160岁,也许能送第二个月球到太空,使人类永远告别黑暗。这不是玄哪,大家不信研读一下《黄帝内经》,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都是寿敝天地的。
还有,史料中记载,很早以前,我们祖先就造了个木制飞行器,用来方便出行。相比之下秦始皇时代的“形状记忆合金”都不算什么了。
还是抛弃我们那禁锢的思想吧。还是敞开我们那紧闭的心扉吧。
让我们以包容、理性、公正的态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璀璨的华夏文明吧!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和我们人类自己吧!那时,我们人类发展的道路应该是更加宽广,充满光明。
……
雪松一口气讲了一小时五十分钟。高潮的地方慷慨激昂,平静之处娓娓道来。他忘记了紧张,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听讲的人们也似乎忘记了掌声。整个礼堂那么静穆,那么聚精会神,零星陆续进来的人,甚至没了座位就站在后排过道,几乎没有见到中途离场的。
当雪松大声地结束了演讲时,听得入神的人们似乎还没缓过神来,当他站起身来,离开坐位,向台下深施一礼时,礼堂中才爆发起怒潮般的掌声。
(待续)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完)
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完) xiongxm 周四, 10/23/2003 - 01:05 【正见网2003年10月23日】
雪松的演讲成功了。
免不了听到一些赞美之词。但他十分平静,他明白,一者,修炼人不该起那些骄傲的心,和欢喜心之类的东西;再者,自己这点才智完全是在大法中修炼得来的,是修炼大法才使自己能够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事物。修炼中,他越发感到佛法无边,博大精深,玄奥超常。
郑先生表示,尽可能地帮助他通过文化课考试,成为自己的门徒,还特地为雪松办了一个西山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雪松愈加感激不尽。
南齐向雪松借法轮功的书籍,说要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吴佳的演讲也十分出色。特别是井上先生很欣赏吴佳的才气,表示回日本后帮助她联系导师,欢迎她到日本深造。说如果顺利的话,时间不会太长就有消息。并把自己女儿的照片拿出来给她看,说她们长得象姐妹。吴佳也希望能有机会出国到更多的地方走走,切身感受一下不同民族的文化氛围。她表示,自己先学法轮功,确保自己走遍海角天涯都不生病。还能够把法轮功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自己的同行交流。
对吴佳出国的想法,郑先生十分的赞同,但是他老还是掩盖不住内心的依惜。
憧憬着自己未来的吴佳,每每谈到郑先生,也总是流露出些许的伤悲,动情时,还湿润了眼角。
秋意愈加浓重。
深红的叶,带着厚重;鲜黄的叶,显得耀眼。校园丛林中,红叶愈红,黄叶更黄。唯有柳树,还是一头墨绿的垂发。
让萧瑟留给季节,把成熟留给自己。
盛夏里,那满园的茂盛,满园的蓬勃,在深秋,变成了沉重的收获,凝重的思索。无论是在高远蔚蓝的天空下,还是在阴雨霏霏的日子里,哪怕是秋风萧萧的午夜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