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有救人善德 天赐儿孙福报

童心


【正见网2012年12月24日】

《易经》的坤卦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名句,这确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更是天理昭示的天机。对于我们每个人,抉择怎样的人生观、追求怎样的人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自古以来,为人父母的,都自然要为子孙着想。但是到底怎样才算为后代着想、到底该如何做人之父辈祖辈、到底该给子孙后辈留下些什么?面对这些,却有贤者和愚夫的差别做法。古人有句话叫做:“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 也。” 在此我们不妨从许许多多人生经历中选取一个真实事例,以此来印证一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天理的真实不虚。

明朝有一位叫王稳的官员,表字邦宁,号慎庵,二十二岁中举,历任涿州学正、唐王府长史、广平府同知,南康知府、汀州知府等职。他因为重德行善,爱民如子,很受民众拥戴。

王稳在任广平府同知一职时,知府因故缺任,当地百姓数千人都蜂拥而至,到都城伏阙请求让王稳代任知府一职。民心之所向可见一斑。

后来终于天从人愿,王稳被提升为汀州知府。王稳在做汀州知府时,更是克勤克俭、体恤民情,时刻把百姓的衣食冷暖挂在心上。遇到灾荒年景,他总是打开官仓放粮,救济贫苦灾民渡过难关。

即使是遇到不归他管辖的邻郡遭受大旱灾,看到流离失所的百姓受苦受难他就寝食难安。他也要千方百计的伸出援助之手,打开本府仓储,发放粮食赈济灾民。但本府同知陈熙对他的做法表示反对,王稳正色坦言:“我们都饱读圣贤之书,明晓 《春秋》之义,救灾恤邻乃人间正道,彼民犹吾民也,岂能见死不救?”他的善行壮举,使无数饥饿难挨、奄奄一息的百姓渡过了生死难关,人们对他也无不感恩戴 德。

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稳的善心善行也为后代子孙广积阴德,造福深厚。从他的后代王宗沐开始大振家风、光大门楣。出现 了“父子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的盛极一时的明代王氏家族。“父子四进士”指王宗沐和他的三个儿子。王宗沐一共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为士崧、士琦、士昌、士业。除士业贡生出身外,士崧、士琦、士昌都荣登进士。又因宗沐和他的次子士琦、三子士昌都官至都御史兼巡抚,所 以才又有了“一门三巡抚”的说法。除王宗沐父子以外。孙辈及族人中也有多人担任官职。这么多的子孙后代都能建功立业、功名显赫,就是因为祖辈王稳广积阴 德,福泽后人的缘故啊!
  
从“祖有救人善德   天赐儿孙福报”的真实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再看一看暴政统治下的社会,在无神论的蛊惑下,世风日下、道德败坏、唯利是 图、不择手段。有些官员贪得无厌、腐败不堪。尽管能显赫于一时,享乐于一时,但到头来受害的却恰恰是他们自己,而且还要殃及自己的亲人。要改变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报,只有改弦更张,重德行善,重塑新生,才能变凶为吉、遇难呈祥。最明智之举是赶快寻找真善忍大法真相,了解人生在世的真正意义,为自己及家人开创一个通向未来的平安幸福的金光大道!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