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寒食 清明人心

——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寒食节的由来
童欣


【正见网2014年04月05日】

节气清明、节日清明与清明的含义

说到中华传统节日,都是有一个欢乐的气氛。而其中的清明节,它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它特殊在哪呢?特殊在:第一、它有感恩的泪。清明节一般的都要纪念先祖,纪念亡故的对自己有恩的人,所以清明节有感恩的泪,有孝在里面,有感恩在里面,所以说清明节类似感恩节。第二、它有欢乐的笑。清明也会踏青、郊游、赏春啊,所以说清明节既有感恩的事情,也有欢聚、快乐的气氛。既有感怀的泪水,也有快乐的欢笑,可以说清明节是个特殊的节日,今天就跟大家来谈谈。

我们大家听说过寒食节吗?在中国大陆许多人不知道,我们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了解,已经基本要断根了,也有人可能知道,但有许许多多不该忘记的圣贤先祖的事迹我们已经不知道了。说到寒食节,就算您可以不知道介子推,那么黄帝呢?其实很多人会问的,就是黄帝,我们叫炎黄子孙,黄帝有哪些事迹呢?大家想想,有多少人知道,知道的人又知道多少呢?

炎黄子孙,过去说“东土难生”,可贵的伟大的中国人。可是,生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吗?一个美国人生在中国他就是中国人吗?一个黑人朋友穿着中国衣服就是中国人吗?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穿着中国衣服就是中国人吗?我们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生长在中国就是中国人吗?都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有中华文化的传承,如果一个民族丢失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根就断了。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文明,有那么多的圣贤,我们才是一个骄傲的中国人。所以我问您的时候,您不知道不觉得有什么;如果一个日本人来问我们,您知道黄帝吗?我们现在很多人说不知道,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不怨在座的大家,其实我说我也没听说过,因为过去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一代,没有把传统留下来,我们的学校里没有教这个。当然,再过三、五十年,我们的儿子、孙子还是不知道黄帝、介子推,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了。

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的故事,这些圣贤、这些经典都是把他们最大的爱,最长久的美好注入到里面去,我们大家在分享的时候,实际上是感受古人带给我们的美好,先贤带给我们的美好,所以我们要感恩寒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把大家都当做君子,不管什么样的机缘您看到了这篇文章,我不想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我们利用这段时间静下心来一起感受一下古人的思想、古人的行为,感受一下什么是圣贤。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我们大家知道新年、中秋节等这些大的节日,可是我们祖先给哪个人来定一个这样的节日,是非常少的。端午节,大家都知道纪念的是屈原;寒食节,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介子推。大家都知道屈原,他是投江自尽的。我们今天来讲一讲,为什么他就想不开啊,跳河自尽了,一个跳河自尽的人,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居然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这不是一个现代人看来非常奇怪的事情吗?我问过好多人,你知道为什么屈原投江自尽吗?有的人嘴上也在讲“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套话,但是他内心在想,到底怎么回事呢?

这个介子推,他比屈原早三百多年,屈原都受了他的影响,他是怎么死的呢?是被火烧死的。为什么?因为国君要封赏他,但是他不要封赏,和他的母亲一起宁可被烧死,都不愿意要国君的封赏,这就是介子推。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就像听故事一样吧,但这里面有我们的祝福,有我们先贤的美好,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大家知道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这个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身。我们首先说一下节日和假日。大家都知道节日和假日,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名字不同,它们的意思就不一样。这个节日,它是要有文化内涵的,而假日,我们今天周六、周日了,需要休息了,这就是休假,是假日。

而这个节日呢?一定要有文化内涵,才能称为节日,清明节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的节日都有它丰厚的内涵,今天有许多人在讲传统节日的时候,是在讲民俗,他对核心没有去深入的了解,而我们今天都是在讲这些传统节日的核心精神。知识性的东西我们不详细讲,大家可以上网查资料,我给大家讲的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精神。

再有一个,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也属于节气。这个节气跟节日也是不一样。那么节气成为节日了,春分啊、秋分啊,冬至、夏至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它有它的内涵。我们刚过一个节气就是春分,接下来就是清明,现在我们处于春分和清明的中间。这个节气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是把一年时间分为二十四段的二十四个点,它是反映物候的变化,从而很好的指导古人农业生产、生活,它更多反映的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不是每个节气都能成为节日,节日不是自然现象,得有人、有生命、有道德才行,因为节气只是一个时间上的点,他必须得有生命的尊敬等道德的因素融入进去,才能成为节日。为什么清明就能成为节日呢?那就是因为介子推,就是因为介子推伟大的精神,所以我们今天讲清明节,就必须深刻的理解介子推。

我们先说为什么叫清明节?古书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眀净,故谓之清明。”实际上就是春天的节,作为一个节气来说,到了春天清明的时候,温度高了,降水多了,农民要播种,这是最好的时间,所以农谚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作为节气来说,这时的温度和降水是比较适合种植。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其实我们人生有时会遇到一些新的起点,我们抓住这样新的起点,就真是一个春天一样,预示着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美好。

那么我们先说说“清明”这个词的含义:第一可以说是清澈明净,我们可以把它形容天清澈明净,也可以形容一条小溪,总之是一个非常美的词,非常明净、清澈,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第二个解释就是清醒明白,那么我们人应该活的明白,很多人活的不明白。尤其是今天,大家看为什么有春运啊?为什么很多人从这个地方,又到另一个地方?从这个单位,又到另一个单位?他在随着什么动啊?真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吗?今天很多人在追求物欲,哪里钱多就到哪里,但是钱多是不是就真的幸福?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古人清醒明白,非常平和,安贫乐道,而你要通过物质的追逐来达到幸福是非常难的。

你骑自行车时想着开汽车的挺好,等你一旦开上了汽车你就真正幸福了吗?何况还有比你开的车更好的,还有开私人飞机的哪。所以说物质的追求,它是一种欲望。今天的人啊,很多人活的不明白,活的比较累。不是说谁不好,而是说这样他会活的累。到一个地方到底有多少笑脸等待着你们呢?比如在北京火车站里,或是北京机场,你遇到一百个人能有多少人给你个笑脸,我们迎着急匆匆的脚步,有多少笑脸?要是你以前到了西藏,人家藏民一定会给你很多的笑脸,人家会关心的问你干什么来,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我们去山区,向一个人问路的时候,这个人正在干活,他马上停下来和我们说话,另一个人离得很远也停下手中的活,耐心、详细的告诉我们怎么走。我就感觉他们山里的老人还是那么纯朴,让我们很温暖,这不就是幸福吗!当别人给我们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时候,我们是幸福的。那么在一个社会里,你给别人一个微笑,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那需要很多的钱吗?其实每天微笑着就是一种幸福,它不在于钱的多少,有钱你也快乐,没钱你也快乐。这活的才能叫清醒明白,这就是人心清明。今天人老在物质、名利上追求,追来追去感觉很累,内心累。

假如社会上每个人都把微笑给予别人,都不和人争夺,都懂得谦让,过去就叫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祥和了,到哪里都放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政治清明,所以“清明”的第三个解释是政治清明。大家知道有个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既是时间上的春天清明,更多的是社会的祥和、安定、富裕和繁荣,就是政治清明。

寒食节的由来

一、忠义无我,割股奉君。

寒食节跟一个圣贤联系在一起,他叫介子推。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说到春秋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春秋五霸,然后是战国七雄。屈原就是战国末期的人,那么介子推比屈原还早三百多年。春秋五霸里第一个叫齐桓公,第二个叫晋文公。故事是跟晋文公联系在一起的,晋文公和介子推都是山西人。

当时的晋国有个晋献公,宠爱一个妃子叫骊姬,这个骊姬非常漂亮,给他生了个小儿子叫奚齐。当然了谁都爱自己的儿子,当然骊姬就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当时晋献公还有几个儿子申生、重耳和夷吾,骊姬的孩子奚齐是他们的弟弟,德行也不大。那么骊姬要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那三个哥哥就是障碍,她就开始使用阴谋、损招,她先给国君说太子调戏她,国君不信,第二天她让国君在楼上面高处看着,她就事先把头上抹上蜂蜜,到花园游玩的时候,那些蜜蜂都往她脑袋上飞,她就让太子帮助她轰一下,太子拿袖子一挥,那边楼上国君一看,这不是在调戏她吗?晋献公非常生气就把太子给废掉了。这个申生他虽然有委屈,但是他不能说,他说了就相当于置他爸爸于不义,所以他就自杀了。

申生自杀后没有了太子,那两个哥哥也怕被骊姬害死,就跑了。晋献公死了奚齐就当上了国君,晋国当时就混乱了,实际上很短的时间,在晋献公的丧礼上,奚齐就被人刺死了,后来骊姬罪行暴露也被杀死了,害人终害己。大家想有时候人活的不明白,老子《道德经》里说:大道最好走了,但是人总是想抄小道。就像骊姬这样就想抄小道、近道,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害别人的孩子来获得幸福,但是她有没有得到呢?反而她的孩子非常的短命,虽然继了位,但在父亲的丧礼上就被人刺死了,可怜、可悲、可叹。因为他没有德行做一国之君,就被人家杀死了。其实如果他不当那个国君,肯定还能多活一点。

当然这都是后话,咱们先说了。当时太子被害死了,那两个哥哥也被骊姬陷害,就都只能逃到外国去了,要不然都让她给杀了。重耳是一个有德行的公子,却只能四处逃亡。重耳一共逃亡了十九年,后来晋文公成就霸业已经是六十多岁后的事了,他是吃了很多的苦。

在这逃亡十九年之中,其中有一次就非常惨了,什么都吃不上了,大家就挖点野菜吃。他是公子,锦衣玉食的都享受惯了,这时候吃野菜也吃不下去呀,噎嗓子吃不下去,最后饿昏了。这时候介子推给他端过来一碗肉汤,他吃了以后身体就有力气了,他忽然想起来了野菜都吃不上怎么会有肉汤呢?这个肉是哪来的呢?介子推说这是我大腿的肉。介子推的这种忠诚,为了公子他能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做汤给他吃,大家想想其实我们身边要是能有这样的朋友,那真是你的幸福;你要是有这样的下属和员工,那真是你的幸福。

大家想想,这个重耳,他在逃亡的过程中没的吃了,介子推同样也没有吃的,那么在自己挨饿的情况下,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献给公子吃,所以这是忠的表现,因而介子推说了一句话:“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他给予别人,他觉得这是应该的。这个重耳就掉眼泪了:“亡人累子甚矣!将何以报?”我是一个逃亡的人,太拖累您了,不但让您跟我吃不上、喝不上的,反而还让您割您的肉给我吃,将来我怎么报答您呀?这样真叫大恩大德,在别人需要时,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还亲自做成汤,捧着献给别人吃。割一块肉得多疼啊,然后还做汤,现在人有个小口子,也得上医院呀,怎么也得休息休息吧。他还端给人家吃,太了不起啦!

更了不起的是他的心态,介子推却说:“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义,臣岂望报哉?”意思是说:我期望什么?我之所以割股肉,因为你贤德,是因为将来晋国需要你这样的贤君,我希望你回到国家以后能够善待百姓,勤政清明,我不希望你报答我个人,而是让国家好,让老百姓好。所以介子推想的是国君,是老百姓,他没有想到有什么回报。你要报答我不是你给我官位钱财,你把国家治理好了,让人民幸福了这就是我的心愿。他不是只为一个人好,他想的是全晋国的百姓,其实他想的是全天下的人,包括今天的我们。

所以这一回就叫:忠义无我,割股奉君。

请看第二回:甘守清贫,不贪天功。

二、甘守清贫,不贪天功。

下面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场面了,大家都知道重耳逃亡十九年最后逃到秦国。有个词语叫秦晋之好,秦晋之好也是有来源的,他们秦国、晋国结亲,大家都知道它在黄河的西岸和东岸,隔河就是现在的陕西和山西。那么晋献公后面的两个国君,都是不重德行,自己贪图享受重用小人,都没把国家治理好。晋惠公和晋怀公他们都死了,晋国没有国君了,只能请这个重耳回来,这样流亡十九年之后,重耳在秦国的军队护送下回晋国做国君。

逃亡十九年可算熬出头了,从陕西回到山西的晋国就要过黄河,到了黄河上了船以后,有个管后勤财务的叫做壶叔,这个壶叔就把破席子、烂帐子、坏笾残豆(笾、豆都是祭祀用的东西,古人在颠沛流离间都不忘祭祀神明、天地和祖先,让我们感叹)往船上搬,因为逃亡逃惯了,受苦受惯了,还有许多吃的都搬上船了,都是一些比较旧的东西。晋文公就笑着说,我要做一国的国君了,玉食一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还要这些破东西干嘛?都扔下去吧。并下令把这些东西全都扔下了船,壶叔就又往下搬东西。

这时重耳的舅舅狐偃心想,重耳逃亡十九年,喜新厌旧,还没当国君就不喜欢这些旧物了,将来有溜须拍马的人,我们这些老人跟他一起受苦的,肯定到时候就都忘了,所以他就想离开。这个狐偃就拿出秦国国君送给他的一对白璧,跪着给重耳说:“您看我们保您保了十九年,虽然受了一点苦,但是也没少得罪您。”因为当时逃亡的过程中,他们使重耳受了一些苦。

举个例子,比如说当时有名的一件事,在齐国的时候,重耳娶了妻子了,生活比较好了,快六十岁的人就不想走了,但是这种贪图安逸志向就会被消磨掉,最后大家把他灌醉离开了齐国,气的重耳要杀了他,我就不细讲了,这不就是得罪国君吗?哪天突然想起这些事情来,那还不把自己杀了,所以说您现在可以当国君了,辅佐您的人会很多,就不需要我们这些老人了,我就不跟您回去了,我就在秦国了。

这个重耳也是个很不错的人,他明白:这不就是给自己提意见吗?怎么能喜新厌旧呢?所以他就说您提的意见太对了,我不会喜新厌旧的,把那些东西都搬上来,完了之后他就跟舅舅发誓:“如果回国以后不能跟舅舅同享荣华富贵,那么我子孙不昌!”大家都知道天打五雷轰,是轰自己,他作为国君立誓说子孙不昌,那可是一件大事,然后就把玉璧扔到河里请河伯作证,我说话算数,也就是说无论我什么时候都不会忘了舅舅你为我吃了那么多的苦,给我那么多的帮助。

就在旁边干活的介子推听了他们的对话,就有了退隐的想法。这样的国君,这样的大臣,他耻与为伍,不愿意跟这样的国君、大臣在一起干。大家想?要是大家,大家愿意吗?介子推想的是:作为一国之君,还有辅佐君王的大臣,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全国的百姓。你看这个国君,还没有回国就想的是荣华富贵,他的心里还有老百姓吗?那么这样的大臣受了十多年的苦,就认为自己保国君有功,那么他不得争功劳、争赏吗?而那个赏赐是国君自己家的吗?不都是老百姓的,国君赏赐他的越多,老百姓失去的就越多,所以介子推就有了退隐的心。

我们大家想一想,一个人逃亡,是不是你逃亡十九年就能当国君呢?那么我们都吃了很多的苦,就都能当国君吗?所以能不能当国君,是他自己的贤德和老天对他的选择,不是保他人的功劳,保他的人是应该的,你是良心、是责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臣子保着主公就是应该的,吃苦挨饿都是应该的,我们怎能把老天的功劳据为己有呢?所以他认为这些臣子都是贪天之功,介子推耻于和这些人为伍,回国之后只上了一次朝,从此就回家了,不再上朝了,在家编草鞋卖。大家想想卖草鞋能卖多少钱啊?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他觉得这样很好,就是古人说的安贫乐道。

那么晋文公回国之后就大加封赏,不忘这些功臣。封赏好多人之后,都没有封赏到壶叔。这个壶叔就有意见了,心想:赏了好多人怎么没赏到我呢?我十九年背着银子、管着财物,赏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就不赏我呢?是不是忘了我?壶叔是管这个财务的,他这十九年也是非常辛苦的。这个壶叔就去找晋文公,我这十九年也挺辛苦的,劳顿奔波,您为什么不赏赐我呢?

晋文公说我赏赐三等人,第一等人是仁德的人,教我以仁德的人,教我仁义、教我道德,开阔我胸怀的人,这样的人受第一等赏赐,所以叫上赏赏德,赏赐有德行的人。第二等奖赏是奖给为我出谋划策,使我免于受各国国君侮辱的人,所以叫次赏赏才。第三等赏赐的人是不怕死,不怕枪、石头的伤害,一支箭射来敢用身体来卫护我的人,叫三赏赏功,敢用生命卫护主公的人。所以大家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奖赏先奖赏这三等人。

那么我们今天第一等赏赐什么人呢?赏赐给创造财富的人,那么卖楼谁卖的多就奖赏给谁多,卖汽车谁卖的多就奖赏给他多,可是这些都不是这三赏里面的。其实一个国家,第一要重德行,《弟子规》里面说亲仁,有仁德的人。如果拿钱来聚人,钱要是少了的时候人就散了。

所以说上赏赏德,次赏赏才,三赏赏功。那么这些都赏赐完了,像壶叔这样奔波劳碌的人,提东西的、赶车的,也得到了赏赐。壶叔听了这番道理,服气了。也有人不服气,也有特别不服气的,一般特别不服气的人是第三种人最多、最强烈,就是那种敢用身体卫护主公的人:凭什么他们用嘴说说就能比我们功劳还大,我这么能打,我一打能打这么多人,他们为什么凭那嘴一说,怎么就得到比我们还高的奖赏啊?

这里先说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将相和》,最后廉颇将军负荆请罪,大家想想廉颇老将军杀敌成千上万的,英勇杀敌功劳最大,那蔺相如凭什么比他官还大啊?上朝时蔺相如居然排在他前面。可蔺相如用嘴说就可以完璧归赵,维护国家的尊严,那么廉颇有没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呢?他还真做不到,但实际这是不同的人,他是将军,各有所长,不一定非得比。实际里面有一定的道理,之所以蔺相如上朝站在前边,他的官职比廉颇还要高,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古人的这种观念,这种观念,其实就是刚才说的次赏赏才,或说赏智、赏谋,再次一等赏功。但是后来廉颇一见到蔺相如,两边车马一碰面,蔺相如马上让随从把车赶到小胡同里,让廉将军先走。那廉颇觉得你看他怕我不是,蔺相如手下这些随从都议论纷纷,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跟你干了,赵国除了国君就是你官最大了、最威风了,我们跟你这个二把手一块儿,我们还要让着他这个将军,我们跟你多没面子啊?

那么蔺相如是怎么想的呢,他跟大家说的是:我是胆小吗?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各国君臣百姓都惧怕的秦王我都不怕。但是秦国强大,赵国弱小,我们赵国之所以没有灭亡就是因为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颇将军,如果我们内部打起来了,那不就完了?你还当将军呢?你还当宰相呢?都成了亡国奴了。

这个廉颇将军听说了,惭愧呀!确实不如人家,我想的是自己,蔺相如考虑的是国家。最后就发生了负荆请罪的事。实际上您说蔺相如是不是该排在他的前面?对不对?他的什么大?胸怀大!他的心是为国家、为百姓。所以这个故事就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里面,蔺相如所以居高位,这不就是上赏赏德吗?这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

北宋邵雍说:“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那么蔺相如要跟廉颇打起来了,赵国就完了,他们都没的吃,还当什么将军啊?当什么宰相啊?人们团结一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会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就是古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他们用他们的付出来给我们讲这个美好的道理。

晋文公封赏完之后,还贴了一个布告,凡是没有得到封赏的人可以到我这里请功来。大家想想,好家伙,其实都没落下。晋文公也是善意,万一我落下谁了也可以来,但是哪,他还有一点,其实这点挺狂的,你跟我吃多大苦,我给你翻着倍来让你得到奖赏。其实这里也有狂劲儿不是,就是都能给你赏。因为他觉得有这样的信心,但唯独剩下的就是不求报答的介子推,曾经给自己割肉的,当时还在说何以报?“亡人累子甚矣!将何以报?”我太拖累您了,我怎能报答您啊,到这个时候,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有个邻居叫解张,他心里不平,所以他就找这个介子推,他说:“你看人家都受封赏了,你也去吧,晋文公说了谁落下了可以自己去请赏,你曾经割股奉君,你这功劳多大啊,你还不请赏去?”这时介子推的妈妈在做饭,妈妈说:“你去吧,去见见晋文公,好歹弄点俸禄,这样我们早晚饭也能有保证,省的天天卖草鞋,怎么也比你卖草鞋强。”大家都知道卖草鞋能挣多少钱,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妈妈的想法是弄份俸禄,也不负你这十九年的辛苦,至少我们娘俩的饭有保证了。老母亲的要求真的不高。

“子推对曰”,大家看这个“对”字是对父母、对国君,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回答,《论语》经常说孔子对曰,对谁?不是对他弟子,对都是对国君、父母,那么古人用这样的词是尊敬,那么介子推是尊敬妈妈的,介子推说:“献公之子几人,惟主公最贤。”晋惠公、晋怀公都不道德、不仁德,弄小人,维持自己一帮人,天夺其助,老天就不让他当国君了。“以国属于主公”,把这个国家交给晋文公,“诸臣不知天意,争据己功”,所有的臣子都认为是自己吃十九年苦得来的,“吾方耻之。吾宁终身织屦,不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也。”

《千字文》里面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我们古人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祸就是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福就是善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所以叫“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一件事能成的因素非常多,主要是天功,天之所赐,人不能贪天之功,所以他说不是我自己的功劳,我不给他割肉,他也死不了,他该当国君还是当国君,这是一种心态,其实他真有功劳。

他妈妈接着说:“汝虽不求禄,亦宜入朝一见,庶不没汝割股之劳。”那么好吧,你虽然不怕穷,就是卖鞋,你一辈子卖草鞋,但是你也别让人忘记你为国君割过肉啊!不能把功劳忘了,这是他妈妈退一步这样说。俸禄可以不要,最起码这事你要让人知道啊。子推曰:“孩儿既无求于君,何以见为。”儿子我不想得到什么回报,我去见他干什么啊?那你见他不还是想得到回报吗?所以当然就不需要见。

这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妈妈,所以现在山西介山立那个像就是介子推和他妈妈一起。你看这个像,她不也是一种回报吗?你看这个妈妈也说利,但是她没有贪利,早上饭、晚上饭能吃上就行了,再不成也别让人忘了呀,介子推的道德境界是非常高的,他的母亲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他的思想在变,那他的妈妈就说:“汝能为廉士,吾岂不能为廉士之母。”那么你有这样的志向,那我也成全你。“吾母子当隐于深山,毋溷于市井中也”,你不是不想让人知道吗?那好我们到深山里,在这儿还有邻居知道,还有人来说了,我们到深山里去,每个人都在争功、争利,我们就退下来吧!“毋溷(hùn)于市井中也”。

这个介子推就说:好啊,我特别喜欢绵山,山高谷深。我们穿特别简单的、吃特别清淡的就成,叫草衣木食。这样连夜就背着母亲进了绵山了,想过一辈子清淡的生活。大家来看这幅壁画,这个介子推背着母亲,御林军赶着车子在追,所以说他“甘守清贫,不贪天功。”不认这个功,他背着妈妈跑了。

所以这一回就叫:甘守清贫,不贪天功。
请看第三回:死不受赏,匡正浊世。

三、死不受赏,匡正浊世。

然后这个邻居解张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到城门上:

龙失其所,周游天下,众蛇从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
龙返于渊,安其壤土。
数蛇入穴,一蛇于野。

他在提示晋文公,你流亡的时候这些大臣都跟着你,现在他们所有的人都得到封赏了,可是那位给你割股的人,你还没有封赏。晋文公一听赶紧就派人去找,一找已经不在家了,马上就派军队去追,解张带路,晋文公领着人就追到了绵山。军队就喊他,怎么喊介子推都不出来。晋文公就跟解张说:“这个介子推怎么恨我就恨到这种程度?”这个气也太大了吧?我就是忘了赏你,你也不至于我带着这么多人喊你都不出来吧,求你都不出来啊。

旁边有个魏犨(chōu),他就说:你看这个介子推,不就是国君把你的功劳忘了吗?你至于这么大气吗?待会儿我们出主意放火烧山,等着你跟你妈出来的时候,我非要羞辱你一下,人家国君把你功劳忘了,你就这么记着,气恨国君,让国君在这里带这么多人马耽误时间等着你,你说什么就是不出来,等你避火出来,我要羞辱你一下,你不就想奖赏大点嘛?你不是要挟国君吗?大家看魏犨,这个争功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就是想得到更多的俸禄、更多钱和更高的官位。大家想想,介子推能不能出来。

于是就点着大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但是这个火非常大,烧了三天,都烧光了,介子推也没有出来。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在一棵大柳树下抱着给烧死了,母子一起死不受赏。大家想想,他如果出来了,受了赏,他跟随晋文公逃亡多大的功劳和多大的苦劳,晋文公也都能报答他,对不对?你吃了苦,我给你钱;你受了委屈我让你当官;你因为我失去的,我加倍还给你,比如狐偃白璧一双投进黄河了,现在赐给你白璧五双,以此为报,够意思吧!所以说晋文公有善意,知恩必报,“报怨短,报恩长”;他也有狂妄的一面,两方面掺杂着。那么贤德的介子推知不知道他的想法呢?他是怎么说的呢?

这里有一首诗,我跟大家说一下。介子推母子背靠着一棵大柳树站着烧死的,这个大柳树中间有个树洞,介子推母子用身体挡着这个树洞,晋文公发现在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一首诗,我给大家念一下:

介子推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把他所说的话用这首血诗表达出来:割肉奉君只是尽一个臣子的丹心,那是我应该做的,我并不要求回报。“但愿主公常清明”,“只有”,这个“但”是个虚词,就是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你作为国君能永久清明,你清明、廉洁,老百姓才幸福,国家就安定,你的爸爸还有你的弟弟前面三个国君,那使晋国够混乱了、够倒霉了,我不求你的报答, 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你能把晋国治理好,这就是“但愿主公长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我在你身边,你想享受的时候,我给你提个意见,到时候你还不一定高兴,所以我不需要做那样的谏臣,那样起不了多大作用。“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倘若”就是“如果”,什么意思,就是你记不记得我没关系,我不在意,“如果”你要记得我,“如果”你想报答我,“如果”你认为割肉是一个功劳,你想的起来、想不起来都没关系。假如你能想起我来,愿意想我,那么“忆我之时常自省”。

自省什么?我能把肉割给你,我不是让你把肉割给别人,但你能不能多给老百姓一些实惠,多给老百姓点福利啊?那么你在给老百姓多一点福利的时候,是你晋文公打的粮食吗?那不是大家的东西吗?比如一个领导,不管是国家领导人、企业董事长,还是我们一个部门领导也好,今年创利多少多少亿,那这些财富是大家一起干的,一个团队整体的功劳,不是属于一个人的。有的领导、政府、党派就敢贪天之功,认为自己的本事大,实际这是跟领导有关系,但是得有大家支持、配合才能做好,活儿是大家干的、整体干的。

所以“忆我之时常自省”,自己反省自己,不能总是让别人说。“臣在九泉心无愧”,我在九泉之下没什么遗憾的,“勤政清明复清明”,我就希望你为政清明,越清明越好,“勤政清明复清明”,大家看看这首诗里有三个“清明”,这就是介子推的血诗。希望各位朋友,认真读一读、品一品,感受古代圣贤传达给我们的美好。

这些圣贤当时不要赏,他对后世、对我们来说更不需我们给他什么,是不是这个道理?他国君的赏都不需要,他流传两千多年,干什么?希望大家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那么我们在一起读的时候会有体会,说明我们和圣贤的心是沟通的,是能够沟通的,我们也愿意自己更幸福,我们也愿意我们身边的人更幸福,其实当我们身边的人更幸福时候,我们自己不就幸福了吗,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不管在哪里,大家一起谦让,身边的人一起谦让,你不是就得到了更多的谦让吗?如果大家都争功,每个人都争功,这个功就争不过来了,心就散了,那明年能好的了吗?

我们对介子推的死,大家也就理解了,介子推他死不受赏,这些圣贤,不是因为他不想活了,如果是一个明君,他真的会为人们做很多的事情。他有智慧、他有美德为这个国家做非常多的事,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当国君不正、大臣不正、老百姓不正的时候,介子推用他的生命树立一座碑,树立了一个道德的标尺,那么国君跟他一比,国君达得到吗?割自己的肉给别人吃,国君达不到,那么达不到就对老百姓宽松一点儿,多给老百姓一点儿,这不就很容易做到吗?那些大臣,他们虽然跟着吃苦,他们在自己饿的时候会把自己身上的肉给人吃吗?他们谁都没有介子推功劳大,没有介子推吃的苦大,他们还争什么功啊? 那这些大臣还能在介子推面前争功吗?在人们提起介子推的时候,他们还能再争吗?

那么再说老百姓,一个年轻人给一个孤寡老人扫扫院子,那这个人他会说什么呢?那过去我们会怎么认为呢?给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是吧。可是大家想想,如果他以介子推为标准,他会怎么说?介子推能把自己的肉给别人吃,不求任何回报,我给您扫扫院子不是应该吗?我很年轻,我有力气,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大家想想,有了介子推这样的道德标杆,晋国国君他的道德,大臣和老百姓的道德,不是就都提升了吗?这个国家不就正了吗?

大家知道晋国在晋文公前面三个国君,他的爸爸晋献公和晋惠公、晋怀公,他们统治下的晋国都是混乱的,那晋国这样混乱了几十年,三个国君之后的晋文公却能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一霸。那大家想想,称霸他要有经济力量,有军事的力量,国家强大,为什么?那不是得国家上下团结一致吗?那不是因为不争那个功吗?要争那个功,不是还会混乱吗?晋国能成为当时称霸诸侯最强大的国家,与介子推的死,他的这种警示的作用,这种道德标杆树立的巨大作用是分不开的,所以晋国人,从上到下真的都非常感谢介子推。

所以这一回就叫:死不受赏,匡正浊世。
请看第四回:感恩寒食,清明人心。

四、感恩寒食,清明人心。

这个晋文公看到这个血诗,当然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感受了。说要报答给自己割肉、救自己命的人却给忘了,甚至还放火烧死人家让人受赏,那不就是小人之心吗?这样晋文公就将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将这个绵山改为介山“以志寡人之过也”,晋文公也是廉颇那样的人,很了不起,他把这个山封为介山,就会把介子推的伟大流传下去,那他晋文公的过错也就要一代一代流传下去,那个山就记载了他的过错。

大家想想,人不掩盖自己的错误不是了不起吗?有很多人做了错事,不但不知改正,还在一个谎言一个谎言的去掩盖,那能光明吗?那能长久吗?自称伟光正的中共邪党就是这样,建党就是俄奸,附体国民党说是合作,勾结日本发展自己说是领导抗日,独裁镇压说是解放、三反五反,三年饥荒、唐山地震、萨斯都是人祸说成天灾,杀人魔王说成是大救星,破坏传统文化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爱国反腐的六四说成是反革命暴乱,法轮大法正信被诬为x教……多无耻啊!从来不认错,从来没有道歉,给你平反又成它的功绩,你得感激它。

谎言总会有被揭穿的那一天啊!没有底线的邪恶啊,等待的就是天灭。回头再看晋文公多坦荡啊,也算是一个明君了,把自己的过错用山来命名,这个就是介山。立祠,让这个山周围田地都是这个祠的祠田,这个山就被封起来了,就不能打猎、打柴了,山也得到了保护。

后来这个山下设县,山西现在有个介休,那就是介子推休息安眠的地方。那么放火烧山那天就成为寒食节,别人都思念介子推,因为他是被火烧死的,那么大家第二年想起他的时候,都不忍在这时烧火,所以就禁烟、禁火,最开始时一个月,最后改为三天,后来改为一天,不生火,大家要吃冷、凉的食物,馒头、饼啊等,做一些冷食在家里吃,就是寒食,因此这个节日就叫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第二年,晋文公带着大臣来纪念介子推,穿着素服,像孝子一样穿白色的衣服,作为一个国君却能把臣子当成自己祖先一样崇敬,穿着孝服来纪念他。头一年他还采了一段烧焦的柳木,让人做了一双木屐,他穿着这双木屐,就经常想起介子推,所以他说“悲哉足下”,这个“足下”一词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敬称,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二年祭奠的时候,一看这个烧焦的大柳树,居然神奇的复活了,生出了嫩绿的枝条,晋文公非常高兴,就把这棵复活的大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同时定这一天为清明节。晋文公还采来柳枝编了头圈戴上,就像介子推和自己在一起一样,晋国百姓也用这种方式纪念介子推,所以就出现了戴柳、插柳的习俗,后来又流传到其它地方,流传于各个朝代,成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民俗。

所以这一回就叫:感恩寒食,清明人心。
请看第五回:千秋节日,四海同俗。

五、千秋节日,四海同俗。

这是古人写的一首诗,叫做: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生身不忘宗,千里赶上坟。

那么寒食节就一直流传至今,当然现在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是今天的清明节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影响,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普通的节气成为一个全世界华人重大的节日,大家知道清明祭祖,台湾的都要来,港澳的、东南亚、海外很多华人都要来,都要来祭祖。假如是一年里有四大传统节日的话,将来我跟大家都可以讲一讲,那春天最大的节日就是清明节,那么一个节气变成一个节日,如果没有介子推是不可能的。

寒食节是冬至以后一百零五天,正好在清明节的前两、三天,后来唐朝唐玄宗的时候,制定了《开元礼》,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法律,在唐朝的《开元礼》里注上“寒食通清明,放假三天。”就是在唐朝的时候清明节就放假三天,在宋朝的时候放假七天, 为什么放假七天呢?敬祖啊!尊敬祖宗!祖先给予我们,我们今天一切的文明,我们拿笔来记录,这个字是谁创造的?仓颉那不是祖先吗?我们穿的衣服,最古老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不是披兽皮吗?黄帝不就造了衣服吗?所以我们现在的文明没有感谢祖先,那不就是一种狂妄吗?所以古代有以孝治国的,将来我们讲《弟子规》的时候,会更多讲这个孝。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以孝治国吗?这个乾隆就是以孝治国,他首先孝顺他母亲,当然他孝顺他母亲,就告诉大臣你们都回家孝顺你们的母亲吧,大家都知道领导不会说别的,就让回家孝顺你妈妈,他会发生什么后效应?那些妈妈会说什么呢?那些妈妈肯定会说:“国君多好啊!”他在家敬老,老人一定会说:“在公司一定好好工作。”是不是这个道理?你尊敬他家老人,老人在家是有威信的,你让他清明节放假回家敬老去了,那不是帮他尽孝吗?家里孩子孝,家里就安定、幸福;家庭安定、幸福,社会不就祥和、安定了吗?国家不就得到治理了吗?这就是以孝治国,真的可以达到。

清明节纪念故去的老人,纪念祖先,祖先比老人还要老啊。所以古代人敬天知命,敬天敬祖,非常重要,心里有敬人就不敢狂妄了、不会狂妄了。你战天斗地的结果,你战的了天吗?大跃进时,多少人在狂妄的说:“贫下中农一声吼,老天也要抖三抖”,胡言乱语“超英赶美”“亩产十万斤”,最后怎样,老天抖一抖可能几千万人就没了,你斗得过天吗?天多大啊。所以过去古人敬天敬祖,我们祖先多伟大啊,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美好,我们房子不就是祖先盖的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吗?很多东西不都是传下来的吗?那么智慧的祖先,我们怎能不尊敬他们呢?

所以古人非常敬祖,所以唐朝放假三天,宋朝放假七天。大家知道元朝放假多少天吗?元朝放假十天,而且还有一条, 三百里之内放假十天,三百里之外的除去路程放假十天。古人为什么注重这样的节日,一个人眼睛里没有祖宗,没有天地,那就是狂妄,那么这个人心里有祖先,知道感恩,那他在单位肯定感恩单位领导,他内心有尊敬的时候,这个尊敬他会延伸,他的尊敬会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因为有这么多的美好,他才会流传越来越广,所以这样的节日才会说“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大家都知道元朝不是汉族统治,是蒙古族统治,本来介子推是山西人,我们山东人,我们河北人来纪念他干嘛?所以他代表一种人必需的东西,大家都说儒,不就是人必需有的吗?人道,人必需的不就是这个吗?那么不但山西人纪念他,全中国人都在纪念他,不但全中国人纪念他,刚才也说元朝蒙古人也纪念他,辽国人、金国人、清朝的满族,都纪念介子推,都崇敬介子推,为什么?他代表人类共同的东西。所以介子推的精神他是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超越两千年,“千秋为一人“,就是他代表人类应该具有的精神。

“生身不忘宗,千里赶上坟。”所以我也希望咱们大家在清明节,我们家比较近的,都能给祖先上一上坟。现在我们在外地的人比较多,可能没那么多假回老家上坟,但我们应该从心里对故去的老人、对祖先有一份敬意。《弟子规》说:“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我们对待死去的祖先要像他活着一样尊敬,他们不需要我们给他们什么特别的东西,那么给他们真心的尊敬不是应该的吗?

也希望今我们天讲的,提醒您把我们内心的尊敬献给我们家族的祖先,我们故去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长辈,或者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或者人类共同的圣贤。虽然你没有时间去上坟, 但是我们内心真正的尊敬他们,这应该很容易做到吧?上坟是一个形式,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尊敬。

所以这一回就叫:千秋节日,四海同俗。
请看最后一回:民族脊梁,永恒精神。

六、民族脊梁,永恒精神。

大家来看这首诗,这首诗是屈原写的。大家都知道屈原,我们接着还有一个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那么屈原在投江之前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惜往日》,在这个《惜往日》里他对历史做很多的回忆,其中回忆这些贤明的丞相、贤明的国君,别的国君用一两句话,唯独最后说介子推用了六句话,他写到: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意思是说:介子推是因为忠诚而被烧死在大柳树下,那么这个晋文公,这个文君,君就是国君,“文公寤而追求”,什么意思呢?寤就是睡醒了,睡清醒了,那么这个晋文公明白了,就去追寻介子推,其实这里有两个追求,一个是追求他这个人,另一个也是在思想上对介子推的追求,那么他的道德才能有所提高,向高标准看齐。“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把一座山用介子推的名字来命名,而且禁止打猎砍柴,“报大德之优游”, “优游”就是广大、宽大的,这个德太大了,“思久故之亲身兮”,就长久的思念,一个国君长久思念一个臣子,“因缟素”,就是穿着白衣服、素服到他坟前去哭,去纪念。大家想这样的国君,像孝子一样去纪念他的臣子,那么屈原写这些什么意思呢?

大家都知道屈原投江,他在介子推身上也感受到了力量,那么我们在纪念屈原的时候,屈原的精神里面也有介子推的力量,因为屈原比介子推晚了三百多年。屈原的意思是什么,因为他是楚国人,因此他是对楚国人在说,那么你们楚国的楚王能不能像晋文公一样,我屈原能像介子推那样完全为国为民,甚至最后我能用我的死来进谏。你们这些楚国的国君、当政的大臣,赶紧把国家治理好,赶紧的清明一些,否则国家就该灭亡了。

但是可悲的是那些楚国的国君和大臣已经没有春秋时期那些大臣和国君的境界了,屈原在死前还是希望楚国强大起来,用自己的生命跟介子推联系起来,继续呼唤祖国强大,让那些当政的清明起来,同时他也在赞美晋文公,晋文公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是个明君,他希望楚王学一学,但是楚王没有学,自己一个可以统一天下的大国国君,被扣在秦国、客死他乡,“横则帝秦,纵则楚王”啊!

没有亲近贤德的人,不去学习圣贤的结果,就是亡国,楚怀王远离屈原的结果,曾经第一个称王后来称霸诸侯的楚国就灭亡了。晋文公追求贤臣、尊崇介子推的结果是使三代昏君几十年的混乱的晋国称霸诸侯。“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所以历史在告诉今天的我们,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管理一个公司、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实现一个完美的人生,得失就在一念之间。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介子推作为民族脊梁,这个民族道德脊梁跨越两千年,后来又有屈原,唐朝的诗圣杜甫非常仰慕屈原,“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他非常愿意学习屈原,所以才会有光辉的诗篇,那样伟大的人格,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写《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这样一脉传承下来。如果我们民族没有这些圣贤,这个民族早就不是中华民族了,早就灭亡了。所以我们都有共同的祖先,大家一直纪念着他们。

在有些朝代个别统治者曾经禁止过寒食节,像曹操、石勒、北魏孝文帝都曾经禁止老百姓过寒食节,但是大家想想,他们禁止大家祭奠圣贤的时候,他能好的了吗?他就好不了,都是很短就断了根、亡了国。而且他禁也禁不住,他不让老百姓纪念,老百姓还是要纪念。介子推“君主诏封晋爵,人民祀之诚矣”,这也非常特殊的,也说明介子推伟大精神的巨大感召力。

为什么国君纪念他?哪个国君不希望自己有这样的部下,能够割肉给自己吃,还不求回报。那我们哪个领导,不也希望手下人是这样吗?当然不需要你割自己的肉,只是希望你付出一点儿,付出时高高兴兴就行了。所以我们周围的朋友都是这样的多好,所以国君都希望自己的部下像这样,当然他们肯定纪念介子推,老百姓也非常诚心纪念介子推,为什么?就是介子推的“但愿主公常清明”,“勤政清明复清明”,他的目地就是为老百姓得到幸福,所以屈原有一首诗说:“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常常流泪叹息,但他流泪不是为自己得不到重用,而是“哀民生之多艰”:老百姓太惨了,这些贪官污吏结党营私。很多单位领导不是聚一帮人吗?聚一帮人能长远的了吗?他就不能用贤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尧舜禅让,就是把位子让给贤德的人来坐。

大禹治水以后,启建立夏朝,从夏朝开始我们中国就叫朝代,中国一朝一朝的,真的非常了不起,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外国没有超过两千年的,就断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圣贤,所以从夏朝开始一朝一代,一朝一代,那在每一个朝代他要传位的时候,一般传给儿子或者弟弟。但是他有很多儿子传给谁呢?主要有三种传法:第一叫立长,就是把最大的儿子立为太子;第二叫立嫡,就是皇后生的儿子不管他大小都立为太子,立嫡,这是正根的,过去古代妾和妻子不一样,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有很多,正妻生的,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王夫人生的就是嫡。那探春就是赵姨娘生的,妾生的,古代他是有区分的。那么在继承皇位的时候,有立长的,有立嫡的,还有一种叫立贤,就是立贤德的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选拔领导,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啊?选谁来当这个领导?那就有可能立长,也可能立嫡,选自己的亲信;也可能立贤。但是我说,我们想真正的长远,就要立一个有贤德的人,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古代的文化和智慧都有用,尧舜禅让,尧和舜他们没有把他的帝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贤德的人。胡锦涛访问日本时对孩子说:“我没想当主席,是人民选了我。”他是邓小平隔代指定的,中共邪党挑选的人,怎么是人民选的呢?和十三亿中国人没关系,他维护的是党,他不维护人民的利益,高智晟律师给他写了几次公开信,结果是黑头套、黑绑架,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家听过那些外国的大公司很多是不把董事长位置传给儿子的,让他选择贤德的人来当总经理,但是他分给他儿子财产,这样他才能保证这个公司的长远发展,那么用最贤德的人来治理整体,我们整体才是最美好的。所以介子推这种舍身取义的芳洁善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渊源,后世的人不断的在学习他,富贵不能淫,死不受赏;贫贱不能移,穷困我也坚持我的操守;威武不能屈,大火烧死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介子推这种高洁的行为不只是为了晋国,而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才超越民族,所以我说是永恒的精神,那么外国人也敬佩这样的人,也尊敬这样的人,所以介子推在后世感召了很多仁人志士,所以他的精神也影响了我们各朝代的中国人,使我们中国人讲谦让,讲厚德,更加纯朴。

所以介子推割肉奉君的牺牲精神,对功名利禄鄙弃,这是中华民族的纯朴善良传统美德的体现。所以介子推就流传千古,这就是介子推的故事由来,这就是寒食节,由于纪念介子推这样的圣贤,那么寒食节后来就融入了清明节,所以能成为我们今天知道的清明节,比如清明节是子,寒食节就是母,全球一个这么大的节日,真正是 “千秋节日,四海同俗”。

寒食节的由来就是这样,希望这篇文章,能使您与圣贤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使我们感受到介子推无私的精神和这种精神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美好。

清明节的习俗

下面就简单说一下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有两个内容,第一个是感恩的泪,第二是踏青、春游、这是一种欢乐的美好。其实中国所有的节日,第一都是感恩,大家知道我们过新年,我们有从山东、河南农村老家来的,我们新年的时候要供一个天地桌,第一碗饭最丰盛的饭菜首先供给天地,然后供给祖宗,再给爷爷,就这样顺序下来,它是一种礼。所以第一先要感恩,之后你就可以欢乐了。

今天的人,我们今天很多的节日没有感恩,只有狂欢,西南某市有个啤酒节,糟蹋了许多啤酒,中国就真的那么富裕吗?全世界真的有那么多粮食可以糟蹋吗?先是喝酒最后就是倒着玩了,上万斤的粮食就这样浪费了,这叫暴殄(tiǎn)天物,对不对?老天爷让你丰收,让你用粮食做酒,是让你欢乐的,不是让你糟蹋浪费的!“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我母亲小时候经常跟我讲,唐僧掉一粒米饿三天,不爱惜粮食,他糟蹋那么多啤酒,那都是粮食,他就是因为没有尊敬,其实中国人不那样浪费,今天我们浪费十分严重,这是现代的败坏,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有节约的意识,有的你管不了,有的你管的了,你在你管的范围之内你要有界限,所以《道德经》里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节俭、节约、珍惜生命,不敢开坏的头,圣贤说的和现在都有关系。

清明节第一个要感恩,第二要有欢乐,中国人有了敬意之后就有了欢乐,非常美好,但不会放纵。

扫墓,一般都提前扫,这个都不多说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我需要强调的是“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诚心对待故去的人,这样我们祖先才能护佑我们。扫完墓可以踏青,先感恩老的生命,再感受新的生命,踏青也叫春游、探春、寻春。春回大地,清明节这样的节日,它不光是悲伤的,刚才我讲的也不是沉重,介子推之所以割肉,他是为了痛苦吗?他是为了减轻别人的痛苦,对不对?他是为了别人的幸福,他和母亲一起烧死了,他是为了找死吗?他是为了晋国的老百姓能够真正长远的幸福。所以他对我们来说,知道他的和不知道他的中国人,他都希望你美好,不希望你沉重。

这个郊游是大家都希望的,有机会可以组织大家去玩一玩,放松放松,也可以增进一下友情。因为扫墓可以增进亲情,因为我们现在有的亲戚都不亲了,老人在的时候大家还可以聚在一起,我们这里有的家庭每周都在老人家聚一次,跟老人在一起吃顿饭,我发现我们很多老人一去世,就聚不起来了,各忙各的就很难聚在一起了,所以家里有老人是宝。一般的在清明的时候,扫墓的时候,大家又能聚在一起,有这样一个机会,叫敦亲睦族。而且有的村里都是一个大家族,你也姓李,他也姓李,我也姓王,你也姓王,我们太爷是兄弟,不应该亲密吗?都是亲戚,一上坟的时候就显出来了,如果在平时就显不出来,上坟的时候,大家就联系的就更紧密了。

踏青同样是这样,大家一起去踏青,一起去感受春天的美好,这不是让大家增加凝聚力的机会吗?古代的人踏青,清明节出去的人很多。现在有的人把四月五号作为情人节,外国有情人节,有人马上就弄个中国的情人节,可什么东西一到今天的大陆就变味,人家纪念圣马伦丁,大陆就能延伸出婚外恋的二奶节了,可叹!元宵节,大家看灯,古代姑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不让出去,都不太露面,但是到元宵节看灯的时候可以去,到清明踏青的时候也可以去,是非常自由的,春天啊,是非常自由的,是非常美好的。

清明节还有戴柳、插柳的习俗,戴柳习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纪念神农,三皇的地皇神农一日尝百草,给大家治病,因为神农还教给人们农业的知识,插柳也是纪念管农业的神农。也有说纪念介子推的,就是那个藏着血诗,死而复生被晋文公封为清明柳的大柳树的故事。还有说唐太宗给大臣赐柳圈,但总之,我们中国民间用桃木做的桃符,桃木辟邪,柳树也是,所以大家要戴柳、插柳。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什么意思?柳树特别爱活,我们在生活上有时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有心去追求的却追求不着,有的东西你使劲追求也追求不上,松的时候,比如我举个例子:我们用手攥着沙子,越使劲就漏的越多。这个就是物质的东西,物质你越追求,你的欲望就越大了,所以老不能满足。古人的智慧不那样,就是反过来,减少物欲的追求,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安贫乐道。

清明节民间戴柳、插柳的习俗。古人把柳树插在门窗上,小孩带着柳圈玩,非常的有青春的活力,绿色和青春、生命联系起来了,所以清明节是生命的节日。

再说这个荡秋千,是古人非常喜好的运动项目,揪着这个绳在来回荡,过去还叫千秋,后来觉得千秋跟死人有联系,就改名为秋千了,这个运动能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再一个为什么春天这么多活动,探春,游戏等,冬天大家穿的多啊,叫窝冬,春天他有生长的作用,五行也属木,大家都活动舒展,大家要把不好的东西散发出去,所以看看秋千荡那么高,心情非常好。放风筝也是这个道理,放风筝就是把忧愁和烦恼全都放出去。

这个蹴鞠就是踢球,现在世界足联已经承认了,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在这个齐国,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

植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希望大家有时间、有精力的,清明节全家可以去种植一棵树,带着孩子去种棵树,以后看着这棵树成长的时候,能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如果孩子不能出去植树,在家里种盆花、种盆草,种点花生、黄豆都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播种的快乐,感受一下生命的成长,这也是对孩子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

总的来说,清明节这个节日,我们希望的是人心清明,每个人内心里都高洁、清明,人内心的纯净和道德高尚,人心清明了,我们每个人都清明了,整个社会就更美好了。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天人合一的概念,所以叫天地清明,日本大海啸,许多地方也大地震,过去说很大的灾害常说是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现在能听到报导什么千年、甚至万年不遇了,现在的地球很不安定,那么用中国天人合一的概念说,我们人心安定吗?各个国家之间他们都在想的是什么呀?我们希望在座的大家能内心安定,因为天人合一,周围必然会安静、祥和,我们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大地也就安定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朝杜牧《清明》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它把清明的感伤、忧愁,欲断魂,人和景融在一起,非常的美好。“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面的三句是非常低沉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多闹心啊,天也不开老那么的阴,“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思念亡故的人,一个人远离家乡,我们好多外地的,赶不上上坟了,路上人都是很愁绪,怎么样解这样的愁?天上又下着雨,身上又冷又湿,多想喝壶热酒,驱驱寒、避避雨也解解愁,这样的事能不能实现呢?

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前面都是哀愁,但是这个小孩是快乐的,其实我们在祭祖的时候,想起祖先的时候,想起祖先恩德的时候,可能就流泪了,但是我们看到小牧童的时候,那不又是新生吗?那么老人不去世还没有孩子的诞生呢?是不是人就是这样呢?这是一种自然状态,老人去了,不是还有我们下一代的更加美好吗,一看到小牧童的时候,就看到前面的美好了。大家看,在这个阴雨连绵,人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远处一个杏花开放,散发香气、散发美好、散发香艳的这么一个村落,多么给人温暖和希望!

所以说这首诗的境界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样的,不管这个世界多么污浊,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像浊世的净莲“出淤泥而不染”。现在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人们都去争利,而我们在这里真正的讲人心清明、天地清明,真正的讲割股奉君、死不受赏的介子推,真正的讲给予、谦让、道德,那么现在一直坚持这样做的人,不是更了不起吗!过去有一句话叫:“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真金”,剩下的都是真金,我们在这里感受介子推给我们带来的美好,那就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祝福大家,希望我们每一位朋友都能生活幸福美好,可以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阴雨,温暖的充满美好幸福的杏花村里!

2014清明节:祝福您清明、清明更清明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2014年,回首历史,我们再说清明节,其实应该更能说的清楚明白。那个牧童,他是小孩吗?那是最纯真善良的生命,《水浒传》开始洪太尉就遇到一个牧童,那就是皇帝让他请去京城解除灾祸的得道真人,他没认出来啊!那些真君的徒弟谁都没缘分见到师父的真身哪!酒家,应是久家,永远恒久幸福的家,他在哪里?杏花村,花是美好,杏是幸福、幸运,谁能在寒冷阴暗中幸运的去到最美好幸福的地方,牧童指示了方向。清明,谁是这个世界上最清醒明白的人。牧童,西方人知道,耶稣说世人是迷失的羔羊,那些圣徒正是牧羊人,童是指他们天真、善良,青春常驻。

今天在世界上有一群人,他们像割肉奉君的介子推一样,舍尽一切,不畏强权、牢狱、活摘器官,十多年来无私无我的不断向政府、向众生“进谏”——讲清真相,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人洗净邪灵为人打上的印记,明白人生的真正目地。他们心灵纯清透明,他们正见在心、头脑清醒、智慧超人,用各种方法讲清真相,《九评共产党》洗净多少被党文化污染的心灵,退党大潮使多少被邪灵胁迫绑架到地狱的生命重获新生,歌舞神韵展示无穷佛国圣境的美好,告诉迷失的世人哪里才是他们永久美好的幸福家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们,就是为迷失的世人指明正确人生方向的天真、善良的牧童,就是李洪志大师教诲的全世界的千千万万的法轮大法弟子!

2014年清明节,向被邪恶迫害致死的几百万法轮功学员致敬!
2014年清明节,祝福全世界大法弟子清明节快乐!
2014年清明节,祝福全世界所有善良的人们清明节快乐!全家幸福!
2014年清明节,希望全世界善良的人和法轮大法弟子共同努力,让更多的生命心灵清明清明更清明!让更多的天国穹宇清明清明更清明!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