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6月02日】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自古以来谦谦君子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意、物、境相融统一,形神兼备,“琴、棋、书、画”四艺因其清、和、淡、雅的风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造诣深者都有着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中国画讲究神似、意境、含蓄,从古代画家作品及其笔法上,可以看到其纯净的心态、内在的精神力量及从中获得的审美艺术观照。
画,是指“中国画”,又称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与书法一样,强调笔墨工夫,都是以毛笔落墨的轻重疾徐,造成线条的刚直、柔和、严整、飘逸等不同变化;而水墨的浓淡,也表现出微妙的韵律,千姿百态。
中国画讲究神似,更讲究意境,作画者做到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力求生动、传神,产生无尽的意趣和诗意。如北齐时曹仲达擅画佛画,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神仙,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被誉为“曹衣出水”;唐代吴道子被尊为“一代画圣”,擅画佛像、神仙和广阔的宇宙,笔法圆转飘逸,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兰叶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从古代画家作品及其笔法上,人们可以看到其纯净的心态、内在的精神力量及从中获得的审美艺术观照。
中国画讲究含蓄,只要心有灵犀,就能领悟意境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画作中有表现光明和庄严的神佛圣境、有风骨的仁人志士、象征着气节的梅、兰、竹、菊等,使人升起对神佛的敬仰,坚守节操和向善向上。国画中还有与诗文相辅相成的部分,内涵丰富,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唐代王维一生“好道”,他画的《山阴图》,在平坦山丘上,两人对座相谈,一人隔溪独望前山风景,远景是烟雾迷濛的山林,正使人想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画的《江山雪霁图》,天高淡远,含万千气象于幽深静穆之中,正使人想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元代王冕一生爱梅、咏梅,他画的《墨梅》,画面题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些画作意味隽永,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的神妙和蕴含的无限生机。
琴棋书画,精妙绝伦,不愧为我国艺术之奇葩,从中可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韵深意远。其实一切正统艺术无不如此,含蕴着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启发人们感悟人生的真谛和完善理想道德人格,探求天道,追求宁静高远的境界。
作画之人,立德为本,修养身心之后,本着敬天敬神之纯净之心,才能获得神赐予的玄妙灵感,从而达到“画人合一”的完美效果。画境的深浅,高雅与否,要看作画人的心性与心境。画之心、画之神、画之韵、画之境全在勾皴之中。国画重在内涵意境的表达,是线条构图,心造画境,意在先,笔在后。画尽意在,真境深涵画作中美妙无穷。对于修者来说,那画作就是修者的修炼成果的展现,从中能看出画者的心性和内境。淡泊宁静,超越物外、物我两忘、无私为他,本着一颗慈善之心方才能创作出触动心灵之作。画也是有生命的,心有灵犀,心在善处才会有心灵契合、感应与融通,才能体会出那种无声胜有声的默契,才能使得性情得以陶冶,从而唤起本性中的善念。
大法修炼开在常人中,任何环境都能修炼,从事什么职业都能用来修炼身心。工作本身不是修炼,但是修炼的心性可以反映到工作中。大法弟子行的正就能改变环境,对于画家就能创作出完美作品,触动心际改变人,震撼心灵,从而使得人的本性复苏,善念回归,在神的加持下,在正念的主导下,在责任感与使命的召唤下,就能达到助师正法、救度众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