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6月01日】
传统节日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我们讲一下端午节。首先我们讲一下端午节的名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里名字最多的节日。大家知道端午节是中午的“午”。这个“端”的意思是开端、开始,中午这个“午”是午马未羊的午,在天干地支里面,中国十二个月,十二个月里面的五月,就是第五个月正好是午马未羊的“午”,第六个月是“未”,正月建寅,“寅”是第一个月,午是第五个月,所以这个“午”是午马未羊那个“午”,这个夏历的五月正好是午马未羊的“午月”,“五”与“午”这两个字同音,使它的名字非常多。端午可以说是五月的开始。
大家也知道“端午节”与中午的午也有关系,中午的“午”是非常热的,中午是一天最热的时候,一年里最热的时候是夏季,像一天的中午,端午节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所以是“端午节”。也有“端五节”这个名字,端午也是夏历五月,直接用的这个“五”,这是夏历五月,这也是五月的开始。先说端午节的这两个名字,那么“端阳节”呢?五也是一个阳数,所以叫端阳节,其实夏天是一年阳气最盛的时候,从端阳节开始阳气越来越盛了。还有重五节,重五节咱们就说五月初五、五月单五,那么五月初五是两个五,所以是重五节。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夏天的节日,我们都知道中午,一年里面夏天相当于一天里面的中午。从端午节开始,夏天就开始了,逐渐就热了,所以也叫“夏节”,这是一个夏天的节日。如果说中国有四个大的传统节日的话,第一个是新年,它在冬天;清明节是春天里的一个节日,一个是夏天的端午节,还有就是秋天的中秋节。端午节是一个大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它是一个夏天的主要节日。这个重午、重五都是从时间来说的,五月初五,那么这个“重午”当然跟那个“重五”是一样的,这是两个名字:重午节和重五节。
还有“天中节”,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所以称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由天中节而来,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端午节的名字还有夏节、五月节、五节、五日节等,这也都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
还有“龙舟节”,大家知道龙舟节是为纪念当年划龙舟救屈原,因此端午节有划龙舟的风俗。因为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对后来的诗人影响非常的巨大,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诗人节”,纪念屈原的节日因此被称为诗人节。当然了还有“粽子节”,跟咱们的元宵节、月饼节这些对应的,端午节最著名的食品就是粽子,所以也叫粽子节,还有“解粽节”也是跟粽子节有关,比一比谁的粽叶最长。
还有“菖蒲节”,也有“菖节”和“蒲节”的名字。菖蒲是一种生在水边草本植物,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花穗像棍棒,叶子形状像剑,民间用来辟邪,就有端午节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所以还有艾节的名字。还有“浴兰节”,南方的兰花有药用价值,端午这天人采很多兰花,用花泡水来洗浴,这是浴兰节;由此引申,端午节也是“卫生节”。
还有“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还有“龙日”,据说祭祀龙。还有“地蜡节”, 是道教祭祀祖先、请求赎罪和集会建斋的重要日子。
端午节有这么多的名字,通过这些名字主要体现一个问题,它强调的是夏天的节,是一个极富夏天特点的节。那么大家知道四季中的夏天有什么特点呢?春天播种,夏天成长,所以咱们中秋节的时候讲收获,夏天是一个成长的阶段,大家知道这时东西长的非常快。
现在大家已经吃到桑葚、樱桃,随着炎热夏天的到来,马上杏就下来了,麦子很快就会成熟。夏天有一个好处,炎热、多雨。我们讲到清明节的时候,说到为什么“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播种、植树,就是它的雨量小,温度也适度。如果植物要快速成长,就需要更大的雨量和需要更高的温度,所以夏天温度高了,这个雨水量也大了,就适合万物的生长。所以实际上夏天是一个生长的时期,春种秋收,中间的夏长非常重要,夏天是一个成长的季节。
因为夏天要成长,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有一个特点,那些好的东西长,那些不好的东西也长。不好的东西是什么?毒的东西、恶的东西,所以五月被称为恶月。五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所以过去被称为恶月或者毒月。我们知道万物生长很快,但是这些不好的东西,蚊子、苍蝇、毒蛇也长得很快,包括瘟疫,因为气温增高了,这些瘟疫容易大面积流行。
大家知道“瘟疫”是什么意思吗? “瘟”字,有一个“温”的音,这个病是热病,瘟就是比较偏于热的病,温度高能促使疾病传播的非常快,所以叫瘟病。疫病是指流行病或者每个人都能得的病,所以我们经常说瘟疫。现在大家知道手足口又开始传播了,二零零三年有萨斯病,其实这个在古代来说都是一种瘟疫,就是大面积流行的疾病。在端午这个时期,夏天这个时期,疾病容易流行,所以很多的风俗就跟这个有关系,就跟它夏天的特点有关系,跟它的恶月和毒月有关系。
首先端午节跟粽子联系起来,也是“粽子节”,我们简单说一下粽子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四角的粽子,我们北方的粽子跟南方的粽子不太一样,南方最多的就是江米和小枣了。大家吃过黄米的粽子吗?
我小时候姥姥都给我们送黄米粽子,黄米她自己包的,我觉得江米粽子更细腻、好吃,那个黄米粽子凉了很硬。但是因为黄米是金黄的颜色,里面搁上小枣以后,人家叫黄金裹玛瑙,非常的好听、吉祥,也挺好吃的。南方从米来说,主要是江米粽子。因为北方有黄米,所以他们包黄米粽子非常好看,黄米小枣的粽子,也可以是放果脯、豆沙、枣泥或五仁等不同的馅儿的粽子。
那么南方的粽子呢,外型上有许多种,咱们大家吃的四个角的比较多。南方有一种粽子,大的像枕头似的。苏州的粽子也是四角的,但是它比较细长。从馅料上说,广东有蛋黄或双黄粽子,鸡蛋黄或鸭蛋黄;南方还有肉粽子,咱们北方比较少吃;还有红豆、绿豆做馅儿等不同的粽子。
粽子非常好吃,现在大家吃的还有五谷杂粮的粽子,因为现在糖尿病人比较多了,这个粽子尤其要加上肉,热量是比较高的,所以建议不要多吃。端午节吃的应节美食是粽子,所以叫粽子节,我们就简单地说了一下。
端午节的由来,大家都知道跟纪念屈原有关系。端午节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比如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当然现在最著名的就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楚国是当时最大的国家,可以说地盘是最大的,但是地位不是很高。大家知道西周时期天子也就是王之下,把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有爵位者皆为诸侯,地位在士大夫之上。属于贵族,都有各自相应的封地,都可以称国,只是大小不一,比如楚国的国君当时只是个子爵,纵横只有五十里地。
按说楚国国君的封地只有这么大,但是由于南方经济发展比较快,地盘就越来越大,实际后来楚国变得非常强大,到战国时期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词叫“横则帝秦,纵则楚王。”大家也听过苏秦和张仪,合纵联横。合纵就是中国这个地图竖着,战国七雄竖着来联合,那就是赵国、楚国、齐国叫合纵,这样他们联起来对付秦国。如果是合纵的话就是对付秦国,“横则帝秦”,如果楚国、齐国跟秦国联合起来,就是横着,秦国就会统一中国,如果是联横的话,所以联横那派秦国是最强大的,秦国后来本身就很强,如果再跟齐国、楚国一联,尤其跟楚国要联起来的话,秦国就会称霸天下。
那么纵着联起来呢,就是这六个国家一起联纵来抗秦,实际上楚国就有机会统一天下。尤其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他比较野蛮,他注重严刑酷法,是偏离道德的,所以中国历代不主张那样的改革,尤其这种主张奖励军功,谁杀人多肯定功劳就大,因此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如果这个国家由秦国来统一的话,一定会出现老百姓非常痛苦的局面,一方面是直接的统一过程就会用暴力,就会死很多人。另一方面,将来的统治一定残暴,也会死好多人,这两点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
大家都知道秦朝的暴政是最强的,秦始皇可以短时间灭掉六国,但那么强大的国家,才二世就灭亡了,他本来想子孙万世也不亡。秦国为什么亡得那么快?就是他的暴力,用暴力夺取政权,最后又用暴力来维护统治。秦始皇修他的骊山陵墓,还有修长城,还有修阿房宫,这三个大工程当时消耗的民力非常大,全国可能有一半的老百姓都得参与进去。当然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了,历史证明了秦国不是一个好的国家,他用暴力、用征伐的手段,他用这种好虐杀来统一国家,尤其用严刑酷法来治理国家,是绝对不行的。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样的暴政,是严重反道德的,肯定不可能长久。古今中外,哪个政权这样做,不管它外表显得多么强大,老天一定会灭它!古话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天灭一个朝代简直轻而易举。
在这个过程里面,在他统一的过程中,和他夺取政权统治的过程中,老百姓就非常惨。这样说好像绕远了,但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屈原为什么自尽?屈原为什么伟大?其实跟这都有关系。而楚国相比之下还是比较文明的,所以叫“横则帝秦”,其实就是称霸,因为他用暴力统治的就是霸。如果用联合,这种祥和的统一方法那就是王,王天下,所以“纵则楚王”。一个楚王本身僭(jiàn)越,叫楚王。原来夏商西周三朝,只有天子叫王,后来楚国因为地位非常低,刚才说爵位很低,他自己叫自己楚王,他是第一个称王的。秦国是第一个祭天的,过去天子才能祭天,诸侯是不允许祭天的。当时春秋败坏的一个标志,就是秦国自己也祭天了,接着楚国称王了,这两个大的标志,现在就是分裂国家,过去叫僭越,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国家就混乱了。
楚怀王曾经被推为合纵长,如果跟齐国、赵国等六国联合起来,就可以由楚国来统一天下,老百姓将来可以说少受好多罪,他统治应该也好得多。在这个过程里面,楚怀王被推为合纵长的时候,肯定也是雄心勃勃的,这时候他就用了屈原,屈原这时候是左徒,一个很高的官。因为屈原德、才都非常高,不是说他博闻强志吗?就是他的才华也非常的高,他有美政的理想,他有美政的办法,他完全可以把国家治理好。所以楚怀王开始用他,用他干什么?合纵统一各国。
但是这个楚怀王是个小人,战国时期的国君都是小人,春秋时期那些国君道德水平还要稍微高一些。小人什么特点呢?有利益就高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楚怀王,见利忘义,这样就出现张仪出使楚国诱惑他。说什么呢?现在咱们两国和好吧,本来他们楚齐联盟挺好的,张仪用嘴到那儿游说。什么诱惑呢?说秦国要给楚国六百里的地,就是这六百里的地,使楚怀王背信弃义,跟齐国解了约,跟秦国联合了。这不就是不讲信用吗,违背誓约,跟敌人联合了。
等到真去派人要地的时候,张仪说:是六百里吗?我哪能许给您这么多,我说的就是六里,我就有六里的封地,我说给你六里。你看六百里又变成六里了,给楚怀王气的够呛,又撕毁和约。这时候跟秦国再撕毁和约,秦国不就找到打他的理由了吗?再一个,他跟秦国撕毁了和约,他想再跟齐国联合怎么可能。齐国也是大国,就是现在的山东。楚国是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现在江浙这些都是楚国,南方基本上都是楚国的。还有其它大国,比如晋国,那时候山西、河北这儿是晋国,后来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
齐国是大国,就是山东,那边是陕西秦国。那么齐国还能跟他像哥俩那么好吗?这种小人反复无常,没有信誉了,就不可能再像原来那样信任的联盟了。张仪用这样的离间之计就破坏了这种合纵,使楚怀王失信于天下了,跟秦国打,也打不过人家,到那儿去被扣在了秦国,客死他乡。楚怀王由于没有接近君子,没有用贤臣,没有接近有德的人,“不亲仁,无限害”,当了个反面例子。
如果楚怀王坚定、坚持任用屈原的话,其实他可以称王天下,但是由于亲小人,远贤臣,受利益的诱惑,六百里地没得到,六里地也没得到,甚至于客死他乡,最后楚国也亡了。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君王明白,百姓之福,国家、天下之福,君王也就真正有福。对楚怀王个人来说是客死他乡,大家想想得有多少老百姓倒霉。屈原伟大是有这么一个大背景,他是浊世清莲,他是暗夜中的朗月,他是先忧后乐的圣哲先知,这样一说大家就能理解了屈原的伟大吧,因此中华民族才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
屈原有机会使楚国强大,使楚国文明能够统一天下,但是由于楚怀王和后边的楚顷襄王都是小人,后来屈原又被流放,所以屈原就写了《离骚》。由于这样,屈原两次被流放,因为他的正直忠诚,因为他要仁爱无私,他就要影响那些现有的贵族的利益,当然他就被小人进谗言,就给流放了。是因为他富国强民的这种理想,其实他做得正、做得好,而受到小人诬陷。当然在《离骚》这篇长诗里面,这里面都在说这样的内容。如果我这样说了以后,大家读《离骚》以后能有更多的理解。
屈原两次被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他写了《离骚》,为什么叫《离骚》呢?用太史公司马迁的话叫“离忧”,离是别离,就是离别时的忧愁、忧虑。还有人说发牢骚,其实我们看到的屈原不是发牢骚,屈原那样一个圣贤,他是忧国忧民的,他不是发牢骚,他谈的是对整个国家的理想。他用他的心在呼唤,其实他的心在流血,如果按照现实那样发展下去,楚国一定亡国,楚国的老百姓,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遭殃。屈原的胸怀其实不光是楚国,人家说他爱国,其实他心怀天下。这个天下由秦国来统治一定是暴政,一定是酷刑,一定是严厉地统治。他是心怀天下的,其实他不光是爱国,他是爱天下,爱天下百姓的。
大家看《离骚》,一个是刚才说他是离别的一个忧愁。我们可以看一看《离骚》的一些原文,大家就都能够理解屈原。我们就挑着讲一下,咱们首先讲一下屈原,再返过来讲这些。屈原这个姓是芈(mǐ)姓,他是楚国的贵族。
我们就从他的诗来说一下,大家看这个《离骚》,大家听说过吧。我们先不去念原文了,因为原文大家理解比较费劲,我们时间也有限。我们就看一下它的译文,您先听懂我讲的意思,您可以去对照原文的,没有问题。首先第一个来说,《离骚》开头第一段是这样说,“古帝高阳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这就是《离骚》说的第一段,他说的什么意思呢?
那么第二段的第一句是这样,“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这是《离骚》的前面一大部分。那么第一段就是屈原禀赋了非常多的上天的美好,大家感觉到了吗?刚才我念的,他说了几个美好。第一个,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高阳就是黄帝之孙颛顼帝。那么我的祖先是高贵的,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他这里说到自己的出身,当然文革的时候也讲过出身,那时讲出身越穷却越光荣,一说贫农好像高贵了。实际这里说的,屈原强调他高贵的出身。
他的《离骚》很大一部分是写给楚王和楚国这些贵族的,其实屈原直到死,他都在想唤醒楚国,唤醒楚国这些当政的大臣,当然最终他没有唤醒。虽然没有唤醒,他这种唤醒的本身,他坚持唤醒着不能唤醒的人这点本身真正体现了屈原的高大,这种高洁,这种完美。屈原整个这个人是非常完美的一个人,所以古人讲节俭是一方面,还不完全,屈原体现了一种至善至美,而且屈原的美是一种阳刚正大的美。孔子讲温、良、恭、俭、让,他讲忍让、讲温柔。但是你看屈原的话里面,他是那种忍让吗?他不是,阳刚正大,一种阳气。屈原是刚性的,他非常正,是一种正大。人说谦虚,他没有谦虚,就是我的祖先是高贵的,他充满自信、自豪。
咱们说屈原是至善至美,他穿的衣服,他住的房子,他喜欢的东西,每一点都是最完美的。为什么?他先从自己的高贵出身来说,他是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后代,伯庸是他的先祖。什么意思?我出身非常的高贵。屈原的出生也是完美的,“岁星在寅的那一年,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屈原说自己是天上来的, “君自天上来,洁白悦人目”,人为什么喜欢赞美雪呢?因为它是天上来的,它是高洁的、高贵的。屈原的家族是贵族,是高贵的,大家知道,他后来第二次当了官,叫三闾(lǘ)大夫,这个闾就是家族的大名,三闾大夫相当于他管王族三大姓,他相当于王族的管理者,所以地位是非常高的。
再有,我们这里强调的,他自己也强调了一下,第一他是从天上翩然降临。那么生在什么时候呢?他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个命就挺特殊的,就是虎年虎月虎日。刚才说端午的午月,就是午马未羊的午,他这个就是虎月,寅应该是正月,就是第三个,子丑寅卯嘛,子月、丑月、寅月。寅月,寅虎,楚国包括四川,四川称巴山蜀水,楚国的先民非常崇拜虎。居然他出生是在虎年虎月虎日,是非常的完美,非常的特殊。他出身是高贵的,他出生也是非常特殊的,老天是有使命给予他的。传统文化里有种说法,叫“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换一个角度,应该天的生日在子,地的生日在丑,人的生日在寅。等于屈原禀赋天地的神圣使命,所以“天开于子,地僻于丑,人生于寅。”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面说法,这些合起来,他的出生都是那么的完美。
“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父亲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因为他是从天上下来的嘛,所以他的时辰都那么高贵,就是寅年寅月寅日,他的哭声是那么响亮,因此占卜后父亲就给他起了一个名,他的名字叫什么呢?“给我取的名字叫正则,给我取的别号是灵均”,名是正则,号是灵均。大家知道他也叫屈原,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屈原,他还叫屈平,“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是李白的诗,李白也非常崇敬屈原,所以叫“屈平词赋悬日月”,就是屈原的词赋像日月一样穿越时间,光照大地和人们的心灵。
“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是一个被流放的人,相当于现在劳教、判刑了,他是一个贬官、流放了的人。楚王是一个王,最后那些亭台舞榭,那些欢歌狂舞的地方,经过历史的淘洗,最后就是一个空山丘,谁知道楚王是谁,谁关心楚王是谁?所以“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意思是说那些东西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是《红楼梦》里说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那些东西不断地在变换着主人,你盖再好的楼台,那个主人换了。屈原却不是,他流芳千古,中华民族有一个节日来纪念他,所以“屈原词赋悬日月”,他的高洁精神像日月一样照耀着后来的那些仁人志士、圣贤君子。
再说说屈平、屈原的名字,他叫平,名原,平是什么呢?大家看这个平是天的象征。天,大家知道最公正、公平,民间有这么一句话:“老天最公平了”,所以屈平有天的象征。那么就是他父母,我们中国人都一样,父母给我们起的名字,含义都非常美好。
从这点来说,我们中国人今天学这些,应该学高贵,自己尊贵起来。有人讲进化论,把自己说是猴子变的,那人怎么是猴子变的呢?人不是糟蹋自己吗?中国古人不是这样认识的,女娲神造的人,李白说“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苏东坡说“我欲乘风归去”,都说自己是天上来的。屈原的高贵还体现在他内在的品德。刚才我给大家说了一下第二段,那么上天赐予了屈原这么多内在的美好,可他还要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后边说他怎么生活,怎么在人生之中使自己更加完美。前面第一段主要说天生的内在的美好,我们的身份——炎黄子孙,多么高贵,我们每个人叫炎黄子孙的时候,我们不高贵吗?我们看中国人名字的美好,屈平,平是天的表征、象征,就是公平、公正,我们说老天爷最公平了,之所以叫屈平,那么是说他有天的因素,天的公正,天的端正,这种正的法则,所以叫屈平。
屈原,大家知道平原,比较平坦宽阔的地方叫原。那么屈原这个原的名字又有大地这种宽厚、广大的内涵。就是这样一个屈平、屈原的名字,简简单单一个平字、一个原字,多么广大美好!为什么说我们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两个字,屈原、屈平,很简单,相当于说,他的父母寄予他的,他的先祖寄予他的,一定要像天一样正直,像天一样公正和平,像大地一样宽厚、广阔,古人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际上他的父母通过他的名字来注入了这种天的美好、地的美好,再加上他的生日,这个寅——人的美好,三才天地人的所有美好,他全都具备了,这就是屈原和屈平。
还有另外两个名字,叫正则,端正的正,法则的则,给他取的名字叫正则,古人名字多。正则也是正的法则,或者正的法,那么正则,则什么?哪个最正?天最正,要向天学习。正则是以正为原则、为准则,那么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他一生以正为原则、以正为准则、以正为自己人生的标准。所以他为什么自尽呢?这些都在说原因,他就不愿意偏一点,不愿意脏一点,那是他内心的准则,那是天地祖先赐予他的美好,他不能负于这些。所以他的名字叫正则,他的号叫灵均,灵是灵活的灵、神灵的灵,过去的灵都是神灵的灵。均是平均的均,均匀的均,他的号叫灵均。
那么正则也是让他效法天的这种公正,天的这种正。大家知道,就是我们现在科学知道地球、月亮都有一个运行的轨迹,九大行星都有它的运行轨迹,如果它偏一点,比如木星偏离一度,指不定将来发生什么事,是不是这样的道理?那么地球我们偏离一分,那指不定转哪儿去了。所以正对于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不把它当回事,其实正是非常重要的。地球只有那样转,到那时候它才能到那个点,一年以后,如果它想长一点、短一点、快一点、慢一点、偏一度,几年以后指不定转哪儿去了。所以天是需要正的法则的,所以这个正非常重要。咱们知道星体的运行必须正。偏离轨道很危险,大家都知道人发射卫星,进入轨道了,说成功了,稍偏了一点指不定绕哪儿去了,偏一点都不行,这个天的法则是正。那么也让他学习,则有效法、学习的意思,要他学习这种正的东西。
这个灵均,古代叫“养物均调,莫神于地”,就是大地公平,也是他给予所有的万物都是一样的,就是他最知道给小草多少水了,给大树多少水了,大地能够平衡。老天下雨也是很公平的,是均匀的,下在哪儿都一样,老天是公正的,大地也是公平的。大树那么大,小草那么小,需要多少水,大地全部都能很协调地给予它,给予小草多少水,给予大树多少水,所以叫“养物均调,莫神于地。”所以叫灵均,平均的均,灵这个神,可以说神均,非常神奇地平均了。
像天下雨一样,当然过去黄帝的时候叫风调雨顺,今天是不调,其实是人的不调造成的,人失去了正的准则,不符合仁义礼智信等做人的标准了,没有学习天的正,没有学习地的厚德,所以人偏离了,当然对应天人合一嘛,风不调雨不顺。所以大家想想,就这样《离骚》这么一小段,就是第一段说的都是高贵,天生的高贵,从他来的地方,从天上来的,从他的祖先,从他的名字,从他的生日全部都是最完美的。大家就能理解了吧,它这样写这个诗,给楚王来听干什么?就是说我没有不正的,我完全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你君王着想,我不需要那些名利、不贪那些官位权力,天赋这些都是最正的、最美好的。
下面一段更多的他在说,刚才我已经说了,“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所以屈原不光天赋的美好,他还注重修养自己。那么我们向屈原学习,我们的名字也都是高贵的、美好的,我们炎黄子孙也都是高贵的、美好的。那么我们想想,那些是先天的或者说天地给予我们的,祖先给予我们的,但是你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是不是维护这份尊贵,维护这份美好。这就是屈原所做的,我们往下念两句,大家可以看看:
“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大家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吗?江离、白芷和秋兰都是香花,他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他用联缀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他的穿戴都是美好的、芳香的,花嘛。“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大家想想,他利用每点时间来完善自己、完美自己,那么他是不是应该获得美好呢?而我们今天的人都是抓紧时间在搂钱、抓更多的钱,想让自己更舒适,但是屈原不是,他是唯恐时间流逝,抓紧时间来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不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吗?“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大家想想他做的工作、他做的事,早晨去采鲜花,晚上用鲜花来自己润德润身,用鲜花对照自己的美德,让自己增加自己的美德,使自己的身体更加馨香,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美好。这就是《离骚》的美好,这是第二段。
“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时间无情。“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写什么呢?李白写这样的七古,就是那种长诗,是不是有屈原的那种感觉,李白是非常尊敬屈原的。你看这个诗写的多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那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水是天上来的,跟他这个应和着,所以说圣贤的心是相通的。“朝如青丝暮成雪”,那不是“唰”的一下,人的一生就过去了。“高堂明镜悲白发”。那屈原着急的是什么?“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其实屈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一个是他精神的感召力量;第二个就是艺术上,也就是在美上,他给中国人留下了很大的财富。其中在艺术上留下了一个就叫“香草美人”,比德的传统。那么他在说美人的时候基本在说国君。所以他说什么,“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大家看屈原,他在看到时间飞速旋转的时候,太阳、月亮互相交迭,新春金秋互相交替,当他看到这些的时候,他所想的是说你国君啊,时间有限。大家看楚怀王吃喝玩乐,多么短暂,最后客死他乡。所以圣贤担心的是“您的头上添上丝丝霜鬓”,追悔莫及,悔之晚矣。
“为什么!为什么你不任用风华正茂的贤者,废弃污七八糟的小人?”大家想想,国君在吃喝玩乐,跟贤臣一块,贤臣要求他正,他不舒服,他感觉不舒服,但是那是能够长久的东西。跟那些小人吃喝玩乐,那是舒服,那是享受,但是那些靠不住。所以屈原担心的是这个,这叫忧君,替国君担忧。其实他替国君担忧,他更是替老百姓担忧,一个目光短浅、吃喝玩乐的国君,老百姓能好得了吗?一个重用贤臣的国君国家就治理了,老百姓就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了。其实你看屈原想的,并没有想自己,说时间流逝了,我老了,他并不是这样,他在替国君着想。
我们为什么说《离骚》不是牢骚,下面那句话很能说清,“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其实楚怀王开始有大志的,因为他可以统一天下,王天下,被推为合纵长,你想想,被推为合纵长那需要得到各国的拥戴,不是这个道理吗?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公推为天可汗,大家都承认他。你楚怀王这个合纵长,六国都承认,愿意接受你的领导,多好的时机?如果他任用屈原,那真的是王天下,楚国就会强大起来,那个世界也就太平了。所以“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你看他用的这些词:“龙马”,这都是天上飞的神奇、美好的东西。“飞快地向前猛奔!”时间不等人。
大家想想屈原的这些诗多美啊,多么富有阳刚之气,那么富有神采。你要光学那些《论语》什么的,这个感觉是没有的。所以传统文化不是哪一点点,其实儒家不能完全代表传统文化,其实屈原也算是儒家的,因为他忧国忧民这种状态,这种感觉,但是他那种光明正大,那种阳刚之气,那种坚持,那种勇猛,你看他用的词都非常的博大。“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楚怀王的这种状态,那看看我们今天有没有呢?我们在给大家讲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讲圣贤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听的人并不多,还有的人听着听着就走了,有的你跟他说道理,他说对,他还摇头摆脑的,还是多来钱好,干嘛呢?不是跟这个昏君楚怀王一样吗?历史就摆在那儿。屈原希望国君改变,我们也在秉承这些圣贤的精神,希望那些国君还有您都能明白。珍惜时间,勇猛向前。
后面这一句,因此我说屈原不是牢骚,大家看他这句话,“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这哪是发牢骚,您看屈原他这是发牢骚吗?他非常的肯定,“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楚怀王最终没有听屈原的,就被人家囚禁起来,做了亡国奴了,一个国君到另一个国被人家囚禁起来,什么滋味?那不是自己找的吗?那不就是黑暗吗?我们讲中秋节的时候,强调是光明和黑暗,什么叫黑暗?有的黑暗是自然状态,像楚怀王这种黑暗那不是自己找的吗?不是自己选择的吗?我原来没看过《离骚》的时候,也就是人家怎么说就怎么认为,以为是他个人失意的时候发牢骚,其实是不理解圣贤的小人说法、现代说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就是《离骚》,他怎么是发牢骚呢?“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后面还写了一些,第三段,“忆往昔,我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这都是一种比喻,“忆往昔,我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大家看芳草、鲜花,他用芳草、鲜花比喻的是什么呢?就是那些贤臣,周文王、周武王、商汤周围的人都是贤臣,“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三王,咱们《三字经》都要讲,就是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夏商周三代贤明的君王,“德行是那么完全精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多美好啊!
“那时节啊,花椒与桂树层层相间,哪里只是蕙草与白芷散发芳芬?哦!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他们遵循着正道,向着光明迈进。”五帝的最后两位,“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屈原的每一个词汇都是正大光明的。“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他们遵循着正道,向着光明迈进。”这是他在给大家讲历史,历史摆在那儿呢。由三王讲到尧舜二帝,这不是《三字经》吗?他在往回推,向着光明迈进。
对比一下,他又说反面的,“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结果使自己走向困境。”当他说到三王,说到尧舜的时候又说到夏桀和商纣,他要用历史来唤醒楚王和当政者。“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这不咱们经常说吗,抄小道,走近道,楚怀王,一下白给六百里,多好啊!跟齐国断交了,就可以得到六百里的地。秦国是强国,凭什么给你六百里地,哪有这好事。这不就是那种利欲熏心吗?
我讲过隐身草的故事,看得见吗?看不见。人家凭什么一个强国给你六百里的地,你打败了人家给你地,一个强国凭什么给你六百里地,怎么傻到那种程度,愚蠢到那种程度,见着那地的时候完全忘了别的,没有理智了,是不是这个道理。那么轻易就跟齐国断交了,就跟秦国联盟了。失信,就失去信誉了,人家还能再相信你吗?再联合的时候人家怎么相信你。但是六百里,人能平白给你六百里吗?所以“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这不是走捷径、抄小路吗?
楚怀王用屈原这种光明正大的圣贤,人家都已经推举他为合纵长,如果他德行更高大,不是就像三王和尧舜一样,会得到天下共主的地位吗?做天下之主,还是亡国之囚,一念之间啊!做为圣贤,屈原他不仅在跟楚怀王说,他也在跟后世的那些君王说,他也在和我们今天的,这些能听到他说话的人在说,就是希望人明明白白、别糊里糊涂,楚怀王短视、贪小利、图享受的结果是自己的恶果,不是屈原的恶果。所以我们说屈原不存在悲剧,跟大家想的不一样,屈原没有悲剧,那只是国君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楚国的悲剧,楚国老百姓的悲剧。
“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结果使自己走向困境。”屈原写《离骚》的时候,楚怀王还有权利、有机会的,其实他可能看了《离骚》以后,又启用了他。这时候楚怀王还有机会、有希望,但到后来就越来越没有机会了,刚才说时间飞逝,机会稍纵即逝。“那些党人”,这里他用的党人,就是一小撮的人,过去古代叫朋比为奸、结党营私。“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苟且偷安,不知道强秦,那虎狼之师,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就知道在那儿享受。
张仪为什么能在楚国说了算,就是带着贿赂收买了那些奸臣了。正因为这点,张仪骗完楚国,他还敢上楚国去,你说他胆子多大。张仪骗完了还又去了一趟,都没怎么着他,为什么?那不就是楚王周围那些小人吗,他知道楚王糊涂,知道那些小人见利忘义。“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大家想想,什么叫偷安?今天的很多不是在偷安吗?那点安,那点舒适,那点舒服不像偷来的一样吗?偷来的东西能长得了吗?所以“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也就是张仪是带着礼物去的,给楚王身边的那些人。但是想想楚国那些人有这些礼物有什么用,不是给人家秦国存着吗?
历史上有一个唇亡齿寒的故事,假途灭虢guó,人家给你送礼,宝马、钱,最后怎么样?国家都灭亡了,那个东西还是你的吗?什么叫苟且偷安?什么叫见利忘义?什么叫鼠目寸光?圣贤看了那个叫忧心如焚,大家想想焚字是什么意思?屈原的每句话是不是都是这个意思,忧心如焚。看到楚王要被别的国抓起来,那样倒霉、陷入困境,是不是他着急,他替楚王着想,忧心如焚,他像烧了自己心一样心疼着急,而那些人呢?偷安,看不到巨危来临,还在那儿享受呢,没有思考。为什么人没有思考力、判断力呢?不就是利益摆在那儿吗,这不就是苟且偷安吗?《离骚》咱们才读了前三段,咱们也不一定都读。就说读了的这些,屈原是圣贤,为什么李白、杜甫都特别尊崇他呢?他们的心真的是通在一起,也希望我们大家的心也能和圣贤真的沟通起来。
“他们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而不思反省。”这话撂在那儿了,“那些党人是这样苟且偷安,他们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而不思反省。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轮将要覆倾!”这不是非常明确吗?这是《离骚》的第三段,今天谁讲过?谁看过?我问过很多人屈原为什么投江而死?都说不知道,人根本也不读原著,他这里面不是说的很清楚吗?“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轮将要覆倾!”
大家想想这是牢骚吗?这是第三段。所以我也是前年才读,几十年了也没读过,就听人随便说呗,谁知道屈原为什么自杀?人也没想了解,今天人感觉得跟楚怀王一样,谁有工夫听这个讲座。那人现在顾不得这个,我有功夫多挣点钱,我听这有什么用,看不到那种危险。所以你看这里面,屈原“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轮将要覆倾!”一个国家倾覆的时候是多少人,陷于巨难之中。就说“介子推割肉”,他是主动的,他是大善,可那仗打起来是割肉吗?一刀下来胳膊就断了,那一刀下来腿就断了,那会儿就是被动的了,那人追起来不就是一刀下去了吗?还有什么可说的。
“急匆匆,我为王朝的复兴前后奔波,希望跟上前代明王的脚印。”这是第四段第一句,“想过去,你与我披肝沥胆,定下约言,可后来,你却另作打算,不记前情。我和你分别并不感到难堪,伤心的是你的为人太不守信!”楚王当时做合纵长的时候,重用屈原真的也想复兴楚国,真的想取得一些大的成绩。但是后来听信谗言了,没有用屈原。所以你看“可后来,你却另作打算。我和你分别并不感到难堪”我并不在乎官位。“伤心的是你的为人太不守信”,不是屈原伤心,是说你楚王失信天下以后,你再与那六国结盟,谁听你的,谁相信你,失信哪!大家都讲那个狼来了的故事,狼来了,狼来了,骗人的最后真有事也没人管你了,楚王不是也一样吗?一会儿跟这个结盟,一会儿跟那个结盟,没有信誉的时候,自己最后陷于困境的时候谁帮你?
“我曾经栽培了大片的春兰,又种下了秋蕙百来亩地面。我还分块种植了芍药与揭车,将马蹄香与白芷套种其间。我真希望它们能够绿叶成荫、枝干参天,到时候就可以收获藏敛。即使花儿谢了,那又有什么悲伤,最痛心的是,众多的香草已经发生了质变。”他这说的什么意思,他在当政的时候也提拔了很多年轻人或者是那些有德的人。但是他提拔的这些人随着他的不在,对真理的坚定性,对正义的坚持,都是不够的,就随着那些奸佞小人在堕落,所以他说香草在变质。在他当政的时候肯定提拔了很多贤德的人,但是那些人都随着环境的恶劣、别人的坏而在变坏,所以他说的是这个。他是希望绿荫参天的,那些人也发挥着作用,他也在唤醒着这些人。
当然这后面也写到嫉妒与诬陷,因为他太忠诚了,就像一个妻子有的时候太忠诚了,人家别人都说她献媚、谄媚,“你是不是讨好人家?你干嘛穿那么漂亮,你干嘛弄那么漂亮,你干嘛把眉毛描的那么好?”那你说一个人追求美有什么错误?屈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穿的非常的美,都是鲜花,他把自己也打扮的非常漂亮,他这种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纯洁,对比别人的肮脏,他不是,他觉得人,一个生命就应该那样。但是正因为此,那些穿着破烂衣服的人,那些内心肮脏的人,因为他的忠诚显出了那些人的不忠诚,所以那些人就使谗言,就是他后面写的这个。“你看她一定有图谋,她怎么把那个眉毛画的那么好看,那不是勾引国君吗?”是这样吗?屈原是忠诚的,忠贞的,这就是后来被逐、被流放的原因。
这是《离骚》的前面一部分,咱们不过多说了,因为这个很长,咱们就讲《离骚》倒数第二段,“趁着这佩饰还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我要去天地四方再一一观光。灵氛已告知我卜占吉祥,选定好日子我将再出走四方。我折下琼枝作为珍肴啊,又舂好玉屑作为干粮。”大家听听他吃的是什么?琼枝玉屑。古人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清泉不饮”,不像猫头鹰似的,见一块烂肉就抢、就吃。
我们看庄子说的那些,也都是和屈原相通的。那儿有一块烂肉,那些人不但去抢,还怕凤凰去抢一块烂肉,对于什么封地,对于官位,其实像屈原、庄子这样的人,他们把这些当作一块烂肉,根本就不觉得好。可是那些猫头鹰呢,却觉得赶紧得吃上,这要是来一个大鸟,这一块肉一下就吃了。实际上人家凤凰是非梧桐不栖的。你看屈原要巡游四方的时候,他吃的是玉屑和琼枝,“我折下琼枝作为珍肴啊,又舂(chōng)好玉屑作为干粮。”你们以为那些封地,你们以为当个什么官,是他的追求吗?差之千里,猫头鹰怎么能理解凤凰呢?
“腾飞的神龙啊,是我乘车的坐骑。”他骑的什么?神龙。“我的车马,又用美玉和象牙装璜。”象牙是什么?洁白的东西,珍贵的东西,稀有的东西,他的车就是这个装饰的。“我怎能跟这些党人混在一起,飘然远逝,我要去创造自己的辉煌。”那些结党营私一小撮人干什么呢?就是利益,就像猫头鹰一样,一群乌鸦或猫头鹰倒显得有力量,互相鼓着傻劲。
“飘然远逝,我要去创造自己的辉煌。我将行程转向西方的昆仑,道路遥远而又曲弯。”大家知道昆仑山,过去西王母在昆仑山,过去昆仑山被称为仙山。“道路遥远又曲弯,满天云霓像彩旗飘扬在九天。玉制的车铃,发出铿锵的音响。”大家看这个铃是玉做的,多么洁白,多么玲珑剔透,多么精细,大家想想拿玉做的能粗糙了吗?所以屈原从大处到小处到细微都那么完美。
“早晨我从天河的渡口出发,黄昏我到西天徜徉。凤凰的彩翎接连着彩旗,高飞在云天任意翱翔。”神龙凤凰在他的内心世界里都是真实的,都是美好的。今天有人说没有,但是其实从屈原的内心来讲是写实的,其实我们感觉他不会说瞎话,为什么?他没必要说瞎话,刚才我们读的这些,下边还要接着读,就是屈原艺术成就里面的其中一点,就是他的想象,他们说他想象非常神奇,场面非常壮阔。大家想想,我们今天动车组挺快的了,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但是他到哪儿呢?早上天河,晚上西天,所以他想象非常壮阔,非常壮美。实际上我们知道,他是非常真实的。
“转眼间我来到这一片流沙,沿着赤水河我又从容盘桓。我指挥蛟龙在渡口搭起桥梁。”他指挥蛟龙来给他搭桥,他怎么这么能想。现在有人把这种想象当做神经病,有的当做灵感。但是他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因为他内心,刚才从《离骚》开篇,那么纯正,那么美好,所以他才能看到那种美好。“我指挥蛟龙在渡口搭起桥梁,叫西皇帮助我涉过这赤水急滩。行程如此遥远,天路这般艰难。为什么难呢?天路这般艰难,所以他是上下求索。“我叫随从的车队侍候两旁。翻过不周山峦,我们向左拐弯,那浩瀚的西海才叫人神往。”大家听过“共工撞倒不周山”的神话,而且他左拐,大家看在他写的里面都非常实,不是说虚的。早上在那儿,晚上到那儿,他往左拐,你看都是非常清晰的,往左拐弯。
“那浩瀚的西海才叫人神往。我们成千的车辆列着队伍。”大家看都觉得屈原孤独,但他内心里面怎么孤独呢?一点没有。“我们成千的车辆列着队伍,玉制的车轮在隆隆地轰响。”车轮都是玉做的,多美好,而且是成千的车队,大家想想多壮观。这种壮美,这种阳刚,这种博大,李白的诗是不是受到这种影响啊?《诗经》里面有这么壮阔的没有?达不到。中国诗歌的两个源头,一个是《诗经》,一个《楚辞》,咱们经常叫独领风骚,风就是国风,风雅颂,《诗经》分风、雅、颂;骚就是《离骚》《楚辞》,所以《离骚》作为一种诗体,叫骚,就是骚体,实际上就是《楚辞》。
独领风骚,实际上谁独领了以后的风骚呢?“独领风骚赞屈原,同辉日月两千年”,真正独领风骚的是屈原。《诗经》一般都比较短。楚辞这种阳刚之气,这么博大,这么辉煌,这么美好,为后来的那些诗人做出了榜样,包括李白、李贺、陆游,很多诗人都在学习屈原。屈原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影响,对咱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每辆车驾着几条蜿蜒的神龙”,每辆车上几条神龙。“车上的云旗啊飘扬在云端。”再看后面,为什么我说《离骚》没有牢骚。“控制着满腔的兴奋,我的心如奔马,驰向远方。”大家想想他是什么心情?兴奋,我“控制着满腔的兴奋,我的心如奔马,驰向远方,”这不是最美好的天路吗,当然他希望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这么美好当然他愿意往高走,“控制着满腔的兴奋,我的心如奔马,驰向远方。演奏着《九歌》,舞起了《九韶》,我要尽情地欢乐和歌唱。”《九歌》大家听说过吧,屈原写的《九歌》、《九章》。
比如《九歌》里面有《湘君》和《湘夫人》,都是写的人神交接的这种艰难。当然像湘君和湘夫人这里面,实际上他是像舞台剧一样,他写《湘君》这个诗,《湘君》这个诗其实他在写湘夫人,《湘夫人》这个诗在写湘君,他是调过来的。比如像《湘夫人》这里面,他实际上在写湘君怎么在等待湘夫人,像刚才《离骚》里一样,他种的全都是美好的鲜花,他的院子是什么样的东西做墙,墙上有什么样的东西,院子里种的是什么,那个房子是什么做的,那个房上面是什么,那个床是什么做的,全都是这些美好的香花、香草、香木,那个屋子里面摆放着什么,全都是这些香的,美好的东西。所以湘夫人,实际上湘君在营造那么一个家,等着这个湘夫人来,是那样的一个情景,完全是美好的。
这个《九歌》写了诸多的美好,这个《九韶》,舜做的韶乐更是非常美好。过去讲礼乐治国,往前推,黄帝创作有美好的音乐,尧舜都有这些美好的音乐。“我要尽情地欢乐和歌唱”,你看多美,自然的一种画面,还是立体的,还有声音,还有歌舞,载歌载舞。“控制着满腔的兴奋,我的心如奔马,驰向远方。演奏着《九歌》,舞起了《九韶》,我要尽情地欢乐和歌唱。”这里哪有忧,这是《离骚》,当然后边有忧,但那不是他。
“上升啊,翱翔,我刚刚升上灿烂的天宇,猛回头却望见了熟悉的故乡。”就在他上升的过程中无比地美好,回头往下一看,看到了楚国大地,他看到什么了?那是乌烟瘴气,那是老百姓流离失所。一个国君吃喝玩乐的时候,别人就得给他盖亭台楼阁,“楚王台榭空山丘”,那台榭不是老百姓建的吗?那酒肉不是老百姓酿的做的吗?等着灭亡吧,老百姓多惨啊。“猛回头却望见了熟悉的故乡。啊,我的仆人悲泣,我的马儿彷徨,它蜷曲着身子,频频回首,不肯再在茫茫的穹苍……”这里屈原是欢歌的,但是他的仆人悲泣,他的马儿彷徨,他没说神龙彷徨,他说的是马儿彷徨,他说的是仆人悲泣。“它卷曲着身子,频频回首,不肯再在这儿茫茫的穹苍……”,这就是《离骚》的结束,就是他在完全上升,一片无限美好的过程之中结了尾,但是人间的现实就非常惨了,实际是这样一个结尾。
最后一段。“尾声:算了吧!算了吧!举国没有人,没有人理解我,我又何必迷恋着故乡!既然没有人能与我一同推行美政理想,我就去追随那前代的神巫彭咸,相依为伴。”这就是《离骚》的结尾。国君、当政者、老百姓没有选择屈原,那么屈原就去追求自己的美好。他没有悲剧,悲惨不在屈原,屈原超越于悲惨,超越于悲剧,他完全在无比的美好之中。但是那是国君的悲剧,楚国的悲剧,那些当政者的悲剧,那些楚国老百姓的悲剧。所以《离骚》充满了这种慈悲的生命关怀。
今天我们这样感受了一下,大家一下就能感受到屈原为什么要自杀?下边我们再说一下屈原的自尽吧。咱们说到屈原自尽,屈原自尽前有一段著名的文字,我把它念一下。屈原自尽,大家都知道屈原沉江,咱们讲端午节必然离不开这个,就讲一下屈原自尽时候的情况,我们理解他为什么自尽。当然这是人家与他的问答,实际也相当于他的临终绝笔。大家都清楚渔父,就是打鱼的人,渔父也是一个隐者,也是一种高士。
后人写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那么他被流放了,现在就是劳教判刑了,到偏僻、偏远的地方。“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就在那些洞庭湖也好,或者说湘江边上也好,不断地吟诗。“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有人都不理解,人家多美好,踢球一场,歌星一场,晚会上千块钱票,买着了,去听歌,听个相声、小品,你说你在这儿哭什么呢?这就是屈原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忧心如焚,所以我今天理解了一个词——忧心如焚,原来我没想过这个词。这个焚是烧,烧他的心。其实他不是自己心疼,他替别人着急,忧心如焚。所以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你瘦成这样了,你胖点吧,好多人都说你胖点吧,你怎么这么瘦,这么多白头发了。所以这里别人都在那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受着那些现实的欢乐,那些现实的美好。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三闾是管皇家的,皇家家族事务这么的一个官,那是非常大的了,很高的官位了。你说你那么大的官,怎么被人给贬到这儿了,流放这儿来了,这么偏僻的地方来了,京城多美、多舒服啊。“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我为什么被流放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天下的人都那么污浊,就我一个人清,当然就不顺眼了,就照到别人的不正了,我的正就照到别人的不正了,那些不正的掌握权利的人就诬陷我、流放了我。“众人皆醉”,人都在享受,都像喝醉了一样,迷迷糊糊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明白的。人家不看着我怪异吗,因为我太正了,因为我太明白了,因为这个被人家流放了。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是化开的一种境界,也就是顺其自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什么意思?人家都脏,你不会也像小孩和泥似的,你也往身上抹点泥,你也跟大家一块玩泥不就成了吗,你也随波逐流不就完了吗,你这不是不想跟大家一样吗?你非得不一样,那人家就流放你,人家都喝醉了,你不也来点酒糟吃,你也喝点酒,那不就成了吗?“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深思,你想的那么远,想的那么广大,深思,高举,你行为举止那么高洁,那么高尚,你显示人家的低下,你不是自己找倒霉吗?“自令放为?”深思高举,又一个成语,原来其实我们很少说这个词,深思高举,那不就是看得深吗?想的远吗?想的深吗?高举,言行举止都那么高洁,都那么端正。说你太清高,干吗那么清高?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听说,沐浴,大家知道一个人沐浴,一个刚刚洗完澡的人,他要戴这帽子,把帽子不是拿起来就戴,一定先弹弹帽子。可不是吗?一个人刚刚洗完澡能拿起帽子来就戴吗?不得弹弹帽子上有没有灰尘,抖抖衣服。所以叫“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刚洗完澡,那衣服不得抖搂抖搂,有没有土。所以叫“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为什么?你要从煤矿里出来,你不一定弹弹那帽子,但是刚洗完了那么干净,可别有一点土沾上了,所以弹弹帽子,抖抖衣服。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这个汶汶是玷污的意思。我怎么能够用我这么高洁,这么清爽的身体,这么干净的身体,让那些脏东西给我沾上了呢。“宁赴湘流”,我宁愿投入湘江之中,“葬于江鱼之腹中”,让鱼吃了我的肉体。“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怎么能够以我这样洁白的身体,洁白的心灵,而被世俗所污染、玷污。那么鱼只能吃我的肉体,我美好的心灵也不让世俗给我玷污了。其实多少人今天追求的不是肉欲、物欲吗?追求物质吗?屈原的想法不是很清楚吗,物质的身体承载的是精神的生命,从天上来的,不是精神的生命吗?那么我为什么为了这个肮脏的身体,来污染我那么完美的心灵呢?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划着船走了。“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就是沧浪水清的时候,我就拿它洗我的帽子,沧浪水脏、混,我就不拿它洗我帽子了,我拿它洗洗脚就得了,他说的是这个,这是一个隐世高人,他说的是一种境界。社会都乱了,自己独善其身。楚国狂人接舆曾劝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孔子那十四年不周游列国吗?这道德都败坏到这种程度了,人家都是那么像猫头鹰似的争肉,你一个凤凰来了,人家不害怕你呀,人家都怕你。前面那首诗是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沧浪歌》,这首叫《楚狂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最后“已而,已而”,得了吧,算了吧,你一个凤凰,你跟猫头鹰一起,猫头鹰都以为你要抢它的肉呢,道理是一样的。“遂去,不复与言。”不再和他说了。
这就是屈原,大家想想屈原那样一个世道里面,其实我再分析一步,《离骚》前面还有一段,别人对他说,换成今天的话就是:你干嘛非得一棵树上吊死?咱们今天的人想,你不会到秦国去,秦国能称霸天下,你说秦国需不需要屈原?德才兼备的人哪不需要,他能不能到秦国当官,他上秦国当官肯定秦国要他,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哪不需要这样忠诚的人。但是他肯定不能上秦国去,为什么?秦国是虎狼之师,他能去吗?那么将来统一天下的肯定是虎狼之师,肯定是暴政,他就为了活着而活着吗?他到哪儿去?他不是用他的死还在警醒那些楚国的贵族吗?
实际上屈原绝笔诗是《惜往日》,屈原用他的死还在呼唤,我能像介子推一样割肉给你们,我能像介子推一样烧死了来警醒国君。那么我跳河也是警醒,介子推是烧死的,屈原是跳河的,一水一火。那不都是警醒国君,警醒世人吗?楚王没有接受他这种死谏,用生命,咱们就说流泪泣血,用血来谏,人家用命来谏,你还不能听,那么等待的是什么呢?那不就是亡国吗?那不就是困境吗?那不就是悲惨的生活吗?
楚国人不能听屈原的,不代表屈原不对,所以历史上不断有人尊敬屈原,只有那些不听的人,都会陷于困境、绝境、悲惨的境地,那些人才悲惨。我这么讲了以后,我想大家就能明白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了,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假如人家问起来,我们大家也能说清楚。我们连《离骚》和屈原一起来讲,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我们再说屈原的影响吧,屈原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他的人格的魅力,屈原的伟大人格影响非常深远。他的精神力量,就是他那种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特立独行,在逆境中,在最险恶、邪恶的环境中坚持真理。他这个坚持真理的精神得到大家的认同,也影响着后代很多很多人。因为中国有句话叫“自古英雄出磨难”,大家知道汉朝的贾谊也是很有才的,才高,人家就妒嫉,给他贬到长沙,他就做了《吊屈原赋》,实际上他从屈原的身上吸取了精神力量。
司马迁“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司马迁各方面都做得特别好,希望皇上能重用他,但是皇上不但没重用他,还把他宫刑了。大家知道宫刑是非常屈辱的。那么他怎么办?他就从屈原放逐乃著《离骚》中吸取了力量,屈原在放逐中写了那么光耀千古的伟大作品,那些对生命,那些对宇宙的思索,他从这上面感受到力量,所以司马迁就忍受住这种宫刑的屈辱,写出了同样伟大的作品《史记》。司马迁不就是在学习吗?所以屈原的传,司马迁写的特别好,因为他们圣贤的心是相通的,都是顾不得自己的什么屈辱、什么脏,都是为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为了真理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南宋诗人陆游,大家知道南宋的陆游报国无门,身老家中。大家听过这个吗?《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么大岁数了,还希望“王师北定中原呢,所以他写了《离骚》,诗中说“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那些伟大的人,忧国忧民的人泪满衣裳,他是替国家担忧,所以陆游流的眼泪也是像屈原一样,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屈原这种人格的魅力,这种精神的感召力量。
大家看一下屈原的一些名句,他的影响很大,我们一起念一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一般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就是那种坚持追求真理,他知道这种追求真理之路的漫长。但是他是对的,他是正的,所以就要追求。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修是长,“吾将上下而求索”漫漫长路,追求真理之路就是那样漫长。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其实都有艰难困苦。那么“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今天很多人不好解释的,路应该是前后的,其实这里面很有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常道是前后走,远近走,那么真理之路,生命的升华之路,其实是上下走的。咱们要详细读《离骚》,里面说的非常清楚,他真的下到地府里去了,他上到了南天门的,他都看到南天门了,他想要进去,只是门不给他开,为什么不开门呢?他很纳闷。所以我们今天看就能感受到那种真实,他不是编的。应该是他的使命没完成吧,还得写《离骚》哪,还不能回去,他又下来了。就是说屈原真的是上下求索。我们平常这种物质的路是前后走的,远近走的,而一个生命升华之路、真理之路是上下走的,要往上,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家再看这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家明白这意思吧,“长太息”经常叹息,“太”本来就是叹息,叹息还太息。“长太息以掩涕兮”鼻涕眼泪的,涕过去是泪。那么就说为什么那样哭?那么痛苦。“哀民生之多艰”,就是这样,不是为自己,我丢了官了,还是我没挣到钱了,“哀民生之多艰”!大家想想,所以过去他们给这些圣贤扣了一个大帽子,就叫愚忠,所以现在不祭奠这些圣贤,为什么?古代皇帝都是封建地主头子,都是剥削阶级,这些帝王都是地主头子,楚国国君不就是奴隶主头子吗?屈原还替他说话,就扣了一个愚忠的帽子。
实际上岳飞不是愚忠,岳飞他是心忧天下,他是坚持真理。屈原也不是心在楚国,他是心在天下,甚至于他们这些人心在千秋万世。这些给圣贤扣上愚忠帽子的人,好像岳飞多忠于南宋的赵构,赵构值得他那么忠吗?不是。屈原真的就忠于楚怀王吗?不是,他对真理的坚持,他是“哀民生之多艰”,而这种“民生之多艰”历朝历代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诗圣杜甫不是就哭吗?所以杜甫也是非常尊崇屈原的,他有一个“窃攀屈宋宜方驾,莫与齐梁作后尘。”齐梁那种虚靡的风气,说一个女人头上的簪子,多么多么美那样,没有精神的力量,为艺术而艺术。所以他暗暗地把屈原作为自己的追求的标准,愿意跟屈原一起来追求真理,来忧国忧民。所以都是非常理解他的。
大家看,屈原既影响诗仙李白又影响诗圣杜甫,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有人就不喜欢杜甫,为什么?说他哭哭啼啼。杜甫哭什么呢?儿子都死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他茅屋被风刮破的时候,自己没地住的时候,他却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自己没房子住,想的是天下寒士全部能够有地方住。这种圣贤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不就是“哀民生之多艰”吗?当然那些圣贤没地住的时候,有德的人没法活了,老百姓就更惨了。所以屈原既影响诗圣杜甫,同时他能影响诗仙李白,你看看他多了不起。其实李白、杜甫那真是中国诗歌或者中国艺术的两个高峰,双峰耸立。
这句诗跟前面类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九死未悔这样一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死九次都不后悔,何况死一次。其实还有其它的句子。“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我不能变心、从俗,刚才说像人家一样。“故将愁苦而终穷”一辈子倒霉,一辈子发愁,一辈子苦,一辈子穷,一辈子不得志,但是我也不能变心从俗,这是自己坚持的,“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这种坚定的信念,刚才说影响了两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对真理的坚持,这种人格,九死未悔,大家想想投江算什么呢?
大家再念这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坚定性,没有一个人相伴的时候,自己也坚定这种真理的信念。那么后来贾谊也好,李白也好,陆游也好,是不是就有他这样一个圣贤来相伴,就从他身上得到这种精神的感召。贾谊也好,司马迁也好,认为不是自己很孤独,还有一个朋友——屈原。所以他们就会更感受到屈原精神的力量,那叫独领风骚。所以独领风骚本来是从文艺角度说的,实际我们说人格角度,屈原给大家的人格榜样力量,也是独领风骚。
当然还有,比如“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就这个世道浑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大家想蝉,轻如蝉翼,那么薄,却变成最贵重的东西。“千均为轻”,这不是颠倒黑白了吗?世道颠倒了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大家想想“瓦釜雷鸣”,釜是什么?锅,破瓦片子,吧叽吧叽响。这个小孩子敲起瓦片还行,那要像国家级的剧院里面,到国家级的影视里面去,这破瓦片子,其实说起来现在很多小品也好,很多那些歌也好,是不是这种瓦片子,搁那儿劈哩啪啦,雷鸣一般,多噪音啊,多污染啊。“瓦釜雷鸣”破瓦片子还像雷一样响。而“黄钟毁弃”,大家听过黄钟大吕,“咚”,这一声洪钟多么悠远,多么清凉,让人振奋,使人清醒。神韵晚会全世界巡演,主流社会称颂,至善至美的中华正统文化,国门都不让进,典型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当高官,那些贪污分子,那些小人,那些行贿受贿的,不断得到高位。贤士却离这些名利很远,这不是一个颠倒的社会吗?当然我们也说的清,咱们讲《八卦》的时候说过,所谓后天八卦有一个阴阳颠倒,就是上面跑下面去了。所以这里脏也有好处,就是能造就出一种伟大,就是荷花、莲花的高洁。就是用泥给你弄脏了,看你的反应,但实际上现在比过去坏无数倍。泥是脏,但是你不能拿硫酸,要是硫酸浇到荷花上不得烧死了,现在下毒了,所以今天都不是一般的脏泥,泥是黑,你说这个东西你要是给它浇上硫酸,那不就毁了吗?所以那个理就走到尽头了,极端败坏。
这句跟大家一起念念,如果讲屈原可以作为结尾,“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屈原写的,但是也是对屈原最好的概括。他的身体葬身鱼腹了,但是他的精神和天地同寿,就是两千年以后,我们还在这里和他进行心灵沟通,这不就是“与天地兮同寿”了吗?这不就是“与日月兮同光”了吗?两千年中他仍然在不断地感召着人,他也影响着那些明君、贤臣,那些人有他做榜样,就使社会安定、稳定,所以这也是屈原最好的写照,就是“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这是他人格的魅力。
当然还有屈原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一个叫“香草美人”传统,就刚才说的,明君用美人来形容了,香草来比喻贤臣。当然还有其它那些恶草、毒花,都是那些小人、奸臣、佞臣。所以香草美人有这个传统,这样我们后世,包括荷花、松柏后凋这些,所以中国人都特别注重这种以物喻人。当然《诗经》里面有叫“赋比兴”,大家听说过吗?“赋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兴起,一般说姑娘窈窕淑女,先说花特别漂亮,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从美好的事物来兴起,这叫兴。比就是比喻。其实这种就是一种比喻,就是用美德来跟人联系起来,所以叫香草美人,这样留下了很多的比喻,后来一般写美人都是形容内心完美的志士、圣贤。
还有一点就是他创造了这种新诗体,就是楚辞,那么楚辞非常灵活博大。楚辞又影响了汉赋,其实汉赋是由楚辞分出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汉赋,汉朝的大赋就是由《楚辞》演变出来的。他创造楚辞这种新诗体,表达他心中无限的美好,非常的容易,所以他用香草美人传统创造新诗体。
屈原有他独特的语言。刚才咱们读了一些《离骚》,他里面有很多神话故事,气势非常恢弘。中国过去古代有非常多的神话,很多都失传了,但是因为屈原的文学作品,保留了许多,这都是非常大的功绩,留下的那些神话都是非常美好的。这就是屈原的伟大,也就是屈原的影响,当然文学作品又影响了他的人格,他的精神感召力量非常好的传达给后人。
屈原的至善至美咱们就讲到这儿了。咱们再讲端午节。
端午节,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都来找,这样大家划船捞他的尸体,大家不愿意他的身体受到伤害,所以大家就打捞他的尸体。因为底下有那种蛟龙,所以就往里面倒江米,还有这些鸡蛋什么的,希望他们吃这个,不要吃屈大夫的尸体。有一个老人拿一坛雄黄酒,倒在江里面,要把蛟龙药晕了。大家捞了半天也没有捞到屈原,一会儿那个蛟龙因为被雄黄酒药晕了,就翻上来了,大家就把它拉上来,一看它的嘴角还有屈大夫的衣襟,大家都特别恨它,这样就把它的龙筋抽出来了。龙筋抽出来给小孩缠在手腕上、脖子上,这就是现在缠五彩丝线习俗的由来。后世,大家纪念屈原的时候都有龙舟比赛,因为救他着急,打着鼓,打着鼓要吓唬蛟龙,免得这些鱼虾伤着屈原,还要往江里倒吃的、倒酒,敲锣打鼓,都是为了保护屈原。
但是为什么后来变成粽子呢?开始并不是扔粽子,开始扔的是江米。后来在汉朝的时候,曾经屈原白天显圣了,他就跟大家说,你们倒那些食物都被那些鱼虾吃了,他说要给他吃,就得用什么样的叶子包成那个粽子的样子,用五彩线系上,这些鱼虾都害怕,它们见到就跑了。原来那样祭祀屈原,他还没吃着,等于都让那些鱼虾吃了。汉朝有这个历史记载的,屈原白天显圣的,就告诉大家包粽子,这样就开始包粽子。开始把竹筒用粽叶给封上,用彩绳给系上。
到后来出现角黍,就像牛角似的。南方包粽子用竹叶,尤其用新鲜的竹叶,煮出来的粽子有清香,干了的竹叶就没有那种清香味了。北方没有竹子,所以就用芦苇的苇叶,因为苇叶比较窄,所以一般就用两三个叠起来。后来端午节就吃粽子、鸡蛋,端午还有立蛋的风俗,现在台湾等地还有这个风俗。我们也可以家里比赛,就是立鸡蛋,看谁立的多。
刚才说有解粽节,大家都吃完粽子,比谁的粽叶长,都吃完了,大家比一比。有两三个粽子,吃了一个粽子、两个粽子,有粽叶,大家比,这不就是一个游戏吗?就是吃粽子,比谁吃的粽叶长,这不就是一种福气吗?吃粽子可以有这么一个游戏,就是比谁的粽叶长,这不是很好玩吗?
还有刚才说那个就是拴五彩线,给孩子手腕上、脖子上,还有香包。端午节,也叫龙舟节。龙舟为什么受欢迎呢?刚才说夏天,因为是夏天,夏天大家其实运动运动才好呢?但是运动,你要街上跑还热,水上就凉快,大家都在水上,又凉快,又运动了,旁边人在水边上也凉快,看看这个划船比赛,所以夏天跟运动也有关系,跟这种清凉有关系。其实夏天刚才说人有火,有瘟气,所以划船的时候,把这些毒气、瘟气就散出去了,夏天的节日的习俗有的跟运动有关系。
咱们再说一下菖蒲节,菖蒲和艾草。有艾不杀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因为黄巢起义,要灭邓州全城。大家都逃命,黄巢巡视时发现一个大嫂抱着大的孩子、领着小的孩子,很奇怪,他以为大的是亲生的,人自私嘛,没想到小的是亲生的,大的是别人的孩子,黄巢被大嫂感动了,她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那么珍惜,这样考虑别人,完全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连黄巢这样杀人不眨眼的人都感动了,所以对她说:你们家插上艾草,就不杀你们家了。没想到这位大嫂还更善良,告诉全城每家都插了艾草,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都遵守诺言,遵守承诺,只要插艾草的人家就不杀。河南邓州全都插上了,怎么办?黄巢带着队伍就撤了。大家想想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说话还要算数,让人感慨。端午节我们也要讲有艾不杀,其实是有爱不杀。真正有爱心的人,自有天佑。很多预言说现在要大淘汰,淘汰谁?淘汰不是那些没爱的恶人吗?恶的东西谁都不愿意接近,谁都不喜欢。
这就又说到恶日和恶月,咱们从毒的角度来说,就是夏天万物都容易增长,那些蚊虫蛇蝎也容易长。那么怎么办?所以就有香包,一个艾草和菖蒲本身有香气,所以插艾草、菖蒲。还有一个菖蒲像剑一样,菖蒲的外形像剑,所以那些邪的东西也怕这个。因为菖蒲像剑一样,他们当做剑。艾草,咱们知道针灸,针是拿针扎,治病。这个灸字底下有个火,就是拿艾草揉成小团,艾球,往那个穴位那儿按着,塞穴位那儿点燃,这叫灸,说针灸针灸,实际上拿艾草,叫艾灸,用艾草揉成小团,把它搁在穴位上一点火,一烧,这叫灸,针和灸是两个事,不是一个事,灸,这就是艾灸。所以端午节要插艾草和菖蒲,驱毒驱邪。
还有一个就是戴香包,刚才说什么是瘟疫,因为它是瘟疫,所以这些香草本身就有祛病、祛瘟疫的作用。有人提起零三年萨斯病的时候,什么瘟疫流行?萨斯、手足口,今天人们不重视那些预防。萨斯的时候,萝卜都值多少多少钱一斤了,还有的买醋熬,板蓝根也值钱了,买了那么多,断档了。有人提议,中国古代注重这个,一人发个香包就会好,香包装上那些香草,那些东西本身就卫护人的正气,有驱邪的作用。今天就是人心不正,人心不正的时候就容易染瘟疫,就是没有内贼引不来外鬼。这个瘟疫古人认为是邪气,他没有什么手足口那种现代的说法,他认为都是邪气,如果人正气足,那些东西就到不了人身上,因为人本身有可能沾染邪气,而戴上这个香包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办法,既起了装饰的作用,又能够最好的卫护人。因为香包本身它就有香味,我们在呼吸的时候不断地呼吸,因为身上戴着,老呼吸这种香味,它就可以起到驱毒、祛虫的作用。
这个香包,还可以做得非常好看,里面还可以加上各种各样的中草药,直接可以买干的艾草,药店都有,买艾草咱们可以做点香包。过去在南方的时候,说小孩自己包个纸包,拿个纸叠个包,南方的路上有香草,就随便在路上采一些,装到纸包里,自己装兜里,那就是香包,就是最简单的香包了,就可以驱毒、祛邪气,对人本身呼吸道有好处,其实对人身体正气的维护都有好处的。所以香包是挺好的,有香气,都是针对毒气来说的。我们大家也是一样,戴个香包也有好处。咱们提倡给孩子送个香包,香包其实也没多少钱,过去小孩戴着身体就好了。
还有就是喝雄黄酒,刚才说那个老先生把雄黄酒倒在汨罗江里面,毒了这个蛟龙,所以端午节就有喝雄黄酒这个习俗。雄黄酒大家知道最著名的就是《白蛇传》了,《白蛇传》里面白蛇喝了雄黄酒就显了形,就说蛇蝎这类东西怕雄黄酒。过去大人喝雄黄酒,小孩不能喝酒,可以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点上一点,过去是用雄黄酒给孩子七窍都抹上雄黄酒,后来省事了,在额头上面写一个王字,也是驱毒、驱邪的,所以雄黄酒也是一个端午节的特色节日用品。
因为那个五月邪气重,就需要有驱邪镇鬼,悬钟馗像就是一个方法。唐玄宗的时候,唐明皇有一天得疟疾了,看见两个小鬼,一个大一个小,小鬼穿着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在那儿蹦着玩。按说这时候皇帝就比较虚弱了,得疟疾了。这样就来了一个大鬼,穿着蓝袍,带着帽子,捉着小鬼就给吃了,一口就给吞下去了。唐明皇就问他,你是干什么的?这个人就说是钟馗,他武举不第,因为他长的丑,其实本来可以考上官,因为他长的太丑,所以就没中,这样死了以后就管捉鬼,他说我愿意为陛下除妖。
因为鬼捣乱,才有疟疾病,钟馗除了小鬼,唐明皇病就好了。这样唐明皇就让著名的画圣吴道子,画了钟馗的像挂起来,也起镇邪灭鬼的作用。所以过去端午节的风俗有悬钟馗像。还有叫走钟馗的,就是到街上有人扮成钟馗,在大街上拿着剑那样走。钟馗是一个很有正气的人物,这里体现的钟馗跟屈原表面反着,钟馗长得难看,但是充满阳刚正气,正气凛然。而屈原既有阳刚之气,又至善至美,长得也漂亮,穿的衣服也美,每一个佩饰都做的那么完美。两人外貌不同,内美相同,他俩同样都是圣贤。
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卫生节,过去古人在南方要采药,这一天采完药回家以后把它泡成汤,来洗浴、沐浴,这也是祛毒,所以都跟毒有关,跟卫生有关,所以一个风俗是采药。再一个就是浴兰汤,浴兰节,就采那种兰花泡水来洗,都是为了身体的健康。雄黄酒,朱砂酒,还有南方采茶做凉茶,都是端午的习俗。
还有很多辟邪的习俗,可以给小孩系五彩线,系在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还有一个叫踏百草,踏百草什么意思呢?大家都说“神农尝百草”,所以那天南方肯定是光着脚上草地里面去走,不是刚才说有瘟气吗?那种浊气,那种毒气,草不是祛火吗,就把它拔出来,这一天早晨起来就出去,相当于郊游了,踩草,踩了回家以后再一洗脚,这毒气都拔出去了,叫踏百草。
还有斗百草的游戏,我们小时候玩过什么拉老根,就是杨树叶的根,拉老根,其实斗草和这个类似。斗草还分文斗和武斗,可不是文革时的文斗、武斗,就是谁的草最韧、最硬,大家比,这叫武斗,男孩子喜欢武斗。再一种叫文斗,大家看《红楼梦》里面有文斗,一人采一大堆草坐着,你拿一个草说出名字,他拿一个草对,就像做对联,比如他说一个“夫妻蕙”,那你就对一个“并蒂菱”,香菱就拿了一个“夫妻蕙”,就是这一花长两个花头,大家就笑话她。
就是这样比,你比一个,我比一个,你拿出一个草来,他拿出一个草来。咱们不用非得手里拿着草,就用嘴说,鸡冠子花对狗尾巴草,这就叫文斗,他说观音柳,他就对罗汉松,这是斗树了。各种花草,文斗就是拿那个像对联一样,互相能对上,谁对得多当然就赢了。今天我们还可以更简化,让孩子们说几种草,说几种花都行,有的小孩就能说出几种花来,百合、芍药,牡丹花、荷花,看谁说得多谁就赢。看谁知道的花或者草多。
还有一个叫贴五毒,或者剪五毒,就是剪窗花,剪五毒,蛇、蜈蚣、蝎子、蟾蜍、壁虎什么的,剪五毒,拿剪子给五毒剪掉,所以叫剪五毒。还有用五根针扎在画上,这样叫刺五毒。
端午节我们主要讲了屈原,讲了一些风俗,其实咱们主要还是从核心精神说了一些屈原和《离骚》,这样我们才能更理解端午节为什么能流传到今天,他对人心的安定,对人心境界的提升,对社会稳定都有好处,所以人们才那么尊重屈原,一代一代地纪念他,就是“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像这些圣贤一样,把这种美好留给世界。端午节它与清明节有一个区别,清明节体现的,有一个先后,就是先感恩先祖,然后大家欢乐。那么端午节体现的,它更多的是一个毒、恶,就是在那么一个浊的世道里,一个恶的世道里,其实这种成长,就我们都知道肉体的增长,这些蛇、蝎,这些蚊虫是肉体的增长和数量的增多。而我们人内心境界的升华,心胸有多大,我们学一学屈原,我们不是内心长得更大吗?长得更快吗?在这样毒的世界里,不是像荷花一样吗?它越毒,那个人境界不是升华得越快吗?所以我们从这个端午节里面提取这样一个含义,实际上五月是一个毒月、恶月,五月五日是最毒的一个日子,但在这个恶、毒里面,人的高洁、纯正、坚贞、坚定、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时更显出它的珍贵。在人生大道上,人的精神境界升华上不要怕毒,那些表面物质的毒只能促使你的精神、你的美德增长的更快。
端午节是夏天的节,是一个成长的节,那么我们希望大家心灵更净化,道德更提升,生命境界生长最快的这么一个月,生长最快的这么一段时间,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端午节、端阳节。我们的阳气,我们的正气开始更快地增长。这个端午节也与夏至节联系起来,夏至大家知道,夏至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大家内心的这种阳刚正气,这种博大的胸怀,这种善意更快地增长,端午节作为一个起点,或者清明节我们已经播种了那些美好,那么我们让这些美好在这个时候,在夏天的时候成长的更快,增长的更快,当然就要驱邪、驱毒,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清除出去,这样我们的人生更美好,我们的社会也就更美好,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讲端午节的意义。
后记
以史为鉴,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都是为我们的今天能做的更好。讲到端午节,讲到屈原,讲到《离骚》的时候,我们不由得想起今天的现实。那些苟且偷安的党人,不就是邪恶的中共和它们用党文化毒药灌输了的中国民众吗?在举世皆浊、在世人皆醉中,独清独醒、忧国忧民、忧心如焚,不断用诗篇、用泪水、甚至用生命唤醒着民众的屈原,使我们不禁想到今天面对铺天盖地的谎言诽谤,在非法劳教、判刑、洗脑、令人发指的酷刑、甚至被活摘器官中,慈悲坚韧的讲着真相的法轮功学员,他们面对的不是坏人,而是邪恶魔鬼,他们经受的苦难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他们讲真相的智慧之大、方法之多,他们唤醒了的人数之众,都是空前绝后的。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民众了解了法轮功的善良与美好,中国大陆就有一亿六千万以上的民众退出了邪共的党团队,解除毒誓,抹去兽印,走向新生。楚国必然倾覆,中共天灭之中。记住“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九字真言,退出邪党,认清邪党,从语言、行为、精神上解除党文化的毒害,是每个真正中华儿女的郑重选择与神圣使命。
祝福所有善良的人们二零一四年芳香端午节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