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高层次的理可解《红楼梦》之谜

破解林黛玉爱哭的原因
李敬


【正见网2002年01月12日】

中国清朝的名著《红楼梦》写了五百多个人物,写尽了人间的欺诈、罪恶和堕落,也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既写了佛家的青灯古庙,道家的出世炼丹,也描述了儒家的仕途经济。而且每个人都交待得有始有终,善者得善报,恶者得恶报。《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以来,在中国以至全世界,研究的论文、专著之多,以字数而论的话,早已超过《红楼梦》原著的千百倍。但可惜的是,恐怕没几个人敢说他真正读懂了《红楼梦》!自己读了几十年,同样也没有读懂。为什么?因为《红楼梦》中的难解之谜太多了!因为常人的观念太固执了!

过去一直认为摸不着、看不到、没有经历过的,便不是真的,便是不存在的。

可是《红楼梦》里,作家写得最生动、最奇妙的那些点睛之笔,也是读懂《红楼梦》的关键,却恰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经历过、没看见过的事情。比如(第五回)贾宝玉在极短的一个睡梦中,到了另外的空间--“太虚幻境”。游览了那么多美丽的地方,警幻仙姑对他讲了许多事情,还让他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记载着的每个女性一生宿命的诗和画。警幻看宝玉还没有醒悟,又带他去另一个地方,听了《红楼梦》仙曲十二首的演唱……,当宝玉在梦中,被一个可怕的情景吓醒,大声喊:“可卿救我!”时,安排他来睡觉的可卿,看他躺下,正向外走,刚刚走到门口屋檐下,在这里,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个空间描写得那么真切、生动。作者一再提醒人们注意的是“太虚幻境”石碑坊两边的对联。在第一回,甄士隐走到这里看见过这副对联;第五回,贾宝玉走到这里也看见了这副对联,它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它告诉人们“真”和“假”是观念问题,如果假的当成真的,你就会把真的当成假的。《红楼梦》之谜难解,难就难在真假难辨,而人们往往是以假当真。

以“林黛玉为什么爱哭”这个问题来说,多少年来“红学家”们,对人物性格的分析的文章也好,我自己讲课时,讲到林黛玉也好,大致都把林黛玉爱哭的原因归结为下面几条:第一,因为黛玉很小就没有父母,远离家乡,寄人篱下;第二,她体弱多病,因而多愁善感;第三,她心胸狭隘,好嫉妒。

可是,修法轮大法以后,又要讲《红楼梦》时,重新细读了一遍,这时,我惊讶地发现,别的不说,单说林黛玉为什么爱哭这个问题,我以前就讲错了。第一,林黛玉确实从小就没了父母,确实千里迢迢从扬州来到京城,住在姥姥家。可是,书里根本没写她因为想念父母,思念家乡而哭啊!第二,她确实体弱多病,在中国人们都把“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当做了体质弱小的女孩子的代名词。可这并不是她爱哭的原因,在《红楼梦》里我找不到她因为生病而哭的例子。她曾哭得吐血,却没有因吐血、因怕死而哭。第三,《红楼梦》里确实用很多篇幅写了林黛玉看到自己与宝玉之间又来了个薛宝钗,而且这个宝姐姐比她有人缘,比她更受贾府上下的喜爱,她很担心。后来,贾府的人们欺骗了正在生病的宝玉,给他娶了宝钗。这说明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能说明她爱哭的原因是狭隘和嫉妒。因为黛玉的爱哭,是薛宝钗来之前就有的特点。黛玉虽然爱哭,但她绝对不是个软弱、自卑的人。相反,林妹妹一向是性情高傲,事事要强,处处拔尖儿。在荣国府,“林姑娘的嘴比刀子还厉害,”这是有名的。同时,林姑娘的笔杆子更是比谁都厉害。在大观园组织的诗社里,不管咏梅还是吟菊,林黛玉哪一次不是倍受赞赏?这样一个高傲的事事出人头地的林姑娘,哪里会有自卑,怎么能因为嫉妒别人而哭哭啼啼呢?

可见,过去讲的这些都不是林黛玉爱哭的真正原因。那么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不受别人观念的引导和任何文章的影响,专心地读一遍《红楼梦》,不难发现,林黛玉的哭,没有一次不是与贾宝玉有关系的。比如,她从扬州来到贾府,第一次独自落泪,是她到这里的那天晚上。大家都睡了,黛玉却坐在炕上擦眼抹泪,哭起来了。为什么哭呢?白天第一次和宝玉见面,宝玉对她一见如故,对祖母说:“我见过这个妹妹。”然后问她“妹妹你也有玉吗?”黛玉听母亲说过,她的这位表兄,出生时是嘴里衔着一块玉下来的。因此他才问这话。便回答:“我没有那个,想来那是件宝物,怎能人人有呢?”宝玉一听,便犯了痴狂之症,摘下玉来便往地上摔,骂到:“什么宝物,连人的高低都不识,我不要这东西。”吓得众人忙拾起玉,哄他带上。宝玉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好东西。”黛玉想着白天发生的这件事,哭起来了。

此后,他俩都住在祖母房里,亲密无间。常常或因宝玉偶尔不小心惹得黛玉哭泣,或因宝玉太周到,使黛玉感动的偷偷抹泪儿。以后他们住進了大观园,依然这样。只是变得更厉害了。比如,第二十六回,一天晚饭后,黛玉从她住的潇湘馆去怡红院看宝玉,正赶上宝玉的丫环们闹别扭,黛玉叩门,谁也不去开门。黛玉大声说:“是我呀!快开门”,偏偏又没听出是黛玉的声音,她们还是不来开门,并且没好气地说:“天晚了,明儿再来吧!”黛玉吃了闭门羹,心中自然难过,便流下泪来。这时,她听里边有谈笑声,竟然是宝玉和宝钗的声音。这下黛玉伤感起来,呜呜咽咽,哭得感天动地。书上写,连睡在树上的乌鸦都不忍听这么哀伤的哭泣,在黑暗中飞起来躲开了。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躺在炕上养伤,这天黛玉来看他,宝玉正睡得昏昏沉沉,听见有人抽抽咽咽地哭,睁眼一看,是黛玉,只见她两只眼肿得桃儿一般,满脸泪水。宝玉忍住疼痛说∶“你跑来做什么,这么热的天,走两趟又要中暑了。”又说:“我不疼,故意做出这样子,是骗他们的,你别当真。”黛玉知道是宝玉怕她难过,故意安慰她的,心里更难过。此时虽不是嚎啕大哭,但这种无声的悲泣,更觉得气噎得厉害。

依然不是宝玉无意中惹得她哭,就是宝玉的真情感动得她哭。她总是为宝玉而哭,为宝玉才哭的。她为什么一定要“哭”,一定得“哭”呢?

《红楼梦》第一回里的那个僧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在西方--神仙的世界里,山崖边石缝里长着一颗绛珠草。赤瑕宫里的一个神瑛童子天天对它用圣水浇灌。因为每天浇,每天浇,使这一棵绛珠草便一年又一年地活下来。神瑛童子依然是每天浇,每天浇。久而久之,这棵绛珠草又受了天地精华的滋养,便修炼成了,被称为绛珠仙子。她成了仙子之后,始终不忘神瑛童子的浇灌之恩,心里一直在苦苦地盘算着如何来报这个大恩。突然有一天,她听说神瑛要下世,要赶着太平盛世去人间历练历练的消息。她跑到警幻仙姑那里挂了号,也要到世间去,她说:“我要去还债”。问她“这可怎么还哪?”绛珠说:“他每天用圣水浇灌的恩惠,我也无圣水可还。现在他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就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了。”(见《红楼梦》第一回,第8页)

在《红楼梦》第一回开宗明义,就把两位主人公前世的关系向读者交代得清清楚楚的。原来他们是这种以德报恩的关系,而不是夫妻之缘。所以不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得有多深,相恋得有多苦,到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林妹妹只能把她的泪珠儿“秋流到冬尽,从春流到夏。”

大家一定会问,既然在第一回里就把事情交代得这么清楚,你和那么多的“红学家”们为什么还读不懂呢?其实,这里所说的“不懂”,说白了就是“不信”。我在修法轮大法之前,和很多人一样:不信人有前生有来世;不信前生的恩要报,前生的债要还;不信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另外的时间概念不同、或没有时间概念的空间;不信人在出生时,他一生的宿命就在另外空间里存在了。就因为不信,所以才没能揭开《红楼梦》中那些难解之谜的谜底。研究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只对复杂的表面现象,分析来,归纳去,却始终分辨不出真假。如果我们能改变一下自己,不再用僵化的观念去思维,那么,我们所能解的,何止是《红楼梦》之谜。恐怕每个人都被很多令人烦恼的谜困扰着,例如:人为什么生病?世人为什么善心越来越少?人类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互相撕杀?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都只有高层次的法,高层次的理,才可能解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