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5年09月12日】
无极未成亦有道,
天体大穹无限妙。
善念正行惟德留,
千秋万代夺光耀。
一.至高无上的道
中国人最爱讲道:茶道、禅道、剑道、武道、商道、天道、地道、人道、王道、佛道、道理、道心等等……很多人也津津乐道。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何为道?道到底是什么?
(一)何为道?
何为道?道到底是什么?推敲起来,似乎印证了老子的《道德经》中讲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名曰道”。有点儿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真的恍恍惚惚了,似懂非懂。
其实这种“吾不知其名”的物质,他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因从来没人讲出他叫什么名,所以老子勉勉强强地把他称其为道,或天道,也即我们所说的宇宙的规律。我们都知道,宇宙无限的浩瀚,万物无限的庞杂。在洪大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着无量无际的天体,生存着无量无际的生命。而这无量的天体,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轨道,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否则,各类天体随时相撞,就会一片混乱。无量的生命在不同的天体中,都有其自身的存在状态和形式,在各自的境界中生息繁衍,各司其职,各得其乐。正如人与动植物、微生物、伽玛射线等,各归其位,又在其中。
当我们打开一块机械手表,就会看到里面有很多齿轮,小齿轮嵌在大齿轮上,大齿轮又在更大的齿轮中,齿轮与齿轮之间都有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规律。就如咱们的宇宙和各类天体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类似,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又处于银河系中,银河系又在更大的天体范围……如此一层一层,无限扩大,构成茫茫宇宙。小的天体构成更大的天体,低一层受高一层的制约,高一层又受更高一层的制约……每一层天体既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又受比它高一层天体规律的制约,是有严格的层次之分的。那么,天体中生存着的各类生命当然也就是有严格层次之分的,高一层制约低一层。由此推知,宇宙有其根本的运行规律,而这个规律自上而下,贯穿于层层时空,制约着宇宙空间中的一切,那么,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他就是“道” 。
大家都知道,人除了物质身体,还有思想、精神的存在。那么,花草、钢铁、石头等是物质,它们有精神吗?当然有! 其实,这个宇宙也是这样,它有物质的一面,它也必定有精神的一面。物质的一面,就是我们肉眼所见的山川河湖,或是通过仪器能够探知或尚未探知的浩瀚苍宇中的星群,而精神的一面就是这个宇宙的特性,即宇宙的规律,也就是道。其实,我国古代的一些科学家也称其为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所以天道不以任何生命的意志为转移,他亘古不变,长存于宇宙中,至高无上。天道是宇宙的规律,万事万物都只能顺应,决不可违逆。不论是无限微观,还是无限宏观的天体,道都一以贯穿,万事万物,都脱离不了他,都由他均衡,受他制约。他一定无私无我,对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决不偏于谁个,始终均衡着宇宙万物,是判断宇宙万物善恶、正邪、是非的唯一标准。顺应天道,则繁荣昌盛;违逆天道,则自取灭亡,即通常所言: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人有新陈代谢,宇宙在吐故纳新。但是,你知道吗?宇宙、天体就象人体的肺一样会呼吸,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宇宙正在“呼吸”。这也契合了道家讲的“人体是一个小宇宙”的道理。从一定程度上说,人体就是宇宙的缩影。因此,人的共性与宇宙是一样的,都是道的产物,人与宇宙具备一样的精神,也就是共同的特性,称之为共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天道滋生与整合而成,人体、生命、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诞生了全息理论、地球村、宇宙村……
天道当然非人之肉眼凡胎所能识见和听闻,而是非常玄妙,只能靠悟方能有所得。因此,《道德经》的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强调的是“非常”道和“非常”名,就是要去悟道!只有悟道才能得道、明道,真正做到!
与道处于同等地位的是佛家的“法”。法,最初是被尊为佛祖的释迦牟尼所传,他几乎与老子是生活于同时代的。道和法都是至高无上的天道,是如出一辙的,都是宇宙的特性和规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而已。基于不同的表述,在世间的表现就是佛家和道家,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佛家以善为本,道家则以真为首,但善中包含真,真中又有善,相互圆融,共同维系着整个宇宙的运行。还有一个就是晚于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圣人,就是被西方人成为救世主的耶稣基督,他讲爱,爱天下所有人。这里的爱,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情爱,而是博爱、大爱,对一切众生万物都慈悲,因此也属于佛家范围。所以老子强调“故常无,欲以观气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道的特点
天道如此玄妙,那么,它蕴涵着什么特点呢?它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从儒、释、道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宇宙大道的特性,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大致有如下三点:
一是真。 道家修真,说真话,做真事,修真养性,返本归真。道家的修炼之所以重视真,就是为了同化道的真的特性。所以老子要求人复归天真的本性、不要虚假与奸诈,“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儒家讲真诚,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佛家同样也讲真,比如五戒中就讲“不妄语”,就是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
二是善。佛家修善,讲与人为善,同情弱者,帮助穷人,修善可以修出慈悲心,看众生都苦,就会普度众生;道家也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就是说不论对好的或坏的人,都能够做到善与待人。儒家也讲善,孔子要求做人的标准是仁、义、礼、智、信,在这五常中,仁是摆在第一位的。
三是忍。忍同韧,是坚韧,柔韧,承受力大的意思。忍是在受到委屈,受到屈辱时想得开,挺得住,不计不报,不怨不恨。让是宽容忍让,心胸开阔,如佛家所讲“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道家讲:“守柔曰强”;“天下之至柔,弛骋天下之至坚”,都强调忍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无坚不摧。
除了这三点外,在老子讲的道中,道还有一个显著特性就是无私。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讲的是先他后我,无私无我;而在佛家所讲的法中,强调“无我”,而“无我”,就是不执著于自我,也是无私的表现。
(三)人如何才为遵循道?
由于道孕育了万物,万物都遵循道而运行。地球,在宇宙中虽然如一粒尘埃般微乎其微,但也占据着一个空间层次,人呢,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当然也必须遵循天道,否则,同样招致的是毁灭。那么,作为人,怎样做才是遵循天道呢?
首先,善待世间万物,包括善待自己,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与他人,即使想与他敌对的人,也会因他的慈善之心而得到感召和教化。在他的心中,能包容世间万物。或许在别人看来的腐朽之物,在他手中,可能都会化为有用之材。他决不以自己的强势,夺取不属于自己的任何一物。在任何时候,都能善解一切症结,无论是冤也好,怨也好,仇也好,恨也罢,只要在他面前,都能神奇般化解。
其次,智慧大开,能洞悉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无论人事多么复杂,或看似多么杂乱,他都能一眼窥破,找到解决的办法,且能知晓此前的状况和其后的发展势态,就如一个站在高处的觉者,低处的一切在他眼里是一览无余,秋毫不差。他能从一粒沙、一棵草、一片树叶等等中看出端倪,也能从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看出人之所思所想。
再次,世间万物对他无所束缚、悠然自在。他能知足常乐,从不为何物“得之则喜,失之则悲”。世间的名利情意对他毫无羁绊,在他的胸中,有着更高远的境界,更美丽的世界。人世间仅仅是暂时的旅店,自己只是个匆匆过客。在他的眼中,尘世的一切就如粪土般,无任何留恋和美好之处。
此外,他从不彰显自己,也从不看低他人。他就如深藏于地下的水,默默的滋润万物,从不因自己的过人之处而有所显耀,也从不因自己的智慧而看低他人,即使一个乞丐,他也尊重,只因他知晓一切的前因后果。
在历史上,有许多得道之人,如南朝的梁武帝,贵为天子,曾四度舍身同泰寺;姜子牙虽为宰相,世间万物也对他无所束缚,能一眼识破天机;李靖在封侯之际,却悄然离去,入山修道;顺治皇帝,抛却皇位,出家入寺……
当然,还有更多的得道之人,却从不走入凡尘,常年在深山古寺或山洞,虽知晓天下一切,却从不透露一字。
还有一些得道高人,生活于世间,也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是肩负重大使命,给后人留下特殊的预言文化,让后人从中领悟天道,如刘伯温的《烧饼歌》,邵雍的《梅花诗》,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
二.最易得之的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如果说道飘飘渺渺大象无形,不可捉摸,那么天道在人世间道最直接体现的就是德。这里我们就要问了:德是什么?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有人说我最缺的是钱而不是德。现代社会讲德的人好像过的并不好,德能满足我的需要吗?德能让我过的舒适吗?
是的,德就是你的福分,德就是你得到多少的体现,就是你的钱财,就是你的健康,就是你人生幸福成度的筹码,也是你成就事业的关键,更是你百年之后归宿去向的决定性因素。德多的人,也更容易领悟天道,天道也就垂青于他,他也就有更大的能力,更大的智慧。同时,德多的人,福分也就大,而德少呢,福分就有限。因此,德是天道在世间均衡万物的根据。人的言行合乎德的标准,即顺应了天道,就有福报;否则,就是背离天道,就将予以惩罚,降低福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人各方面能力都不如自己,干啥啥不行,不怎么付出就有那么好的运气发生,职位提升很快,家庭也幸福,小孩也很有出息。而自己苦苦奋斗和挣扎,始终远远落后于别人。这时,我们常会埋怨,发出感叹:命运不公,苍天无眼啊!其实呀,说穿了你就是没别人带的德多,才造成人生的失意和坎坷。
人世混混,红尘滚滚,迷住了我们的双眼,更蒙蔽了我们的心智。红尘在无限、真实的宇宙空间来讲,只不过是最狭隘的一口井而已。我们常常舍本逐末,做了一只“聪明的青蛙”,只注重现得利益和眼前既有。如果这只“青蛙”带上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就会发现宇宙空间的复杂和生命的繁荣,就会知道红尘是在三界之内很低的一个层次。而三界之外有更大更大的宇宙,同时存在。层次不同,标准不同。层次越高的生命,标准越高,能力也越大;层次越低,标准也相应降低,能力也就越小。低层次的生命受高一层生命的掌控和制约。正如咱们掌握着家里养的猫猫狗狗的生存状态,而我们人又被更高层的生命掌控和制约。
人类空间既然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空间层次,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当然也就有为人的标准和应该遵循的规范。这个标准就是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信”,老子所说的重德、守德与积德。因而,德是在道以下的做人的标准。老子的“大道废,仁义兴”也暗合此意,仁义即是做人标准的核心。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乃礼仪之邦。
小时候,我们常听到老人劝吵架的人要“行善积德”之类的警醒之言,现在很少听到此类忠言了。因为我们容易把德理解为一种精神品质。其实,德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只是这种物质非常非常的微观而已!那么,根据辩证法的原则和老子所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自然界存在一个相生相克的理。那就是说,既然德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那么生命中一定有一种与之对立的物质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这种物质是什么呢?我们这里将这种物质称为业。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业,不是佛教中所说的业,因为它还分为善业和恶业等,我们所说的业就是与这里所说的德相对立的一种物质。而德与业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所有符合与顺应道的行为,就产生德;而所有违反与背离道的行为,就产生业。而同化道这个特性的人,那就是得道者。就这样简单的理,所以说,大道是至简至易。
详细地说,顺应道的特性的,称为有德之士,就是好人,叫顺天应道,顺天应道者生,就产生富贵、智慧、健康、幸福等一系列美好的生命状态;背离道的特性的,称其为缺德损德,就是坏人,叫离经背道。离经背道者,就产生贫贱、愚昧、疾病、坎坷、灭亡等一系列颓废的生命状态。
这里我们就会思考,我这一辈子也没做多大的坏事,我做人的道德也还可以,我一天到晚勤勤恳恳,为什么荣华富贵离我就那么遥远?其实降生于尘世的每个人,天生就带着德而来,只是德的多少不同而已。德多的人,如想追求世俗的东西,无需有多大能耐,也无需艰辛的付出,就很容易得到诸如财富、功名、情色或健康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命好;而德少的人,要得到世俗的功名利禄、美色、健康等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或许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通常所说的命薄。但也有人呢,并不想追求世俗的财富与舒适,一心只想求道,盼望得道,让生命的境界与层次升华。那么,这一类人呢,如果德多,就很容易领悟天道,即根基好;德少就需更多的付出,艰辛的修行,才会领悟更多的理,甚至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悟到较浅的层次,即根基浅。因此,在历史上的道家修炼中,就是师父找徒弟,就是要看徒弟带的德是否多,德多就容易修炼,就容易悟道,最终成正果的几率就大。
人的德是极其珍贵的,有德之人才能有所得,无论世俗的还是超越世俗的,都是以德交换。既然每个人天生就带着德而来,那么首先就需要守住德,才会有所得,就要做到不损己害人。如果损伤他人,必定失德。失去了德,相应的就会失去自己的所得,失德越多,自己所得失去的也就越多,或者招致灾祸连连;如果自己的德都损失了,那就会一无所有,甚至命丧黄泉。即如圣人所言:人无德,天灾人祸。因此,德的多少就决定了自己的人生命运,福分多少的。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常感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其实就是她先天带的德少。而后天呢,虽然她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常常在嫉妒、怨恨、逞强,不断的在损德,所以林妹妹人生终究失落,吐血而亡。这是有才却少德。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学问越多,离道就越远。为何呢?因为学问和技能都是属于世俗的东西,懂得越多,观念就越多,就容易蔽塞心智,德行就会浅薄,福分也少,离道自然就越远了。
佛家说,“诸行无常”,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包括德和业)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如果咱们这只“青蛙”真正聪明,即使先天德少,那从现在开始就会去明道而惜德、守德、积德,改变人生命运。一个德大的人,必定是大善之人。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既柔且刚,遇高则高,遇低则低,遇大则大,遇小则小,伸缩自如,进退自如。海纳百川,没有什么比它更大;坚不可摧,没有什么比它更强;滋养万物,默默无声,没有什么比它更善……一个真正的大德之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击垮他,也没有什么可使他畏惧。如印度被尊为圣雄的甘地,面对英国的强权,他毫无畏惧和退缩,用他强大的善念和善行,最终让强权屈服。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即是说:“道”、“德”是创造生命和教养生命的最根本的物质,即有了“道”和“德”,才能有生命,再加上“物”和“势”就会有所成就。只因大德之人遵循天道,便有更高的生命眷顾和护佑,即天道佑善,天道护德,巨德大得。
三.决定人生沉浮的德商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在飞快的运作,发出了无限的脑电波。脑电波是一种物质,而咱们的思维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同时相存的。也就是说,有思考就会有脑电波,而有脑电波的存在必然就是一种思维的运动,由此可见,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现代科学的发现早就给出了这个哲学命题的答案。因此,德也是一种物质,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只是比我们通常所认识到的物质更微观,更细腻,非人的肉眼所能看到和识别。德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德商。所以德商是一种精神的表现,也是一种物质的表现。它与人们所熟知的智商、情商、财商、逆商等属于同一个层面,只是比它们更隐蔽、更重要、更关键,对人而言,是决定性因素而已。
中国人常讲德高望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等等,其实就是德商的一种表现。而德商真正背后的因素还很多,内涵也非常的深厚。我们知道,任何东西表现在外,就是一些表象,通过表象,可探知其本质因素,也就是引发这些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比如:感冒,表象上是流涕、发热、头痛与疲乏,可是本质的原因其实是流感病毒在作怪。德商表现在外,用最简单的人类社会的语言浓缩后则是:真诚、善良、忍让、无私等这些意识形态的特点,其实呢,就是德这种细微的物质在起着根本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德就是德商的最根本最根本的物质元素,德的多少就决定了德商的高低。德多的人,德商必然高,也就更能成大事;德少的人,德商也低,很难干出一番大事。反之,德商高的人,德也就多;德商低呢,德就少。因此,历史上的所有大德之人,都是高德商或者说大德商之人,他们都建立了非凡的业绩。如:尧舜有宏德,所以得天下;李世民有圣德,所以成千古一帝;诸葛亮有大德,能智慧无敌,纵横捭阖;范蠡富而有德,能功成身退,三散三聚钱财,富甲天下,成为商圣;孔子有明德,乃成千古圣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顺应道的人,德多,德商就高,就有大智慧、大格局和大境界;背离道的人,就损德,业就多,德商就低,相反就目光狭隘,走入人生的死胡同。
中国作为道的国度,历来就崇尚尊道重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太多的大德商之人,还留下了许多关于道的文化,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仓颉造字、老子得道、八仙过海、济公济世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与证实德商打开了一扇天窗。
当代人所说的德商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道格•莱尼克和弗雷德•基尔于 2005 年出版的《德商: 提高业绩,加强领导》一书中,他们将德商定义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等。但是基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两位先生对德商的意蕴并没有進行深入地探索与阐述,他们仅仅是限于从表现与表象上来定义德商,以及德商的高低和提高业绩的关系。从现代商业的竟争与功利角度讲,两位先生的论述无疑是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没有从根本上讲清德商的内涵。
其实,德商远比这些更洪大、更玄妙、更真实,至少从表现上汇集了所有人性中的优点,如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信,还有历朝历代所有被人称道,及被视为成功者所必备的正直、忠诚、贞节、理性、勤奋、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无私无我、做事先考虑别人,能忍受痛苦等等美德懿行。错开时空的框框与限制,更進一步看,德商决不仅仅是这些内敛的能力与外在的表现,还有深层次探索生命与宇宙真理内涵,可上溯到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