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君贱士贵:妙言精对!

陆真


【正见网2016年01月01日】

一、君贱士贵:妙言精对!

战国时,齐国有个名士叫颜斶(读触),很有才能,但不愿做官。齐宣王听说后,就派人去请颜斶。

齐宣王见到颜斶,用十分傲慢的口气说道:“颜斶,你过来!”颜斶见齐王这般无礼,也毫不示弱,他站在那里不动,大声叫道:“大王,你过来!”

齐宣王气得脸都青了,左右大臣都指责颜斶说:“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却是个无官无职的文士,大王的地位至尊至贵,可你却对大王如此无礼,你的胆子也太大了!”

颜斶回答说:“我上前去,不免有巴结国君、畏惧权势的嫌疑,大王过来,说明大王尊重贤士,与其让人们说我巴结权势,不如让人们说国君尊重贤士。”

齐宣王拍案喝问道:“你还敢狡辩!我问你,到底是国君尊贵呢,还是文士尊贵?”颜斶一点也不害怕,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文士尊贵,国君不尊贵。”齐王说:“好,我要听听你怎么解释。”

颜斶说:“就拿齐国为例吧,过去秦攻齐,秦军经过鲁国名士柳下惠的坟墓时,秦王下令说:‘有谁要是在离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之内毁坏一草一木,立即处死!’攻入齐国后,秦王又下令:‘谁要是杀了齐王,就封他为万户侯,并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国君,还不如一个死了的文士。所以我说,文士比国君高贵。”

齐宣王听了,半天没话可说。这时,有一个大臣,斥责颜斶说:“你是下贱人中最下贱的,怎么敢说比国君还要尊贵呢?”颜斶毫不退让地说:“我听说大禹的时候,天下有一万多国,到现在可以称王的,只剩20余国,那么多国家,都灭亡了,原因就是他们那些国家不尊重士人。象那些灭亡的国君,想当我这样的下贱人,都当不成呢。老子说得好,尊贵以贫贱为本,高大以低下为基础,所以诸侯王才自称‘孤’、‘寡人’,这些称呼,本来都是指低贱的人,而诸侯王用以自称,难道不是表明礼贤下士、尊重士人吗?你说是国君高贵,还是士人高贵?”

那个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

齐宣王说道:“唉!有才能的人,是不可得罪的!刚才是我自讨没趣了。听了您的话,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您收我为弟子,我要好好向您请教。您来做官吧,我保证您出入有车乘,顿顿饭有肉吃。而且您的妻子儿女,也都享受荣华富贵!”

颜斶却冷冷地说道:“谢谢您的好意,我不想要什么荣华富贵,也不想得到功名利禄。我有我的志向,我吃不起肉,可以把吃饭时间拖迟一些,饿了吃什么,都象吃肉一样;我没有车子坐,步行时只要安稳舒适,就如同坐车子一样;我不做官,只要我不做坏事,清白正直,这比做官还要高尚得多,幸福得多。制定命令是您的事,直言尽忠是我颜斶的事,我的事已办完了,请您让我回去吧!”

说完,颜斶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颜率为周国保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于是秦王便想得到象征王权的九个青铜大鼎,这九个大鼎保存在周王的宫室里。秦王派人去要,周王不给,于是秦发兵进攻周王,企图以武力威胁周王交出大鼎。面对秦的进攻,周王忧心忡忡,大臣颜率,劝周王说:“大王不必担忧,请派我去齐国求援吧!也许会有转机。”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秦国发兵索要九鼎,这也太不讲理了。但周势力弱小,难以与秦对抗,大臣们反复计议,认为与其把九鼎交给秦国,还不如送给齐国。齐国能够保护遭受危难的国家,是可以得到九鼎的。您如果出兵救援,周就把九鼎送给齐国。”

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即答应出兵五万,救援周国。秦国听说齐国出兵救援,怕把事情闹大,于是就退兵了。

秦国一退兵,齐王立即派人向周王索要九鼎。周王根本不想给,又让颜率想办法,颜率说:“大王不必忧虑,我去劝说齐王放弃这个要求。”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周王依靠您的仗义相助,才保住了性命,所以愿意把九鼎献给您,但不知贵国准备从哪条路,搬运九鼎?”齐王说:“我准备向魏国借路。”

颜率说:“我看不行吧!九鼎是极其珍贵的宝物,魏国也早已想得到它,只是没有机会罢了。现在您从魏国运鼎,这对魏国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魏王能让您把九鼎运出去吗?”

齐王说:“那我向楚国借路运鼎。”

颜率说:“也不行。楚王的野心更大,您从楚国运鼎,就等于把宝鼎送给了楚国,肯定有进无出。”

齐王问:“那么,我该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来呢?”

颜率说:“我一直替大王担忧啊!那九个大鼎,哪像盛酱醋的瓶罐罐,随便提在手里拿到齐国呢?从前周武王灭商,缴获了这九个大鼎,为了搬运它们,每个鼎用了九万人牵拉,九个鼎共用九九八十一万人。如此庞大的搬运队伍,需要各种运输器械和生活物资,而保证这些器械物资供应的人员,竟和运鼎人员一样多。如今大王即使有这么多人力、物力,可是通过哪条路才能把鼎安全地运到齐国呢?所以我一直为您担忧啊!”

齐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每次来都说要把九鼎送给我,可现在还不是同不送一样嘛。”

颜率说:“我可不敢欺骗大王。请您赶快组织人力物力,决定好运鼎路线,周国随时都等候着您的命令!”

齐王知道一时无法运鼎,只好说:“那运鼎的事,以后再讲吧。”。

三、姐弟二人,义高千古

韩傀(读归)在韩国做国相,严遂也很受韩君的器重,但他们两人,却很不和睦,经常互相诋毁攻击。有一次,严遂在朝廷上公开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大怒,也当着群臣的面,大骂严遂。严遂气得拔出剑刺杀韩傀,幸亏大臣们劝阻,才平息了二人的纠纷。

事后,严遂怕韩傀报复,就偷偷地逃离了韩国。他周游各国,四处寻找可以替自己报仇的人。

不久,严遂来到了齐国,他听齐国人说,轵县有个叫聂政的年轻人,勇敢无比,又武艺高强,因躲避仇人,而隐居在屠夫中间。于是严遂便暗中寻访,终于找到了聂政。严遂给聂政许多礼物,并送给聂政母亲百镒黄金。聂政不解严遂的用意,坚决谢绝严遂的厚礼,他说:“我和老母亲流落他乡,虽然生活清苦,但我以杀狗为生,还是可以奉养老母维持生活的。我怎么能无缘无故地接受你的厚礼呢?”

严遂把聂政拉到一旁说:“我送给您这些礼物,不过是想让老人用来买些食物而已。我听说您是个极重义气的人,所以很想与您交往。我有个仇人,我一直想报仇,希望您能帮助我。”

聂政说:“我之所以忍没、屈居市井之中,是因为我要养活老母。老母亲在世,我是不能用生命去帮助别人的。”说完,转身离开了。

过了很长时间,聂政的母亲,不幸病死了。聂政说:“唉!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整天挥刀杀狗,而严遂却是个卿相大臣,他不远千里,屈尊来结交我,可我对他却没什么帮助。他曾给我母亲百镒黄金,虽然我没接受,但这足以说明他是深深理解我的。他曾请我帮助他报仇,我因老母还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已经死了,我没有理由不为知己的人效力了。”

于是,聂政去找严遂,在濮阳见到严遂。他说:“以前我不答应您,是因为老母还活着,现在老母已去世,我可以为您报仇了。您的仇人是谁呀?”

严遂说:“我的仇人就是韩国的国相韩傀。”接着就把经过情形告诉了他,并为他准备了助手。聂政说:“韩国离这里不远,我一个人去行刺足够了,人太多会走露风声,那样会更危险。”于是他辞别严遂,一个人前往韩国去了。

正巧韩国在东孟举行诸侯间的会盟活动,韩君和韩相都在场。聂政瞧准机会,突然闯进会场,冲上台阶,拔剑刺杀韩傀,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韩傀惊恐万分,连忙逃到韩君身边,紧紧抱住韩君。聂政直冲过去,挥剑刺死了韩傀,也刺伤了韩君。聂政大声叫喊着,一连杀死了几十人。接着,他用剑刺毁自己的面容,剜出眼珠,剖腹挑出自己的肠子,大笑着,死去了。韩国人把聂政的尸体,陈放在街市上,悬赏千金,招募能辨认尸体的人,可过了很久,仍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聂政的姐姐听说了这件事,感叹地说:“我弟弟真是个英雄啊!我不能为了保全自己,而埋没了弟弟的名声。”于是,她来到韩国,抱着聂政的尸体哭着说:“英勇啊!这是何等的气概啊!我知道你怕我受牵连,才这样做的呀!但我不能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显扬弟弟的英名啊!”说到这儿,她环顾四周围观的人,又大声说道:“这人是我的弟弟,就是轵县的聂政啊!”说完,她趴在聂政身上自杀而死。

四、“千里马很受感动,高声嘶鸣…”

汗明去拜见楚国的春申君,一直等了三个月,才得到接见。二人谈论了很久,春申君非常赏识汗明。汗明还要对春申君说什么,春申君说道:“我们谈了很多,我已经了解先生了,请先生休息去吧。”

汗明很不高兴,他说:“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但又怕问得太浅陋了。我不知道您与尧相比,谁更圣明?”

春申君连忙说:“您这样说就不对了,我怎么能比得上尧呢?”

汗明说:“那么您认为我与舜相比怎么样?”

春申君说:“您就是舜啊!”

汗明说:“您说的不对。依我看,您的圣明确实比不上尧,而我的才能也比不上舜。不过,舜帮助尧做事,尧三年后才了解他。现在您倾刻之间就了解了我,那就是说您比尧更圣明,而我比舜更贤能了。”

春申君听了十分高兴,他忙说:“你说得对,太对了。”于是就让手下人,把汗明登记在宾客名册上,约定每五天接见他一次。

有一次,汗明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的故事吗?有个人曾驱使千里马,驾着盐车,翻越太行山,山路崎岖陡峭,千里马伸着蹄,弓着腿,拚命地蹬地拉车,皮肤磨烂了,全身汗水如雨,可车子还是没走多远。这时伯乐路过这里,他看见千里马的样子,十分心疼,立即从车上跳下来,抚摸着马头大哭,他还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很受感动,它低下头,长长地喷了口气,然后昂起头,高声嘶鸣,声震长空,那声音就象优美的音乐。它为什么要这样叫呢?这是因为它看到伯乐是那样地了解自己啊!它是在感谢伯乐的知遇之恩。如今我来拜见您,我这个人才疏学浅,没什么大本事,一直过着穷困的生活,沉没在污浊庸俗的环境里,难道您不愿为我洗除污秽,让我也能为您高声嘶鸣吗?”

春申君说:“我明白了,我会尽力去做的。”

(以上均据《晏子春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