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山夜话:肚脐的秘密

吴国斌


【正见网2016年07月31日】

解剖学的认识

肚脐,从解剖学来看,它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在前腹壁形成的一个环状凹陷瘢痕。脐部皮肤深部没有皮下脂肪层,表皮角质层较薄,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脐中央部呈瘢痕化。脐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脐部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脐部凹陷、隐蔽,故容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由于脐部皮肤与腹膜的关系紧密,如果粗暴地挖脐眼容易引起腹部疼痛,也易感染。脐部受凉,容易连带使得腹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腹痛、腹泻、痛经等疾病。

脐部是前腹壁上的薄弱点,它的屏障功能最弱,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性快,易于药物穿透瀰散和吸收,中医的脐疗法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治疗的。

中医对肚脐的看法

以上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待肚脐,这是物质层面的认识。然而中医对肚脐的认识却更高一层,主要是从能量的角度来了解肚脐对全身的作用。肚脐,在中医称为“神阙”,又名气合穴、命蒂穴。

【神阙】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气合】气,气态也,合,会合也。气合意指任脉气血在此汇合。本穴对人体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行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命蒂】李时珍曰:“胎在母腹,脐连于胞,胎息随母。胎出母腹,脐带既剪,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干自落,如瓜脱蒂。故脐者,人之命蒂也。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故谓之脐。”

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指出:“脐者,肾间之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达泥丸,下至涌泉。”

总之,脐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总汇。故可用脐来调和阴阳、温脾补肾、培补元气,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肚脐是全身最大能量、信息储存库

人体有大大小小的无数穴位,就如无数个能量聚集点,每个穴位所储存的能量差异很大。人体中,神阙、百会、大椎、长强、命门、中脘、气海、关元都是人体较大的能量聚集点。神阙穴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人由出生前在母体的先天生命转向出生后后天生命的转换点,它同时含有先天、后天的信息,所以它所承载的生命及能量信息最多、最为强大。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可以说完全是依赖神阙系统。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所以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整体宏观调控的作用。临床上,有中医师以脐部为中心,利用中华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于腹部实施针刺治疗,许多疾病得到了神奇的治疗效果。

中医独特的脐疗法

传统上中医认为脐部禁针,这应该是考虑到了脐部消毒不净及古代针具较粗,针刺容易发生腹膜感染的意外,所以在脐疗上,主要是以在肚脐上的温热疗法为主。透过脐部的温热疗法,可以有效提高人体阳气能量,对于全身所有虚损性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例如:古方华佗急救方:用葱白一斤,微捣炒热,轮流熨脐,治寒中三阴的口噤失音,四肢挛急,逆冷无脉,唇青囊缩之晕厥。《针灸正宗》记载:神阙主治中风、虚脱、尸厥、不省人事、角弓反张等,灸脐能“开窍复苏,回阳固脱”。

可见脐部自古即是一个重要的急救要穴。

古人对于脐部的灸疗方法非常讲究,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药材垫敷在脐上,并放上灸粒温灸,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隔姜灸】有解表发散,温中袪寒,通经活络的功效。可治虚寒性腹疼、泄泻、寒湿痹痛、面瘫、外感等证。
【隔蒜灸】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杀虫消痈的功效。可治瘰疬(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痈疽疮毒未溃烂时、腹中症瘕积块等证。
【隔盐灸】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疼吐泻、四肢厥冷、虚脱、中风脱证等。
【隔附子灸】有温肾壮阳,消坚破结的功效。可治各种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证,如阳萎、早泄、遗精、尿床、妇女宫寒不孕、性慾低下、滑胎、月经稀少等症。

脐疗医案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神阙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又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等证。灸三壮。禁针。一法:纳炒干净盐,填满脐上,加厚姜一片盖定,上加艾炷,灸百壮。或以川椒代盐亦妙。”

一次内人产后第六天突然小便不通,下腹闷胀,经导尿三天后,尿管拔除,仍小便不通。思及《医宗金鉴‧刺灸心法》提到:“产后小便不通,灸神阙穴。”乃用艾条在肚脐上回旋温灸十分钟后,内人随即至厕所大小便。如此共温灸二次,小便不通症状霍然若失,病即痊愈。

 注:此温灸神阙穴的方式,对治疗阳气虚的小便不通有良效,对于膀胱发炎感染所致的小便不通则不适合。读者宜特別注意不可误用!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