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2年08月22日】
印度,这个南亚的大国,对我来说曾经带着点神秘色彩。儿时观看的电影《流浪者》、《大蓬车》让我对它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 那里的男男女女都能歌善舞。那一身漂亮的沙丽不知道是怎么穿上去的,至于历史书中学到的印度辉煌的古代文明,卓越的科学成就,还有丰富的物产,近代的殖民统治,似乎十分遥远。没有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居然把我带到了印度!
印度太热了?
可能是基于少年时代的印象吧,我不知道为什么认定了印度的大城市都是终年炎热,而出发前一个朋友也提醒我要多带几条手帕擦汗。于是,我精选了丝薄的夏天的衣裙,和好友阿荣向这个东方古国飞去。在飞机上,我看到同机回印度的当地人都穿着毛衣,厚外套,甚至棉袄! 我暗叫不妙,悔已晚矣! 这时才打开印度旅行手册,原来,印度只有几个城市是酷热的,而其它许多地区在一年中都有凉爽的时段。而我的目的地当天的最低温只有摄氏19度! 因为我的粗心,导致我和阿荣每天早晚常常冻得瑟瑟发抖。有一天晚上,我们又冷又饿,疲惫地走进一家中餐馆,印度侍者热情地送上菜单,我们毫不犹豫地叫了两杯中国茶。手捧冒着热气的香片,环顾餐厅四周,墙上挂着中国大折扇,录音机里放送着中国轻音乐,从纸套里轻轻抽出美丽的筷子,我们真有几分感动。好温暖呀!
硅谷班加罗
虽然以前没到过印度,可是却经常听说新德里、马德拉斯、孟买这些城市的名字。然而,这一次我却来到了南部的班加罗市。它是印度的科技中心,技术人才集中,不少著名外国电脑公司也在这里开设工厂或分部,因此它被比作印度的“硅谷”。 班加罗的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气候怡人,市郊有多处文化遗迹,市中心有两个大公园,其中之一的葛邦公园里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最著名的商业街是M.G.路,以圣雄甘地命名,街道两旁有著名的商店,售卖手工艺品,服装和各类英语书籍,印度第一大英文报《印度时报》的地方版《班加罗时报》出版社也座落在这条街上。虽然整个城市并不发达,但是从城市布局和管理来看,班加罗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再来一个“查芭蒂”
几天的旅行下来,我和阿荣结识了好几位印度朋友。齐卡是一个富裕家庭的主妇,罗里斯是我们的出租车司机,还有留我们住宿的老夫妇。他们都非常热情好客,为我们导游,介绍印度的风俗习惯,还天天做出可口的地道印度菜招待我们。在班加罗,大多家庭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不知是不是受了英国的影响。每天,他们煮出特制的印度奶茶,再为我们送上各式饼干。印度家庭方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家用餐时,完全由女主人来服侍丈夫和客人,一盘盘,端上端下。印度妇女很能干,许多人都自己做奶酪、黄油、饼干和甜点。 印度人吃饭不用刀叉,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无论是饭、饼,还是菜或甜点一律用右手抓起,送入口中。为了真切地体验印度文化,有一天,我和阿荣也大胆地放下刀叉,试着用右手吃饭。很快地,我就掌握了要领,用右手从一张大饼上撕下一小块,蘸上点土豆蕃茄汤,还挺香的。老夫妇在旁边看着非常高兴,他们说我很有点印度人的模样了。老妈妈做的印度饼非常好吃,有点象中国的发面饼,印地语叫“查芭蒂”。她看我吃得起劲,特点去厨房为我多做几个。我跟到厨房看她做饼。只见她利索地和面,捏成一个小圆团,再擀几下,便放入小平锅中加热。在小平锅旁边还有一个简易的小炉子,燃着蓝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却没有锅。我看着它正在纳闷呢,只见平锅中的饼快熟了,有点胀起来,这时,老妈妈用手把它拎起来,一下子扔到旁边那个炉子的火中去了。我看得目瞪口呆,还没见过这么做饼的呢。说也
怪,那张饼被火一烘膨胀起来,好象悬在火焰上一样,很奇妙。很快地,老妈妈把它取出,放入盘中,嗬,香喷喷的,前后不过三分钟。我当然抵不住刚出炉的 “查芭蒂”的诱惑。
点头不算摇头算
在印度,最让我们感到有意思的文化差异不是手抓饭,也不是多样的衣裙,而是特有的摇头现象。原来,印度文化中没有点头这个表达同意的动作。他们用摇头表示否定,方法和我们相同,就是把头向左右两侧摆动。但是他们表示同意也用摇头法,不过角度不同,好象挂钟的钟摆一样,有一个弧线。这可有点令人迷惑了。刚开始,我们真不习惯,因为问别人问题时不懂得他们到底在说“好”还是“不好”。看着印度朋友笑着对我们摇头,我就笑着点头。在一旁的阿荣因为不会英语经常着急地问我: “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吗? 行不行?”我无奈地说:“他们总是摇头,我也不知道!”
语言大国
印度是世界上著名的拥有多种不同语言的国家。据统计,印度境内使用的不同语言(发音和文字都不相同)多达几十甚至上百种。印度全国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而下属各个邦还有各自的官方语言。 比如: 班加罗的官方语言是卡纳达。在学校,学生一般都要学习印地语和英语,而在家里人们更常使用自己的母语,也就是家乡方言。以我的印度朋友齐卡为例,她和丈夫的母语不同,两人用英语或印地语交流,她和娘家人说母语,和其他说不同方言的朋友说英语,如果朋友英语不好,就说印地语。而他们也会基本的卡纳达语。看到他们高超的语言转换能力,我真是自愧不如!
我穿上了沙丽!
在我临走的前一天,几个印度女朋友凑在一起商量着什么,然后她们告诉我,要让我试穿她们的传统服装: 沙丽。这可真是一份惊喜。印度女子十分重视这个传统的服饰,有些已婚女子专门去参加制作沙丽的俱乐部。 在两个朋友的帮助下,我和阿荣摇身变成了印度女子。通过这次试穿,才解开了我心中的沙丽之迷: 原来沙丽的小上衣在胸前开扣,穿好后被斜披过来的披肩巧妙地盖住;而沙丽下边的裙子里面还要穿薄衬裤,裙子要一层层地用别针别住,折出好看的花边。最后,热情的朋友们为我戴上印度金饰,我对着镜头开心地一笑,留下这张 “沙丽”倩影。
这次旅行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印度: 传统的服饰,朴实的话语和诚挚的微笑。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 这是一片等待希望的土地。聪慧善良的人民保持着祖先的文化和习俗,他们每天清晨都向神祈祷,带着神的祝福离开神庙。他们生活得满足。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淳朴。带着新朋友的友谊,我离开了班加罗。印度,不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