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陶弘景

刘新宇 整理


【正见网2002年11月12日】

陶弘景,字通明,道号真白先生,是吴地荆州牧陶浚的七世孙,丹阳人。他的母亲刚怀上他,就梦见一条青龙在她的怀中,同时有两个神仙从天而降,手里拿着香炉。他母亲睡醒后对旁边的人说怀的一定是个男孩,但不会是凡人,恐怕还是等于没有后代。孩子生下以后,果然和平常人不同,自小就特别聪明,长大后博学多闻,因为读了《神仙传》而萌生了乘龙驾云的志向。先生十七岁时,和江斅、褚炫、刘俊,并称为南朝宋国的“升明四友”。

陶弘景一开始在齐地做官,给几位王侯当过侍读。二十多岁时,开始服食仙药,后来在兴世观的观主孙先生门下学习道经,研究道学的奥秘,达到了洞察人间一切大小事物的程度。后来陶弘景上表请求辞去官职,皇帝很惋惜,给了他很多的赏赐准许了他的请求。陶弘景辞官返乡,临上路时,三公大臣们在征虏亭为他送行,宴会很丰盛,都说南朝宋、齐以来,从没见君主给臣下这样的赏赐礼遇。

陶弘景進入茅山修道,又得到了杨主、许迈的真经。于是他登上山峰与人世隔绝,自称“华阳稳居”,写信著书也用“华阳隐居”为代。到南朝宋明帝时,朝里的人们共同商量打算迎他到蒋山,陶弘景再三辞谢才算作罢。从此他更加深居简出,收敛了自己一切外在的神采,专门修炼心性。他修道的一份诚心始终寄托给天上的神灵,上天的神人果然也很赞赏他的坚定志向,真可谓人神相互通达感应了。陶弘景身高七尺八寸,性格谦逊豁达,心如明镜般清净,任何事情一眼都能看透。他羡慕敬佩张良的为人,认为张良放达飘逸,看破凡俗,颇有云中神仙的气度。他对道术的精通全靠心领神会,不是靠常人的学识所能达到的。对于地理、历法、算学等门类的学问也不只停留在论述上,而是联系实际使之能够应用。他撰写的有关道学研究和修道秘诀的著作共有二百多卷。

到了永元(南朝齐东昏侯年号)三年时,更加潜心修炼。后来梁武帝谋取皇位后,和大臣们商讨定国号的事,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陶弘景就按照各种卦书推算,建议国号定为“梁”,说这个国号上应天运,一定能使国家昌盛。他又为梁武帝卜算出登基的日子,也十分吉利灵验。梁武帝即位后,派使臣進山,向陶弘景宣读了感谢他辅佐的圣旨。梁武帝早就和陶弘景有交往,从即位以后,更是有事必然报知,一同商议国家大事。他早就得到了炼制仙丹的秘方,认为仙丹一定可以炼成,但苦于一时找不到炼丹的金、石等药料,梁武帝就供给他需要的药料。梁武帝有一次写了一封亲笔信请他入朝作官,陶弘景就画了两条牛,一条散放在水间自由自在,另一条戴着黄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用棍子赶着走。梁武帝看后笑道:“这个人真是什么都能干的好人才,但他硬要学乌龟缩头缩脑,谁也没法子让他出山做官。”

陶弘景曾作过一首诗说:“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信昭阳殿,化作单于宫。”这是他在告诚当时的官宦大夫们都爱空谈,不注重富国强兵,后来河南王侯景叛变,攻破建康把梁武帝围困在台城最后饿死,这场“侯景之乱”,就验证了那首诗中的预言。陶弘景在梁武帝(中)大同二年(丙辰年)三月十二日癸丑去世,当时八十一岁,死时脸上颜色像活着一样,四肢柔软没有僵硬能屈能伸,室内的香气好几天不散。三月十四日,在雷平山给他建了衣冠冢。

陶弘景弟子中得道的有王远之、陆逸冲、桓清远等人,都继承了陶先生的高尚的道德节操。唐代天宝元年,唐玄宗追赐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和太子太保,梁郡陵王肖纶为他的墓碑撰写了墓志铭。

(资料来源: 《太平广记》)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