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炼钢

谭梦溪


【正见网2003年02月14日】

编者的话:现在的人都认为现代科学很发达,是古人难以想象的。但从宋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药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的发现和成就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介绍《梦溪笔谈》,我们与读者分享中国古代科学的成就。


关于灌钢的技术,南北朝南齐、梁时期的医学家兼炼丹家陶弘景(约452-536年)曾有过记述:“钢铁是杂炼生遛作刀镰者,生指生铁,遛指熟铁,这就是灌钢。北齐的道士纂母怀文也是较早的灌钢的实践者之一。据说他“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南北朝发明的这一灌钢技术,在宋朝已成为主要的炼钢方法之一。这在《梦溪笔谈》中有详尽的描述,沈括将它比做洗面筋,非常形象。

现在世上的钢铁,是将熟铁条屈曲地盘绕着,把生铁块嵌在盘绕着的熟铁条之间,用泥把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再加锻打,将它们锻炼在一起,称为“团钢”,也叫“灌钢”。这其实是假钢,靠的是生铁的硬度,再炼二三次,生铁就炼熟了,就成了软铁了。天下人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钢。我曾到过磁州的锻坊,在那儿观察炼铁过程,才知道什么是真钢。铁中的钢,就象面中的筋,软面不断淘洗,面筋才显现出来。炼钢是一样的道理,用精铁,锻炼百多次,每锻炼一次后,称重都会轻一些,直到锻炼到重量不再减了,就是纯钢了,再怎么炼重量也不会减了。钢是铁中精纯的部份,颜色干净明朗,打磨光后,显青黑色,和一般的铁很不同。也有的铁炼光了也不见钢,这取决于铁的产地了。


〖原文〗《梦溪笔谈》(卷三 辨证一):“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