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70亿人 富国余粮难饱穷人肚

【正见新闻网2011年10月26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近日宣布,2011年10月31日,地球将迎来她的第70亿位人类居民。

这一天是西方传统的万圣夜,选择这个日子,并非精确预计第70亿位公民的生日,而是借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再次向人们警醒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过剩。

早在1789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就在其代表作《人口论》中提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呈代数基数增长,粮食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同步,从长远来看,人口数量与供养能力之间必然出现巨大裂痕,导致饥荒以及争夺资源的战争。

人口过剩,真实的威胁

想象一下:时间流逝的每一分钟,地球上平均250个新生儿呱呱坠地。

1800年,地球人口为10亿,大约125年后,这一数字增长到20亿。而地球人口从60亿跨越到70亿,其间间隔仅12年。

对于一个常常被贫困人口、自然灾害和粮食饮水短缺所困扰的群体来说,这些冰冷的数字显得更加残酷。日益增长的人口负担,是否最终会导致大灾难的降临和不可扭转的环境破坏——比如气候变暖,野生动植物大规模灭绝?

伦敦大学学院生物系教授斯蒂夫·琼斯研究认为,相较于其他的动物群体,人类的繁衍规模比正常情况扩大了一万倍,“如果没有农业,人类到现在的人口数量或许刚超过五十万”。

一些生态学家提出,农业的发展使人类陷入两难境地——农业是人类繁衍和繁荣的助推器,也是地球上大部分生态问题的根源。

“农业意味着砍伐森林,意味着肥料中的氮渗进土壤,农业用水占据了人类总用水量的85%。我们实际上在蚕食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科学美国人》专栏作家杰弗瑞·萨科斯说。

印度作家拉尼亚尼·莫汉蒂则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商业化的世界倾向于将人口视为“红利”,以至人口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到2025年,印度人口有望达到14亿,超越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如今,媒体和商家大部分情况下将人口视为印度最大的资产,”莫汉蒂写道,“但他们忽视了,我们不仅仅是手机和信用卡的消费者,同样也是食物和水的消费者。”

富国“余粮”难饱穷人肚

“第70亿位公民将降生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个世界有足够多的食物,却仍有无数人忍饥挨饿。这个世界很多人生活奢侈,却仍有无数人陷入赤贫。”9月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到全球人口达70亿时说。

并非不够,而是不公——潘基文的评论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口过剩并不仅仅取决于人的数量和资源极限的比例,也取决于资源如何被使用,以及分配的方式。

数据显示,2005年,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群占据了全球个人消费总量的76.6%,最穷困的五分之一人口仅占消费总量的1.5%。这一矛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最为显著,这里有8亿人口,靠着平均每公顷土地一吨的粮食产量来维持生计。

“我们种出的食物足够喂饱世界,几十年来都是如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人无法获得这些食物。”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学家凯瑟琳·巴德格雷言之凿凿。巴德格雷领导着一个有机农业研究小组,希望用“不伤害大自然的方式”来喂饱人类。

消费模式也是一个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2006年曾发布报告称, “如果地球上所有人维持目前欧洲人的消费模式,我们所耗费的资源将超过地球供养能力的三倍。”报告说。

由于各国贫富不均的现状,富国的“余粮”很难转化为穷困人口的“有效供给”。开放的、流通的全球市场并未能改善现状,贸易的开放性使得一些国家放弃了粮食自主转而依赖进口,从而增添了粮食安全的风险。这在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引发的危机得到证明。

“在不断高涨的谷物价格面前,主要粮食出口国都关闭了大门,国际机构也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加剧了分配的不公平”,《科学美国人》专栏作家杰弗瑞·萨科斯说。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