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宠儿米开朗基罗

【正见新闻网2011年11月02日】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大厅天顶的中央部份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壁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成为举世闻名的传世巨作。

1512年11月1日,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在意大利罗马梵蒂冈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建筑的天顶上绘制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天顶壁画《创世纪》。

梵蒂冈博物馆是艺术的殿堂,这里最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来说,西斯廷的规模远不能与近在咫尺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难与欧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论,但是,西斯廷的名气却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的。米开朗基罗在这里不仅创造了他的奇迹,而且也创造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大厅天顶的中央部份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宗教题材的壁画。这组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中心画面分别以《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等9个场面组成。整幅作品511平方米,大画面的四周画有先知和其它有关故事,共绘画了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比真人大两倍的巨人形象,他们极富立体感和重量感。整幅画通过神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歌颂神的创造力、精神美和人体美。

穹顶壁画的灵感来源

在《创世纪》诞生之前,历来教堂穹顶画多为宇宙、日月星辰的图案,如此庞大复杂的穹顶画,可称得上空前绝后。关于这件壁画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作为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全身心地投入教皇朱理二世陵墓的雕刻,创造史无前例的雕刻艺术之宫,这使教皇的总建筑师勃拉曼特深感不安,如此下去必将夺去他在教廷的地位。出于妒忌,他极力阻挠米开朗基罗继续陵墓雕刻,唆使教皇强令米开朗基罗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

1509年元旦的清晨,米开朗基罗独自攀登上罗马郊外的一座山的峰巅,放眼世界,心情无比激动,他心想:“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一个气魄多么雄伟的艺术家呀!”他顿时回想起《创世纪》中的话: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深渊而黑暗。上帝说“要有光”;上帝又说“让一座坚实的圆穹从水中升起与水分开”。上帝称这圆穹为天空;上帝还说:“照着我的形象造人。”因此世上才有了人。米开朗基罗突然明白了,这正是自己要征服教堂圆顶天花板的主题画,他要以上帝创造的荣光去压倒它。他便决心要在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画出创造人类的上帝,同时也画出繁衍的人类,画出具有令人屏息凝神的美的人体,画出人类的弱点和不可摧毁的意志等等,他的才思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独自一人完成浩大绘画工程

米开朗基罗在绘制这副巨作时,他把自己封闭在教堂之内,拒绝外界的探视和其他助手的协作,从脚手架设计到内容安排、从构图草创到色彩实施全部由他独自一人亲自动手掌握完成。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钜性甚难想像。

“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腰缩向腹部底地位,臀部变成称星,压平我全身的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弓。”这是米开朗基罗对他近五年工作状态的描述。

这期间,米开朗基罗天天仰卧在18米高的台架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整个作品完成时,3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劳累得像个老人了。由于长期仰视,在工程完工之后的几个月内,他的头和眼长久不能低下,连看一封信也必须拿起仰视。米开朗基罗正是用这种生命的代价完成了天顶画,而他留给后人的是不朽的宏伟而严谨、富丽而庄严。人们恐怕很难想像出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画家在极度艰苦的绘制劳动与开阔丰富的创作灵思中所经过的历程。仰望教堂天顶,没有人不发出奇迹的赞叹。

《创世纪》的提示和永远的想像

从米开朗基罗作画顺序看,他从教堂大厅的入口处画起,先是《大洪水》和诺亚,然后是有关创造人类的一组,最后是创造天地万物。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必须按与此相反的顺序观赏这些壁画──从祭坛回到入口处。但是,如今一致的看法是应该依从画家作画的顺序。于是我们读到一篇倒叙的故事:堕落的人类,经过解脱和净化灵魂,返回到其创造者面前。

《创世纪》的场面布局宏大,色调强烈,显示出来米开朗基罗对体感、量感、质感三种效果的追求。在这幅巨型壁画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


在《创世纪》这幅巨型壁画中的9个场面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

据《圣经》记载,耶和华神在创造了万物之后,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人类。神用地上的泥土,照着自己的形象、按着神的样子造了人。但是和创造其它的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神把自己的气息吹在人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神给世界上第一位人,取名叫亚当。神说:“亚当一个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来帮助他。”于是神使亚当沉睡,神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就用这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就是夏娃。

“创造亚当”的构思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得到超凡启示的灵感,他以亚当的躯体为中心,亚当似乎刚从沉睡中醒来,舒懒地斜靠着,身体里仿佛还缺少力量。但亚当年轻健壮的体魄被画家表现得充满着理想极致的美,蕴育着生机。亚当伸手去接触那赐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为他注入活力。这神指与人指的触碰是整个画面的焦点,也无疑是整个《创世纪》的象征。

而耐人寻味的是,米开朗基罗并没有让这两只手碰在一起迸发出神创的奇迹。那相差一点点的距离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期待的瞬间,给人留下了永远的想像的空间。

《创世纪》给人以新的提示,创造生命的力量存在于无限的空间,亚当与人类的创造者,在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一切!当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

人们评价米开朗基罗用健康和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创世纪》,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不朽的艺术品,还有他那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年——1564年),他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巨匠之一,他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89岁,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他以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身后都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五个多世纪来,人们怀着仰慕般的心情欣赏他的不朽杰作,并被他的盖世才华、坚强毅力和雄伟气魄所震撼。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寨小山城。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从小父亲把他送到一个石匠家寄养,因此他常开玩笑说自己的雕刻天才来自于石匠。13岁,米开朗基罗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开始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雕刻。

米开朗基罗的超群才华备受统治者的重视和赞赏,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在艺术创作上打下了坚实基础,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一切条件。与此同时,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心灵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无与伦比的雕塑


年仅25岁的米开朗基罗完成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气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498年,年仅23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年,26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创作历时三年。大卫是古代以色列联合王国第二任国王,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米开朗基罗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5.5米。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米开朗基罗26岁受委托雕塑“大卫雕像”,30岁时完成,雕像由一整块纯白大理石雕成,米开朗基罗精研肌肤、血管纹路及关节,被推崇为古典艺术品的典范。

米开朗基罗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上得到充分体现的象征。它赞美人体,讴歌正义和力量。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亦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楷模。

此外,在米开朗基罗的大量雕刻作品中,《摩西》和《昼》、《夜》、《晨》、《暮》以及《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也被认为是旷世之作。

作为建筑师,米开朗基罗曾担任世界最大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和加秘多利广场行政建筑群建筑设计。米开朗基罗的建筑完全是自学而来,虽然连他自己都不认为他是一位建筑师,但他所完成的建筑作品,仍然使其可以跻身于文艺复兴伟大建筑师之列。

米开朗基罗很善于运用各种元素,将一个室内空间雕刻成如他的雕像或绘画般富有张力。他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三者上之风格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是来自于他对人体的认识和了解,就如同他曾说:“建筑结构的元素必须要遵循人体之结构法则,如果此人不是人体构造的大师,他绝对不会了解建筑之原则”。

创造完美 必须具备心灵纯洁

在漫长的一生中,米开朗基罗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作如同他的造型艺术作品一样雄浑、深沉、粗犷、朴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诗中,米开朗琪罗曾这样描写自己的个性和作为艺术家的人生:

“燃烧着的硫磺般的心,没有向导的灵魂,无法约束炽热的意愿,激情迸发出恼人的傲慢。如果我为艺术而生,从童年起就成为美的牺牲者,应该谴责那使我生而为之效劳的女神。”

想努力创造完美的东西,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赋予宗教精神。———米开朗基罗

罗马圣彼得教堂外观)

罗马圣彼得教堂内部可容纳5万人

撼人心魄的绘画

米开朗基罗如此年轻就享有盛名,常遭人妒忌,还曾被人打坏了鼻子,使他终身对自己的容貌自卑。不过,他的名字也传到了教皇耳中。1508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

西斯廷礼拜堂是教皇私人的礼拜堂,它的墙壁留着15世纪意大利绘画名家的手笔,交给米开朗基罗作画的地方,是高高在上的天花板。它的位置,它的形状,它的面积,都表明这是一个极为艰钜的任务。米开朗基罗本来不愿从命,他更热衷于自己喜爱的雕塑,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决不“亵渎”艺术。历经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传世巨作穹顶画《创世纪》。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是他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24年后,米开朗基罗又应教皇克莱门七世之约,在西斯廷教堂祭坛正面墙上绘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又称:末日审判)。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顽强地工作了将近6年,在220平方米的画面上绘出约四百个人物。

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在这幅画中,基督的动作不在于重申救赎的理论,更在于强调惩罚的信条。基督高扬的右手一如既往地示意把不在生命册上的亡众挥入火湖,被挥入火湖的还有死亡和阴间。基督的左手却不是托起获救的生灵,而是指向自己躯体上被钉十字架时受枪刺的创伤。米开朗基罗还把一位教皇画到将被判罪去接受地狱煎熬的一群人中,并借《最后的审判》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对人间丑恶的鞭挞。米开朗基罗在《创世记》一画中和《最后的审判》一画中以上帝手指的动作指证了一个人类过程的寓言。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