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2年02月02日】
鄱阳湖湿地已经变成了季节性湖泊,近年来多次处于几乎完全干涸状态,烟波浩荡、孤帆远影的景象不再。图为2011年湖底变成茫茫草原的情景。
中国大陆湿地面积原本拥有6600多万公顷,类型齐全、数量丰富。但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和人为破坏,湿地的面积正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专家对此忧心忡忡:如何阻挡这空前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灾难?
湿地的存在与否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地球之肾”。吐故纳新是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必然殃及人类。于是,自1997年2月2日起,每年的这一天有了“世界湿地日”,今年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旅游”。
在全球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湿地是最容易受人类经济开发侵犯的类型。湿地的持续消失和湿地生态系统的衰退,带来了诸多难以逆转的生态灾难。
大陆湿地的分布及遭受的空前大破坏
据维基百科介绍,中国原本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雄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尽管1992年中国就加入了湿地公约,也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但效果甚微,湿地面积仍在急剧减少。
城市区域的扩展,将很多城市湿地变成了居住区。地名中留下一串与水相关的名称,例如北京的“北洼路”、“苇子坑”、“海淀区”等等。
1960-80年代,广州市海滨大量存在的红树林,到1990年代即使包括人工红树林也只剩下3800公顷,减幅达82%。
2003年“追寻通江湖泊”活动的调查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面积呈急剧萎缩趋势,原有的100多个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导致江湖生态系统遭到重创,防洪蓄洪能力明显降低。
就是最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湿地区也已经变成了季节性湖泊,近年来多次处于几乎完全干涸状态,烟波浩荡、孤帆远影的景象不再,湖底则变成了茫茫草原,对湿地的生态、物种的破坏是难以恢复的、更是灾难性的。
全国范围内的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湿地水资源的过度取水、调水和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湿地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淤积造成湿地防洪蓄水功能丧失,以及大型水坝的拦截等是造成中国大陆湿地急剧退化的原因。
湿地大省山东——30%的湿地遭到盲目开垦和改造
据大陆新闻网报导,山东共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5大类、23种湿地类型,几乎囊括了湿地分类中5大类28种的全部类型。山东境内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达178.5万公顷,占境内国土总面积的11.4%,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0。
以黄河三角洲位代表的湿地是我国及至世界暖温带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此地区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经考察认定,区内有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鸟类271种。
然而,随着山东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湿地面临着围垦改造、污染加剧、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破坏和威胁。超过30%左右的湿地已经遭到盲目开垦和改造,淤泥和退化严重;大量废水、污水和有毒有害物质,加上化肥、除草剂等广泛使用排入湿地导致湿地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对湿地重用养轻,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湿地水资源相对不足;过度从湿地取水导致湿地干涸、风化和水蚀加剧,局部出现沙化或盐渍化;海岸侵蚀不断扩展。
青海可可西里
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里保护着一大片重要的“高原湿地”,这是中国的水塔甚至是亚洲的水塔。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淘金潮、盗猎潮一度控制着这片土地。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仍旧难以阻挡开矿者的入侵。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旦周说:“保护区的保护能力仍旧偏弱,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时候巡护不周,就会遭遇非法开矿、打捞卤虫、盗猎、非法旅游者的侵袭。”
河北白洋淀
美丽的河北白洋淀,传说中的嫦娥仙女下凡,丢落了一块玉镜,玉镜在人间摔碎,就变成了现在北方的鱼米之乡——白洋淀。
然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里年年都遭遇干淀的威胁。原因,除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导致水量补给永远跟不上渗漏之外,更重要的是,入淀河流上游修建了134座大中小型水库。水库建成后,一旦上游干旱,白洋淀也往往缺水,为保证上游供水,上游水库很少愿意放水给白洋淀。
与此同时,白洋淀也成为周围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倾倒的场所,美丽的白洋淀已经成为了臭气熏天的污水潭。
辽宁湿地生态系统饱受重创
辽宁省湿地资源丰富,尤其滨海湿地,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滨海湿地与内陆湿地有很大的区别,由于每天都有潮涨潮落,一些区域时而被淹没时而暴露出来,在含氧量上的变化也非常大,湿地的区域非常广,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而近五年来,这些物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从满潮的时候到潮水退下去低潮的水线间分成三段——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而目前,高潮带几乎都被人开发完了,有的是填海,这就意味着栖息地的彻底消失;有的是围海,让原本的天然湿地变成了人工湿地,将湿地围成一块块来做人工养殖;而在一些河口、海湾,建设了工业园、住宅、港口等。可以说,辽宁的高潮带区域的野生生物栖息地几乎消失,被人类侵占了。
这几年还有一个最爆发性的破坏趋势就是海参养殖。海参的养殖排放污染是其他养殖排放污染的数十倍至数百倍,是目前辽宁滨海湿地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直接导致了当地大量物种的衰退。
专家忧心:如何制止湿地被空前开发的生态灾难?
目前,唯一成功的、被政府反覆宣传的样板,就是杭州西溪湿地的恢复。具有雄厚文化内涵、中华文明摇篮的西溪湿地,自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历史上最大时拥有600平方公里面积的湿地被蚕食后仅存20多平方公里、已经成为一潭污水的情形下,自2003年开始,历经三期工程、共投入100多个亿,到2010年才基本完成了生态恢复工程。然而,这一耗资巨大的湿地恢复的样板工程,又如何对众多陷入生态灾难的湿地推广应用?
尽管近年来,中国大陆也出台了一些对湿地的保护措施和条例。如《湿地保护条例(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生态补偿条例》、将湿地保护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国生态建设和保护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十二五”实施规划》的编制,并制定了《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然而有关专家却认为,这些成果仍旧不足以阻挡“湿地”所面临的生态灾难。
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指出,目前大陆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有些地方的情况甚至比保护之前更糟。据调查,这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湿地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对于湿地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系统性等等若干问题了解甚少,甚至连最基本的基于本底调查的数据库都奇缺。
沈尤忧心忡忡地表示,由于科研基础支撑不足,导致大多数保护措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很小的区域而毫无全域性和系统性,甚至可以说,我国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