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2年06月08日】
地球的变化(三) - Zeta极移
前言
在文章《太阳系的变化(二)-百年历史》中,我们了解到了地球、太阳系其它行星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化,这一切并不是太阳造成的,而且太阳本身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异常。那么,这会是ZetaTalk(齐塔人之声)提及的X行星造成的吗?Zeta的极移会发生吗?本篇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对Zeta提到的几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目录
1、Zeta的X行星
2、Zeta的极移
3、Zeta的极移引发的灾难
4、Zeta的X行星引起的变化-讨论
5、小结
6、对Nancy Lieder的质疑
正文
1、Zeta的X行星
(1) 关于Zeta的X行星路径图请见:http://poleshift.ning.com/profiles/blogs/planet-x-path (planet-x-path )
(2) 关于反驳ZetaTalk的文章请见:http://www.2012hoax.org/planet-x (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
Zetas(齐塔人)是一类远古外星人,ZetaTalk(齐塔人之声)是关于Zetas资讯的官方媒介。
“我们齐塔人,比人类进化得更多,知识更渊博” (GLP Live, 2010/01/16)
“我们在第四密度,在这里帮助属于第三密度的地球进行转变。” (GLP Live, 2010/03/20)
“所有的第三密度的文化都着等同于钱的某种东西,但我们的文化已进入了第四密度“为他人服务”的境界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这些东西。” (GLP Live, 2009/12/19)
ZetaTalk称,X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的4倍,质量是地球的23倍,重力约是地球的1.5倍[01]。
经计算可知,X行星的体积约是地球的64倍,密度大约只有地球的1/3 [02]。
“孪生太阳(the Sun's binary twin),即一个未被点亮的太阳,大约是太阳到冥王星之间距离的18.74倍。它在X行星出现,并沿抛物线穿过太阳系的方向上。”(GLP Live, 2010/01/30)
“若干世纪以前,X行星在它的两个焦点(太阳和孪生太阳)间的中点处(mid-point)开始飞驰,离我们大概是18.74个太阳到冥王星(Pluto)的距离。直至2003年初以很高的速度冲进太阳系。因排斥力的作用,它才又慢慢围绕太阳运行了。”(GLP Live, 2010/02/13)
“行星x在2003年进入了内太阳系。” (Newsletter 166, 2010/01/03)
“X行星的直径是地球或者金星的4倍大,目前大致在金星距离地球那么远的位置上。”(GLP Live 2010/03/13)
“X行星每3657年过境一次。” (GLP Live 2010/03/13)
2、Zeta的极移
ZetaTalk(齐塔人之声)认为X行星(Planet X)会引起地球极移,并给出了X行星在2001年6月时的天文坐标(astronomical coordinate) [03],声称2003年3月就变得肉眼可见[04]。极移的最初时间是2003年,后来改为2010年。现今许多人认为Zeta的极移实际上是指2012年。
“NASA对于极移的时间是没有线索的。他们不断地尽力估算X行星的轨道以及速度,但每次都完全弄错了。唯一能做出正确预测的人是我们(齐塔人)自己。”(GLP Live 20100130)
“在1995年,南希.耐得就收到了来自齐塔(Zeta)网状星系的讯息,是关于一个物体会穿过我们的太阳系,引起极移,并且导致人类的毁灭。最初的毁灭日期是在2003年。2003年到来又逝去后,齐塔人的讯息又得到了重新解释,揭示说2010年,而非2003年将标志着我们称为地球的生命的终结。” (Newsletter 166, 2010/01/03)
“直到最后几周显露出来才能知晓日期的,没有确定的极移日期。” (GLP Live 20100313)
ZetaTalk认为X行星是高磁性(highly magnetic)的,与引力相比,磁力是个更大的影响因素[02]。ZetaTalk认为X行星通过其磁场对地球磁场的影响而引起地极极移[05]。
“最后几周的近距离接触中,地球被一个强大的磁场抓住,自转减慢并停止下来,地球被X行星牵拉得更加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是3000万英里。” (GLP Live 2010/05/29)
“两者(X行星和地球)磁场的相互冲突和融合对于地球而言意味着现在地球不仅仅有着一条转矩和一个抖动,X行星会对附近形成欺压,并最终取代太阳的影响力。它会取代太阳磁场的主导地位,再加上增加270度的滚动,就会将自己的北极直接指向地球,并导致极移开始。” (Newsletter 169, 2010/01/24)
“极移过后,地球的磁极点和地理极点与过去相比只会有很小的不同,因为未来地球将会有比今天更强的地轴倾斜度。” (GLP Live 20100522)
“X行星的居民不会经历由于过境地球造成的任何的动荡。X行星是欺压性的磁体,而地球是其路边的一个废弃物而已。” (GLP Live 20100130)
3、Zeta的极移引发的灾难
“在极移后的两年之类,海洋将会上涨到大约比今天的海平面高675英尺(约200米)。” (GLP Live 20100313)
“我提供了一份(当前世界地图的)675英尺等高线图以及一份显现于极移后的新地图作为直观的指导。” (Newsletter, 2010/03/06)
“极移的时刻会见证全球所有的地方参与了9级的地震,以及与今日人类所经历的飓风相同力度的飓风暴。所有的海岸都要经历海潮泼溅冲刷。” (GLP Live 2010/03/06)
“由于地震范围是全球性的,地震是里氏15级。地震震级不仅仅按照摇动的力度来衡量的,而且是按照所影响的地区来衡量的。然而,用实际的术语来说,震级对于特定的地区等于9级。” (GLP Live 20100313)
“在极移期间,X行星离地球仅1400万英里,其尾部就会拍打地球,落下冰雹般物体和红尘。” (GLP Live 20100102)
“极移后,地球将会经历火山灰阴霾,我们说过这将持续25年并逐年减弱。” (GLP Live 20100327)
4、Zeta的X行星引起的变化-讨论
在开始探讨之前,先了解一些数据(以下均是大约数字):
X行星与地球比较:直径4倍,体积64倍,质量23倍 [01]
海王星与地球比较:直径4倍,体积58倍,质量17倍 [06]
土星与地球的比较:直径9倍,体积764倍,质量95倍 [07]
木星与地球的比较:直径11倍,体积1321倍,质量317倍 [08]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直径109倍,体积130万倍,质量33万倍 [09]
经计算可知:
土星与X行星比较:直径2倍,体积12倍,质量4倍
木星与X行星比较:直径4倍,体积21倍,质量14倍
太阳与X行星比较:直径27倍,体积2万倍,质量1.4万倍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X行星大小与海王星差不多,直径和质量都比土星、木星小,与太阳比更小。
下面就Zeta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注:关于X行星存在与否,本文不作讨论,仅就ZetaTalk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从侧面分析一下ZetaTalk言论的可能性。]
(1) 太阳的迷惑 (Solar Confusion)
“早在2002年的上一次太阳大爆发之时,他们(NASA)就宣布这一次的太阳周期会更加猛烈。随后由于X行星开始把自己的南极指向太阳,使太阳黑子的活动趋于平静,因为它的南极是磁子的吸入口(磁子从本质上将就是磁性的),太阳进入了沉睡期。一个接近260天的记录里没有太阳黑子活动。”(Newsletter 189, 2010/06/13)
“过去两年里,太阳黑子的大部分已经不见了。它们的消失无踪是将近10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甚至使按季节观察太阳的观察者大为震惊。”(Newsletter 192, 2010/07/04)
“我们说过,太阳黑子就是磁风暴,X行星的S极是磁子的吸入口,因此当X行星的S极正对太阳时,它将对太阳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本太阳周期内黑子稀少的原因。” (GLP Live 2010/04/24)
在《太阳的变化》和《变化的趋势》两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2007年,本来预计会达到11年太阳活动周期的谷底,但这个周期末期延长了15个月以上。2008-2009年,创造了太空时代的记录:低黑子数、弱太阳风、低太阳辐射,超过2年没有明显的太阳耀斑。使得对第24太阳周期(Cycle 24)的预测也被迫延后,太阳活动峰(Solar maximum)预计2013年到来。”这就是Zeta所提及的沉睡期。那么X行星有多大能耐能使太阳活动平静呢?我们先看一下对比。太阳黑子往往以群组的方式出现,已观测到的最大的太阳黑子直径可达地球直径的20倍[10]。X行星直径是地球的4倍,为最大黑子的五分之一。太阳的体积是X行星的2万倍,质量是X行星的1.4万倍。你觉得有多大可能X行星会使黑子或黑子群的活动趋于平静呢?又有多大可能对太阳产生显著影响呢?
“NASA一直把太阳当做由X行星引起的地球变化的主要借口。该借口已经被策划了几十年,甚至在目前的太阳活动周期开始之前的200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宣布这次太阳活动周期将是人类记忆中最剧烈的一次。起初,预计太阳最大爆发会在2011年到来,但又合宜地移至了2012年,以配合记录洪水的书籍和兜售末日日期的2012电影。然而,太阳拒绝合作。太阳黑子是几乎不存在的,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也微乎其微。然而,美国宇航局按照计划编造出了恐慌的故事,声明如果太阳不守规矩,美国的基础设施可能发生事故。但是太阳继续沉睡。美国宇航局沮丧不已,现在被迫承认太阳睡着了。”(Newsletter 195, 2010/07/25)
在2000年,不止是NASA,包括其它研究机构,如果是根据1750-2000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11年)规律来做预测,都会得出第24太阳活动周期可能在2011年达到高峰的结论。但是本来2007年就该达到第23太阳活动周期的谷底,但这个周期末期延长了15个月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所以预测高峰也需要相应延长,合情合理。另外,NASA预测的活动高峰是在2013年5月左右(见《太阳的变化》),而不是2012年。你觉得NASA是为了配合2012才推移预测的吗?Zeta将X行星引起极移的时间由2003年“合宜”地移到2010年又如何解释呢?Zeta说是当时是为了测试政府而说的善意的谎言,你信吗?你觉得“比人类进化得多,知识更渊博”的外星智慧,有必要通过谎言来测试政府吗?Zeta的极移是否是另一个善意的谎言呢?
(2) 北磁极迁移 (N Pole Migrating)
“由于遭受了X行星北极的压力,地球的磁气圈(magnetosphere)在弯曲,将北磁极推向西伯利亚。”(Newsletter 169, 2010/01/24)
“磁场的合并在2009年发生过,地球的南极不时地丢失,同时,地球北极的磁极却在移动!”(Newsletter 169, 2010/01/24)
在《地球的变化(二)-地球磁场》中我们了解到“从1831年初次发现北磁极(NMP)位置到2001年的最新测定,在整个20世纪里,北磁极朝西伯利亚方向移动了1100公里。从1970年左右开始,北磁极移动速度加快,现在超过了40公里/年,以目前的速度和方向,约在50年内就会移动到西伯利亚。”1904-2001年的北磁极就一直就是朝向西伯利亚移动的。而齐塔人之声称X行星在2003年才开始进入太阳系。你认为是X行星将北磁极推向西伯利亚的吗?
Zeta关于X行星引起的变化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作探讨了,列举一些请自行分析。
(3) 地球抖动 (Earth Wobble)
“地球的抖动从2004年X行星靠近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持续变得越来越猛烈了。地球每天自传时其北极被推离,并把自己的北极朝向了太阳和邻近的X行星。” (Newsletter 173, 2010/02/21)
“太阳是主导性磁场,其北极点指向地球。X行星是另一个主导性磁场,将把其北极指向地球。可怜的地球每天摆动着自己的北极和南极点,将之展现在太阳和X行星面前,试图取悦两位‘主人’。” (Newsletter 183, 2010/05/02)
(4) 磁气圈变化 (Magnetosphere Changing)
“X行星正在扭曲地球的磁气圈,不时地使地球南极逃遁,或者用一阵磁子猛烈轰击地球。”(Newsletter 173, 2010/02/21)
“磁气圈显示了地球南极磁场丢失情况;或者来自X行星北极磁场方向的磁粒子(磁子)冲击的迹象;还有磁子流往错误的方向移动造成的扭曲。” (Newsletter 181, 2010/04/18)
(5) 月球轨道 (Moon Orbit)
“过去已经注意到了这点,2005年的时候,月球的轨道明显倾斜了。”(Newsletter 186, 2010/05/23)
“自从X行星来到内太阳系中,开始离开太阳向外围逝去,月球已经极度倾斜了。月球为了避开围绕着地球中间和黄道处拥挤的粒子磁场,轨道已经倾斜了。”(Newsletter 186, 2010/07/11)
(6) 地球公转 (Earth's Revolution)
“地球于2003年末就在其公转轨道上停止不动了。”(GLP Live 2010/02/27)
5、小结
Zeta对极移的描述可以说很细致,其主要论调就是X行星闯入太阳系,由于磁场很强,因而对太阳、地球都有很大影响。翻来覆去,基本上都是用磁力来解释各种变化。齐塔人(Zeta)自称比人类进化得更多,知识更渊博。但其对地球磁极移动及太阳活动低谷的分析,却让人大跌眼镜。对NASA抨击不断,似乎有很深的敌意,其言论倒像一个热血青年,而有失外星智慧的“科学性”。Zeta声称X行星2003年才闯入太阳系,从《地球的变化(一) -自然灾害》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种自然灾害的趋势快速增加了,X行星究竟对这趋势影响了多少?而且从《太阳系的变化》中,我们了解到,太阳系其它行星在20世纪70-90年代也在经历着非常大的变化。这说明在X行星闯入太阳系之前,地球和其它行星就已经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了,一定有更深刻的因素在影响。地球、太阳、太阳系所有行星都有着巨大变化,这远非一个X行星、Y行星能解释得了的。
6、对Nancy Lieder的质疑
Nancy Lieder是Zeta资讯的通灵者。对Nancy Lieder的质疑已经有很多文章,例如《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等,下面仅作一些小结。
Nancy Lieder的X星
最早认为是彗星,后来改为行星(Nibiru)。详见《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
Nancy Lieder对X行星轨道及太阳黑暗伴星的解释
黑暗伴星的概念最早在1983年就在《Nature》上提出了,另外有抄袭Andy Lloyd黑暗伴星理论的嫌疑。详见《太阳系的变化-黑暗伴星》。
Nancy Lieder对地球自然灾害及地磁活动的解释
认为是X行星的强磁场导致,但是她对北磁极移动的解释明显是错误的。另外,地球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加快了,而X行星在2003年才刚进入太阳系。因此,地球变化的加快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所谓的X行星可能会影响这种变化,但绝非是主要原因。详见《地球的变化(一)-自然灾害》、《地球的变化(二)-地球磁场》。
Nancy Lieder与NASA
Nancy Lieder对NASA的言论强烈否定,看不到NASA也有其合理的一面。NASA是基于历史规律推测第24太阳活动高峰的到来时间,因太阳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太阳活动异常,因而预测相应推迟,属于合情合理。另外,Nancy Lieder对北磁极移动的错误解释,对于一个极其先进的外星智慧来说,似乎是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据此,有理由怀疑Nancy Lieder的动机以及其它资讯的真实性。详见《太阳的变化-太阳风暴》。
Nancy Lieder对太阳系星际气候的解释
未对太阳系星际气候未做出合理解释,很显然X行星不可能导致所有行星气候的巨大变化,一定有更深刻的原因。详见《太阳系的变化-星际气候》。
Nancy Lieder对密度升级的解说
与《一的法则》中RA对地球密度升级的解释非常类似,只是发生时间两者差异很大(Zetas:极移之后约100年;RA:约2011年) ,不排除Nancy Lieder(1995年开始)有抄袭《一的法则》(1981-1984年)的嫌疑。详见《人的变化-通灵资讯》。另外一点不同是,认为升级之后地球上的第4密度人全部变为与混血人(地球人与Zetas),众多资讯表明地球人类来源并不同,为什么都要成为与Zetas混血的人呢?因此Zetas很可能是个负面实体,有着很强的目的性。
Nancy Lieder的通灵
真正的通灵,对管道(作为通道的人)的身体状态有一定要求,而且通灵不能太频繁,以免能量透支。例如Edgar Cayce因过于频繁而身体不支去世,Carla因能量消耗较大而减少每月通灵次数,而Nancy Lieder以老弱病体竟然每周通灵那么多信息,因而有理由怀疑她的信息来源。详见《人的变化-通灵资讯》。
总之,Nancy Lieder的通灵状态值得怀疑,其通灵信息的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另外,如果其信息来源均出自与Zetas的通灵,那么,Zetas极可能是个负面实体,潜藏着很深的目的。
[References]
[01] Planet X Gravity
http://www.zetatalk.com/theword/tworx557.htm
[02] Nancy Lieder's "Planet X" does not exist
http://www.2012hoax.org/planet-x
[03] Planet X: VIEWING
http://www.zetatalk.com/usenet/use00815.htm
[04] Pole Shift in 2003 Date
http://www.zetatalk.com/index/psdate.htm
[05] The Magnetic Dance Between Earth and Planet X
http://www.zetatalk.com/index/blog0913.htm
[06] Neptune/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neptunefact.html
[07] Saturn/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saturnfact.html
[08] Jupiter/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jupiterfact.html
[09] Sun/Earth Comparison
http://nssdc.gsfc.nasa.gov/planetary/factsheet/sunfact.html
[10] Earth-Directed Sunspot Now Size of 20 Earths
http://www.nasa.gov/vision/universe/solarsystem/0723sunspo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