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2年05月18日】
增冲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城西北82公里的增冲乡,寨子周围三面山环水绕,有一座鼓楼居于其中,寨上数十栋飞檐翘角的古老印子屋衬托着鼓楼如碧中一桅独起,进寨时一眼即能看到。这座鼓楼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由于交通不太方便,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
贵州从江增冲鼓楼。这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不用一钉一铆为全木结构,考古和建筑研究价值颇高。
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风雨桥,也称侗家廊桥,另一便是鼓楼,鼓楼为木结构,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
寨中有事商议或节日踩歌堂的时候,便捶响大皮鼓,寨中乡亲都聚在鼓楼大厅中听长老发号施令,而平日,鼓楼大厅则是休闲的公共场所。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秋。该楼为木质结构,形如宝塔,双葫芦顶。高2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内有4根大柱,每根直径0.8米,高15米,每柱之间距离3.6米,构成椎形方架,是鼓楼的骨干部分。距4大柱周边3米处,竖有8根高3.5米的支柱,将大柱团团围住,并以穿枋与内柱相连,呈辐射状。一层楼上叠有数层,每层有8根短爪柱层层叠竖,直至第十一层。鼓楼顶部,还有两层八檐八角的伞顶宝塔,名曰“干梗”,其工艺精细,为我国木质结构建筑中所罕见。在此层顶阁中,有一个长约3米,直径约10公分的木鼓。最顶部嵌有陶瓷宝珠尖顶,直插云霄。顶阁下面各层梁上钉有橡皮,并用大小羊桃藤捶烂与石灰拌合架瓦,十分牢固。檐阁下画有龙、凤、鱼、蟹、虾等动物图案,美丽壮观。此楼的最低层嵌有3扇大门,正中设有一个火坑,周围铺青石片。
增冲鼓楼被称为侗族建筑艺术的明珠,是侗族文化最杰出的代表。1988年,增冲鼓楼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家邮政部发行的《侗族建筑》邮票一套四枚,增冲鼓楼作为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登上了国家名片——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