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益母草

天一


【正见网2003年04月17日】

[沉醉东风]
移种来归药圃,出身不忘泥涂。
看它叶拱花,花成簇,似孩儿恋抱亲株。
也博个嘉名唤夏桔,怎比得功封益母。


--陈长明

儿时有一次与母亲外出时,她指着几株开着淡红与紫红色花的植物,告诉我,这叫益母草。我因为喜欢这名字,就记住了它。

母亲是个好医生,又勤奋好学,虽没有读过很多书,但对中医中药的确很有经验,时常会将一些临床看病的例子,在茶余饭后告诉我。我听多了,自然就将这些植物、药物在不经意中都记在脑子里了。如今,自己做了医生,母亲那些宝贵的经验时常在急用时帮助我渡过难关。

益母草就是其中一味常用又见效的药,而在中医中药书中,经常是轻描淡写的几笔几句就过去了。殊不知,它用于活血、调经、补血有奇功。

益母草早在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即有记载。《诗・王风・中谷有①》(①:推加草头,音推,益母草)云:“中古有①,叹其干矣”。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之药,始称茺蔚,又叫盖明,一名大札。《和汉药考》又有“千层塔”,“返魂丹”,“天芝麻”等雅号。

益母草味辛微苦,主治月经不调、胎产、一切气分血分之疾,其根、茎、花、实、叶皆可入药,可单用也可合用。在江南农村,常见年老妇女在宅前屋后种植益母草,于夏天采摘益母花,或加些红枣煎汤吃,有很好的补血的功效。

益母草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它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一个美丽的江南乡村,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秀娘,婚后不久,便怀了孕。有一天,秀娘正在家里纺棉花,突然一只受伤的黄麂跑进屋来,仰头对她“咯咯”直叫,样子十分可怜。秀娘看到远处有个猎人,正朝这边追来,善良的秀娘产生了同情心,便把它藏到自己的坐凳下,又用衣裙遮盖起来。不一会,猎人追到秀娘门口,问道:“大嫂,看到有只受伤的黄麂没有?”秀娘不慌不忙地一边纺棉花一边说:“已经往东去了。”猎人立即向东追去。秀娘放出黄麂,说:“快快向西逃吧!”黄麂好象听懂了她的话,屈膝下跪,连连叩头,然后往西逃走了。

不久,秀娘临盆,不幸难产,接生婆也束手无策,虽吃了催生药,也无效验,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咯咯”的叫声。秀娘一看,正是那只她曾救过的黄麂。只见它嘴里叼着一棵香草,慢慢地走到她的床前,仰头对着秀娘“咯咯”直叫,双眼噙着泪水,显得十分亲切。秀娘明白了黄麂的来意,便叫大夫把香草从黄麂的嘴里接过来,它才点头而去。

秀娘服下香草煎的汤药,疼痛渐止,浑身轻松,没多时,婴儿“哇哇”坠地。秀娘知道了这种草的用处,于是采了许多种在房前屋后,专门给产妇生孩子服用,并叫它“益母草”。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