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西俄洛乡郭岗顶遗址惊现唐代白狼国文物

【正见新闻网2012年07月21日】

中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说:这些陶俑栩栩如生,它们多是微笑的,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都是杏仁般大眼睛,明显受到吐蕃和唐代的艺术影响。

陶俑反映了9世纪白狼人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发饰有的保持着原来的状态,有的类似吐蕃人的发饰。

历史上的白狼国

据《雅江县志》记载,东汉时,境内雅砻江以东地区为牦牛国地,雅砻江以西为白狼国地。唐代(公元667年)境内雅砻江东西地区属吐蕃。

“白狼”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见于汉书,起源于青海省果洛地区,而果洛在藏文中的意思,与西俄洛的“俄洛”在藏文中的意思是一样的。大约在东汉时“白狼”向南迁移,直到巴塘县一带,白狼族与汉族很早就有接触与交流,东汉使臣拜访过他们并给他们带去了盐巴。白狼国王写诗表示感谢,这首诗至今保持在后汉书中。10世纪以后白狼国不在见于史册,他们完全融合到藏族之中。因此这批出土的白狼国文物是我们已知的关于白狼国唯一的一批文物。

近日,我省考古学家在郭岗顶有了重大发现:甘孜州雅江县郭岗顶遗址的元代寺院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公元9世纪的白狼族陶俑。7月19日,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温玉成教授说,这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是有史以来首次见到白狼族的面貌。这批出土的白狼国文物是目前已知的关于白狼国唯一一批文物,十分珍贵,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初判遗址在明初废弃

19日,是高原花开美丽季节,73岁高龄的所长为了弄清郭岗顶遗址的文物,亲自登上了海拔3850米的郭岗顶。从雅江县城到西俄洛虽然只有63公里,但一路泥泞,开车足足走了3个半小时。到乡上再换乘摩托,穿过茂密的森林。快到山顶时,突然眼前一片开阔,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片美丽的野花,古遗址就在山顶处。

郭岗顶遗址处在山形尤如坐落在一朵莲花台上,面积约8000亩左右,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岗顶坐落在山坡上的废墟建筑群,其中一部分是古代寺院遗址,寺院遗址长35.4米,宽24.8米,还有一个不足100平米的主殿。

考古人员正是在主殿中心开挖发现了文物。考古现场能看见陶俑的残片。据当地人介绍,出土陶俑的窖藏和塔基里堆放着元代的塔形擦查,塔基面积1.5平方米。在遗址的中间部位也有30多座古建筑遗址散布,在遗址东部较远处还有遗址分布。其中有一处遗址房间内伸出的古树直径3米多,高15米多。

所长认为,这些树至少500年以上,判定该遗址废弃在元末明初时段。

“白狼”为何建寨山顶?

“豁然开朗的天地,远远地看到地平线上一个黑色的凸起物,走近看是一堵残墙。再走走,又在周围发现了四五处残垣断壁。有的废墟上有枯死的大树,要两人才能合抱过来。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么高的地方建寨安家?为什么又荒废了?”之前,曾有学者这样描述初见郭岗顶遗址的疑惑。

雅江县当地考古学者说,神秘的郭岗顶始终是个谜团,“白狼”为何山顶建寨?什么时候建成又什么时候衰败?历史书籍和资料中都无答案。

当地关于郭岗顶的传说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原属云南丽江木氏土司(藏语称“降沙荡甲波”区域),后格萨尔王征战灭留下遗址;二说公元9世纪到11世纪西藏历史上郎达玛赞普灭佛后,一些高僧逃到西俄洛大兴土木,讲经传法,广招弟子,后因战乱和一场火灾使该地成为废虚;也有猜测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郭沙寺在远古时代行是信奉嘎举派寺院,后几经搬迁改信黄教至今,是郭沙寺远古在郭岗顶的建筑遗址等。

有望弄清“白狼国”兴衰

出土文物目前收藏在老郭沙寺,这些陶俑栩栩如生,它们多是微笑的,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都是杏仁般大眼睛,明显受到吐蕃和唐代的艺术影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个残缺的琉璃瓜果,考古人员分析是用来供奉佛祖的。所长判断其为唐代文物,尤为珍贵。还有一个骨刻残片,上面刻的是索罗亚斯德教(也称拜火教)的神鸟,该鸟形象的文物在青海都兰古墓曾出土,并确定其为唐代文物。这种神鸟的形象是被佛教吸收兼容的,所以会在这里出现。

根据郭岗顶遗址的发现以及出土文物的研究,温教授说:“这里应是古代白狼族一个重要的居住地,吐蕃灭掉白狼国(白兰)以后,白狼族经历了吐蕃化的过程,陶俑反映了9世纪白狼人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发饰有的保持着原来的状态,有的类似吐蕃人的发饰,从一件佛教护法神像上看他们刚刚接受佛教。”他认为,这些文物意义重大,或将帮助历史和考古人员弄清神秘“白狼国”的兴衰。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