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加倍

【正见新闻网2014年01月22日】

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注)一直难有定论。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虽然厄尔尼诺现象的总体数量不太可能增加,但是“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却有可能在变暖条件下更频繁地发生。本世纪毁灭性的厄尔尼诺风暴可能加倍,成为十年一遇。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6年前。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生每隔3-7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出现不寻常的变暖现象。温暖的海水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在东南部增加潮湿和凉爽的天气,在太平洋增加西北温暖和干燥的天气,及其他全球性影响。

《赫芬顿邮报》报导,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97-1998年,导致了美国南部大雨、秘鲁山体滑坡、非洲龙卷风、印尼森林大火、澳大利亚干旱、东太平洋的鳀鱼渔业骤减。损失估计350到450亿美元,全球23,000人死亡。1982-83年肆虐的另一“超级”厄尔尼诺在全球也造成了类似的破坏。


2010年1月28日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哥伦比亚干旱

1月19日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论文中,研究人警察告,气候变化可能会使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一倍。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研究人员蔡文君(Wenjun Cai)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中使用了20个气候模型,在温室气体变化与不变化的条件下模拟海洋温度和热带太平洋降雨。蔡特别研究了十二月到二月期间厄尔尼诺现象趋于高峰影响最大的阶段。

蔡文君说,在温室效应下赤道东太平洋暖比周边地区更快变暖,使其海水表面温度更容易达到最大,因此更容易出现极端的厄尔尼诺事件。


卫星图像显示了厄尔尼诺天气现象,赤道白色区域代表厄尔尼诺的温暖水域已经从秘鲁达到阿拉斯加。

在东热带太平洋的表面水温平均约72°F,比西热带太平洋低10°F。蔡文君说,东热带太平洋更易变暖会降低两个地区之间的总体温度差,使发展出超级厄尔尼诺现象的条件更成熟。具体来说,超级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从上个世纪​​每20年一次,加倍到21世纪的每10年一次。异常强化的厄尔尼诺现象数量会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总数量则不变。这项研究还表明,厄尔尼诺对其他地方气候的当前影响不太可能变化。

澳大利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崔伯斯(Kevin Trenberth)则对可能发生更多的超级厄尔尼诺现象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说,研究中使用的一些模型大幅高估了过去厄尔尼诺事件数量,对事件的表达和影响的研究做得不好。一些长期气候模型没有充分模拟影响厄尔尼诺的其它自然气候模式。这都影响了模拟结果的可信度。

气候与社会国际研究所的主任戈达德(Lisa Goddard)也对研究中使用的部份模型有类似评估。不过,她认为研究方法是合理的,如果结果准确,可以对科学家和决策者进行季节预报提供有用信息。

1997-98年超级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广泛的破坏,不过美国加州决策者根据准确的季节预报已经提前几个月投入了额外750万美元到防洪准备中。虽然该州仍然遭受了11亿美元的损失,但比1982-83年超级厄尔尼诺期间损失减少一半。坦帕湾自来水管理者经常使用季节预报和厄尔尼诺现象预报,规划未来几个月自来水的供应。

有证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已经改变。去年一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显示厄尔尼诺强度在20世纪增加了大约20%,研究没有具体将其归咎于人类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注:厄尔尼诺
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簡稱ENSO)圣婴现象

东太平洋渔民很早便发现每隔数年,该地的海水就会异常升温,因此沿海一带的渔民以西班牙语“El Nino”(音译:厄尔尼诺,意为“男婴”或“圣婴”,因为此种气候现象通常于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称呼此异常气候。而相反的现象称为“La Nina”意为“女婴”或“圣女(婴)”,或译作“反圣婴”。

海水变暖的范围主要为太平洋东部与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圣婴现象(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圣婴事件(episode)。

根据海水变暖的中心区域不同,又将圣婴分为中太平洋圣婴Central Pacific (CP) El Nino与东太平洋圣婴Eastern Pacific (EP) El Nino。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