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4年03月08日】
研究人员声称从未在8200米的深度之下见到过存活的鱼类,并且提供了鱼类无法存活的生理学原因。研究人员称,这完全取决于鱼类身体组织中承受压力的特殊分子机制,存活于更深的水中,需要鱼类进化出其它的某种分子机制。
首要的分子就是一种名为氧化三甲胺(TMAO)的渗透物,也是这种物质让鱼类有了鱼腥味。TMAO被鱼类用于稳固建造和维持细胞的蛋白质,没有TMAO的存在,细胞中的蛋白质会在深海的高压下扭曲并且停止工作。
研究的首席作者,惠特曼大学的Paul Yancey教授说道:“狮子鱼(如图)存活于7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是目前为止我们捕获并分析的最深海域的鱼类,它们拥有最高水平的TMAO分子。”研究团队发现,鱼类物种体内的TMAO分子水平会随着存活水域的加深而增加。
Yancey教授解释道:“我们都知道,如果TMAO太多,就会使蛋白质过于稳定而无法工作。比如说,肌肉移动的时候需要其中的肌球蛋白进行弯曲,太多的TMAO会阻碍这种行为。”另外有可能在这种深度下,海水会渗透到鱼类组织当中,而深海鱼类完全无法阻止。
尽管大部分海底深度都低于8000米,但是仍然有小部分海沟是鱼类无法达到的。其中就包括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那里几乎是地球海洋最深的地方,接近11000米。虽然鱼类或许无法占据这些超级深的海沟,但是其中却存活着大量的其它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