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4年06月20日】
近日,由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组织实施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4年第一航次顺利返航。本航次开展了多核素的现场快速富集与测量试验,并首次在部分站位现场检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
本航次由历时27天,总航程5500余海里,完成站位53个,采集125公斤海洋生物样品,布放5个漂流浮标,完成2013年第一航次投放的核监测潜标系统回收。此外,监测人员还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核素富集设备完成了61个表层海水样品的监测,获得了较好的资料,进一步测试了设备的性能,为现场多核素富集检测设备定性打下基础。
据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建华介绍,本航次在吕宋海峡口监测采样深度增加至2000米,监测深度超过1000米的站位数增加至5个,为深入了解日本放射性污染物向中国管辖海域的迁移扩散情况提供更准确的监测资料。
何建华表示,本航次开展了多核素的现场快速富集与测量试验,并首次在部分站位元现场检出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
此外,本航次的监测采样范围由2013航次的东经119度向西扩展至东经116度附近,为进一步了解日本福岛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物对中国管辖海域的影响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