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6年08月29日】
李白少年时代学习范围广泛,除儒、释、道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钻研道家修炼,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其卓越才华。
李白诗纵放自如,飘逸洒脱,动笔新奇,意境奇伟瑰丽,上天入地,修炼所见,神界仙境,轶闻传说,均熔铸于诗篇中,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将中华千古诗歌艺术推至不可逾越之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李白创作乐府诗大概有一百四十多首。歌行是从古歌谣、古乐府发展而来之一种自由体诗歌形式。李白之歌行,打破了诗歌创作固有格式,以句式长短变化和音节错落,呈现出涤荡回旋的气势。像《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让人荡气回肠之作品。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传》)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调名,内容多写蜀道之艰险。今存《蜀道难》诗除此之外,尚有梁简文帝二首、刘孝威二首、阴铿一首、唐张文琮一首。李白此诗大约是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
五绝圣手
李白一生留下诸多优美古诗、律诗、乐府诗,其中李白之绝句又独受好评。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撰《全唐诗》收录李白五言绝句八十六首。明高柄选编《唐诗品汇》选录李白五言绝句二十三首,并把李白列为五言绝句正宗诗人。《唐诗三百首》选录李白五绝三首。李白五绝历来很受人们喜爱,有许多五绝达到妇孺皆知、脍炙人口之程度。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尤佳;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者,只有李白一人。正如李阳冰所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草堂集序》)
明朝胡应麟曾在《诗薮》中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李白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做到自然天成、真实简炼而又内涵丰富。先赏诗仙太白五绝佳作。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后在荆门外所作。《诗境浅说》:“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唯收句见送别本义。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仙名篇《独坐敬亭山》短短四句刻画出修道人人山浑然合一、清净中冥思独坐之乐趣。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李白游宣州时,当时李白五十二岁,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此诗文字非常直白浅显,读来却唇齿留香、余音袅袅,写出李白独坐敬亭山时情趣。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李白写敬亭山诗有四十五首,《独坐敬亭山》成为其中之千古绝唱。历代文人追寻李白足迹,上敬亭山挥毫泼墨,自唐至清,有三百多位书画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
这首平淡恬静绝句之所以如此动人,在于诗人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高度融合而构成“寂静”之境界。动也是静,静亦是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动中有静,高飞群鸟,飘浮孤云,衬托出敬亭山之寂静;“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静中有动,诗人和如诗如画之敬亭山静静相对,百看不厌。
《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根据李白年表,这首诗写于宝应元年(762年)。诗人当时六十一岁,在当涂小住。风落帽,龙山上有著名落帽台遗迹。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在重阳佳节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饮酒、赏菊、食九黄饼,其参军孟嘉也在其中。席间一阵山风吹过,吹落孟嘉头上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座之人无不惊佩其才思敏捷、气质不凡。后世每用“落帽龙山”形容风度倜傥闲雅。
九月九日重阳节,李白在龙山(今湖北江陵西北)饮酒,菊花各处盛开,无论诗人去到哪里,都看到朵朵绽放黄花向他微笑。醉里看风落帽遗址,追思古人潇洒;明月下畅饮,观赏月中仙子翩翩起舞。最后以“月留人”收尾,留下一幅诗人与月宫仙子互动之生动画面:诗人沉浸在此脱俗忘尘、月明风高之境;而月宫仙子也用翩翩仙舞来表达惜别不舍之意。
最著名之一首当数《静夜思》,是李白诗中最脍炙人口之千古名篇。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一诗写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大约二十五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另一首诗《秋夕旅怀》当为《静夜思》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静夜思》自问世以来,几乎每一本唐诗诗集都收录。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字面上表达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深深怀念之情;用平淡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造作之痕,无怪后人赞为“妙绝古今”。
但其有着更深之意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思故乡,四川乡里并不远,回家即可,但何必不回家乡呢?李白回家乡便无烦恼而即得幸福?非也!世间多少人住在家乡,烦心之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烦恼无限,何论幸福?也许李白所指之故乡并非人间之家乡,因他是诗仙、谪仙,其之所以先“举头望明月”然后“低头思故乡”,即是圣洁上天才是其心灵、精神故乡,举头望之,低头思之。谪仙、诗仙李白身在红尘中,时时思念圣洁美好之真正天上故乡,这才是此首诗背后内涵,才是其所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真正原因。千古以来,多少世人吟诵此诗,其内心深处欲返本归真之本性因被触动而产生共鸣,虽不能了然悟道,却无名欣悦,正是此诗打动人心高明之处!
宋朝大文豪苏轼亦有一名篇流传千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我欲乘风归去”之“归”,意境与诗仙李白应属一样,只不过宋朝之时,人类道德继续下滑,神性减弱,所以其后加“又恐”二字,足见其与诗仙之差距。
一千三百多年后,2015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联合国邮政发行一套邮票,分别选取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六种不同语言代表性诗歌,于邮票画面呈现。汉语诗歌则选取李白之《静夜思》。
诗仙五绝诗谜《为许云封命名》
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
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
李白友李谟天宝初年喜得外孙,请李白为外孙起名。酒后李白趁醉意写下此诗。李谟看不懂这首诗,李白笑着解释道:“你仔细看看,你外孙名字就在诗中!树下人是木子,为‘李’字;不语是莫言,合起来是‘谟’字;好是女子,女儿之子即‘外孙’;语及日中是言午,合起来是‘许’字;烟霏谢成宝,烟霏是云,成宝即封中,乃‘云封’也。这四句诗连起来,即‘李谟外孙许云封’。”(《全唐诗‧谚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