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李白(12) 五岳寻仙不辞远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正见新闻网2016年09月06日】

二、仙家皇院任追随

仙家风范

东晋以后,山水游记体诗文开始受到关注,从唐朝开始,游山水已扩大到对台阁名胜、边塞以及繁华名都大邑之游历。所以在唐诗中有很多优秀山水诗、边塞诗。唐代很多文人在入仕以前都有长期游历经历。这种游历除了游赏名山大川、增闻广见之需要,还有出于对佛、道之信仰而寻仙访道的目的。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游历诗人的典型代表。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之鼎盛时期,文化繁荣昌盛,产生一大批光耀千秋之伟大诗人。人们敬信神佛,很多人求仙访道,修佛修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唐代游仙诗很多,有修道人所写,亦有文人所写。有些修道人本人就是文学家、诗人。如道士司马承祯与诗人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与李白一起被称为仙宗十友。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孟郊等唐代著名诗人也都有很多游仙内容诗词传世。

游仙诗是中华文坛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古人敬神信佛,得仙人度引,通过游仙诗阐述超越时空的宇宙意识及修炼所得所见,同时也启迪世人,看透尘世苦短与空幻,不为世间名利物欲所牵累,早日踏上修道向善正途;追随天地之道,与天地相应,才能知变、应变,最终返本归真、修成真人、正觉。

魏武大帝曹操是史上第一个集中创作游仙诗之诗人。现存二十余首曹操之诗词中就有七篇游仙诗。曹操瑞应黄星,应运而生,真人下世,修道,养身,其游仙诗清楚记录其修炼、体会并所成,将仙家风范留给后人。

至唐代,游仙诗人中最著名者当数诗仙李白。诗人自称“谪仙”,因此他游于仙境犹如重返故地,与仙人相遇犹如故人重逢,甚至如游子还家,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

《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其中“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表达出彼此都殷切地思念著对方。他描写遨游仙界时,神仙们都格外热情:下面几首诗中讲述玉女“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赤松子“借余一白鹿”,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而诗人对仙人之邀请则是“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从”。他在仙境中更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超越时空。

先看李白《飞龙引二首》。

其一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
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当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群臣后宫上者七十余人皆乘龙升天。诗人飘然从风纵体登鸾车,与轩辕黄帝乘鸾车遨游青天,乐不可言,多么惬意!

当年,黄帝与群臣后宫在鼎湖乘龙飞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于是都拽住龙髯不放,龙髯都被拔掉坠落下来,黄帝所用之弓也掉了下来。黄帝在百姓仰望之中飞向天庭,那些小吏们只能抱着龙髯和弓大声呼喊。诗人驾天车,载玉女,遇紫皇,紫皇赐白兔所捣之药方。紫皇乃世间所传道家修炼中最高神仙,所以此时诗人越过紫皇所在仙境层次,居高临下,俯视众神,包括蛾眉萧飒之瑶池王母。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华山仙女(明星)邀诗人同飞太清仙界之中,又遇仙人卫叔卿。回首俯视人间,中原地带安史叛乱军横行,人民遭难,一切一目了然。

《古风》(第二十)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诗人游济南,登华不注峰遇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白鹿一头给诗人。诗人“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与赤松同游仙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意境雄伟,变化莫测,艺术形象多采,表现手法新奇,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这首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离长安后,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时期。后离别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旅途。这首诗即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所作。

此诗所描写梦游,并非虚托,是他看到仙境,以梦境写出。常人认为这是虚幻、梦游,也就不会太过惊世骇俗。与他“藏”身酒肆一样,不破常人社会之“迷”罢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古人传说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很难寻求;而现实中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却可看到。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人听到过仙人天姥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李白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此处山水非常熟悉。天姥山虽是越东灵秀之地,但相比其它崇山峻岭如五大名山——五岳,应该逊色多了。可是李白却在诗中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连天,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如天台山(赤城是天台山别名),亦不过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足下一样。

后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李白笔下天姥山竟然高过天下闻名之五岳及天台山!所以只能认为这是李白平生所经历奇山峻岭之幻影,是现实中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之影子。但通过修炼达到很高境界后,李白此时所看的天姥山,当是天姥山另外空间显现,即仙界之显现,比起人间五岳等山,自然高大无比,殊胜壮观,并非常人空间所见天姥山。

在月夜清光照射下,李白飞渡过明镜一般之镜湖。明月将其身影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剡溪。南北朝大诗人、修炼人谢灵运当年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木屐,登上谢公曾经攀登之石径——青云梯。其后见海日,闻天鸡,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云青欲雨,水澹生烟。这里,李白进一步描写了另外空间所见,在那里他穿越时空,并和周围事、物之另外空间显现融合在一起。在另外空间里,一切物体都有其生命体现。世人看层巅、深林、石头以为没有生命,但在另外空间,他们都有生命体现形式,他们都和诗人相互沟通。

接下去,诗人写到“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霹雳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个神仙世界突然出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分明是神仙聚会,盛大而热烈!“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列队迎接诗人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

很多人把这些看作是诗人之梦想、浪漫,等等。其实,如前所述,这正是李白修炼有成、位列仙班、神游天姥,诸神为其接风、展示仙界之真实写照。李白借用梦游写出这些奇境。

另外空间仙境倏忽消失,诗人返回现实空间。即所谓“梦”醒,告诫常人,“古来万事东流水”。悠悠万事,皆有因缘,应了悟天机,看破红尘。当然,诗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随时即行,再访仙境。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又加添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明示李白身世如此,仙人邀其修炼,岂能在人世间屈膝权贵!李白虽然深受玄宗之知遇、厚待,但终为佞臣所嫉,赐金还山。当然其使命亦非陪伴皇帝,终老皇宫。当朝位高权重佞臣在李白眼里,更是不过如此而已,岂肯折腰屈膝?

李白很多游仙诗,大都在借酒醉或借梦境写就,都不直接去破常人社会之迷。杜甫怀念李白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他已看透李白“佯狂”,借酒醉揭示真实之苦衷,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之理由。其下句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夸张写法。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恨或妒忌李白。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