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恐怖的"超级沙尘暴"

【正见新闻网2017年05月15日】

1934年5月11日,强大的沙尘暴使得数百万吨的沙土,从美国内陆的大平原地区吹到东岸,纽约(专题)、波士顿(专题)和亚特兰大都受到沙土的侵袭。

大平原地区 (Great Plains)在19世纪中叶形成,生长著一望无际的牧草。草地使土壤保持着水份,尤其在干旱季节,土壤不被风吹走。二十世纪初,大平原逐渐变成农耕地。 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小麦的需求量大增,农地也开始无限扩张,新发明的耕耘机一部接一部,在草原上耕作。一次大战后仍持续耕作,马力更强的汽油耕耘机加入农地。 1920年代,小麦产量一下子增长了300%,到1931年就达到了市场平均需求。

1930年代初期,整个大平原地区发生严重干旱。随着农作物的枯萎死亡,大风从过度耕作和放牧的土地上吹过时夹带着沙尘。发生沙尘暴的次数,在1932年有14次,1933年增加到28次。1934年沙尘暴的次数下降,但强度增强,最终导致1934年5月最严重的沙尘暴。在两天的时间里,一级强风从大平原吹向东岸,沿路像巨鹰般抓起约3.5亿吨的泥土,所到之处沙尘遮天蔽日。据纽约时报报导,沙尘落在纽约时,街头行人张不开眼睛,喉咙里满是砂粒,一片哭泣和咳嗽声,海上三百哩外船只的夹板上甚至堆积著沙粒。

沙尘暴迫使德州、阿肯色、奥克拉荷马、科罗拉多、堪萨斯和新墨西哥的数千户家庭迁移到加州。1935年4月15日又发生另一场超强沙尘暴,被称为“黑色星期天”,将大平原地区推向绝望的境地。那年,老罗斯福总统的政府部门开始监管农作方式,包括作物轮耕、牧草播种和新的耕作方式。之后,沙尘暴次数减少了65%,到1939年秋天的干旱期结束后,大平原沙尘暴才告平息。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