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06月19日】
从始祖契受封到商朝建立,经过了四百多年, 十四世先公。他们是: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季)、振(王亥)、王恒、微(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示壬)、主癸(示癸)、成汤。
这个商族先王谱,是甲骨文里的排序,与《史记》的记载有一点不同,民国时期的学者王国维发现《史记》将报丁、报乙、报丙的排序弄颠倒了,应是报乙、报丙、报丁才对。
振(王亥)、微(上甲)之间的王恒,《史记》里遗漏了他。
以上其实是历史学家的课题啦,与了解历史并无妨碍。《史记》成书的时候,商朝早已落幕,殷墟尚未出土,小小错误实可忽略不计,只是还得提一下,免得搞晕了读者。
相土作乘马
商契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昭明继位,关于昭明的记载很少,后人们能够知道的就是他是契的儿子。
昭明的儿子、契的孙子相土,是商先公中的名人。相土在位的时期,夏朝的君王是帝相和后羿。他作为一方诸侯的首领被称为商侯。
相土在帝相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约1962年前后,使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驯服了马匹,以马拉车驮物,成为高效率的运输工具。
这应当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相土造了最原始的马车。
有了“乘马”,商族的力量迅速增强,商族邦国势力日益强大,相土带领着他的族人进行了大迁徙。为商族大大开拓了疆域。想必马车在此间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商族人的“乘马”,在夏商周三代车中享有盛名,功能良好、朴质而美观。上千年后的某一天,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回答说:“时令方面最好采行夏朝的历法,交通工具乘用商朝的木车,礼服方面戴周朝的礼帽,音乐方面就用韶乐和武乐。”孔子所推崇的车,就是商朝的木辂(音路)。
商族人用“乘马”运输,后来它们又进化成军用品──骏马拉着车子,车子上排列著武士──驰骋沙场的战车。
商族向东方和北方发展,势力范围很快拓展扩张到黄河下游、泰山南北和渤海之滨,还在泰山下建立了“东都”。
肩挑手提到马拉车载,实在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商族在此后不断地扩大疆土范围,多次迁移,都得益于相土的“乘马”。《诗经‧商颂‧长发》这样称颂他:“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这两句颂词可以直译为: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顺服齐一。
相土时代的商族人,去了哪里的“海外”?近些年人们才知道,他们已经去过另一块大陆了。
相土既是商族的首领,也担任“中央”的工作,职务是夏朝的司马,职权是征讨四方,他在的时代,正好是夏朝内部的混乱时期,他官居诸侯之长,是夏朝官员中的重要人物。《史记‧殷本纪‧索隐》说:“相土佐夏,功著于商。”
相土的事迹已无可考证,后人能知道的,是相土在夏商周时期是比较重要的人物。
玄冥治水
到了夏朝中期,商邦国出了一个彪炳史册的首领。他是契的六世孙、相土的曾孙──治水英雄冥。
冥是第六世商侯,和夏帝少康同时代,“少康中兴”时期又有过洪涝,冥在少康十一年接受任命,被派去处理洪水泛滥的问题。
冥是个非常勤勉的好官。大禹治水十三年而功成,冥呢,是二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不幸的是,他在黄河以身殉职。
冥治水的经纬,已不见于史册,但是不妨碍他流芳百世。人们对他的尊崇留了下来。后世的史家和商族后人对他颂扬甚高,足见他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国语‧鲁语上》说: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商人禘舜(喾)而祖契,郊冥而宗汤。
这段话说了商族的几个先公的功绩:契在担任司徒时教化人民使他们和睦;冥当水官勤于职而死在水中;商汤以宽大的办法治理人民并赶走暴虐的夏桀。也说到了后人对他们的祭祀:商族人用“禘”来祭祀天帝,用“祖”祭祀祖宗契,用“郊”祭祀冥,用“宗”祭祀他们的开朝君王成汤。这里的禘、祖、郊、宗分别代表四种祭祀。
四种祭祀中“禘”最高,“郊”次之;“祖”和“宗”更次一级。“祖”配合“禘”进行,“宗”配合“郊”进行。前两种祭祀要在专设的祭祀地点露天进行,走完了露天的程序,君王回到宫中后进行“祖”或者“宗”的祭祀,是不同重量级的。
在露天祭祀了喾帝之后,回到宫里祭祀契;在露天祭祀了冥之后,回到宫里祭祀成汤。和冥公先祖在一起,契和汤都是敬陪末座的。
什么是郊祭呢?是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仪式。
郊祭是“人”没有资格只有天地日月之“神”才可享受的,郊祭的地点、时日、主祭人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今的北京城,还存留着明清皇帝郊祭的场所,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这些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今人从它们的庄严恢弘能窥见古人的虔敬。
传统的中国家庭,每年的正月里都要迎水神,农村的家庭更加重视,水神就是这位商先公水神玄冥。
亥作服牛
治水英雄冥去世了,接替侯位的是他的儿子亥,也叫王亥,也叫振。亥没有继续父亲的事业成为水利工程师,他做了另一件大事。
亥做的事被史家称作“亥作服牛”。 不知道亥用了什么方法,他把野牛驯服了,牛成了家畜。
亥的先王相土“作乘马”,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驯服了野马,黄帝的人力车由此成了动力车; 亥“服”了牛,于是马拉的车叫做马车,牛拉的车子叫作牛车。
牛比马更堪负重,也比马温顺,耕地、运货都合适。“服牛”的功绩是可以和“作乘马”相提并论的,几千年来中国农人的生活里,牛几乎是最重要的财产、最得力的助手。
邦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快速地发展起来,商族人的物品有了很多的积余。
问题也随之而来,物产太丰富了,于是亥便带领族人驾着牛车,载着货物,到其它的诸侯国送货上门,他们游走在附近的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有模有样的商贸活动由此展开。
亥开了一个行业之先河,叫做“行商”。商朝被周朝取而代之之后,商族的遗人延续他们的传统继续经“商”,成为真正的商人。
商族的后人把亥尊为“高祖王亥”。在古商族的诸位先公中,只有亥被称“王”,后来人们也称他王亥。
王亥死在另一个邦国有易族里。《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了王亥之死:“ 王亥托于有易、 河仆牛。 有易杀王亥,取仆牛。”行走在商贸途中的王亥,把驯服的牛寄放在有易族和河族那里,有易人杀了王亥,把他的牛据为己有。
在商族人的心里,王亥的地位是极其高的,重视祭祀祖先的商族人,有时用配享祭天之礼来祭祀王亥。祈风、祷雨时,也往往会同时祭祀他,希望得到他的保佑。近代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着商朝后人祭祀他时,一次可以“牺牲”50头牛。
配受这样崇高的礼节,也许与他为邦国殉职身亡有关。
上甲微复仇
王亥的儿子上甲微,是商族的第八代先公。父亲的死令他也在史上留名。
父亲被杀四年后,上甲微为父亲报了仇。
甲子微师出有名,得到了河伯族的帮助,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记载在《竹书纪年》里,概括起来就是上甲微的复仇大军朝发中都,暮至易水,一战而胜。
有易在商族的下游,清早上甲微的兵力从中都乘上舟楫,沿洹水至入河处洹口,然后合河伯军队之力,顺急流而下,一日之内到达了有易族的所在地易水。有易部落毫被商部族大军击败,有易军队撤退时,河伯部落首领率兵从后方截断了有易人的后路,有易族首领绵臣被杀死。
有易国因此被灭,国土纳入商的版图。
上甲微在史家的评论中,大多以正面形象出现。东周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君子,叫做展禽,他这么评价:上甲微,是能遵循契功业的人,所以商族的人祭祀他。
还有一对很著名的父子,演《周易》的周文王和周朝的创立者周武王,周文王给儿子的遗训中说:“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过去上甲微假手河伯复有易族的仇,有易族服罪。
这里有个问题令人困惑,杀的是一个人,而复仇时被灭的是整个邦国,有易人为什么服罪?上甲微是对的吗?
对的,对于德行低下又滥用暴力者,用强大的武力,先“以力服人”,再“以德服人”,是必要的。首领的恶行得不到惩罚,会带动整体族群败坏,后果更严重。所以,“有易服厥罪。”
古代人的道德观念,真不是一点点的高尚。领导者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大众的命运,因果原来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全集》
2.《竹书纪年》
3.《管子》
4.《论语》
5.《毛诗正义》
6.《世本》
7.《国语》
8.《尔雅》
9.《礼记正义》
10. 《山海经》
11.《史记》
12.《清华简‧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