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7年06月25日】
面条的起源之争
自古以来对于面条的起源之说无法定论,西方人认为最早的面条是他们创造的,而中国人认为最早的面条是在中国人制造出来的。在中国黄河流域的喇家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面条,其他任何国家的面条的历史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考古学家称沉积锥和碗底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区,允许面条保留下来。而其它争夺面条的国家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有比中国更早的吃面条纪录。
在青海新石器遗址现场,一个倒放的陶制土碗,碗扣着的下面有一碗面条,面条长约50cm,直径约0.3cm。鲜黄颜色面条粗细均匀,和当今的拉面很类似,这就是4000年前我国前人就已经会做面条的证据。
4000多年前的面条为何保存完好?
一个倒扣的陶碗,掀开一看,里面竟然还有吃剩的面条。是谁将这碗面条扔在了4000多年前的青海?喇家遗址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辛酸的故事:
4000年前的某一天,黄河边这座热闹的聚落突然埋入断层,来不及逃离的父母扑倒在地,将孩子紧紧护在怀中;正在吃饭的人将陶碗远远地抛开……当时的景象,如在眼前。
朱乃诚介绍,考古人员在清理喇家遗址的日用陶器时,意外地发现了面条状遗留物。经科学手段分析,考古人员确定这是一碗用小米制成的面条,这说明4000年前的古人已经掌握面条的制作方法,并以此为主要食物。这也就颠覆了欧洲人发明面条的传统认识。
喇家考古遗址和一碗面条
喇家考古遗址位于今青海省民和县,在省会西宁东南约30公里处的湟水河谷内,靠近拥有150万人口的海东市。
ADVERTISEMENT
考古学家将经过拍照的陶碗和面条带回了北京的实验室,直到两年后才对这些出土文物进行了科学分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教授从喇家遗址研究项目组成员杨晓燕博士那里得到了有关出土面条的信息。卢教授提取了部分面条进行了植矽体和淀粉分析,检测了其中构成植物的淀粉粒和显微矿物颗粒。分析结果经人们大吃一惊。
与现代的面条不同,出土的古代面条并非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米(即北方俗称的小米)制成的。粟米和水稻一起构成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基础。在与85种植物的植矽体和淀粉进行比较后,吕教授确认出土面条由粟米和黍米(即黄米)制成。
虽然中国现在最常见的是由小麦制做制做的面条,但在中国北方某些农村地区仍然可以见到用粟米制作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