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7年08月24日】
打了九个世代的摊子,传到了阳甲的弟弟手里,商朝的第十九世王盘庚上任了。
眼花缭乱的一次又一次迁下来,商朝的都城已经从原来的黄河南部迁到了黄河的北部,在如今的山东曲阜一带,叫做奄。那时黄河还不走现在的河道,是从江苏东部入海的,奄在黄河以北。
盘庚初即位时,商王朝的境况不大妙。因为《竹书纪年》有一笔记录:七年,应侯来朝。诸侯来朝见是天经地义的,竟会当作大事来记,可见当时商王室之“衰”。
盘庚在奄邑住了十四年之后,决定再一次迁都。
在商汤立朝之后已经搬迁了至少四次。这次要迁到哪里去?
回到商部落曾经的旧都一带去,如今的河南省──成汤的旧都。
迁都意味着再一次兴师动众,制造渡船、营建都城,设立宗庙、建筑社稷、修造营室……为什么又要迁?
因为当时的都邑一带水患丛生,灾难频繁;另一个是人们经历了九世之乱,道德水准已大不如以前。将商族带回故地,在那里行成汤的法令,也许可以复兴原先的兴旺。盘庚占卜问天,也得到了天帝的首肯。
盘庚先与诸侯大臣交流自己的想法:“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先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则都能遵循。舍弃这些好的法则,而不再遵循它,我们凭什么成就德政呢?
但是反对的声音很大。拥有势力和财产的贵族们是迁都最大的阻碍,多次迁都,他们已经不愿意再搬迁了。有些人煽风点火反对,有人不把迁都的事告知老百姓。
于是盘庚的搬迁工作成为一场艰巨的任务。
盘庚是个极好的演说家,还是个有韧性和坚定意志的首领,他一次次将贵族们召集起来,好言相劝、晓以利弊、严词警告……总之迁都是不可动摇的。
盘庚修筑都城,准备下船只,千辛万苦之下,商族人赶着牛羊,驮著家产,携儿带女,总算将都城从山东奄迁回亳都。
安定下来,举行了盛大的活动,选定了王宫和宗庙的方位之后,盘庚又对当初反对他的贵族发表了他一次演说:
“从前我们的先王成汤,他的功劳大大超过了前人,把臣民迁移到山地去。因此减少了我们的灾祸,为我们的国家立下了大功。现在我的臣民由于水灾而流离失所,没有固定的住处,你们问我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地迁居?这是因为上帝将要复兴我们高祖成汤的美德,治理好我们的国家。我迫切而恭敬地遵从天意拯救臣民,在新国都永远居住下去。因此,我这个年轻人不敢放弃迁都的远大谋略,上帝的旨意通过使者传达了下来;我不敢违背占卜的结果,而要使天意发扬光大。”
商朝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君王太甲,被流放去亲近了成汤三年。这次盘庚带了一个庞大的团队,第二次做了这件事。
盘庚迁都的成果,《史记‧殷本纪》记为:“……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修治亳都,推行汤的政令。从此,百姓安宁,殷朝国势又振兴了。诸侯都来朝见了,因为他遵循成汤的德政。
盘庚确实做了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成汤以宽仁著称,在圣祖的先灵旁边,至少恪守内心的良善比较容易,王族内部的纷争平息了。
盘庚在迁都后十四年去世,而商朝再一次兴旺起来。他的施政经纬史官没有记录下来,生民们记住了。以至于几百年后武王伐纣后进城,询问遗老的意见,遗老回答他“欲复盘庚之政”。
新都城被称之为“殷”,成为商朝最为重要的城邑。迎来武丁盛世,再从繁荣走向没落,到周朝取而代之,历经十二世近三百年而衰。商朝因此也得名殷朝、殷商。
盘庚迁都意义实在重大,以至于后世还有几次小搬迁,都被史家们忽略不计了。对于商朝来说,为他的侄子武丁日后“中兴殷道”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世界文明史上,盘庚留下了能确定位置的中国最古老的都城。商朝被周朝所灭后,殷城被废弃,慢慢隐入地下,直到1900年重见天日,不过它已经被称之为殷墟了。
参考文献:
1.《尚书正义》
2.《竹书纪年》
3.《吕氏春秋》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