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3年11月26日】
中国的成语中,时常出现以动物的长相与特性来譬喻人情事理的例子,如形容一个人只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拿“鹦鹉学舌”来做比方,真是生动无比。古人透过平日对动物习性与特征的观察与了解,再巧妙的运用到语言当中,增加对话的活泼与趣味性,使我们会心一笑之余,也不禁赞叹古人创意之丰富。以下就以“十二生肖”分类介绍,带领大家浏览中国的成语动物园。
鼠-老鼠终日隐身在暗处,常趁人不注意时出来活动、偷东西吃。所以古人对鼠辈评价甚低,与鼠相关的成语涵义也不佳。如“獐头鼠目”形容人之奸邪狡猾;“抱头鼠窜”形容狼狈而逃的样子,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异曲同工之妙。“鼹鼠饮河”则以鼠身型之小比喻器浅,所取河水量不多,自然也不可能造成多大的损失,所以不必在意。
牛-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与耕牛关系密切,感情深厚。但在成语中还是以牛之笨拙特性为描述重点,如“对牛弹琴”以牛比喻愚蠢之人,对着愚蠢之人谈高深的道理,既失当也不被理解。“吴牛喘月”则以南方的水牛怕热,看见月亮就以为是太阳,所以见月即喘的情形,比喻人不懂得分辨实际状况,只依据表面做下错误判断,也是一种愚笨的表现。
虎-老虎原本就凶猛威武,如果再像鸟一样长了一对可翱翔天际,来去自如的翅膀,“如虎添翼”声势之壮大可怕,可想而知;“九牛二虎”肯定力大无比。古人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到虎穴偷虎子的确艰险万分,但是如果面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肯冒险尝试如何成功?当然除了胆量和勇气之外,还要懂得运用机智“调虎离山”,因为老虎离开熟悉的山林,威力也会大减,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否则与虎相斗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此时只求能“虎口余生”就很幸运了!当然,如果真的偷得虎子,老虎野性难驯,也不适合当宠物,“养虎贻患”,只是自找麻烦,倘若还想進一步“与虎谋皮”,那更是险上加险了。现今还可能触犯动物保护法呢!
兔-由于兔子在野生环境中常扮演的是弱势的猎物角色,所以“狡兔三窟”才不易被捕捉,妄想不劳而获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抓到兔子的机率当然很低!“兔死狐悲”描述狐狸吃了兔子后还流下悲伤的眼泪,那不是太虚情假意了吗?“兔死狗烹”以猎人利用走狗捕获兔子后,走狗也一并被烹煮的情形,反映猎人之残酷无情,也提醒帮人做坏事者警惕自己的下场!
龙-龙在中国的神话中神秘、高贵,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出现时常夹带风雨、雷电,能呼风唤雨,声势惊人。成语中“攀龙附凤”意寓了对龙、凤尊贵的向往;父母期盼儿女都是“伏龙凤雏”,长大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飞龙在天”,龙也代表领导地位,所以人人想当“龙头老大”,但是若无法取得共识,“群龙无首”可就天下大乱了!
蛇-蛇居草丛,所以“打草惊蛇”固然对行路者可提高警觉,避免冷不防被咬,相对而言,蛇也因此有了防备。蛇之毒狠冷血,若是再有美貌包装,如“蛇□美人”,祸害更大;就型态来看,蛇本无足,“画蛇添足”就是多此一举;“杯弓蛇影”将弓与蛇影相比拟,如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点出心理障碍对人影响之大。
马-马在古代是人类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战场上更是将领们冲锋陷阵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备。日行千里的良马贡献之大,使古人常以马比喻人才,如称赞人是“上驷之材”,是“人中骐骥”;“马首是瞻”表示服膺人才之领导;“使骥捕鼠”就是大才小用,浪费人才;“伯乐相马”指出辨识人才的重要,但若是“指鹿为马”颠倒是非就非常要不得。行程落后或时间太赶,“快马加鞭”固然无可厚非,但仍要懂得及时“悬崖勒马”,尤其不可“盲人骑瞎马”,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同样地,让想像力无限驰骋如“脱缰野马”也需懂得节制,要不然弄得神昏颠倒,失去理智也会造成祸害。
羊-羊被人类圈养,“亡羊补牢”点出虽因栅栏破损导致羊走失,但是只要懂得即时补救就可避免损失更多,酿成大祸。“歧路亡羊”则显示了走失的羊不知何去何从的迷惘与困境。“使羊将狼”是大错特错的安排,羊生性温和软弱,如何驾驭凶狠的野狼?至于“羊入虎口”的结局当然是可怜的羔羊必死无疑;“羊质虎皮”就像“狐假虎威”一样,终究有被人揭穿真面目的一天。
猴-猿猴与人类在生物学上虽然同属哺乳类,外型也有相似之处,但是“沐猴而冠”终究无法等同于人类,充其量也只能是衣冠禽兽而已。
鸡-公鸡是古代具有闹铃功能的家禽,东晋祖逖“闻鸡起舞”,为北伐胡族、收复失土勤练武艺,这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称许。至于“牝鸡司晨”则被古人认为严重违背母鸡只负责下蛋的自然律法,侵犯雄性领域的行为当然被视为不吉的异象。在高唱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能力强、表现佳的女性比比皆是,体现了阴盛阳衰的天象。
狗-由于狗是依靠主人提供住处与食物而活,一旦失去主人照料,“丧家之犬”流浪四方,自然是无精打采、狼狈不堪。在古人眼中,狗是地位卑微、低下的象征,现在狗则被称为是人类最忠心的朋友,不管如何,“狗仗人势”欺负别人都是错误的行为。
猪-中国成语的背后也隐含许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的故事,例如“杀彘教子”就是一例。春秋时代曾子的妻子有一天要到市场买东西,为了安抚执意要跟随的儿子,就对儿子说,只要乖乖待在家中,回来一定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儿子因为母亲的话而停止哭闹。从市场回来后,曾子要杀猪烹煮时却被妻子制止,妻子表示先前对儿子说的话只是一时的哄骗戏言,不必当真。结果曾子回答说:跟小孩子说话不能虚伪不真,如果今天欺骗了他就等于教他说谎,以后他再也不会信任父母的话,父母要再教导他也就困难了。说完立刻把猪给杀了,实践诺言。这个教育故事,虽然古老,其中所表达出“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还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中国成语可说是先人智慧与生活经验的结晶,希望读者能在其中发掘更有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