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9年08月24日】
钟辂(生卒年无考),唐代学者,是“定命论”与“轮回”学说的坚决主张者。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6年),他担任崇文馆校书郎。职业轻闲,他常有闲暇,与博闻识广者共处,征集奇闻异事;尤对前定之事,倍加关注,反复弄清来龙去脉,然后记录之。遂于太和年间,撰成《前定录》一卷,收录人在生前天定之事,二十三则,以笔记实录的体裁写成。
他在思想上融“定命”与“运命”于一体,认为贵贱贫富、生死寿夭等等,是上苍注定的,前世、今生、来世的循环轮转,也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他劝戒人们不要在命定之外,再作任何追求,“庶达识之士,知其不诬;而奔竞之徒,亦足以自警。”下面介绍钟辂写的两篇文章:
一、郑相如和郑虔的遭遇,是前世注定
钟辂《前定录•郑虔》记载:
开元二十五年,郑虔作广文馆博士,有一个名叫郑相如的人,年纪有50多岁了,从陇右来京城,参加明经科的考试。他以侄子的身份拜访郑虔。郑虔没有用特别的礼节招待他。过几天,他又来拜访,郑虔像上次一样招待他。郑相如于是对郑虔说:“叔父!你很了解我的才能吗?孔夫子说过:‘那些能继承周礼的人,即使过了百代,也会被人了解、怀念。’我差不多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但假如在在孔门弟子中,还不敢和颜回相比;如果说到子夏这些人,我就没什么好谦让的!”郑虔听了这话,十分惊讶,便坚持细问,考查,验证郑相如说的话,他确实对答如流,深刻精要,果然不假!于是,郑虔关起门来,连续几天,和他交谈。
郑虔对他说:“你有这样的水平,为什么不早来应科举之试,而要等到这么大的年岁?”
郑相如说:“命中注定,我明年才当成名,之所以没早些来应试,就是时候还没到啊。”
郑虔问:“你命中应当做什么官呢?”他回答说:以后七年,我会被提拔授职做衢州信安县的县尉,俸满即死。”
郑虔又问:“我的后事,你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他答:“从现在起,过五年,国家当改年号;再过十五年,幽蓟地区,将发生大乱,天下有奸贼造反。叔父你那时,会被叛贼侮辱自己的名节。假如你能忠诚国家,就可以免于处死,而只被贬官外调。若不加检点、注意,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第二年春,郑相如果然考取了明经。以后七年,调到衢州信安县做县尉。赴任前,他同郑虔作永远的诀别,流泪离开了。
过了三年,有衢州监察使来京,郑虔向他询问郑相如还在不在?对方回答说:“他离任后几个月,就突然去世,葬在千佛寺附近。”
到开元二十九年,朝廷改年号为天宝;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在洛阳叛乱,派伪署西京留守张通儒,到达长安京城,把朝廷官员,驱赶到洛阳就职,郑虔被派到东平伪署,任水部郎中。他想起郑相如的预言,便假装得了中风病,害怕该市的长官,来侮辱自己,暗地里却写奏章上述肃宗。肃宗即位于灵武,率部平定了洛阳后,便命令御史台三司,追查接受叛贼的封命之臣的罪责。郑虔因心不向叛贼,只是被贬迁做台州司户,一直到老死。郑虔很感谢郑相如早年的提醒,得以善后。
郑相如和郑虔的遭遇,和他们的互相交往,都是前世注定了的。
二、官场沉浮,乃系前定
钟辂《前定录•裴谞》记载:
“我(钟辂)在开元七年,辞去河南府文馆,来到大梁。陆仕佳在那里,担任浚仪尉,我前去问候他。陆仕佳宅里,当时来的客人中,有陈留尉李揆,还有开封主簿崔器。正在吃饭的时候,又来了一个以前在襄州做功曹参军的房安禹。在场的客人,听说他(房安禹)很会看相,皆请他给自己看。
房安禹没办法谦让,先对陆仕佳说:‘你的官职,会更换一次,十三年后而亡。’
接着对崔器说:‘你从现在往后的二十年中,会担任州府的长官,职位显赫,但却没有实际可干的事务,而且寿命很长。’
接着又对李揆说:‘你今年将名声达到最尊贵,十三年之中,官位累积至宰相,但以后二十年,会被免官失意,不知道其中的原故。’
最后,他对我(钟辂)说:“今后,你会历任要职,但不会做到将相一级,你会活到八十岁。’”
“说完要走之际,房安禹私下里对我说;‘过一会儿,我有事托付与你,希望你到我的住处来一趟。’房安禹回去以后,我马上就跟着去了他那里,他跟我谈话就很亲密了:‘你后二十八年,将从正郎迁作江南郡守,我第二年会有一个儿子,到那时候,他命中注定会当你所管的郡里的一员官吏。你到那里三天,我便嘱咐他去拜访你。然而这个孩子命薄,不能得到丰厚的俸禄,希望你给他十千以下的俸禄。(钱拿多了会害他早死!)”
陆仕佳后来授命改作监察御史,直到老死。崔器后来作司农丞。肃宗在灵武的时候,他因对答简策,很称圣上的旨意,便一下子升官至大司农的职位。等到重回长安,连续几次奉命出使。但最后十余年中,终究都没到分曹治事的官署供职。李揆当年(房安禹相命那一年)就授封右拾遗的官职,以后逐渐加官做至宰相。但后来,与别人不合,被放逐南中。二十年后,担任国子祭酒,参加吐蕃会盟,奉使要出发的时候,他去世了。这些情况,跟房安禹当初讲的一样。房安禹在开元二十一年中了进士,升官至南阳县令。”
官场上的大官小吏,人士繁杂,各有沉浮,五花八门,但无论是谁,皆有其命,且系前定。
(出自《圣哲论命》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