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顶级的老紫砂藏品

【正见新闻网2019年10月08日】

中国紫砂艺术源远流长,江湖中历来不乏大师之作的紫砂壶名品。有人说,这些大师创作的紫砂壶,有的售价动辄几万,也有的甚至几十万乃至数千万元。在香港茶具文物馆里面,就有一些馆藏级的老紫砂壶,个个皆极品,被作为国宝典藏。香港茶具文物馆是以收集、研究及展示有关茶具的文物和资料为目的,是国际上第一间以茶具为主题的博物馆。其中包括一批约60件,年代由西周直至二十世纪的茶具及有关文物。

(清)陈鸣远 漩涡纹瓜形壶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这款传世绝品旋涡纹瓜形壶,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明)徐友泉 三羊环耳梅花形水盂

三羊环耳梅花形水盂,设计新颖别致,盂腹突出部分设三只羊头,口衔圆环,比较少见。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友泉制,高:77毫米,宽:84毫米,底刻款:万历丙辰秋七月友泉,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

水盂是文房用品其中之一,是盛水供研墨之用。专用的水盂晚唐时就有了,以瓷制为多,见有定窑,型窑的白瓷制品。早期造型较为单调,一般均是制成壶状或小口罐状。南宋时文风盛,文房用品制作讲究,水盂造型与装饰发展变化较多,如凤头壶型水滴、龙头壶型水滴、瓜菱型水盂等等。及至明代多采用桌置式水盂,使用时以勺取水至砚而研。。入清后,此类水盂占了主导地位。很难再见到壶或砚滴了。同时制盂材料也更加多样化,有瓷制、石制、牙制、犀角制等。

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陈设。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因此,它必须符合主人的情趣,方可入选,包括其材质、工艺、造型、纹饰、画意等等,否则就难以侧身其列了。另外,从养生之道来说,水盂可息心养性,“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水盂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再往深层究,也有一些是被用来做精神寄托的,称其为丞兄或丞友。

(清)杨彭年 包锡刻松铭方斗壶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这位紫砂艺人,由于与文人县令陈曼生合作,制成名垂青史的“曼生壶”而为人熟知,但也因此有人认为:是陈曼生的作用才提高了杨彭年在紫砂史上的地位即所谓的“壶以字贵”。但笔者以为,杨彭年工艺精、悟性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愧为清中期一位紫砂大家。

方斗的壶型是仿古代农村用以量米的方斗,在造型方面,作者的设计是在一个“方”字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方”代表为人处世的方正、端平,庄重、规规矩矩,不偏不倚,有棱有角等多种意义,古人也常常把“教子以义方”作为立身的第一张本。这件方壶,无论是壶身、壶盖、壶纽、壶嘴、壶把都是方形的,四棱界线,方方正正。从方纽、方盖落脚到方底,是一个上小下大的直立物。它的方向,距离,比例都是中规平衡的,并使其构图趋向简化性;整体刚正挺拔,坚硬利索,浑穆莹洁,不仅方中见秀,而且清新别致。

(明)时大彬 玉兰花六瓣壶

高:80毫米 口径:121毫米。壶设计奇巧,壶盖与身自然垂我一朵玉兰花,花蒂为盖,花瓣与壶身为二重叠压,厚朴端庄,玲珑可爱。是紫砂筋纹器造型中优秀的传统经典之作。历来为后代艺人仿造,成为楷模。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生于明代万历年间,殁于清代康熙初年。时大彬制壶技艺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设计以及属款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明)时大彬 仿供春龙带壶

壶底呈浅褐色,砂质隐现。圆形鼓腹,腹上渐敛,平底,湾流且长,口朝天,把手体圆,起凸圆盖,扁圆钮,与壶体协调。此壶造型似仿明永乐甜白三系把壶的形制,并加饰龙带变化。龙带自壶口四周肩部由上而下地向左右两边展开,线面清晰。壶底刻有阳文“大彬仿供春式”六字楷书款识。整器造型简练大方,古朴雅致,这是早期的几何形圆器与筋纹器相结合的佳作。时大彬早期喜仿供春大壶,但此壶不大,殊为别致。明人许次纾曾说“近时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说明当时大彬壶在明代十分名贵。

(明)徐友泉 仿古盉形三足壶

此壶高12.4厘米宽8.2厘米,是一个传统筋纹器造型。禾是中国古代铜器中的酒器,有三足分当鼎立,仿禾形作此砂茗壶,古色古香,给人以非常古雅的美感,质朴优雅,文气十足。以三瓣凹凸筋纹线饰三足,器形古穆;用泥片镶接三棱口盖,通体贯气;耸立三棱壶钮,妙若天成。直筒嘴,古兽把,保持青铜器的古朴美感。壶底刻有“友泉”二字楷书款。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徐友泉,名士衡,字友泉。明万历四年至崇祯十六年间(1576-1643年)江西婺源人。原非陶人,制壶名匠,时大彬高足,与时大彬.李仲芳并列.时人谓: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语。“三大”却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仲芳、友泉皆固家中排列老大,故以“大”字辈排列。徐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形制多变,泥色多变,精致艳丽,耐人寻味,其技艺几与时大彬,李仲芳匹敌。但他却常常叹息到:吾之精,终不及时(大彬)之粗。”创制的壶式有如“汉方”、“扁觯”、“提梁卣”等。又有“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僧帽”、“扇面”、“圆珠”、“美人肩”、“西施乳”。仿花卉的有荷花、芝兰、合菊。并有竹节、橄榄、冬瓜、番象鼻……壶式层出不穷。

(明)徐友泉 仿古虎錞壶

仿古虎錞壶 高:7.7厘米 宽:8.4厘米 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刻有‘万历丙辰秋七月 友泉’九字楷书款,仿古虎金亨壶,器身以棕色紫泥夹砂塑造,表面看如“梨皮”。此壶作宽肩敛足的青铜虎錞形为基本造型,配以曲嘴、典型柄,圆虚嵌盖,扁圆钮,腰上弦纹,用一匀净的扁圆线贯气装饰,整器敦厚古朴,轻巧而有动感。特别是壶的圆口内藏壶盖的圆边,手工精细,壶盖与口沿之间密不透风,壶嘴于肩向上弯,壶把在对面作弯形,乍看酷似古铜器。

时大彬有许多弟子,其中最出色的是李钟芳及徐友泉,他们都行大,故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说法。李氏以擅书法出名,为陶工中罕见;而徐氏则擅作仿古铜器茗壶。徐友泉终其一生虚心探索壶艺,晚年恒自叹曰“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极有谦虚诚恳的大师风范。

明晚期周高起着《阳羡茗壶系》记载:“徐友泉,名士衡,故非陶人也。其父好时大彬壶,延致家塾。……因学为壶。变化式土,仿古尊罍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予尝博考厥制,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诸名。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明)李仲芳 觚棱壶

高7.2厘米 宽9.2厘米 明代 李仲芳制。质细腻,光泽内敛,呈紫砂 栗色,隐然有珠玉之泽。壶体扁圆造型, 技艺精巧,流短且直,盖大而平,圆钮, 圆足。器身轮廓分明,线条流畅,口盖紧 密,刚柔相济,圆中寓方,挺拔中见端庄, 潇洒中见稳重5是早期几何形圆器中的杰作。壶底刻有“丙午中秋仲芳”六字楷书款,“丙 午中秋”为公元1606年中秋,咸信此壶不是出于凡工 之手。清人吴梅鼎评李仲芳壶有“巧穷毫发”之语,诚 信不差。此壶盖大而平,入窑焙烧受火易变型,然而此壶盖与壶口接触之处,居然间 不容发,正验巧穷毫发”之语。《阳羡茗壶系》记:“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 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此壶现为香港收藏家收藏。

(明)陈仲美 束竹柴圆壶

束竹柴圆壶高7mm 阔93mm。明陈仲美制。壶底刻款:明万历葵丑陈仲美作。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形像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阳羡茗壶系》将陈仲美的作品定为神品。。陈仲美原为江西景德镇制瓷高手,他慕名到宜兴专事紫砂,把瓷雕艺术和紫砂壶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仿自然型的新风格,同时又是将刻款和印章并用的高手。

(明)邵文银 素身圆珠壶

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七年至清顺治四年间人,与邵亨祥(文金)同胞兄弟,都是时大彬的弟子。香港茶具文物馆,馆藏邵文银(亨裕)紫砂圆珠壶一具,圆珠造型,素面素心,无一点装饰,其壶口、盖、钮、嘴、肩、把均配合得十分协调和谐,匀称流畅,给人以“珠圆玉润、稳、匀、正”之感。壶身为大圆珠,壶钮为小圆珠,成趣对应;壶流伸曲自然,壶把端握便利,简洁圆润可爱,品茗赏壶摩挲,呈珠光宝气则更宜人,接触此壶似乎感觉到一点紫砂茗壶的灵气。壶底有“邵亨裕制”四字篆书款印。

(明)陈用卿 弦纹金钱如意壶

弦纹金钱如意壶是紫砂壶大师陈用卿的经典之作,也是明朝早期紫砂壶的典型代表,该壶为紫褐色,整体看上去给人一种庄重、质朴的感觉。壶身的字体为草书,这在多为楷体的明朝紫砂壶历史上显得十分特别。该款紫砂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内。

陈氏活跃于明代天启至崇祯年间(1621-1644),据说他能徒手造出浑圆的壶器。陈氏装饰的手法在明代当时可说是大胆创新。他在壶的腹部而不是在壶底铭刻文字,加上陈氏采用草书,而非当时陶艺家常用的楷书作为刻铭的书体。这件弦纹金钱如意壶正好反映出他精炼的制壶技巧及娴熟的章草刀法。

弦纹金钱如意壶的紫砂泥色深褐,夹砂质感若隐若现。盖钮透雕成浑圆的金钱球状,壶盖以浅浮雕刻如意云头纹饰,为整件器皿平添不少生气。弯曲的壶嘴与弧形的把手分量匀称,壶腹上部以一度凸弦纹围绕一周,为笨重的器身增加线条美感。壶身一面以草书刻五言诗及名款:诗人吟白雪,才子步青云。用卿,有成就显赫的吉祥寓意。

陈用卿祖籍江西,史上有着“陈三呆子”之称号。虽然无法与时大彬相比,但是却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众多紫砂壶大师中显得非常独特。

(清)陈辰 长方扁壶

陈辰为明末清初人,明代万历、崇祯间( 1573-1644)宜兴陶刻名手。字共之,生卒不详。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陈辰,字共之。工镌壶款,近人多假手焉,亦陶家之中书君也。”陈辰传器.“长方扁壶”,高:70毫米,宽:95毫米,底刻款“芳气满间轩,共之”七字楷书二行。此壶上方下圆,方圆融通,流溢着一种对比美。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

(清)邵元祥 鼓腹提梁扁壶

邵元祥,清代乾隆时期( 1736-1795 )宜兴制壶艺人。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元祥制壶坚结,式度近亨裕、亨祥,而精细不逮。披云楼藏中壶一柄,底铃‘邵元祥制‘ 篆文方印。朋辈家多有藏器,印章相同,而形式不一,制工则如出一手也。香港茶具文物馆藏“邵元祥鼓腹提梁扁壶”一具,鼓腹、三弯流、菌钮,铃“荆溪”、“邵元祥制”、“元祥”三印,均为篆文。

(清)邵旭茂 圆肩素身壶

邵旭茂,清康熙至雍正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制壶似陈用卿,造工精细,质坚如玉。传器紫砂大壶底有二印,上“荆溪”篆书椭圆印,下“邵旭茂制”篆书方印,精湛绝伦。

(清)允礼 汉方壶

这是一把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皇室专用紫砂茗壶,为清圣祖康熙的第十七皇子允礼所定制,壶底钤有“静远斋继长制”篆书阳文方印。壶高13.9厘米,宽21厘米,口径6厘米。。据民国出版的《阳羡砂壶图考》考证:“允礼为清圣祖康熙十七子,雍正初封多罗果郡王:晋封亲王、乾隆间卒,赐谥毅。有《静远斋集》,定制茗壶,底钤‘静远斋继长制’篆书阳文方印。”又,此壶之款识与《中国紫砂茗壶珍赏》中刊“碧山壶馆藏猪肝色仿汉方壶”所钤 此壶做工技艺纯熟,色呈赭红,紫砂泥中掺入细砂呈七彩宝光,如银河繁星浮嵌在整个壶身的表面。桥梁壶钮的竹节,侧旁派生出一支翠竹、两片竹叶,浮贴在鼓圆形的截盖上。五道环纹从顶至足周身围绕。三弯竹节流与扭枝竹节把前后贯通呼应,气势雄建,显出高雅、古朴之神韵。

(清)陈鸣远 梅枝形笔山

(清)瞿应绍 仿曼生粉彩梅枝刻铭壶

瞿应绍(1778~1849)清代书画家、陶艺家。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晚取号瞿甫,别署老冶,室名“毓秀堂”,上海松江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官至浙江玉环同知。瞿应绍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生平收藏古物甚多,宅内陈设皆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陶土制成各式壶模,自己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奎(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曾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壶柄上有“彭年”印记。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

(清)萼圃 折腰孟臣壶

萼圃[e pǔ],清代陶艺家,目前传世的作品应该只有《折腰孟臣壶》。如果市面有卖萼圃款紫砂壶的,应该都是假的。

(清)邵大亨 鱼化龙壶

邵大亨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人,出生在紫砂圣地丁蜀镇上袁村。他比较喜欢喝酒,从留传下来的有关他的故事传说以及他的壶来看,这个人很有才气、豪气和骨气。邵大亨在紫砂壶历史上是个划时代的人物。自清初以来,紫砂壶的制做发展,受宫庭文化的影响,在格调上逐渐朝着繁缛靡弱的方向发展,而邵大亨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到。

邵大亨的传世经典作品较多,这里只说下鱼化龙壶。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就可幻化成龙,这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努力实现飞黄腾达的美好理想。而邵大亨通过一把壶来演绎这个故事。壶身一侧雕刻鲤鱼,另一侧雕刻一条张牙舞爪的猛龙,见首不见尾;另以六条S形线条象征波涛汹涌;壶摘手设计成一朵祥云,云朵下一只龙头伸出,双目圆睁,须鬣开张,獠牙利齿,舌头可伸缩;壶把雕刻成龙尾,鳞片可数。一把壶之中,可调动的表现手段有限,施展创作艺术的空间有限,而邵大亨仅仅就在五、六个部位上稍加点化,就把一个神话传说演绎得这样形象、生动、具体,让人叹为观止。真不知他是经过了多年的冥思苦想、反覆改进,还是一蹴而就、神来之笔。

(清)王新荣 褐釉雕山水纹壶

(清)直腹刻铭曼生壶

(清)半葫芦形刻铭曼生壶

清代陈曼生所制砂壶。嘉庆二十一年,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壶随字贵。

(清)紫砂茶杯六件

(清)清代玲珑八竹壶

壶身由八个筒形竹节镶接组合,大小等同,布局均衡规范。曲流,耳形把,桥钮,均取竹节状,棱角分明,造型奇巧,外形优美,线条曲直并蓄,周身雕镂竹之枝叶,玲珑剔透,主体感强。手工泥塑成器,做工精良,口盖吻合严密,有内胆。紫砂胎质精细,色泽红润,可谓巧形、巧色、巧工。

(清) 包锡刻兰铭六方壶

(清)许伯俊 直身提梁六方壶

高30.9厘米 宽14.7厘米。此壶器身颇大,用调砂泥制作,烧成后变形小, 故表面挺括周正。壶似六方柱形,平肩平盖与高颈配合,六方曲流,六方提梁,方菱桥钮,端庄大器。底钤“荆溪许伯俊制”六字阳文款。荆溪乃宜兴古称,地处青山绿水秀丽山乡,物产丰饶,紫砂艺人以此为荣。许伯俊,制壶高手。

(清)包锡六瓣刻水仙铭壶

(清)外销泰国镶金圆壶

此壶高7厘米 宽12.8厘米,为紫砂细泥,呈赭紫色,砂质温润。整器造型似喝工夫茶的水平壶,壶身扁圆形,流直而上翘,环形把手,圆盖鼓起。唇口双沿,盖我导和壶底的圆珠鼎足以及流口,均为黄金所镶,光亮夺目,显得富贵荣华。这类壶是专门销往泰国的,壶的印款标志也是特别的,壶底钤有阳文“泰国”二字椭圆印,还有阳文“125”印款。此壶约成于1907年。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清)提梁竹节壶(外销)

竹节提梁壶是清代乾隆年间陈荫千制。此壶为淡黄色陶质,外表虽然老土,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壶高21厘米,其中,壶提柄高8.5厘米,流长6厘米,壶身高12.5厘米。壶腹扁圆,体、流、柄、盖均为竹形,因部位不同,“竹”的选材、大小不一而足。壶身为“大楠竹”,干粗节大,柄、流、盖似为“紫竹”、细而能弯,“竹节”明显可见,壶的整体搭配适当,打磨光滑自然,造型清新风雅。 壶两面的装饰也很有韵味.。馆藏地点:香港茶具文物馆。

(清)(外销)贴花六方壶

壶肩和足均镶有金属镂空纹饰,而壶嘴又包锡,壶钮和把手还用金属链条连起来。这种壶为做坯时将捏好的花纹贴在壶上。整器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此壶约烧成于17世纪晚期。早期欧洲各地所收藏的紫砂茗壶,大多是18世纪的,这种壶都镶金镶银,壶上也都有浮雕堆塑,没有传统紫砂茗壶那样的朴素高雅。馆藏地点:香港茶具文物馆。

(清)贴梅花方壶

此壶胎泥为紫砂,色呈朱红泛橘黄,砂质隐现。壶身作六方造型,腹上渐收敛,圆角,矮颈,流短直而翘,把作耳状环形,均出四棱。四方形盖上设四方圆角小钮,整器结构协调。壶腹、盖面均以紫砂泥贴饰折枝梅花,图简意明。流口镶铜,钮与把、流之间都系上铜链,光亮夺目,很富装饰性。壶底钤有阳文篆书“国瑞”圆形印款。此壶成于十八世纪初期,即清康熙年间。

早期欧洲各地所收藏的宜兴紫砂茗壶,大多是十八世纪的,但外销壶的风格异于“文人壶”及一般的商品壶,一般没有明艳的粉彩,但都镶金镶银,壶上也多有浮雕堆塑,没有传统紫砂茗壶那样的朴素高雅。此壶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清)泰国附茶隔圆筒提梁壶

(清)梨形磨光镶金壶

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

(清)威海卫同庆顺 镶铜锡龙纹圆壶

高95mm 宽184mm 清,中英文印、威海卫同庆顺造。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此壶胎泥为紫砂外复粉一层装饰朱泥,呈艳丽的朱红色。造型似扁球,腹鼓,三弯流,矮肩。平盖口沿内凹,在加上包铜镶锡之工艺而成,壶身前后两端出双系,装配铜质提梁,整器光亮夺目,非常华丽。这类造型的紫砂茗壶多数为外销。此壶成于19世纪。

(民初)铁画轩(蒋燕亭)刻梅竹铭调色盒

(明)供春 六瓣圆囊壶

明供春款。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八字刻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此壶原是仿景德镇的永乐窑竹节把壶,壶身分六浅瓣,配以壶盖,壶嘴及壶把皆起筋文,以应壶身的瓣纹。壶身分上下两节塑造而在壶肩相接。壶以黝黑紫砂制作,更掺以金砂闪点。壶底刻有欧阳楷体“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即公元1513年制。该铭文笔法富晋唐帖意,而欧体书法是明代文人所喜爱的。。供春还创制“龙蛋”、“印方”、“六角宫灯”等多种壶式。

(明) 李茂林八瓣菊花壶

这把菊花八瓣壶由李茂林制作, 通高9.6厘米,横宽11.5厘米。呈菊花状,整把壶轮廓除有水平方向的线条外,还有垂直或倾斜的“筋纹”线。粗看壶型好似一个坛子,只是另加上了柄和嘴。此壶整体上方圆互寓,刚柔相济,使人在挺拔中见到端庄,潇洒中显见稳重,风格甚为高雅。

李茂林即李养心。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他以朴致敦古善制小壶闻名于世,“另作瓦囊,闭入陶穴”,是李茂林的一大贡献,他使紫砂壶的制作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这里所说的“瓦囊”,就是指烧壶时用的匣体。在李氏创造匣钵前,紫砂壶坯烧制时不装入匣钵,与缸罐混放入窑烧制,成品不免粘上缸坛釉泪,影响美观。自有匣钵以后,壶坯置于匣钵内烧制,不再与瓦罐陶缸直接接触。壶坯烧制时受到保护,从此不再沾染釉泪釉斑,使紫砂壶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明)时鹏 水仙花六瓣方壶

水仙花六瓣方壶,高90mm宽105mm,明·时鹏制。壶底刻款:时鹏(楷书)。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晶。此宜兴紫砂壶泥为冷金黄梨皮色。嘴仰略弯,壶身腹为六方造型,腹上渐收敛而成六瓣筋纹圆口,壶盖亦为水仙花六瓣圆条形纹饰,与壶身筋纹栩吻合,盖钮为六瓣圆条形花蕾,流与把手也以圆的线条作成,与壶身浑然…体,线条挺括,轮廓分明,形制不侈不谢,典雅拙朴。这是明代早期紫砂壶筋纹器造型的代表作品,也是比较罕见的名家传器之一。

时鹏,明万历年间宜兴兴人。紫砂壶名家。鹏一作朋,时火彬之子。与董翰、赵梁、元畅四人,被誉为“紫砂四名家”。《阳羡萏壶系》对他们的评价是:“皆供春之后劲也,董义巧而三家多古拙。”

(明)时大彬 印包方壶

时大彬印包方壶,“墨林堂(项元汴)(时)大彬”刻款,十六世纪晚期,高:6.9厘米,阔:7.7厘米,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此壶是为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所订制造。近年明墓中出土了不少时大彬的茶壶,特点多是端庄浑厚,古朴雅致。大彬早期多仿供春大壶,以朴雅坚致见长;后期由于与陈继儒等文人交往,遂改制小壶。

时大彬字少山, 明代万历、崇祯间(1573-1644)宜兴制壶名家。生于明万历间,卒于清康熙初年。大彬对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和铭刻等,均研究深入,成就卓著。 善用各色陶土,或在陶土中掺杂砂,有“沙粗质古肌理匀”之赞语。制壶极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弃之,有时十不得一,都不满意,就一只不留。制壶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而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作品朴雅坚致,后人称为“时壶”。所制茗壶,初期请书家落墨,用竹刀刻出,后自己运刀成书,字体闲雅。

(明)时大彬 开光方壶

此壶造型是方的,但线条却是方中带圆,壶的四面都不是平整方形,而是向足部稍敛。此壶原料杂以细砂,呈现金星点点,俗称“梨皮”,十分名贵。壶艺家将直线与弧线互相配 合,创造了优雅而悦目的造型。.其流畅及 灵巧之处,是他人难以仿效的。故此,时 人彬实可当一代造壶宗师而无愧。壶底 刻有“时大彬制于三友居”八字楷书款, “三友居”看来是大彬的斋名或其作坊雅 所谓“二友”者,即松、竹、梅,此乃文士之品。。此壶现藏香港条具文物馆。

时大彬,号少山,是供春之后,明代著名紫砂大师,与著名书画家陈继儒品茶论艺,陶艺大进。时大彬所制紫砂壶,今尚存十六七器,其中五器为近些年考古发掘所获,皆处于明人墓葬。其余均为传世品,壶式多样,有园壶、六方壶、三足壶、开光方壶、提梁壶、书扁壶、僧帽壶、印包壶、菱花壶、半瓜水盂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各公私机构及藏家之手。

(明)徐友泉 异兽印泥盒

徐友泉,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 名士衡。徐友泉自小拜时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才。他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壶盖与壶口能够密不透风。他所制的长爪兽的形态,亦是仿青铜器的形制,所以特别有古拙味道,非同凡响。

徐友泉善于配合色土,其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变化多端,‘毕智穷工,移人心目’。壶作品有汉方、扁觯、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等诸种款式。泥色应用上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各种色调。徐友泉精研壶艺时,对壶泥色和壶式样有着很多发明和创造。

顾景舟松鼠葡萄紫砂壶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2015年11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东正秋季竞拍中,顾景舟1955年制作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茶具以惊人的8000万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格高达9200万元,由影视演员杨子竞得,刷新了此前中国嘉德春拍九头咏梅茶具所创下的2875万元的顾景舟制壶拍卖最高纪录。9200万元的天价至今仍是紫砂壶拍卖史上的最高价格,未被超越。

葡萄枝叶自壶把、壶流、壶钮蔓延生长,依附全身,枝头上圆雕有松鼠,或奔或急停,觅食葡萄,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在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诞辰百年之际,他亲手制作的一套十头松鼠葡萄纹咖啡茶具,在秘藏了数十年后终于现世,而在这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以塑造光素器闻名于世成为一代传奇的顾景舟,还制作过如此题材的巅峰之作。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