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1年02月28日】
编者注:影视作品是用来讲真相的好方法,而剧本的写作是决定影视作品是否优良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是从事电影电视戏剧剧本创作的同修以微电影文学剧本《中秋夜》为例的反馈,供有意写剧本的同修参考,从而写出更专业和优秀的作品。
我看了一些正见网上发表的微电影文学剧本,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是这样,我大致浏览了一遍,剧本的立意很强,条理清晰,而且那个《中秋夜》采取的是戏剧经典“三一律”,在取材上很有想法。但是我粗略一读,觉得这个剧本如果用专业角度去看,还是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
首先是格式上并不是文学剧本的格式,文学剧本主要是给导演看的,它的格式需要清晰,多用可视性语言描绘,多用肢体语言进行人物关系和情绪塑造。
例如《中秋夜》,首先最好在开头介绍这个家的大概样貌,这很重要,从格局和装潢可以看出这家人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隐藏信息。其次,人物语言最好以简洁为主,有一个写作技巧叫做“good writing”,用一幅图来形容就是“冰山一角”,这个露出水面的“冰”是台词,藏在地下的“山”则是潜台词,潜台词用人物的神情动作,人物之间的距离来表达出来。有些话说得太白,反而失去了应有的力度。所以在剧本上,对于台词用量是非常需要把握的。在默片时代,甚至没有对话,可观众依然可以很清楚明白默片的主题,也会带入情绪,所以台词是需要把握时机,用得准而不是用得多。把台词精炼,一针见血,那种力量是深入人心的,台词过多,反而容易分散了力量。
还有一点是这里的台词和场景规划失去了平衡,台词过多而描述可视性画面和人物情绪的变化等场景过少,导致剧情有些堆砌,如果所有的苦难都只是两个人的对白来完成,会有些苍白。“三一律”是很见功夫的,因为它的限制太多。很明显,这个故事需要更多的户外场景和人物的多条支线来丰富这个故事。
这只是我的一点愚见,如有偏颇,请指正。
评论:
一名曾经的剧本写手和龙套演员有点话说:
平常的文学作品是用来叫人联想的。但是!剧本是设计演出用的。语言上要尽量只表现场景和人物行为。再细的地方,那是导演和演员的创作范围。
故事矛盾是什么?怎么演变?怎么在适当时候制造张力?
如果一个影视剧要靠对白表现故事,不如就直接改成评书好了。
多故事线?怕编剧功力不够,写着写着就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