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娑婆世界 • 极乐舟

【天音网2022年02月26日】

作者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法弟子 Paul Chen
乐谱

古琴曲:娑婆世界 • 极乐舟 (wav)

古琴曲:娑婆世界 • 极乐舟 (m4a)

《娑婆世界 • 极乐舟》乐曲说明 rtf 文件下载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link As...)。

《娑婆世界 • 极乐舟》是《娑婆世界》套曲之一,描写的是澹水泛舟,无为而远。行舟途中,时而水流涓涓,云气扑面,时而惊涛乱石,曲折回旋。在树影朦朦、水色山风之闲,又见沿途客船之上,歌舞宴饮、声色不尽。但无论风光如何旖旎、或水势如何险恶,总以客心居尘世,顺势而行,任其来去,保持这样一种清净不动的心境,直至深远而不可言说的妙境。

借助了这样一个主题,《娑婆世界 • 极乐舟》尝试探讨了人该如何理解自己的生存意义及生存方式。法轮大法《新加坡法会讲法》中说:“娑婆世界就是三界。”这一境界中的所有生命都在轮回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生命既为名利所累,又为人情所迷,同时还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冤怨之中,不得脱身,如同身陷滚滚洪流,或沉或浮,总是不得解脱。

如能放下一切所执,心无挂碍,便似泛舟于洪流之上,不复随其浮沉。如能保持沉静的内心,在泛流中去修炼自己、去体悟所经过的一切,那么轮回终有到达彼岸之时。

以身为舟,不迷于世间,在生命的旅程中拂尽心头尘埃——最终的“解脱”才是极乐之义。

《娑婆世界 • 极乐舟》是古琴曲,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使用黄钟徵调(F调)。第二段使用黄钟商调(降B调)。第三段以黄钟徵调起,随即转入黄钟宫调(C调)。

第一段,在水畔轻波与树影婆娑中,孤舟离岸,荡起层层涟漪,进入山水之中。沿途景色万千,或动或静,视野逐渐开阔。但随即便转入了更宏大的意象。

第二段描写了沿途与客船伴行,见到客船中人在惊涛骇浪中的歌舞宴乐。作为红尘俗世的旁观者,此时是别有一番感受的——生命沉迷于世间的繁华,却不知脚下时时都有倾覆之忧。只有早登彼岸,结束这种凶险,才是真正的“极乐”。所以在第二段结束时,众人依然随波逐流去,但已渐行渐远,其船行也略显出疲惫。而不执迷世间的轻舟,却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而这个全新的境界,即是第三段所充分展现的。

在第三段中,无论是船行、还是水势,都力求显得静谧而玄妙。乐曲结束时,全曲的最高音在遥远处响起,便不再有任何回应。虽然遥远而不可知,但希望这种意象能让听者感受到,那里便是弱水泛舟的彼岸。

 

【附注】《娑婆世界 • 极乐舟》的定音与调律

《娑婆世界 • 极乐舟》无论是旋律、或是和声,采用的均是五度相生率。因为这是一首纯古琴曲,所以可以自由的定音与调律。在这方面,本曲做了大胆尝试。

一、定黄钟

首先,是定黄钟。古人在冬至日(一阳初生之时)以芦管在自然环境中测音(振动频率),做为音律的基准音,称为黄钟。因为以大地为鈡,求其振动所出之声,又因土色为黄,这可能就是“黄钟”名称的由来。

按照这个思路,试取现代测定的地球振动频率(舒曼波)的平均值7.83Hz的25倍数(32倍),得到的音高频率为250.56Hz,以之为黄钟。以黄钟为C4(现代音名),通过五度相生得到A4=422.82Hz。这个频率,可能比较符合自然振动的频率,对人体可能有益。 (舒曼波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变化中。)

在实际应用时,因为《娑婆世界》是一套曲子,还涉及到与笛箫等管乐器的配器。现代的管乐器都是按照A4=440Hz的频率标准来定音,即使依靠口风调节音高,其幅度也有限。所以,最后定A4=429Hz~432Hz(乐器调音的精度有限),以这个标准来定音,则黄钟的音高为254.22Hz~256Hz。 (【注】在本曲录音时,主旋律的音高基准是A4=430~432Hz,低音与和声部分的音高基准是A4=429~430Hz。)

二、调式

以黄钟为基准音,按照五度相生之法,生成了十二律吕,组成黄钟宫调(C调)。这个过程,在古琴上是比较精确的,在其他管乐器上,只能依靠口风来近似的调节。

在宫调的基础上,古琴紧三弦,成为黄钟徵调(F调),又称为古琴正调。

在徵调的基础上,古琴继续紧五弦,成为黄钟商调(降B调)。

这样就形成了在《娑婆世界 •极乐舟》中所使用的三个调式。 (在记谱时,为了之后配器方便,对于黄钟宫调(C调),以黄钟徵调(F调)记谱,此时,古琴在F调的散音没有低音1,而是降为了低两个八度的7。)

《娑婆世界 • 极乐舟》为了配合古琴的泛音音列,在三个调式中,使用的均是雅乐音阶。但是泛音的#4音不是五度相生率,而是纯律。这是古琴的乐器性能决定的。

三、调式说明:仲吕宫与黄钟徵

传统上,认为古琴正调(F调)是仲吕宫调,因为仲吕是十二律吕中最后生出的音,那么仲吕宫调相当于在十二律吕之后,继续向下生出十一个音。这在配器上是不可行的。所以为了简化操作,把仲吕宫调转为近似的黄钟徵调,只需要从黄钟宫调紧第三弦即可。

传统上,古琴的常用转调,正是从正调直接紧五弦、或直接慢三弦而得到的。因为黄钟是既定的标准音,古琴调弦从未有人从黄钟生出十二律吕,然后从最后的仲吕音再继续向下生十一个音组成仲吕宫调。所以古琴正调,虽然名义上是仲吕宫调,但是自古以来的实际操作中,都是转为了近似的黄钟徵调。

四、五音与五行

因为黄钟的阴阳五行属性为阳土,所以仲吕宫调的十二音,与黄钟徵调的十二音,其五行属性不尽相同。在制作音乐时,如果需要考虑乐音的阴阳五行生克属性去制作和声、或考虑其对人体阴阳五行的影响,那么需要注意,仲吕宫调的宫音,五行属金,而黄钟徵调的宫音,五行属火。两个调式中的其余各个音,其属性也都各有差异。

五、和声

因为考虑到五音的阴阳五行的属性,所以在和声上,本曲同样采用五度相生率。

这是因为,纯律的“和谐”,以及十二平均律的“近似和谐”,只是声音审美的标准之一。实际上,声音从“和谐”到“不和谐”,在乐曲中都有应用,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与状态——用的合宜,便成为了乐曲之美的一部分。

而考虑到五音与五行的关系,以及五行对人体的影响,那么审美的标准可能就又不一样了。在和声上,能对人体有正面的调节作用(无论是气血还是情绪),那么这样的和声就是有价值的。如果能激起人的正气,鼓励人的正念,唤发人的思考,这样的和声就是更“美”的。

这样的定义,也许已经超出了“和声”这个名词中“和”的概念,但是在技术中,仍然是使用和声的技术形式来呈现,在作用上,也是以这种形式,来辅助主旋律的内涵表达。

六、结语

关于定音与调律,这里只是一家之言,或仅仅是一次尝试,未必准确。涉及到五音与五行的关系应用方面,我自己也是刚刚起步研究。

至于五行,这只是三界内的基本元素。但是我想,如果大法弟子要配合法正人间的需要,协助恢复人的传统文化,那么所作的很多事情,可能也都是三界之内的事。

我觉得,音乐是人的生活与思想的一种总结与呈现。人在三界中,如何生活、在生活中持何种态度、人与环境的互动及相互影响,这些可能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世界观,也许就会在这样的生活过程中,伴随着人的经验与思考,奠定而成型。

所以,人类的文化产生于自然环境之中,那么也就离不开自然规律的框架。在音律方面,可能也是如此吧。

这里把一些感悟分享出来,供读者参考,并望专业人士斧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