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22年11月21日】
很多人对在学校每日苦读应付考试的日子记忆犹新,那时也曾特别羡慕班上那些成绩优异的优等生:明明都是一样的老师教,为何他们的成绩就是特别好呢?
其实,就是出了学校,也面临着许多在职进修学习,证照、国家考试,原来学习不是离开学校就结束了……
看着那些优秀的同学、同事们,你是否会想:他们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呢?
就让我们看看历史上最杰出的千古英雄们是如何读书求学的,看完后,说不定你也会跟他们一样呢!
• 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和谋略的最杰出化身。(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学习必须安静专一,才能必须通过学习方可获得;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设定目标)就不可能学有成就。放纵、轻浮就不能振作精神、精益求精;求快、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出自《戒子书》)
“诸葛亮在荆州时,当时在建安年间,与好友颍川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等几人一同求学读书。这三位同学专注在熟读精通,只有诸葛亮看书的大概意思、精华所在。”
(原文: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出自《三国志‧魏略》)
【总结】为学的重点在于设定明确目标,安静专一的学习重点、精华所在。
• 曹操
曹操画像。(公有领域)
“父亲(曹操)喜好诗书文籍,虽然在军队中仍然手不离书,勤奋好学。当我早晚向父亲请安问好时,父亲常跟我说:年纪轻时做学问较容易、因为杂念较少,思虑容易专一,但等到年纪大时就容易忘记所学,而我听说年纪大了仍能勤奋好学的,只有我(曹操)与扬州刺史袁伯业而已。”
(原文: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出自 曹丕《典论‧自叙》)
【总结】为学的重点在于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习惯,同时保持思虑的专一。
• 唐太宗
唐太宗画像。(公有领域)
“宏广风化,导引习俗,没有比用文治之术更好的了;要宣扬教化训诲臣民,没有比通过学校教育更好的了。原因在于通过文治之术可以弘扬道德;凭借学习,能够光显自己身名。不亲临深谷溪流,就不会知道大地有多厚;不游学博览,就不能明白智慧的本源。出产在吴地的竹竿虽然质量优良,但如果没有箭尾之羽就无法做成良箭。
“尽管天资聪慧能辩是非,但不学习也无法达成真正的圣明睿智。因此先圣设立了有教化功用的明堂,建立了培养人才的学校。必须广泛博览群书,深入探讨六艺的精髓,才能增长见识。保持悠闲清净的内心,不刻意作为就可以鉴古知今。要想声名远播,让天下流传你的德行,从而使自己能不朽于世,这一切不靠学习怎么能做得到呢?”
(原文:宏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游文翰,不识智之源。然则质蕴吴竿,非筈羽不美;性怀辩慧,非积学不成。是以建明堂,立辟雍。博览百家,精研六艺,端拱而知天下,无为而鉴古今。飞英声,腾茂实,光于不朽者,其唯学乎?此文术也。斯二者,递为国用。 ——出自《帝范》卷四)
唐太宗李世民彩像。(清人摹绘)
“古人说,难的不是明白表面的道理,难的是去实践;而更难的不是能够实行一段时间,而是能否坚持贯彻始终。所以说暴虐荒乱之君,他并不是只有作恶这一条路可选择;圣明睿智的君主,也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原因是走正路行正道是很难的,走邪路反而很简单。
“小人只愿意选择那些容易的事情去做,不愿努力去做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灾祸和失败就永远伴随他们。君子愿意勤劳地做困难的事,不愿毫不费力地去做容易的事情,所以福祉和吉庆也总是环绕着他们。
“因此,福祸的降临都是由人自己的选择所决定的。如果想要痛悔过往的缺失,那只能在将来更谨慎有加的做事才不至招来灾祸。你应该选择那些圣明的英主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不要只是以我来为鉴戒。
“你设定很高的目标从最好的学起,往往只能得到中等的水准;如果从设定很中等的目标,往往就只能获得下等的水准了。因为我认为我的德行还没达到高尚德行的水准,所以就不值得你学习效法。”
(原文: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故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祸于将来。当择圣主为师。毋以吾为前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出自《帝范》卷四)
【总结】为学的重点在于广泛的阅读,保持悠闲清净的内心,并且要学习优秀人物的好方法努力坚持的贯彻学习,绝不可便宜行事,要保持勤劳的习惯。
• 李白
清殿藏本李白画像。(公有领域)
“李白年轻时读书,还没学好就跑出去玩。刚好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在磨杵的老太太。李白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答:‘我在磨绣针。’李白感到了老太太用功磨针的含意,所以又回去努力用功读书了。”
(原文: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作鍼。”白自感其言,遂卒业。——出自《潜确类书》)
“李白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圣贤的著述不断的钻研奥妙之处。哪怕只领悟了只字片语,也会高兴得不禁掩卷而笑。”
(原文: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茍会心,掩卷忽而笑。——出自《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 李白求学,上探索远古圣贤,中观察人世间之理,向下审视与人交际来往之道。”
(原文: 白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出自《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总结】为学的重点脚踏实地的下苦功,钻研学问关键点的奥妙之处,并多与人互动、增广见闻。
• 岳飞
“ 岳飞为人沉默少言,家里贫穷但勤奋向学,尤其喜欢《春秋左传》、孙吴兵法这二部书。他捡拾柴枝作为蜡烛照明,诵读学习甚至整晚都不睡。”
(原文: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出自《宋史》)
“岳飞读书不拘泥分析其章节、离断、句读之类的考据研究,一领悟到书中的精随要领所在就可暂时把此书放下了。学习语言文字时,随手不经意的拿起书本考他内容,岳飞随口都能说出此段的内容大意或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的处置对错,就像熟读仔细思考后所说出的。”
注:以岳飞喜爱的《春秋左传》为例,书中涉及的多是春秋时期各国的国主、将、相的外交互动,运用智谋的历史事件,此书须精读、反复思考才能理解,此段可看出岳飞之思辨才能。
(原文:然于书不泥章句,一见得要领,辄弃之。为言语文字,初不经意,人取而诵之,则辨是非、析义理,若精思而得者。——出自四库全书《岳飞行实编年》)
【总结】为学的重点在不被困难环境影响,都要努力刻苦向学,不拘泥字句本身,要重视思辨、融会贯通。
• 忽必烈
元世祖皇帝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忽必烈即位前,在住所时就不断的思考如何在当上皇帝时能大有作为,所以就找了以前曾在诸藩王任职的老臣及天下间的饱学之士,向他们请教治理国家的正道。”
(原文: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出自《元史‧世祖本纪》)
【总结】为学的重点在多多向有经验的前辈求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