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3年08月14日】
中医治病对医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疗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医,往往都怀揣着“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愿。道在先,术在后,术只是道的延申与外化。当后人叹服于古代医者将神妙的针术、奇准的脉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时,就该想到他们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远的有德之士。本篇将介绍几位精于脉术且德行出众的清代名医。
能预知官员仕途的名医徐养恬
徐养恬,字澹成,是位于江苏常熟的谢家桥人。他儿时曾跟随乡里的名医萧函谷学习医术,不久便大有长进,其脉术更是堪称一绝。
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代名臣林则徐当时在江苏巡抚的任上,因负责疏通白茆河河道而来到了虞山一带。正当他忙于治水时,身体却出现了异常反应: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看见有人向他进献礼品。除此之外,他饮食如常,并没有其它不适的症状。不少医生看了,认为是疑心病,但无论开出了怎样的药方,都没能治好林则徐的“怪疾”。
一日,林则徐微服出门,来到徐养恬的家。听说那奇怪的症状后,徐养恬便给他号了号脉。然后,徐养恬对他说:“从脉象来看,这是痰症,但也预示着您有大贵之象!”徐养恬不认识眼前这位大人物,因此感到很疑惑。可林则徐却笑着说:“看来,您真是一位良医啊!”就在徐养恬书写药方时,道光帝身边的侍从就来到林则徐的住处,等着宣读加封的圣旨了。
后来,颇受道光帝器重的林则徐一路高升,不仅担任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还两次被授命为钦差大臣,甚至官至一品。这与徐养恬诊出的“大贵之象”若合符节。
还有一位姓王的观察使,辞官归田后,痰喘的旧疾就经常复发。每次吃完了药,症状会立刻消失,等到再发病时,症状也不那么重了。后来,徐养恬去给他号脉,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他对王家人说:“这病没法治了,你们赶快准备后事吧!”果然,第二天,这位观察使就病故了。
徐养恬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慷慨之人。他给穷人看病从来都不收诊费,若见亲戚、朋友家日子难过,也会施以援手,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对他来说,每年向穷人家施舍棺木,只是略尽绵力而已。
能预知病人有无性命之忧的名医方起英
方起英,字遇春,其祖上都是浙江淳安人。三十岁时,山东巡抚因政务需要,将他招为自己的副手,于是他搬到了山东历城。他年少时很爱读一些经史之类的书籍,诗也写的极好,但考了几次科举都未能榜上有名。他怀着济世救人的愿景,不久便踏上了悬壶之路。他在医术上极具天赋,很快就能参透《素问》、《难经》等古书中的玄奥。他疗疾如神,最擅长的就是诊脉。
一日,有位妇人来找他看病。那妇人看起来行动如常,只是有咳嗽的症状,但每次都能咳出血来。他号脉后说:“这病怕是治不了了,你让家里人准备后事吧!”果然,没几天,就传来妇人病故的消息。另有一位年轻女子,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旁边的人以为她死了。可方起英给她诊脉后,说:“不过是气郁而已,没有生命危险。”他让人将那女子抬到屋内,然后开始熏醋。不一会儿,她就醒了。
方起英乐善好施,遇到没钱的病人,就免费给人治疗。多年来,受其恩惠的人已经多得难以计数了。如果有人急需用钱,即使他不认识,也会倾囊相助。他从医多年,却没有留下一点私产。他的房子是租来的,可屋外总是摆满了鞋。他把自己的家当作穷人的避寒之所,每天都为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饭食。直到他去世,家里都没有一粒存米。
能预知腹中胎儿情况的名医苏士珩
苏士珩,字彦升,是湖南新化县人。他儿时聪慧过人,也很爱读书。长大后,在学问上大有长进,他写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在同龄人中总是出类拔萃。当时有位名医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天资不凡,就是身体有点羸弱。既如此,就让他跟我学医吧!”苏士珩不负所望,那位医生教他读《难经》、《脉决》,他很快就读懂了。后来给人治病时,他因为脉术精湛,而被人称为“神医”。
一次,他给一位妇人看病。别的医生都说没法治了,可他诊脉后,却说:“这是喜脉,且是龙凤胎,只可惜,这俩孩子都不能生育。”几天后,一位身怀六甲的女人来找他,他诊脉后说:“你怀的是一男一女,男孩会先出生,可以活;女孩后出生,就不能活了。”后来,果真如此。
他救活了很多性命垂危的病人,连他们病愈的日子,也说的一清二楚。他治病救人无数,却从来不收谢礼,对穷人更是免费治疗。尽管他腿脚有些不便,但就算路途遥远,也不让病家派车马来接。
四十岁那年,他知道自己命数已定,便对家中的两位胞弟说:“我为父亲、母亲把过脉了,他们能活到耄耋之年,二弟也能活过古稀,而我福薄,只有三四年的寿命了。”就在他一病不起时,家里人打算去找大夫来看。他却笑着说:“如果我的病能治好,哪还需要去外边请大夫呢?”最终,他什么药都没吃,安然地闭目而逝了。
参考资料:
《重修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人物志·医家》
道光二十年《济南府志·方技传》
《济南府志·人物志》
同治十一年《新化县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