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网2024年02月13日】
恭祝师尊2024甲辰年新年好!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link As...)。
《秋礼 · 大典之乐 · 力行之章》乐曲说明
墨尔本大法弟子 Paul Chen 2023年9月27日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link As...)。
黄钟徵 · 角调式(取250.56Hz为黄钟)
南吕起调 · 南吕毕曲
曲起,歌舞随曲,喻众人躬行以道、积善成德,且常守大法修炼之志,勿佚正念精进之心。随后总结天下事迹成就,回顾一年得失因果。
词曰:
(第一段)
五更起时觱风发,庭燎燃尽见日华,
大夫勤勉万民化,厚德堪辅帝王家。
(第二段)
贫贱无怨亦无悲,守德从善实可追,
孝悌既成化乡里,亲戚相睦福相随。
(第三段)
田垄挥汗旦复旦,百工精艺匠心涵,
车马夙夜财货转,众道皆可寄福缘。
(第四段)
小住世间厘纷忧,得失不过几十秋,
劳心亦为护道场,来者仍须此中修。
【乐曲说明】
《秋礼 · 大典之乐》是一套典礼乐。 《力行之章》是《秋礼 · 大典之乐》的第三章,此曲开始,典礼即进入主体部分。在设定中,《秋礼 · 大典之乐》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总结、感恩、欢庆。 《力行之章》在总结之前演奏,主题明确,又配有歌舞,所以是一首真正的乐曲。
这首曲子着重描写了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讨人在各种生活状态中要如何正念正行,守德守中而不迷失。其中,吹奏部分,表现的是不同人群;而弹拨部分,表现的是生存环境。乐曲就在这两部分的互动中推进。
全曲分为四段。第一段以曲笛来演绎“士”阶层的生活状态,这个阶层也是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第二段以箫埙来演绎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第三段使用曲笛、箫、埙共同演绎“农、工、商”等百业百工的生活状态。
在《大纪元新唐人媒体法会讲法》中,师父讲:“其实人在社会中就是在修炼,当时创世之初就是这么安排的。人在这里会吃苦,遭受不同的各种各样的魔难,从中你怎么去认识、怎么看待碰到的这一切,向正面走还是向负面走。向负面走你就在堕落,向正面走、正面认识,同时求得神的帮助,或者是心里坚定自己的正信,那就是修炼。”
所以,到了第四段,仍用笛、箫、埙演绎,但此段是一个升华,展现了社会不同人群的各种生活方式的最终意义——都在修炼之中,不仅自己要在修炼中破迷,也要为后来者维持一个稳定的修炼环境。
《力行之章》是有唱词的。曲子是配合唱词的内涵来写的。
如果说《明心之章》和《宣德之章》是雅乐风格之正体,那么《力行之章》则是雅乐风格之变体。这样安排,主要是出于表现内涵的需要。 《秋礼 · 大典之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完全合乎“中、正、平、和”的,但《力行之章》的内涵,也包括了人要面对的矛盾与艰难。
在此曲的表现中,不同的人在面对各种矛盾与艰难时,都应该正心守德,努力保持着内在的平和与达观,并积极的在各种生活方式中修炼提高自己。所以,《力行之章》的音乐主题与内涵仍然不失“中、正、平、和”,但在其音乐表达中,却有了冲突与对比。
本曲一共八个声部,其中,吹奏部分三个声部,古琴以三种音色承担了三个弹拨乐声部,另外两个声部是打击乐的Daff鼓和铜铃。
吹奏部分,主要用来塑造“人”,而古琴部分,主要表现“环境”。这两部分各自分别演奏时,都是顺畅的,但是放在一起合奏时,却出现了一些略带凝重的不和谐感觉。
这种不和谐感觉,表现在第一段的前半段、以及第二段的前半段,这也意味着:人生无论贵贱,都要面对环境中各自的困难与艰辛。而在这两段的后半段,不和谐的感觉逐渐消失了,因为当人的境界升华之后,从心态到环境就都变了。
如果单独听吹奏部分,是平稳、积极的——这意味着人在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从而完成自心的升华。而生存环境中的艰辛,原本就是这样为人开创的——这体现在音乐中,就是古琴声部单独听起来,也是稳重、有层次、有秩序的。
当然,作为一首乐曲,首先必须好听,其次还得保持自身的风格和主题完整。所以,每一个细节在作曲中都是经过斟酌的,并没有像现代派的音乐那样为了表达而无视规则。
在第三段,音乐的节奏丰富了起来,吹奏部分和弹拨部分,趋向了和谐。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前两段的视角,都是集中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上,而第三段,是放眼整个人类社会各行各业,所以在描写上,不再着眼于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具体冲突,而是展现一副全社会的景象:百业百工,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效的运转、堂堂正正的生活。
到了第四段,乐曲的旋律和声更加顺畅,这是因为各种阶层、各种职业,其不同生活方式的最终意义,共同指向了修炼。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修炼自己,并身体力行的维护着人类社会这个修炼环境。
本曲的四个段落连接紧密,没有太多的Solo和过渡。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配舞蹈方便。考虑到这是典礼上的功能性乐舞,宜以群舞为主体,可以有领舞,但不宜突出独舞,所以,为了舞蹈的连贯性,四段群舞之间就直接迅速转换了。
《力行之章》的节奏比较丰富,尤其是第三、四段,超出了古代雅乐的通常范围。这样处理时,经过了以下几个考量:
乐曲的表达需要;
雅乐风格有正就有变,但不能超出其风格范围,一旦超出就不再是雅乐风格了,所以即使是雅乐风格变体,也要有规范、有准则;
雅乐风格怎样即保持传统,又能让现代人容易欣赏和理解。
《秋礼 · 大典之乐》作为一部现代典礼乐,不同于古代的祭祀乐或单纯的宫廷燕乐。从这部乐曲的整体来看,不宜把肃穆的气氛贯穿始终——在总结得失之后,要感恩,还要欢庆——所以乐曲安排中,要逐渐开始活跃起来。
这也是本曲的曲风考量之一。在从庄重过渡到欢快的过程中,允许有一点点激昂,打破之前的肃穆,再转回到平和欢愉,这样,就可以使典礼气氛自然的轻松活跃起来了。
《力行之章》除了完整版之外,还有另外的三个版本:
伴奏版:这是吹管伴奏与古琴声部的合奏;
吹打版:这是去掉古琴声部之后的吹打乐版本,主要描写了人的生活状态;
古琴版:这是古琴声部,主要描写了为人开创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较为准确的展现了五度相生律(黄钟约为250.56Hz)。
这首乐曲还尝试融入了一些波斯乐的特点,并用雅乐风格加以规范。因为我也想探索一下古代把胡乐雅乐化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在实践中,我感觉,由于语言音节的差异,以汉语的字正腔圆来代替波斯语的音节特点,这需要简化音乐的旋律细节,并且把节拍规范到工整的正拍上。不过另一方面,在第三、四段中,我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切分音,以让乐曲更加生动——为了不失去雅乐风格的特点,每小节以正拍起,然后在每两小节、或每四小节、又或每一乐句的吟咏将尽之时,往往要回到正拍上,并且全曲以正拍开始、亦以正拍结束。这样一来,节奏的变化就成为了局部特点,而整体节奏仍然是相对工整的。
通过这样的处理,音乐交织出的情绪也不断的被约束,并保持在中规中矩,没有恣情放纵。
作为弹拨部分的唯一乐器,古琴以散音、按音、泛音,分别演绎了三个声部,并在不同的音域中,交织表现着环境的变化。本曲在按音声部取声多用绰法、辅以微吟、时有上下。但是在第四段中,点缀了一个注法。
在第四段达到高潮时,古琴按音声部还同时使用了注与注上,使和声从大二度的不和谐迅速归为和谐,这让高潮更加鲜明——这种用法,在传统古琴曲中是没有的,我考虑了很久,保留了这个尝试,无论是否合宜,都可作为以后参考的例子。
就雅乐风格而言,《力行之章》的速度是很快的。选择这个速度,也是斟酌之后的结果。这方面内容,我会另外总结分享。
至于在现代音乐背景下,如何理解雅乐风格,如何为雅乐正体限定规则、又如何打破规则成为雅乐变体,等等这些体会,我会记录在另一篇文章《浅谈雅乐之风格》之中。
【关于《秋礼》】
《秋礼》是《秋礼 · 大典之乐》的设定应用场景。
在经文《醒醒》中,师父讲:“往法正人间中救世人、复兴传统文化是下一个历史时期法正人间所需。”
在《美国首都讲法》中,师父又讲:“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大淘汰中会留下一些好人为未来做人种,同时在法正人间时期还要给大法开创一个人类回报给大法的荣耀,也就是出现一个大法在人类社会的全盛时期,这是历史中必然要出现的。人类必须得感恩。”
在《二零一二年美国首都国际法会讲法》中,师父也讲:“是啊,作为大法弟子,我告诉大家还真得多救人,因为当初我是这样安排的:我叫人在未来要给大法一次回报,就是剩下来的人吧,要给大法开创一次最辉煌的时期,全盛时期。”
而在《转法轮》(论语)的开篇,师父就讲了:“大法是创世主的智慧。”
所以,在法正人间时期,人类复兴了传统文化、也归正了生活方式,一切都变的美好了。此时,人们不仅要在生活中遵循着大法对不同修炼层次的法理要求,还要对创世主感恩。
在这种设想下,每年的秋分时候,天气凉爽了,农事也即将丰收。此时,很适合举办一场盛大的户外集会。在这场盛会的典礼部分,人们会在一起重温大法的法理,并对本年度的社会成就进行总结,以明得失。接着还要以歌舞来表达对创世主的感恩。
当然,作为一场盛会,不能从始至终都是严肃庄重的氛围。所以,在对创世主感恩之后,集会进入欢庆的部分。此时会有各种美妙的歌舞,还有美食宴飨,甚至可以有游艺与娱乐节目,供人们极抒酣畅之欢情。
不过,欢乐亦需节制。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欢庆与宴飨就要结束了。此时,会有一首典礼落幕之曲(结束曲),帮助人们恢复清明沉静的心态,典礼亦随之落幕。在随后的散场曲中,众人陆续离场。
《秋礼》是典礼之名,《秋礼 · 大典之乐》是典礼之乐。这套典礼乐的结构如下:
一、明心之章
二、宣德之章
三、力行之章
四、颂恩之章
五、延庆之章
六、承平之章
七、肃谨之章
在这套典礼乐中,我也对各种传统调式做了一些尝试。这七首乐曲,按其主题的不同,使用的是不同的调式。
由于我手里的乐器不齐,目前无法真正做出典礼乐的恢洪气势,所以,只能求其神而取其意。
在吹奏部分,这套乐曲会用到箫、笛、埙、管,等等。这些乐器的加入及份量,会按照不同乐曲的次序及功能来决定。原则上,是让这套典礼乐的气势逐渐的恢弘,再逐渐的回归平静。
打击乐部分,用了波斯Daff鼓和铜铃。其中,Daff鼓用来代替传统的大鼓和小鼓。
古琴是这套典礼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其泛音勉强替代了钟磬,而散音则淡淡的为乐曲铺垫了厚重感,以尽量弥补古琴泛音和Daff鼓的轻薄音色之不足。
更困难的部分是调律。这套乐曲使用东方的五度相生律(三分损益法生律),取250.56Hz为黄钟,这相当于A4=422.82Hz。而我手中所有的吹奏类乐器,都是以A4=440Hz为基准音。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牺牲音色,来尽量保证音准。为此,我不仅修改了乐器,而且采用了更复杂的指法、以及更严苛的口风。所有这些改变,都限制了乐曲演奏中的表达。
当然,最大的难度,还是我水平不高。现阶段很难把这套典礼乐做的更好。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要开始做了。毕竟,人类对创世主和大法的感恩,这是人类文化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部份,也将是人类的一个重要传统,所以,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时候就要开始奠定了,而不是等到传统文化复兴之后再开始。
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既然现在还没人来做这件事,那么我就作为一块垫脚石,抛砖引玉,为这件事情开个头,将来一定会有更有才华之人,以精诚之意,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