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4年09月24日】
儿子开学上五年级了,第一天上学的早餐上,他突然想起整个暑假没有出去玩。
“妈妈,我这辈子只去过一次海边,这个暑假也没有真正出去渡过假。”
“现在已经晚了,为什么没有早些提醒妈妈?”
“因为我知道你总是没有时间的,说了也没用。”
“妈妈是忙,总有做不完的事,对了,我们不是去华盛顿开法会了吗?还有烛光守夜?”
他默默的点点头,然后不说话了。
看着儿子已经长成一个英俊的小少年了,心中甚感快慰,虽然他也有抱怨和不满,但他是懂事的,从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个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吵大闹。眼前这个令我骄傲的儿子正是十年前我向神祈祷的那个小宝贝啊。十年过去了,他在渐渐长大成熟,然而他出生时的情景以及十年来的成长历程却是那么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小生命的诞生
打开封存已久的日记,日期是九年前的一个春天,里面记录了儿子诞生的过程:
宝宝终于在那个寒冬的夜里出世了,在过去的二个多月里,我从未离开过他─我可爱的儿子,我为他的神气,他的健壮,他的纯净而自豪,更为他天生的灵性而感动,他是上天赐与我的最好礼物。
我仍清晰的记得那个夜晚,在经历了二天的痛苦折磨之后,医生终于在我腹部打开一扇门,把小东西请了出来,他用嘶哑的粗嗓子哭了几声,向世界宣布他的到来,然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环视了一下这个世界……。
这是儿子出生后二个多月时写的一篇日记,可能是刚刚从分娩和哺乳中恢复过来后记下的第一条消息。
还记得在决定要孩子之后,我曾向神灵虔诚的祈祷过: “愿上苍保佑我生一个健康英俊的男孩子,愿他成长为一个能造福于人类的伟人,我不要他的钱,不要他的一切,只要他能成为一个有利于人类的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带着这个美好神圣的祈求,我幸福的度过了十月怀胎, 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个可爱的男孩。说来也怪,在怀孕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如果说有反应的话,那就是能吃能睡能干活,天天快乐无忧。从医学理论上讲,孕妇的妊娠反应有轻有重,而没有妊娠反应的母亲是很少见的,你可以将我这种不寻常现象解释为精神作用,而我自己更相信是神的保佑,人们都说三尺头上有神灵,心诚则灵,也许是我虔诚的祈祷感动了神灵吧。
妈妈的太阳
儿子的问世为我带来了无限欢乐,在那之前我对这个世道已厌烦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思想单纯又追求完美的我不愿看到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可是现实中的人都信仰 “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歪理,世风越来越坏。既不愿随波逐流,又无力改变现实,只有郁郁寡欢度日。怀孕前的一篇日记正是那个时期心态的写照:
岁月的河流无情的冲走了一切,每一个人都是那河流中颠波着的一叶小舟,那河流从人类的诞生出发,流入人类的灭亡,不管你愿意与否,谁也逃脱不了这个过程:从呱呱落地到白发苍苍,然后化为灰烬。我不知道有无阴间的存在,我希望它是有的,那样好让世间的故事继续,也让世间的恩恩怨怨在阴曹地府有个公断,我希望因果报应也是存在的,而且是由一个无形的判官掌管着…。
纵观天下人,多是求财图名的小人,这也是我常常感到孤独的原因。朋友越来越少,知音更是难寻。所以,我不如把这日记当做知音,想说什么就告诉它,何苦又去到外面自寻烦恼?也许我这个人太清高,近来我觉得有必要再把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少与人打交道……。有时我感到自己很象《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利・伯朗特,深深爱着生活,却难以被人理解……。
这段日记基本上代表了我的过去,那时的我,象一株渴望阳光的小草,在阴暗处顾影自怜……,不得已,常常以读书来打发时间,从梁实秋,林语堂等人所着的清新儒雅的文字中寻找宁静,也读过各家修炼的书,冥冥之中在寻找人生的真谛,人生存的意义何在呢? 难道就是这样无聊的打发日子吗? 古代的人有去修炼的,到底这修炼成仙的事存不存在呢? 终于在《弘一法师》一书中证实了修炼的存在,我兴奋不已,以为可以找个世外桃园去得真经了,可是戒台寺的和尚卖杂品的景象又使我的希望破灭了,人生的路走到此,我感到很迷茫,深深遗憾自己没有出生在释迦牟尼的时代,在这种迷茫中,儿子的到来无疑象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将妈妈心头的乌云驱散,从此欢笑常常挂在她的脸上,几乎每天都乐此不疲的写宝宝日记,里面记录着儿子的每一个变化:
理查德演奏的钢琴曲能使哭闹的宝宝安静,尤其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宝宝爱笑,也爱哭,哭声比原来更大,见到人更急,夜间每二小时喂奶一次……
眼神更灵活,能自己转头,抓着姥姥的手往嘴边拉……
类似的记录几乎天天都有,细心的母亲记录了儿子的一切,第一次出声,第一次大笑,七个月时第一次正式的呼唤妈妈; 还保留了第一次为他剪下的软软的小指甲,他的脐带……。和同事朋友聊天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儿子,他们也被我感染得非常喜欢孩子了,有的愿做儿子的干妈,干爸,还有的提前就做了岳父。
在这些欢笑热闹的背后,这位胸怀大志的母亲却默默的为儿子的未来成才做准备了,每天教他背唐诗,每一句,我背前面的,留下最后一个字让他接过去。然后,每一句再留二个字,这样他很快就能背过一首唐诗了。
日记: (二岁半)
宝宝的联想能力很强,他拿着一个塑料的数字模型4问我:“妈妈,这个4是不是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寺?”
同时还教他看图识字,一面是图画和中文,后面有英文和拚音,比如警察,他会问什么是警察,我就告诉他:“就是保护我们好人,帮着抓坏人的叔叔。”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印下了这个印象,后来中国镇压法轮功,孩子不解的问:“妈妈,警察叔叔不是抓坏人的吗?怎么打我们好人呢?”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为自己的祖国悲哀,更为孩子们担忧。
日记: (二岁七个月)
宝宝最近又长大了许多,他问妈妈: “什么叫科学家呀?”
妈妈说: “用科学道理做实验的人,经常解决一些难题,到他老了就是科学家。还有,唱歌的是歌唱家,画画的叫画家…”他马上接着说: “妈妈,睡觉的就是睡觉家,开门的就是开门家,吃饭的就是吃饭家,对吗?”妈妈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天才儿童
儿子在过了三岁生日之后随母亲出国探亲。下了飞机他的第一声感叹是:爸爸怎么住这破地方? 但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自己通过看电视学会了英文口语交流。最初我为他读英文故事,同时用中文翻译过来,后来他自己学会读书了,再后来,他要帮我纠正发音了,再往后,根本不读了,一目十行的自己看小说。
今年暑假后,儿子继续在天才班的学习,他是去年被选入天才班的,说起来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儿子的生日小,上学时他是班里最小的,才五岁半。但他回到家总抱怨学校教的东西太简单,没意思。当同学们学习字母和单词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一本小故事书了。西方国家的老师个个能称得上儿童心理专家, 他们不但在短时间内能记住全班孩子的名字,而且对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了如指掌,儿子的班主任很快就发现了他的特点,脑子反应快,精力太旺盛。
到了七八岁狗都嫌的年龄,他活泼得不能自控,一天天的难得闲一会儿,走路连蹦带跳,嘴巴连喊带叫.老师喜欢他,又拿他没办法。三年级时老师对我们说:”他在班上发言很活跃,他的发言能够将全班的讨论提高一个档次。只是该他发言的时候他讲,不该他发言的时候他也讲,不过没关系,这只是他太聪明的原故。”
到了三年级后一学期,教务处长通知我们去学校讨论测试儿子智商的事.我对先生说:”这下完了,人家怀疑儿子智商有问题了,肯定是查查他是不是有多动症。”谁知教务处长见到我们时,高兴的说: “我们省每年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一次统考,考完之后,选出尖子学生,准备参加天才班,当然不是所有成绩好的都能进得去,先要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平时的表现,是不是真的超常,还要请心理专家测智商……。”原来是这样。
测完智商,心理专家又找家长谈话.我们问儿子的智商是否达到了天才班的标准,这位专家兴奋的说:“何止是达到了,他的智商是超超常(over super),绝对的天才! 我非常喜欢他,他真是太棒啦!” 告别母校时,班主任老师伏在儿子耳朵上悄悄的说:“你写的那个小说我收藏起来了,将来你成名那天我再拿出来。”
儿子告别了母校,进入新的学校。第一天回来对我说: “这个老师比较严厉,妈妈,这是好事,我需要这样的老师,不然管不住我。” 看来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过尽管老师严厉,儿子仍旧悠哉悠哉,根本没有压力感。一个需要二三个月的长期课外项目,他一直要拖到最后一二天才做,得分还凑和,当然达不到最好,老师说:”他本来各门课都能达到最好(excellent),但因为他的粗心贪玩,却成绩平平。”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有点沉重,儿子的智力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一个人光聪明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定要具备其他方面的优秀素质。我意识到这些素质的形成还得需要家长的精心培养,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读名人传记是我所想到的可以培养孩子整体素质的好办法。
素质培育
儿子除了游泳之外几乎什么都感兴趣,小提琴,写作,数学,画画,跳舞,表演, 当然还有读书,他读书的速度极快,感兴趣的书一天就能读一厚本。
他的读书范围多是关于探险的,神奇的,有趣的,以及孩子们公认的畅销书。他不喜欢读严肃的传记。最近在我一再开导下,他终于开始阅读名人传记了,从美国历代总统及杰出人物开始,为他选这些书,倒不是因为我想做总统母亲,而是想让他从这些人物的传记中学到做人的品质,也就是学会做人。我自己在大学时曾读过一些名人传记,居里夫人很伟大,不但成就了科学大业,还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她的毅力和安静对我产生过影响,但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简爱》这部自传体小说及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对名利淡泊的态度,骨子里那种不卑不亢的气质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我对儿子说: “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找到一个性格和爱好与你相近的人,你会从他的一生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当你在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想到这个人是如何渡过的。”
儿子的悟性很好,很快他就喜欢上了被称为美国之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集政治家、哲学家、作家、音乐家、发明家、商人于一身的伟人,原来只是一个印刷工人,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在所有伟人中,本杰明的做人标准对我影响极深,记得在大学时就抄写过他的人生十三条准则: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克,清洁,平静,贞节,谦逊。他曾经立下志愿,凡是对公众有益的事情,不管多么困难,都要努力承担。如果儿子能以他做为人生的榜样,正好符合了我对他的期盼。
我不知道儿子将来能在哪些领域有所发展,可能是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也可能是作家,画家或音乐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写到这儿,我问儿子: “告诉妈妈,你长大了到底想干什么?” 他想了想说:“昆虫学家,因为我最喜欢虫子。”我笑了,他说:“妈妈,我是认真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将来的终生职业,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各有志,人亦各有命。不管父母寄予孩子多大希望,未来的结果往往都不是家长原来设想的那样。就说我自己吧,父母希望我做医生,可我从心里喜欢文学,尽管读了医学院,还是没做成医生,至今还为自己没有去读文学而遗憾。我提醒自己,不要做儿子的设计师,去做他忠诚的支持者和顾问。
入道得法
日记:(二00四年七月于美国华盛顿)
今天我们全家再次来到纪念碑前悼念同修。算了算,从99年7.20起,儿子已是第七次来华盛顿了。 凄凉的雨中,静坐在纪念碑前,听着那一千零一十个被迫害致死的同修的名单,与去年比,名单明显的变长了,苍天为之落泪。三岁的女儿实在太累了,躺在大人身上睡了,儿子和另一个小朋友手里举着荧光蜡烛,站一会儿,累了,在人群里走一走,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我心里多么希望这场迫害早日结束,到那一天,一定带着二个可爱的孩子去他们愿去的地方玩一玩。
儿子一半的生命是在大法遭到镇压后的日子里渡过的。说起来他也算是小老弟子了, 1996年年底,儿子两岁的时候,我收到儿时好友的一封来信,他在信中告诉我,有一种很正的修炼法门在美国悄然盛行,叫法轮功,在中国早已遍地开花,既强身健体,又修人的心性,让我赶快去找。孤陋寡闻的我竟然从来没听说过,经他一介绍,很快就在离家很近的地方找到了炼功点。书店里买不到书,说是禁书,辅导员给我一本《转法轮》,翻开一读,发现这本书将我所有对人生的疑问都解答了,不喜欢气功的我开始对法轮功产生了兴趣。想不到小儿子也喜欢这本书,有一天,他拿起《转法轮》翻来翻去,突然翻到后面第九讲的一个小题目问我: “妈妈,这个字念什么?” 我一看是一个“悟”字,就告诉他这个字的发音,他一下子就记住了,以后家里来客人,他二只小手会熟练的翻到那一页认真的告诉人家:“你看,这是悟啊。”
在他刚刚懂得修炼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我们将洗好的甜葡萄放在盘里一起吃,他拿去几个边吃边看电视,吃完了再来拿。先生也是个爱吃水果的, 又是个粗心汉。吃着吃着,就将最后几个吃光了.等儿子再来抓葡萄时发现是只空盘子,他想了想问道:”不是修炼人要先他后我么?你们怎么自己都吃完啦?”一副煞有介事的神态,说得爸爸很惭愧。
上学后,也有过心性考验,有一次在放学回家路上他对我说:“妈妈,今天有个小朋友打了我,给了我一块德。” 我高兴的亲亲他:“好孩子,你做的好。” “妈妈,我又给了他一块德。” “什么?你是说,你又打了人家?”他点点头:“不过,妈妈,我心里知道我不应该再去打他,不小心,没控制住自己,只是一个不小心造成的事故(accident)而已。”“好啦,知道错了就好,下次要忍住啊.”他认真的点点头。
渐渐的,儿子长大了,修炼的意识也比原来强了,还能帮助大人。有时我因买东西买贵了,心里不舒服,后悔,他会劝慰我:“好了妈妈,你不是说钱是身外之物吗? 买了就买了,就不要再想了,你总想它不就是执著心吗?”他也不允许大人们评论别人,他一听到就提醒说:“看!你们又在说别人啦。”我们不得不马上收住口。对于粗心的爸爸,他曾批评道:“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你还不如不要孩子。”这句话份量很重,对爸爸的触动很大,他常感叹自己的儿子,还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
从99年夏天中国开始疯狂镇压法轮功起,我们就不断的走出家门,向各国政府和人民呼吁,请求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帮助我们一起来制止这场迫害。我们家的外出旅游绝大部分是为这件事而安排的。儿子习惯了长途旅行,99年四次远途的路上,四岁的他已经背过了《洪吟》中的七十二首诗。在车上练习双盘打坐,记得一次大脑门上冒着汗珠,还不肯把腿拿下来,车上的大人都被他感动了。
今年的华盛顿法会,增添了小弟子心得交流会,儿子坐在最前面,从头听到尾,结束后,感慨万分,说自己修得太差,回家后就开始每天读法。
等待成熟
儿子是可爱的,但与班里的同学相比,显得不够成熟,原因之一是他的实际年龄确实比其他同学小,但主要是他的纯真天性决定的,或许与遗传因素有关,我自己到了四十多岁还是被认为不成熟。如果说不成熟算不上什么缺点的话,那么他的粗心大意,坐不住可要引起注意了。为此我经常唠叨他,他却不以为然的说:“妈妈,不是说七八岁是最难控制的年龄吗?我从九岁生日那天起一定变成安静的孩子。”好不容易盼到了九岁生日,请来几位小朋友为他祝贺,他也很高兴,晚上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真的变成了另一个人,将自己房间的卫生彻底清理了一遍,半夜的时候,他还往外扔垃圾,我们劝他睡去吧,不在乎这一天,来日方长,他还是坚持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
生日之后,发现他一天不如一天,很快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我问他:“儿子,你不是说九岁之后要变成一个安静的孩子吗?我怎么看不出区别来呢?”
“妈妈,不要急,慢慢来,我在慢慢改变,等到十岁生日那天你才能看得出来。”天哪,我还得再等一年,不过在儿子的 “质变”到来之前,我的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了,活蹦乱跳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是他精力充沛的表现,如果一个九岁的男孩子天天呆在一个角落里不动,那倒不正常了,更不能希望他象大人一样,一有时间就坐在书桌前安静的读书做事。我不再梦想着儿子变得多么安静老成了,而是每天花些时间与他一起读书讨论,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起作用的。
一天晚上,读完书,我对儿子说: “晚上睡前躺在床上要想一想这一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不好的事……。”他马上想起了他读过的书: “妈妈,你知道本杰明・弗兰克林有一个类似的习惯,他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今天我要做好事;晚上再问自己:我今天做好事了吗?”我暗暗为儿子高兴,我的努力已经见效了。
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而早期留下的印象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真善忍真理的不断实践,我懂得了人的品质是第一重要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曾对人才有过这样的见解: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德无才是愚人,无德有才是小人。 我想通过每天教孩子们一点做好人的道理,让他们成长为品质高尚的人,我相信儿子一定会成长为圣贤之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