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24年10月03日】
杨延昭传奇——望儿山。(夏琼芬/大纪元)
杨延昭,《宋史》中的北宋抗辽名将,戍守边防二十余年,辽人(契丹人)十分畏惧他。辽人认为六郎星宿(将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的智勇善战宛如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
杨延昭和天波府杨家将保家卫国、一门忠义的改编故事,从元代起,各种版本在戏曲、小说和评书中流传甚广,深受普罗大众喜爱。此【杨延昭传奇】系列,笔者仅就乡野民间口耳流传的轶闻加以摘录综述,与读者分享杨六郎流传千年的英雄故事。
望儿山也称百望山,此山为太行山脉至华北平原最东端,主峰的海拔虽仅有210米但视野极为开阔,对北京城周边的景致可一览无遗。此地树林茂盛、环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见遍山枫红,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关于此山的文字纪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长安夜话》,其内容说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
百望山也被称为望儿山的原因,是源自于北宋的天波府杨家。因此地为宋辽大战的前线之地,当年宋太宗北伐失利,被困于幽州城,杨家将士前往救援,佘太君担心家人的安危,曾亲赴此山观战,并至附近的金山寺礼拜神佛,请求神明护佑,因而在当地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
杨延昭率领将士镇守三关抗辽,连年得胜,朝廷也因其战功给予大量财宝、加官晋爵,但是杨延昭大多上表辞谢,所得之财宝悉数给将士及当地百姓,他也因此被当地百姓景仰,视若神明。
然而,朝廷内军权在握的枢密使王强,却不断派出亲信为监军至前线搜证,意图罗织罪状,陷害杨延昭。他还不时地在真宗皇帝前谗言毁谤杨延昭,也呈文建议真宗以三年为期轮换前线将领,以防武将坐大。
佘太君心系家国,每日为此事忧心忡忡。虽然当年金沙滩一役她至百望山遥望战场,目睹杨家遭遇大祸,夫君杨业与诸子战死沙场,但太君从不怨天尤人,依然时常至金山寺礼佛参拜。一日她想至金山寺还愿,然边关战事频繁,八妹、九妹担心母亲安危,于是便陪同太君一同前往金山寺,为杨家将士及天下众生安危祈福。
一路上风尘仆仆,经过数日的旅程,她们抵达了金山寺,住持和尚认出了佘太君,殷勤地招待,并让她们留宿一晚。隔日佘太君一行准备告别时,一位名为李三的僧人前来向她行礼致意。
李三问道:请问您是三关元帅杨延昭的母亲佘太君吗?
太君点头回道:是的!
李三听后激动地下跪叩首,感谢杨家将士的救命之恩,佘太君感到意外,当年杨家将士到此地,是救援被困于幽州城内的太宗皇帝,怎么会又救了村民呢?李三这时才向太君回忆道出这段往事……
六郎布疑兵智退辽军
原来当年太宗皇帝赵匡义御驾亲征北伐,但作战失利,被辽军困在幽州城,杨业与七位儿子应援,血战数日,最后成功击退辽军救出太宗,往南方撤退,这时辽军后援赶到,大将韩昌亲率大军一路追杀,杨家将士虽英勇非凡,但寡不敌众,只得一路后撤南逃。
杨延昭为掩护宋军后撤,主动率领一队将士断后。辽兵依仗人多势众,蜂拥扑来。杨延昭毫无惧色,挺枪跃马率兵奋力抵抗,杀声震天,双方打得昏天暗地。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日落,双方死伤惨重,杨延昭身边仅剩不到百员将士,但辽兵似乎仍源源不绝地追来。他料想此役已过去大半天,太宗皇帝必然已脱险,是撤退的时候了,于是带着剩下人马向西南方撤退。这时宋军经过了一个依山的小村,村中灯火通明,看来是要举行庆典,而山上还有佛塔,也有些许灯火。
杨延昭这时心生一计,说道:昔日三国名将张飞,于长坂坡一战布疑兵拒止数万曹军,今日就要重现了!
他让几位将士到村庄收购灯火,吩咐他们到佛塔会合,之后他带着将士到山上的佛塔布阵,他将所有的灯火摆设在塔檐及四周高处,又将所有的马身上都装上灯点亮,还驱使一些马拖着树枝绕着佛塔四周跑,顿时地面扬起了漫天的烟尘。
这时辽军部队已追到山下,他们眼看山上佛塔四周灯火通明、烟尘弥漫,似乎是有大军埋伏着。带队的韩昌想了想,说道:敌暗我明,又是居高临下,今天就到此为止,退兵吧!于是下令收兵停止追击。
眼看辽军一一地退去,杨家将士这时松了口气,然而就在下山准备离开时,又听到那个小村发出了不少百姓的哀号哭喊声,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有一支辽军部队正在劫掠村庄。杨延昭顿时陷入沉思,一边的将士说道:敌军忙着劫掠,肯定不会发现我们,应把握良机趁势逃离。
但杨延昭回道:百姓们正在受苦,不可见死不救!
将士回:不知村内有多少辽军,而我们仅数十人,要是引起韩昌大军注意,可就惨了。
杨延昭又回道:护卫百姓乃将士之天职,即使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即使在绝境与困顿中仍不能改此职志!
于是,他便率着将士攻向村庄的辽军,解救百姓,杨家将士战力极强,而这队打劫的辽军不过数百人,因此一番力战下,杨家将士以一敌十,击退了这队辽军。这时天色已晚,村民招待宋军歇息了一晚,隔日一早才依依不舍地目送他们离去,当时李三是村民中的一员,他打听到率领宋军解救他们的将领是杨延昭,因此心中生出了要报答的善念。
百望山 望儿山
李三已出家为僧,可谓一无所有,但他精于石雕造像,因此请求为太君允许他刻一座石像作为纪念,起初太君不愿意,但在李三不断的请求下只得答应。李三技术高超,不到半天工夫就完成了石像的雏型,佘太君观看雕像后才与众人辞行,踏上归途。
完工后,李三将太君像供奉在当年佘太君一行人住的客房,而前来寺院参拜的信众也会到佘太君像前致意。日后由于杨家将尽忠报国的事迹名闻天下,当地的信众们也在望儿山山顶建了一座佘太君庙,而佘太君的石像就被搬移至庙内,长期让人供奉,后人也陆续造了杨延昭、杨八妹的石像在侧,当年佘太君登高望儿处,也被修建了一处平台供人纪念瞻仰。附近的山基处树林间还有一处教子台,传说是佘太君再次至金山寺时,杨延昭护送母亲上山,走到山基处时,佘太君便督促儿子赶紧下山抗击辽军,不用相送,教诲勉励他应尽心报国,移孝作忠,此故事在当地流传了千年之久,因此当地的人们也称百望山为望儿山。
历经千年,望儿山的遗迹虽历经战乱的破坏,目前多数都仍存在。而位于西南侧的香山,杨延昭智退辽军的“六郎塔”则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红卫兵的破坏,只剩下残破的塔基和几片砖瓦。
参考史料:
《杨家将(穆桂英)传说》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5年出版 高雪松 整理
《杨家将外传》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赵云雁 搜集整理
《河北民间故事集》远流出版社 1998年出版 陈庆浩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