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25年02月11日】
元宵节俗有哪些?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来源时空背景与文化内涵。(Shutterstock)
元宵节是个天上人间交会的美好日子。一说到元宵夜,谁能不想起赏花灯呢,宋朝诗人卢炳说“灯火楼台万斛莲”,元宵花灯照亮天人之间,一夕如昼,更少不了“灯谜”共欢伴,还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圆”让元宵的记忆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这些元宵节俗的来源吗?包含什么深厚内涵呢?嘉节当前,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追一追元宵节俗的时空背景与底蕴。
一、燃灯庆元宵最早起源于何时?根源是什么?
元宵节最早称为上元,上元燃灯自汉代以来已经传承二千余年。关于燃灯庆元宵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据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指出,上元节燃灯的风俗源于汉武帝祭祀太一神(泰一神)。汉武帝笃信神仙,热烈追求成仙之道,《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接受薄诱忌(即著名方士谬忌)之奏,设神坛奉祀泰一神(太一神)。《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神)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上辛是黄历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祈求丰年之日),这一天从黄昏燃火点灯敬拜神佛,灯火通霄光明无际,伴随钟鼓笙歌不息,可视为燃灯庆元宵最早的起源。
另一种起源说法则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据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等人求得佛法归来,汉明帝下令仿照天竺(今印度)的作法,在正月十五夜,于宫中和寺院一律“燃灯敬佛”。一夕火树银花,光华万千,形成了灯节的雏形,演变成今日的元宵灯会。
二、元宵节为什么又叫“灯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上元夜(元宵)赏花灯庆“灯节”是始于初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上元,有胡人婆陀上奏请燃千灯,睿宗应许,当晚并到安福门观赏与官民观灯同乐,开启了天子在御楼观灯的风尚(《帝京景物略》、《事物纪原》)。《旧唐书》和民间《事物纪原》中,都提到了唐睿宗、中宗和玄宗在“正月十五夜”观灯,中宗还连续二年在“上元夜”微服出宫赏灯会。《帝京景物略》又说玄宗正月十五及前后二夜,不宵禁。唐玄宗不仅爱煞元宵赏灯,还和群臣举行“临光宴”、“连夜烧灯”(《旧唐书》)。玄宗观赏的花灯有留下名称: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等等,多姿多彩。当时的灯节、灯市和当今宛然没有两样。
“燃灯敬佛”是元宵夜燃灯、点花灯的民俗起源之一。(龚安妮/大纪元)
三、正月十五最早被称作“元宵”是在什么时候?
正月十五日古代称为“上元”,在唐代时有“上元夜”与“元夜”的叫法,而以“元宵”代指正月十五日最早见于唐末诗人韩偓(公元840—923年)的诗作《元夜即席》,他以元宵代称元夜:“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到了宋代,“元宵”之称已经普遍。北宋民俗志《东京梦华录》用“元宵”称呼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并记录当时汴京的元宵盛况,宫廷与民间同乐,灯火辉煌。不过,把“圆子”称为“元宵”还是后来的事。
四、元宵吃元宵(圆子)从何时成为食尚?
北宋民俗志《东京梦华录》在元宵节食中提到了“圆子”,到了南宋,据民俗志《武林旧事》记载,受人爱好的“元宵节食”榜首就是“乳糖圆子”,即甜汤圆,另外还有“澄沙团子”,即豆沙圆子。按照字意来理解,团子是比较大颗的圆子。可见在两宋时,元宵节吃“圆子”已经是普及的食尚。
五、元宵节的圆子称为“元宵”?
元宵节的代表食物“圆子”为何叫“元宵”呢?(Shutterstock)
元宵节的代表食物“圆子”为何叫“元宵”呢?从它的名称,就容易让人产生食物和节日名称相应和的联想。也有些人说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汤圆”。真是如此吗?
乾隆皇帝和群臣的诗——《元宵联句》“题注”说了“元宵”此名称的来历:“浮圆子,都人以元宵节食之,遂名元宵。”就说都城人家过元宵节吃圆子,于是就把圆子叫成“元宵”了。
六、台湾称元宵节的汤圆为“元宵”是从何时开始的?
晚清民初台湾府历史学家连雅堂(连横,1878年—1936年)的《雅言》有一条相关记载:上元日的“元宵”是元宵节“供祭之物”。可见大约晚清民初时,台湾也把元宵节汤圆叫作“元宵”了。当时人吃元宵先用来供祭神佛。
七、元宵节猜灯谜最早的起源为何?
元宵猜灯谜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游艺活动,充满多元文化智慧。(Shutterstock)
猜灯谜古时称“射灯谜”,灯谜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的“射覆”游戏。“射”意为猜测,“覆”指覆盖之物。“射覆”是汉代流行的一种高段的猜测游戏。汉武帝曾召集高人猜测覆碗下的物品,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这些高人都是当时研究占卜、数术的易学大师,他们非常熟悉起卦、卜卦的推测法,用所起的卦来卜算盖碗下的东西大概的样貌、性质特色等等,最后综合这些线索猜出谜底。这种“射覆”的猜物游戏就是“射灯谜”的前身。今天的“猜灯谜”依然具有这种斗智的标配特色。
后来,东汉时期又出现了文雅的“酒令”游戏,行酒令的双方都以“诗文、成语、典故”来较高下,内容如同制作灯谜的题材。后汉通儒贾逵的文学作品中就含有“酒令”一类(见《后汉书》)。
八、元宵节猜灯谜从何时开始流行?
南宋时元宵的绢丝灯上可以看到剪写诗词、藏头隐语、旧时京都诨语,用来“戏弄行人”(《武林旧事》)。明代时杭州人在元宵玩“猜灯”,就是猜字谜、藏头诗句,猜灯谜游戏与元宵灯会赏灯正式结合了起来(《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如今猜灯谜依然在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不仅增添元宵乐趣,也是很棒的锻炼脑力、创造力和增进文化涵养的活动!
九、灯谜内容包含哪些题材?
中华文化的灯谜内涵真如海量,不可小觑。趣味风雅是灯谜文化的特色包装,而其内涵既广又博,难易深浅不限,范围无所不包。古代文人不仅乐于猜灯谜的斗智,有不少人更乐于搜索典籍制谜,上至经史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小说杂谈……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文句、诗句、人名、地名、词牌名、算术名、俗语、用物……五花八门,内容庞博,反映了五千年积淀而成的深厚文化。
结语:体验一场天人交会的盛会
元宵燃灯起源于汉代虔敬敬奉神佛的信仰文化,后续加入了赏灯、吃汤圆、猜灯谜等民俗活动,让人沐浴在祈福、团圆与欢乐青春的氛围中。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无论是赏灯会、猜灯谜,还是品味元宵(汤圆),在这一火树银花灿如星月的新春夜,用心体验一场天人交会的盛会,用善念、善心与天地之德融合为一,让我们在温暖与神佛护祐中迎向充满希望的一年。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