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5年04月26日】
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善恶真伪难辨,如果心中失去衡量的准则,就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识别真假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辨别真假的智慧,就很容易被邪恶而动听的谎言所迷惑,或受骗上当,或误上贼船,做出一些荒唐而没有理智的事情来,其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然而,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明慧不惑的智者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一张10元钞票与100元钞票的区别,却很少有人能用肉眼辨别一张100元钞票是真钞还是假钞。笔者曾经在中国大陆的一个乡镇贸易市场看到一个卖青菜的农民,手里捏着收到的一张100元假钞票啕嚎大哭,并且悔恨地大骂自己是一个不能辨别真假的傻瓜。但是,即使他能够辨别这张钞票的真伪,又如何去辨别假奶粉、假文凭、假论文、假食油等等数不清的假冒产品呢?本来在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这些假冒产品都是不应该存在也是不会存在的,只有在道德败坏的社会才会有人以制造假冒产品为职业。
由此看来 ,辨物是一个方面 ,而修德又是一个方面 。能辨物则不惑于利,能修德则不惑于道 。而真正的智者不仅要能辨物 ,更要修德 ;既不惑于利,又不惑于道。这样看来,“智者不惑 ”就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更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智者,既有智力的测试,更要有道德的检验,只有都有合格了,才能称得上是明慧不惑的智者。
世上之事,很多时候由于外表包装的五花八门,往往令人眼花缭乱而被其外观迷惑。真正的智者却不会只听其表面,而是分析其各种动机与可能性,慢慢的去选择考虑。人世间最大的智慧之一是知人,分辨好人与坏人的能力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作家王鼎君的书中曾有一个小故事。一位爷爷对孙子说:“做人最要紧的学问是分辨好人与坏人。”他用一块黄金做奖品,测验两个孙儿的“知人之明”。他说:“你们去调查一下邻村的胡建安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谁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块黄金就是谁的。”他们俩轻轻松松的出去,高高兴兴的回来,两个人都望着桌上的金块,志在必得。长孙满怀信心的说,胡建安是坏人,因为他们村的地保说这人很坏很坏,而地保对本村里每个人的行为了如指掌。“不对”,爷爷摇头,“那地保是个坏人。坏人口中的坏人,说不定是个好人。”次孙听了,信心倍增,立刻接过来说:“爷爷,我看胡建安是个好人。我专程去拜访过他们的村长,提起胡建安,村长连声说:‘这个人很好!好人一个!”爷爷又轻轻摇摇头:“也许,可是未必。那村长一向老实怕事,没有褒贬善恶的勇气。” 孙子急了:“到底胡建安是好人还是坏人呢?”爷爷睁开眼睛,微微一笑,伸手抓起金块,放回箱中。“这要靠你们自己去找答案。你们什么时候有了这种能力,黄金就会在你们手中。”
如何才能达到“智者不惑”的境界?其实笔者在修炼之前也曾经把吃喝玩乐当作“好”,把忍辱无私当作“傻”。由于看不透人生的迷雾,分不清真正的好与坏,一直生活在忧患、疑惑、恐惧之中。是李洪志师父的《转法轮》彻底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使笔者在佛法中真正的开智开慧。其实分别好坏只有一把恒古不变的尺,就是“真善忍”的准则,如果心存真善忍,那么就能在人心复杂的环境中常保一颗清明透彻的心,不为世事所迷,成为一位明慧不惑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