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专家学者的修炼故事: 翻天覆地的改变

芳如


【正见网2005年06月03日】

提起吴惠林教授,也许有人会想:“哦,这就是那位著名的自由经济学者哪!”“这就是常常在报章杂志发表诤文的知名作家呀!”是啊,吴惠林的名声如此响亮,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却在初相识的时候把他想简单了……

耐人寻味的知名教授

认识吴教授,是在一个偶然的聚会里,那时我并不知道他是一位知名人物,直到别人向我介绍时,我才瞠目结舌的道:“他就是吴教授?!”我心底暗暗怀疑:一袭粗布短衣、一双凉鞋、一辆单车,这就是吴教授啊!

但是,当自己和吴教授相处久了,却发现自己的看法竟什么也不是:我曾猜想,以吴教授的率性,他的办公室、书房,大概乱到什么资料都找不到吧!但我却万万没想到,他竟细心保存了多年来的文章,甚至包括初、高中时期,用毛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周记”。

我曾以为,以吴教授所研究的经济领域来看,想必凡事货比三家、斤斤计较,以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效益为目标。但是,当吴教授摇头提出,经济的繁荣应立基于人类高尚的道德与品格时,我,终于陷入了沉思……究竟,吴教授是位什么样的学者,什么样的作家,竟如此非比寻常、耐人寻味呢?

我翻开吴惠林教授的著作之一《经济学的天空》,封面摺页是他的简历: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作研究,曾任经建会专员与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现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而就在他众多的学经历下,却还写着一行字:“1998年元月开始修炼法轮大法……。”

“法轮大法”?这会是揭开吴教授神秘面纱的锁钥吗?“法轮大法”,我并不陌生,只是,这样一位“自由自在”的经济学者,竟也是位“真、善、忍”的修炼者?!这样一位“无拘无束”的自由作家,竟能够在每天清晨五点半,就准时到大安森林公园与其他修炼者一起炼功?!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功法,能让讲究实证科学的吴教授,如此信服呢?

红尘中寻得安心自在

在回答我的问题前,吴教授先提起了他的过往:在青少年时期,他是位多愁善感的忧郁小生!除了对“在沙滩上漫步,在大雨中狂奔”这类的言情小说多所涉猎外,周记所抒发的郁闷心得,校刊所发表的“高二!真苦!!”等散文,让导师为他捏了一把冷汗,深恐媒体报导里,下一位自杀的学生就是他!

喔!可别以为吴教授当时只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吴教授表示,就算自己在打败众多情敌,娶了同为经济系同行的美娇娘,并平步青云,拥有人人钦羡的学历与名利后,他同样为着庸庸碌碌的生活所迷惘,为着不知该追求什么的人生而麻木的一天过一天……

就在1998年的春节,已修炼法轮大法半年的妻子,对着呆在家中为眼疾和头痛所苦的吴教授说:“反正你烦恼、苦闷也是无济于事,何不跟我一起来修炼呢?”不排斥新事物的吴教授,因着开放宏观的视野,总吸收到许多的资讯,而这一次的尝试,却给他的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吴教授简单清楚却语重心长的表示:“修炼法轮大法最大的改变,并不止于祛病健身,他更加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让我真正明了人生的意义与目地!”于是,过去钻牛角尖、愁眉紧锁的吴惠林不见了,过去为着坐骨神经痛而痛不欲生的吴惠林不见了。现在的他看来红润有光、强健硬朗,而微微轻笑、神清气爽的脸庞,在纷纷扰扰的人世中,更显得幸福祥和、轻松自在!

放下身段心境宽

吴教授说,法轮大法“直指人心”、“修心性”、“心性多高功多高”等等基本道理早已耳熟能详,而“做到才是修”这个道理也当然懂。不过,正如《转法轮》第四讲所说的“苦其心志才是真正提高层次的关键”、“可是往往矛盾来的时候,不刺激到人的心灵,不算数,不好使,得不到提高,所以心里放不下,会烦心,可能会出现勾着人的心……”只有心性真正提高之后,才能放心,才算过关。可以说自得法以来时刻都在过心性关。

他回想第一次参加法轮功读书会的心境。“我是在得法一阵子之后,才鼓起勇气参加读书会。如今想起就是放不下身段,在常人中教授还是较受看重的,平时就在教大学生,要在读书会跟大家一起念书,还真是怪异呢!而且像小学生一样一起朗读,心中真是五味杂陈。此外,读书会中同修的发言也经常觉得乏味、甚至幼稚,更会加以论断谁说的较有理,或者有时不自觉的会卖弄自己懂得多,也不时流露出教训人的口气。如今想来着实就是常人式读书、求学问的心态。那个时候很容易情绪激动,也很轻易抬杠、辩论,而且挑选哪个读书会或哪个法学得高的场合。”

他说,幸运的是,他还能耐着性子,强迫自己坚持参加读书会,在一次次一遍遍读法、学法之后,比学比修的效果竟然逐渐出现,我也不知不觉的领悟到大法的无边威力,我的心也定了下来,心中的缓冲带也逐渐拉宽。

凡事皆是提高心性的机会

吴教授继续陈述着,从事二十多年的经济研究,是过“笔耕”(也就是爬格子写稿)的日子,对于社会上的大小问题,只要是看不惯就会提笔批评一番,有好长一段时间,各大报纸三两天就会出现我的高论,而且自以为是。自从修炼后,对于“修口”的最初体悟是“谨言慎行”,不但停止投稿,连媒体邀约采访、上电视一概回绝,平常爱看的电视影集都“不敢”看,甚至报纸和参加会议也敬谢不敏,以为如此就可守住修口、不造业。

哪知就在2001年春节获知有学员要筹办一份报纸,当时直觉不可行,没人、没资金怎可能办报?何况台湾的报纸已够多,更有数家已关门大吉。询问商界友人,几乎全都客气的劝说不要玩“烧钱”的游戏。不过,大家还是硬着头皮办了起来。

由于时常在报章杂志写稿,与媒体界也算熟识,而且又是服务单位一份双月刊的主编,于是被邀约负责数个版面的内容设计及供稿。除了自己得提笔外,还需邀约“知名”作家助阵,也知道这些人不但稿约多,且价码不低,而这份报纸,既无稿酬,又限制字数,而且不能有激越的批判文字,即使心里如此嘀咕着也得耐着性子商请好友帮忙。出乎意外的是,几位朋友竟爽快的答应了。不过,答应是答应,催稿还可真有点苦呢!有时得三催四催,甚至等在旁边到最后关头才搞定。

就在一切似乎还算顺利的当儿,麻烦却已悄悄来到眼前,“稿子不合用!”“批评的太过分!”即便是自己的稿子,在“文章是自己的好”且一向建立起的发言分量作祟下,心中已十分不以为然了,遑论那些两肋插刀义助,好不容易得到的好友的稿子而被品头论足,甚至是要退稿。起初,火气几乎一下子冒上来,语气和面部表情应该可用“恶狠狠”形容,好几次都差点拂袖而去,“受侮辱、没面子、下不了台、对不起朋友”等等的感受五味杂陈。还好的是,虽然经过一番天人交战,最后终究是“忍”了下来,朋友们也没有过多的责怪,而且也没有拒绝帮忙。

如今回忆这段往事,似乎异常平淡,但三年多前想必不是这样,应是心头深处受到刺激,现今已记不起自己是如何在悻悻然下度过的,也许是领悟到李老师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教诲,也体悟到“自己的坚持不一定对,别人的批评有道理”,而自己生气其实不是为朋友抱不平,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是“私心”,维护的是自己,根本没做到“无私无我,先他后我”。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不但去掉了一些争斗心、妒嫉心,也对于修口也有另一层的体悟。

尚有一件事值得一提,为了将这份清新纯正的报纸推向市场,除了向亲朋好友推荐外,便利商店是一个方便据点,而住家旁就有一家。为了将报纸寄放架上,必须与店家协商,设法打动其心。就一般人而言,这可能是件稀松平凡的事,对我来说却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像有一堵墙横在前头,这也跟我在公园发简介给行人的感觉相同,心头总会发麻,手很难伸出去,口更是难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冲破心结,而店家不但欣然接受摆放大纪元,还帮忙推销呢!这件事也让我领悟到“事不分大小,都不容易,也都很重要,任何一件事都是提高心性的机会”之道理。

在吴教授的身上,我看到法轮大法净化人心与祛病健身的神奇力量。这下,我终于了解,原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功法,让吴教授变得如此耐人寻味、如此的……不简单!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