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3月28日】
(一)读史
最近读唐太宗《帝范・纳谏第五》,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
原文是这样的:“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其义可观,不责其辩;其理可用,不责其文。至若折槛怀疏,标之以作戒;引裾却坐,显之以自非。”
意思是说:如果他说的话有道理,即便是草民奴仆,也不能因他地位低下而不去听他的话;如果他说的话没有道理,即便他是王侯卿相,也不能因他出身高贵就采纳他的意见。如果一个人所说的要义值得借鉴,那么就不必要求他的辩辞;如果他说的事理可以采用,也不必要求他的文采。至于像朱云折断门槛那样的進谏,要表扬他们来引以为戒;象辛毗离座扯住衣服那样的進谏,要张显他们品行来审查自己的过错。
(二)缺点
当我们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时,很容易意识到:人无完人,都是有缺点的。
换个角度来看,在别人的眼中,自己也是这样的。所以才会他人对自己提意见。能够在别人批评自己时内心里不反感,就是很难得的了;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并把缺点改掉,那就更可贵了。
看似很难,实际上也并非做不到的,只是是否愿意把自己批评别人时的心态反过来用在督促自己身上。
(三)隐者
有道是:大隐隐于市。看似繁杂的社会,有其内在的玄机;看似不起眼的百姓,谁知是什么来头?
张良下桥为老者取鞋,后三度考验显其恒心,终得《太公兵法》。
姜太公屡经挫折,安守天命,渭水垂钓,遂了其心愿。
《梅花诗》写道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日出日落的时光中,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或许不经意的人、不经意的事,能改变你的未来。
(四)结语
善与恶是不难辨别的。何去何从是自己的选择。
当诺亚苦口婆心告诉人们不要再做恶时,没有人把他说的当回事,依然如故……
当有人告诉你不要跟着恶党一条路走到黑、三退才能保平安时,你是怎样打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