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1月22日】
从小时候学写日记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收集关于水的人生格言。记得最先读到的是儒家始祖孔圣人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第六》),当时的理解是聪明人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动;仁厚的人则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巍然不动。 后来我又读到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据说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就得出了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古希腊七贤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 这个结论与中国道教始祖老子的“上善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八章,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认为人世间最善良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能成为百谷之王。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中進而对水作了以下阐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尤其当一个人处于弱小劣势的地位时,只能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才是取胜之道。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就是其“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安静祥和,待人真诚、友爱而无私,说话恪守信用。其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与世人争锋争强,所以才能成就至高的美德。水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就是最大的善行。
从水的品性中得到启发,我们都知道无形之物可以進入到没有缝隙的物质中去,所以才有滴水穿石之说。这个道理让我们知道了无形与柔弱的好处。其实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世则更需要善于以柔克刚。后来我读到了日本江本胜博士的许多关于水结晶的研究报告,那些报告真实的告诉我们:水是有灵性的,水是有生命的,他具有超强的识别善恶的能力,当一个人向他发出良性信息时,他就呈现美好的结晶;相反当他接收到不良信息时,他马上就会呈现出丑劣的结晶。反观现代的人类,由于道德标准的不断下滑,真正能辨别善恶的智者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当我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之后,就对水的高尚品性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修者心静如水,那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修者的强大的正念力能劈山,也具有像水那样无坚不摧的功能;修者的正信坚如磐石,也像水的品性那样金刚不破;修者慈悲待人,一心劝善,就如水那样滋养万物,洗涤污淖;修者谦虚内敛,大德深藏不露,犹如巨潭之中的水一样,表面清澈而平静,内心洪大而深不可测……“上善若水”,这确实是一句充满了无量智慧的至理名言呀!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