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士可杀不可辱

贯明


【正见网2009年10月24日】

以前每当我阅读日本的历史书籍时,就对书中日本武士道的“剖腹自杀”难以理解,认为那是一种非常偏激的表现。然而日本正是用这种武士道的精神打败了俄国沙皇的军队,并将强大的俄国舰队也打得落花流水。日本自古以来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士仅仅是士的一个门类,追根寻源,这种士的精神应是从古老的中华文化中传递过去的,可悲的是中华民族今天已经忘却了这种精神,但是这种精神却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成就了日本的强国之梦。武士道的“剖腹自杀”,其实源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士可杀不可辱”。

“士可杀,不可辱”是数千年来中国仁人志士所尊奉的人生信条。从古代的高士屈原投汩罗江到近代的文学家老舍自沉太平湖,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格尊严高于自己的生命。孔子在《礼记•中庸》中有言“知耻近乎勇”。大意是说人如果有羞耻之心就接近于勇敢了。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一个人懂得羞耻,这是“勇”的突出表现。战败而剖腹,就是知耻的表现之一,是面对侮辱时保全自己人格尊严的一种选择。

“士可杀不可辱”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意思是说,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这种儒士的刚毅,很自然的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燕赵之士,慷慨悲歌,豪气冲天,侠义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浩然长叹。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士的刚毅首推明朝的方孝儒。他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属,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击败后把方孝儒擒获。朱棣让方孝儒替他做事,方孝儒认为忠臣不侍两殿君主,如要继续替成祖做事对他来说是一种污辱,故而坚辞不从。明成祖威胁他道:“你不怕被灭九族吗?”方孝儒回答说:“再灭十族又如何?”于是,明成祖用笔写上了“灭十族”。包括方孝儒的朋友和学生也一起被诛灭。宁肯被诛杀也不愿意受辱,由此可见高尚的气节!

楚汉相争之时,从小不务正业、流氓无赖的刘邦,战胜了自小严格受过传统教育、血气方刚的项羽。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而亡,临死前还将自己的头颅笑令追兵领赏,其“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震撼了刘邦手下的将领和士兵。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曾为此留词一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歌颂了人中豪杰项羽的英雄气概。项羽虽然死了,但是他没有留下失败与悲伤,却留下了盖世风流。他虽然失去了江山和肉体,却保持了那种“士可杀不可辱”的高尚气节和悲壮的正气。虽死犹生,豪气长存。他堪称男人中的伟丈夫,活着是人中之杰,死去是鬼中之雄。坦然对死神,从容赴死难。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宁肯舍其身而成其心。对照刘邦的人品不难看出,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共恶党窃国之后,残酷的毁灭中华传统文化,儒士的精神与气节在神州大地上几乎荡然无存。中共甚至以侮辱他人的人格为乐,在文化大革命中强迫文学家老舍喝尿;强迫让地主、右派等所谓异己份子跪在破碎的玻璃上;为了使法轮功学员放弃自己的信仰,使用各种难忍的酷刑羞辱洗脑;高智晟律师也曾揭露中共指使流氓将大、小便撒到他的身上。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灭中共之日,就是中华文化复兴之时。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