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5月27日】
从小我就酷爱唐诗。但由于在中共极权的环境里长大,当时并不懂得神传文化的深刻内涵。自从修炼大法以后,才对诗的意义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真善忍法理为我展现了诗之美好悠深的境界。
没修炼时,我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百思不得其解。
师父在一次讲法中说到,“越往上去不但这个形像美好,思想也得纯净美好,存在的方式,言谈举止,动作都会发生变化。他们讲出的话象诗一样,这还是一定层次中的状态。那更高层次更美好。”(《瑞士法会讲法》)
当我读到这时豁然开朗。甚至有一次,我在读一段法时,师父为我展现了这几句法象诗一样美,时间好像还不到一秒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当时不太明白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这是我的使命之一,用诗来证实大法!用诗来记载这个不会再有的历史瞬间,用诗来赞颂师父,赞颂大法!
随着修炼中对法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自我和名利的逐步舍弃,以及相当数量的写诗的实践,慢慢的对写诗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笔者想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诗之美: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笔者理解,这是诗之美。唐朝诗画双绝的王维被古人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一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妙哉,多么幽静的一幅山水画。它可以把读者带入另一个境界,那是一个很静,很广阔的空间。
又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又表达了一种意境之美。
其实笔者也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意会也。
在正见诗苑里,也可看到这一类的佳作。
二、诗之韵:行云流水
诗如行云流水,笔者理解,这是诗之韵。而诗仙李白的诗作就如行云流水,浩然大气,无人可以超越。
所谓的行云流水,笔者以为,就是写出来的诗,好象没有修饰的痕迹,浑然天成。
杜甫称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例如:李白的《将進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好一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真是“天然去雕饰”,气势磅礴。
又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是神来之笔,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诗之寓意深长
寓意深长的诗是非常难得的。这种诗是多层面的,甚至包含前面的两种手法。
例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这种诗不但诗中有画,如行云流水,并具有恒古隽永的深刻内涵。
四、诗之境界
诗反映了一个诗人的内在境界。在正见诗苑中,成百上千首诗词生动的再现了大法徒的修炼境界。而这个境界是从大法修炼中得到的,所以其境界是很高的。笔者在这里,看到的是层层宇宙的不同境界,从诗中看到师父救度众生的洪大慈悲,和大法弟子在世间证实大法的辉煌历程。众多的修炼人用诗的语言记载了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
放眼看去,正见诗苑,繁花似锦,满园春色关不住。文人雅士,高聚一堂,似曾相识燕归来。笔者不禁欲问,如今的风流人物,可是当年唐宋人?
有诗为证:
神笔师尊赐 同心下凡间
诗海吟璀璨 风流咏五千
唐风挥漫漫 宋韵舞翩翩
再写青云志 重聚正见园
颂师颂大法 梅香共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