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厄台记 (曾巩)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5月03日】

【白话试译】

淮阳南边有个地方叫做厄台,我询问当地父老命名原由,他们说:“因为这儿是孔夫子当年在陈蔡被困、绝粮三日之地。”

自古以来,天地间俩相交好安泰通达,就必先面临险恶困顿的局面;日月二星欲显现光明亮眼,就必先经历晦暗时期。假设天地不曾先遭遇凶险,安泰时万物又怎能体会它那盛美之德呢?倘若日月不曾先呈黯淡,万物又怎么会察觉此刻的明亮特别耀目?

世间达到极致的圣人,诚如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也是如此。尧帝晚年曾遭遇洪水泛滥之灾,帝舜曾遭受家人联手填井、烧米仓等事陷害之苦,大禹遭遇父亲鲧,因治水不当被处死的灾祸,商汤曾遇疆土久旱的困厄,周文王曾处在被幽禁凌里的困境,周武王曾受到伯夷、叔齐的讥讽,周公曾被管叔鲜、蔡叔度诽谤,孔子曾在陈蔡遇上绝粮之难。

哎!圣人承继了千古以来的美善之德,岂会以保全一己之身为前提呢?正因为他们知道,人必须配合天地运行的大德,但不能逃脱掉天地否极泰来的定数;他们的德行光辉,能与日月之明相提并论,可却无法违背日月先晦后明的定律。只有安泰而不遇凶恶,怎么能彰显圣人崇高的心志呢?一生一世尽现光明而不遇晦暗,又怎么能烘托圣人之道呢?所以孔子被困在陈国时,仍一如往常般的为弟子讲诵义理、弦歌不辍。当陈蔡的军队重重包围他们、列纵队在外驻守时,孔子依然怡然自得的侃侃而谈,甚至美言这次面临灾难是幸运的。有人说:“君子不遭受困顿,就无法成就伟大的功业!”果然有道理啊!在身没之后的今日,他们的道德操守依然日益圣洁光耀。所以往后教化昌明之君主,总是不断的给他们授爵冠上封号,并祭祀他们。他们这些开创先河的道德展示,历久弥新诚然可信哪。

啊!至圣先师孔子在朝作官的时候,人们没有面临凶险;而当他唏世不出时,人民就难保安泰通达了。虽然处境凶险只是一时并非一世,可安泰状况却能够维持万世于不坠。这就是为什么后代君王皆了解我们至圣先师立身处事之道的美好,是因为若舍道不用,则国势必落后,善加珍视运用,则国运昌隆;深习其道,能使人气质尊贵,败坏其道,则会招致灭亡。夫子的道义正理,尽善尽美之处在此,还有什么困厄可言呢?

【原文】

淮阳之南地名曰厄台,询其父老,曰:夫子绝粮之所也。

夫天地欲泰而先否(泰与否均为易经卦象名),日月欲明而先晦(明指昼,晦指夜,晦亦当昏暗、不吉利讲)。天地不否(闭塞不亨通、恶、不好),万物岂知大德(天地盛美之德)乎?日月不晦,万物岂知大明乎?天下至圣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尧有洪水之灾,舜有井禀之苦,禹有殛鲧之祸,汤有大旱之厄(灾难困苦),文王有凌里之困,武王有夷、齐之讥,周公有管、蔡之谤,孔子有绝粮之难。噫!圣人承(承继)万古之美,岂以一身为贵乎?是知合天地之德,不能逃天地之数;齐日月之明,不能违日月之道。泰而不否,岂见圣人之志乎?明而不晦,岂见圣人之道乎?故孔子在陈也,讲诵弦歌,不改常性(习惯)。及犯围(包围)之出(出现),列从(音粽,纵队)而行,怡然而言,美之为幸。又曰:君子不困,不成王业。果哉!身没之后,圣日皎然(光明洁白)。文明之君,封祀(封爵祭祀)不绝。有开必先信其然也。

于戏!先师夫子聘(任职)于时,民不否;?(处境艰险,前進困难)于世,民不泰也。否则否于一时,泰则泰于万世。是使后之王者知我先师之道,舍之则后,因之则昌(昌盛),习之则贵,败之则亡,道之美此,孰为厄乎?

【心得体会】

厄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原名孥台(古代称自己的妻小、子女为“孥”)。据《元和郡县志》云:“后汉陈王宠善射,尝于此教孥。”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台上,改名厄台,取孔子曾在此遭受陈、蔡之厄的意思。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将应聘离蔡往楚,被陈、蔡用事大夫,“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孔子讲诵弦歌而不衰。”曾巩的这篇“厄台记”,是以厄台为起笔,着重论述“君子不困,不成王业”,孔子若无陈、蔡之厄,亦不能成为“承万古之美”的大圣人的道理。

“记”这种体裁,按常规是以“叙事”为主,可曾巩的《元丰类稿》中,以“记”为体裁的散文,大多却表现出“议论”为主的特点。此篇尤为突出,以记引论,另辟蹊径,成了唐宋八大家中的独创风格。先引自然法则为证,再以先圣先贤的事迹为例,最后又以孔子自己对于此次遭遇的言行态度,令人信服的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上古的中土,人神共处的那一阶段,人类学习也接受了许多神传文化,那是上苍有意的安排,如此这般的融入了生活里的每个环节,渗入了人类世世代代繁衍中的大小事内,成为万物之灵的礼仪规范、道德操守、生活准则,并以历史兴亡的过程、朝代更迭的方式、生命轮回转生的经历,加强演绎、加深印象的传承着,为关键的此刻、为大法的洪传铺垫。同时各类文献、简策书札、朝臣著述、文章笔牍……等等,钜细靡遗的纪录并延续着,使上天擘划与传授的一切,能深入人心而表现于外,而具有如今接受修炼文化与明了宇宙真相的粗浅认识。

这篇文章里,提到上古的圣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遇到与孔子相似的经历和磨难,可并非就是不幸和坏事,它的主旨在说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告子》同时以天地否泰、昼夜晦明的规律为例,得知人也一样,必须依循宇宙自然的天道法则,得遇困厄方能康泰、得先吃苦后才顺遂、得有磨难才知精進!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是因宇宙自然开创示范的结果,人得依序遵循,然后道德提升就易如反掌啦!

总之,不管是天道、王道还是人道,全都离不开“道”离不开“德”,脱不开天地的运行轨迹,这就是曾巩“厄台记”中提出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另一个角度的阐释!

【作者】

曾巩(西元1019-1083),字子固,宋建昌南丰(今江西)人。進士,历仕各州,有治绩,神宗朝拜中书舍人,死谥文定。他是欧阳修弟子,为文本原六经,风格雄浑,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着有《元丰类稿》。

添加新评论